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行(上)沫飛 <p class="ql-block"> 1</p><p class="ql-block"> 今天,醞釀已久的阿爾山之行拉開了帷幕。清晨六點半,我們駕乘兩輛SUV走高速,一路向北。 </p> <p class="ql-block"> 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語音譯,意思為“熱的圣水”。它并非是一座山,而是中國人口最少的一座城市,全市人口4.5萬余人。城市雖小,卻來頭很大。</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剛走過燕趙大地,一路上看見熟悉的地名,腦海里閃現(xiàn)一些相關的記憶,雖然零碎,但不肯欺我。在承德境內,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壩上行。在這片草原上,在曾經(jīng)的“木蘭圍場”做戶外,收獲的一定不是心情,而是性情。 </p> <p class="ql-block"> 過了塞罕壩,越來越接近內蒙古高原,途中風景雖然不是很好,但已然界定了鄉(xiāng)村與牧區(qū)的界限。</p><p class="ql-block"> 果然,我們走到一個叫大板鎮(zhèn)的地方,初見草原味的風景,草甸上有一群牛羊,黑的,黃的,白的,它們悠閑地啃著青草,烘托出常見的那種草原氣氛。圈馬桿上搭著一些牧民服裝,有興趣的換上再騎馬,味道會更足。一臺報廢的拖拉機,紅色的車頭像是一團火,要在青草上支愣出沸騰感覺。安東她們幾個女生爭先恐后地爬到駕駛座位上,擺出一副充滿朝氣的樣子讓我們拍照。我舉著相機,那條車轍里存滿的雨水,在陽光照耀下生出夢幻的境地來,仿佛在上映蘇聯(lián)電影《拖拉機手》,鏡頭里先是出現(xiàn)瑪麗雅娜,繼而是克里木……</p> <p class="ql-block"> 帶著收獲的歡聲笑語繼續(xù)趕路,晌午趕到了阿魯科爾沁旗新城區(qū)(天山鎮(zhèn)),剛好吃午飯。說來真是巧,這家夫妻店老板劉老漢祖籍是我們濟寧的。濟寧他是一次也沒回過,但我們濟寧人的孔孟之道,還有什么都在乎的秉性,在他身上依稀可見。只是他的廚藝不敢恭維,做的每個菜都能齁死賣鹽的。我們要喝白湯,劉老漢不會做,張俊就親自下廚,王劍還要把自帶的生菜拌個涼菜。她們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搞得就像我們不是在吃館子,而是吃在自己的家里一樣。</p><p class="ql-block"> 過了通遼市就是大興盟,到阿爾山還有四百多公里,連夜趕到有困難,大家決定就走270公里,夜宿興安盟突泉縣。</p><p class="ql-block"> 突泉縣是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的過渡帶,過了突泉就進入了真正的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次日,途徑奧倫布坎。</p><p class="ql-block"> 奧倫布坎位于阿爾山市白狼鎮(zhèn),屬于大興安嶺南麓,海拔1200米,相對高度約五百多米。奧倫布坎,既是一個景區(qū)的名字,又是一個部落的名字。這個神秘的部落屬于鄂倫春人的祖先。</p><p class="ql-block"> 路過的風景自然不會落下,這是自駕的好處。進入景區(qū),茂密的原始森林隱隱透著遠古的通古斯風情,尤其是對我這種鐘愛白樺林的人,它天生有著一股無法抗拒的召喚的力量,走進去就不想出來。</p><p class="ql-block"> 在林間穿行,我見識了稀罕的珍珠梅、唐松草、金玲花,還有火山地縫,翻花石,圖騰柱,以及礦泉濕地形成的莫爾根河和奧倫布坎湖,它們相互之間和諧得不能再和諧。林間馴養(yǎng)了一群梅花鹿,第一次近距離欣賞這種溫順的動物,笑自己才知道鹿沒有上牙齒,喜歡食苔蘚。</p><p class="ql-block"> 山里本來涼爽,這會兒又打雷閃電的,頓時心里徒生寒意。山雨欲來,風也多情,微微拂過臉面,搭配踩著松針柔軟的感覺,說做了一次心靈上的際會,際會那還沒徹底忘記的過往真是恰如其分。但這種無言的境遇很快有了變化,因為雨要來了,我怕雨真下起來會淋濕相機……</p><p class="ql-block"> 雨,到底還是下在了路上。