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賽戈維亞古羅馬高架引水渠章煙 <p class="ql-block"> 西方神話傳說,由母狼哺育的孩子長大后創(chuàng)建了古羅馬城,塞戈維亞城是羅馬帝國時代創(chuàng)建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塞戈維亞是西班牙的一座省會城市,有三處景點聞名于世,其中一個景點就是塞戈維亞古羅馬高架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 在水渠前我們被它的雄偉壯觀深深地震撼。水渠建于公元2世紀初,是當時給塞戈維亞城市供水的設(shè)施,高架水渠是塞戈維亞的地標。水渠從山區(qū)至塞戈維亞市區(qū),總長1萬6千多米,水渠以雙層拱門為特點。高架拱橋最高的拱門達28.5米,有166個拱門,用2萬多塊巨石建造。進入市區(qū)后,水渠轉(zhuǎn)入地下,直至城西北的阿爾卡薩城堡。這座高架引水渠是塞戈維亞最古老的、具有紀念碑意義的建筑。這是迄今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雄偉,保存最好的古羅馬遺跡。它歷經(jīng)2000年的風(fēng)雨磨礪,依然堅固,1985年古城和引水渠一起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12年。當時羅馬帝國城市發(fā)展快速,對自來水產(chǎn)生了迫切的需求,由此催生了這一偉大工程。在沒有加壓設(shè)備的古代,水的輸送主要依賴高水位的自然壓力。人們從遠處水位較高的河流引來河水,不僅可以向城市里地勢較高的區(qū)域供水,還能作出各式各樣的高大噴泉,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羅馬帝國全盛時期有14條引水渠,總長超過2000公里,每天可以供應(yīng)清水百萬立方米以上。這些引水渠入城后分成一條條小水渠,送往各居民區(qū),最終到達城內(nèi)的許多水池和噴泉,日夜不息地涌流著,為市民提供用水之便,并成為城市一道鮮活靚麗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它由土黃色花崗巖干砌而成,完全不用灰漿等黏合劑,也無半根釘子,保持了整體的粗礪和原始感。走近觸摸,石頭間縫隙清晰可見,卻又銜接牢靠,歷時近兩千年仍堅挺屹立。如一只多腳怪獸向遠處延伸,氣勢驚人。</p> <p class="ql-block"> 從建筑學(xué)角度來說,水道橋的施工難度極大。不同于金字塔等底部基座巨大、便于石塊堆疊的結(jié)構(gòu),水道橋的每根柱子都又細又高,兩層圓拱更是需要力學(xué)的完美處理,實在很難想象兩千年前的古羅馬人是如何做到。</p> <p class="ql-block"> 直至今天,水道橋的水渠仍在引導(dǎo)流水。近兩千年來,水渠僅僅在15世紀末經(jīng)歷過一次大修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