【四月踏青季?邀您探秘古跡和遺址征文】 八大山人與青云譜周游世界(榮獲國際旅行家稱號)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杰出的國畫大師,其藝術(shù)思想融合了儒、釋、道文化精髓,其藝術(shù)風格深邃、空靈、含蓄、自然,表現(xiàn)了中國繪畫追求的崇高意境,其藝術(shù)技巧達到了中國筆墨功夫的最高境界,“三百年來領(lǐng)袖群倫”,其后歷代大師如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莫不對其推崇備至而心追手摹。</p> <p class="ql-block">四月二日,我踏青來到我國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探秘八大山人的古跡和遺址。</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紀念館坐落在歷史悠久、風景優(yōu)美的青云譜內(nèi),濱寬闊的梅湖,曲水環(huán)繞,綠樹成蔭,獨攬湖山田園之美。</p> <p class="ql-block">跨過入園的小橋,便見遺址大門,石刻“青云譜”三個大字,仍是三百年前的磚石建筑。</p><p class="ql-block">青云譜歷史悠久,西漢末梅福在此建“梅仙祠”,為青云譜前身最早的名稱;東晉許遜在此建立“太極觀”;唐大和五年(831年)更名“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重建廟,稱“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朱耷(八大山人夲名)隱居于此,改建為青云圃,清康熙年間在原有道院基礎(chǔ)上重建,“易”圃為“譜”,寓意“青高如云”。</p> <p class="ql-block">走過青云譜遺址大門,就是八大山人紀念館正門。館名為郭沫若題寫。與所有游客一樣,我也見縫插針,存照敬重。</p> <p class="ql-block">剛進門,八大山人雕像早己恭候著四面八方的游客。</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夲名朱耷,為明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寧獻王九世孫。寧王改封南昌后,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朱耷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shù)熏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小時還能懸腕寫米家小楷。</p><p class="ql-block">崇禎十七年明朝滅亡。朱耷時年十九,不久父親病亡,內(nèi)心極度憂郁、悲憤,他便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跡空門,潛居山野,以保存自己。一生以明遺民自居。</p> <p class="ql-block">青云譜巧借地勢、因形造景的亭臺、水榭、假山、小橋、花木、溪流、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為江南名園。</p> <p class="ql-block">萬歷古井,八大山人曾在此打水。</p> <p class="ql-block">蓮池,書法家王羲之曾臨池作書,清洗筆墨。圖為隱居青云譜的八大山人蓮池垂釣雕塑(系作者2020年7月18日游園攝)。</p> <p class="ql-block">園內(nèi)有八大山人墓。八大山人孤寂貧寒地度過了晚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歲。</p> <p class="ql-block">離開青云譜東面的庭院,穿過圓門,我走進西面的青云譜道院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青云譜二門,也是三百年前的磚石建筑,門上刻有“凈明真境”四字。原青云譜道院內(nèi)屋宇布局以關(guān)帝殿、呂祖殿、許祖殿為主體,三殿逐次遞 進,曲廊相通,甚是幽雅。300余年間,道院幾經(jīng)興廢,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蕪,殘破不堪了。經(jīng)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國內(nèi)第一座古代畫家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原殿堂辟為展廳,有系統(tǒng)地陳列八大山人書畫作品及生平史料。</p> <p class="ql-block">青云譜古建筑群總體布局采取南北中軸線封閉式、天井院落遞進式構(gòu)成,周圍有回廊環(huán)繞,形成前后四合院布局。</p> <p class="ql-block">天井有良好的排水、采光功能,門窗飾以雕花格扇。</p> <p class="ql-block">左右設(shè)偏殿廂房。</p> <p class="ql-block">整座古建筑群由清水墻與園林隔開,自成一體,別有洞天的明清江南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紀念館具有豐富的藏品 ,館內(nèi)現(xiàn)設(shè)有書畫展廳十座, 陳列八大山人生平史料及其珍品八十余件,其中代表作有: “墨荷圖”、“鳥石閣”、“松鶴閣”“柘木立鷹圖”、“壽鹿圖”。</p> <p class="ql-block">大廳正中展出八大山人三幅真跡。</p> <p class="ql-block">三幅真跡分別為:右《墨荷圖》,中《雙鷹圖》 ,左《孤松圖》。</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以水墨寫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其畫面構(gòu)圖縝密、意境空闊;其筆墨清脫純凈、淋漓酣暢;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筆簡意賅,形神兼?zhèn)?,體現(xiàn)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常常用象征手法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意,比如鳥、魚等,都以白眼向人,使得所畫的動物充滿倔強傲然之氣,這也正是他自身寫照。