</p> <p class="ql-block"> 沿S203向北走半小時后遇到一個Y型岔道,右邊去阿爾山市里,左邊去阿木古郎、伊爾施,也就是去阿爾山風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們駛入伊爾施。兩天沒見過熱鬧了,密密麻麻的商鋪和攤位,狹窄而擁擠的道路,此時,這種城鎮(zhèn)標準模式不僅沒有讓我反感,反而感到親切。</p><p class="ql-block"> 這里離中蒙邊境很近,投宿者一律要刷臉。客棧老板姓富,是一個挺風趣的人,回答我問能不能住是這樣的:“不能住,給你一千塊錢走人,不帶紅臉的?!蔽矣謫栆翣柺w哪個縣管轄,他說“歸前列腺”,差點沒把我們笑死。</p><p class="ql-block"> 入住后冒雨去“三畝地農家院”吃晚飯,再回到房間時鞋都濕透了,換下鞋子要洗漱,可是熱水不好使,我喊來老板讓他為吹牛上“稅”,可他就是不肯輸嘴,擰著脖子和我說“這純屬意外”,拿他真沒辦法。 </p> <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哈拉哈河。</p><p class="ql-block"> 依河而建的小鎮(zhèn)伊爾施,距離阿爾山風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42公里,一路上再次證明:好風景都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我們沿著S308向東,再向東。走到桑都爾,順旅游路去了金江溝景區(qū),即阿爾山風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里最有看頭的是水,如果算上月亮天池和烏蘇浪子湖等大大小小的水潭,可以說這里是水景王國,而駝峰嶺天池無疑是這個王國的王子,它海拔2123米,貌似孩子的腳丫,方圓300平方米,雖然面積不大,卻是處于活火山之巔,號稱亞洲第一天池。</p> <p class="ql-block"> 天池之美在于觀看的角度,站在火山口的最高端鳥瞰天池,可全景拍攝它神秘的風光;親臨池邊,近距離感受那一池碧水被蔥郁的火山錐簇擁著,在藍天的襯托下欲發(fā)讓人心醉著。</p><p class="ql-block"> 從天池再去下一個景點是石塘林。石塘林與云南石林不同,是奇石、秀水、古松三者同框,當你揣著水的迤邐和松的芬芳,用手掌輕輕在巖石劃過的一瞬間,整個人都被美的意識而融化??催^奇石怪潭,再沿著漫長的木橋棧道前行,在鉆天柳的陪伴下,來到故稱上有臥牛,中有虎石,下有悅心的三潭峽,龜背石很打眼地出現(xiàn)在眼前。像龜背一樣的巨大巖石,表面布滿不同方向的裂隙,呈網(wǎng)狀,裂隙中擠著數(shù)不清的青草,寓意是那么明顯。旁邊臥著一輛退役的森林小火車,仿佛剛把龜背石的祝福送去四面八方回來小憩……</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是不停地拍攝,D810、D7000和手機來回倒換著用,恨不能多生兩只手。樂極生悲是有數(shù)的,這個悲就是我的手機被遺落。大家和我一同著急,不停地撥打138*****0869,很遺憾沒人接聽,半小時后手機關機。這一關機反而讓我踏實了,沒有希望,不是自甘墮落,就是腳踏實地。</p><p class="ql-block"> 一切風景都是為人服務的,景即是心,心即是景,哪怕在風景里你受到傷害,只要心還熱,傷口也終究不過是一道美麗的疤痕。</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還有杜鵑湖、大峽谷等好幾個景點,因為急于去阿爾山城里買手機,大家就都放棄了,一邊安慰我,一邊往回走。</p> <p class="ql-block"> 石塘林棧道長2400米,走著走著眼看著要變天,我們急忙躲在售貨亭的屋檐下避雨。雨來得快,去得也快,轉眼雨過天晴,這時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彩虹……</p><p class="ql-block"> 返回伊爾施,路上在哈拉哈河畔停車拍攝無比的風光。當聽說哈拉哈河流到蒙古國又回流境內,是一條“愛國河”,這時,我眼中的美景有了高于自然的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