</p> <p class="ql-block">我來到東偏殿,也是八大山人紀念館展室,門額掛著八大山人書寫的《山房涉事》。八大山人晚年常常在他的畫上欽上“涉事”的字樣,意思是說我的畫不過是隨意之為、率性之作,并不是刻意追求、爭強斗狠,這表達了八大山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追求。</p> <p class="ql-block">《山房涉事》內(nèi)有八大山人故居及行蹤介紹。明朝的滅亡是八大山人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他由一個王孫貴族變成了一個僧人、道士,政治的變亂使他失去了一切,國破家亡之痛影響了他的終生。</p><p class="ql-block">他如果不是有這段慘痛的經(jīng)歷,也不會遁入空門;他如果不是遁入空門,也就不會潛心學道;他如果不是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殺,也不會隱姓埋名;他如果不是受封建禮教思想中的“無后為大”思想的影響,也就不會由佛轉(zhuǎn)道,取妻生子;他如果不是在思想、感情極度壓抑,悲憤、抑郁到極致,他的作品也不會如此的怪誕、冷清。</p> <p class="ql-block">綮園主樓,八大山人為門額題寫《在芙山房》。晚年時,他把自己的住處命名為《在芙山房》,也常把“在芙”、“在芙山房”作為自己的名號欽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用過的字、號、別名極其之多,號雪個、個山、人屋、純漢等,這些都是他不同時期用過的字號。八大山人則是他棄僧為道士后所用,以前的字號他都舍棄沒有再用,唯獨八大山人是他唯一留下來的?!鞍舜笊饺恕钡挠靡馐智擅詈酮毺?,他在書畫上的署名總是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起來寫,有時像“哭之”,有時像“笑之”,苦笑不得,其實質(zhì)上是想表達對于國家破滅的悲痛之情。</p> <p class="ql-block">東偏殿庭院還有一個展室,從它門前庭院的石刻指向,是《黍居》。</p> <p class="ql-block">《黍居》是八大山人的臥室,也是他的書宅兼畫室。由于他出色的書畫被眾人所關(guān)注,許多清代的統(tǒng)治者干方百計來跟他套近乎,想要把他收為己用,然而八大山人并不買他們的帳,裝聾作啞,行為怪異,所以當時人們以為他瘋癲。而山僧、貧士、屠夫、孤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yīng),慷慨相贈。</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的自畫像:“個山小像”。一生亦僧亦道。僧道也只是他這個遺民用來避世自保的外衣。他一度還在外面搭草房?。骸耙皇义桓杼帲捠挐M席塵,蓬蒿叢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志,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yè)在,零落種瓜人。”這是他自己的寫照。如同在其自題山水冊所詩云:“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薍石枒杈樹,留得文林細揣摩?!笨磥韷衾锏呐f山河才是他一切創(chuàng)造的源泉吧。</p> <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前承古人,后啟來者。齊白石老人曾有記三:“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其傾倒如此。八大山人給中國留下豐厚的藝術(shù)和思想寶藏,當今國人也給八大山人以特別的尊敬與呵護:2012年發(fā)行了《八大山人》電影,講述了“八大山人”朱耷在明朝滅亡之后,堅守自己的畫品人格,勇于與權(quán)貴作斗爭、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情操的故事。2018年,江西南昌市舉辦“八大山人藝術(shù)節(jié)”。</p><p class="ql-block">原許殿門額上高懸《高山仰止》,這是后人對八大山人的高度評價,由江西藉著名書畫家胡獻雅題寫。高山仰止,出自《詩經(jīng)·小雅·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對有氣質(zhì)、有修養(yǎng)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p><p class="ql-block">1985年八大山人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命名為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傊?,青云譜洋溢著八大山人的才氣、精神和性格,這里有一個鮮活的靈魂漂蕩,這里有一個偉大的價值閃亮。八大山人紀念館成為南昌的一個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園。</p> <p class="ql-block">如今,八大山人紀念館己是八大山人梅湖景區(qū)核心,充分利用八大山人歷史人文資源和發(fā)揮梅湖水系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形成“水墨書香,閑適天堂”的書畫等文化藝術(shù)家聚集地,國際文化藝術(shù)人士進行商業(yè)文化交流的平臺。美侖美奐,目不暇接,猶如人間仙境,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尋幽古跡青云譜,探秘八大山人,感嘆國學精深,源遠流長;人品至貴,傳世不朽!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p><p class="ql-block">值!這次探秘古跡遺址,讓我學習和理解了“根和魂”,我們的四月踏青季探秘也是為復興中華貢獻微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