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與師兄馮亮勤練形意拳的日子 作者:永斌行一 <p class="ql-block"> 師兄離開我們兩年了,和他在一起練功的日子時常在腦海浮現(xiàn)。</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九七二年夏天,我在鐵路斜街我?guī)煾讣依锞毿我馊w式,看到一位衣著工作服文質(zhì)彬彬的年輕人在門外問詢,“是沈師傅家嗎”?聽到聲音我忙開門,沈師父也迎了出來。我打量著這位來客,身材不高卻很健碩,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談吐舉止溫文爾雅。知道他是慕名來拜訪沈師父的,大家便攀談起來。他做了自我介紹,這才知道他是武術(shù)愛好者馮亮勤。在寧遠鋼管廠上班,是北京鋼鐵學院畢業(yè)后分配來的大學生,說著帶有廣東口音的普通話。聽他說大學時練過體操,舉重。受過體育專業(yè)訓練。曾向北京形意拳大師吳子珍先生學過形意拳基本功。馮兄年長我一輪,也是屬馬的。從那次見面認識后,我便經(jīng)常找他一起練功。遇到武友他便說這是我?guī)煹埽乙舱J他這個師兄,稱呼上還習慣叫他“馮師傅”。 </p><p class="ql-block"> 我一邊與我?guī)煾笇W習形意拳,一邊接受師兄的指教。因為他文化水平高,悟性高,受過高等教育,講解示范很細致,年齡差距不大,語言上好溝通。我也把從師父那里聽來的一些知識告訴他,互相促進。期間又結(jié)識了練太祖拳的趙真(已駕鶴西游),也結(jié)識了練形意拳的海師傅等一些武友,八五年認識曾練山西形意拳的王其文(山西鞭桿之特長)。及空勁功的小董。那時候也就是一周左右見上一次面,平日都是各自練自己的。在他的影響下大家都進步很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沈師父退休離開了張家口,回北京和老伴團聚了。臨走時把他親手打制的七節(jié)鞭留給了我,并囑咐我:要堅持練功,小馮人不錯,多向他學習。(實際上形意拳很多東西都是師兄教我的。)</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從堡子里的家騎自行車到鐵路公園鍛練一個多小時,七點鐘趕去柳樹屯變電站上班。偶爾碰到師兄也只是點點頭,繼續(xù)練自己的。那時候練武是一種對武俠精神的追求,希望身體強壯,不被地痞流氓欺負,匡扶正義。當時社會風氣和現(xiàn)在不一樣,認為年輕人練武是喜歡打群架,不務正業(yè)。家里老人也不支持。所以,師父也告誡我們不要市面上張揚,讓人知道你會武術(shù)沒有多大好處,免得惹是生非。所以至今我練功在外不穿燈籠褲,不張揚,單位同事很少有人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曾經(jīng)問過師父:您是跟誰學的拳?師父說:他是在解放前天津當搬運工時跟一位江湖人稱“六匹馬”的師父學的形意拳。那時候?qū)W拳比較單純,不好刨根問底,師父說啥是啥。只是知道站好無極樁,在三體式中要求做到三圓、三催、三尖、外三合和內(nèi)三合。在外形姿勢上要體現(xiàn)出十二形來,要有熊頂,龍頸,猴眼,烏嘴,燕膀,鷹爪,蛇腰,虎胯,雞腿,馬足,龜尾,蛤蟆肚之勢。定步劈拳要做到滾、柔、撕、炸,捋、帶、鉆、橫。師父沒有文化,武功不是一流的,但是人品是一流的,從不持武耍恨。</p><p class="ql-block"> 當時馮兄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三口人住八九平米的房子,屋子里一張雙人床,一個八號爐子,一個水缸,一個寫字臺,一把椅子把屋子擺的滿滿的。只有一個人站三體式的地方。我在屋里站樁,馮兄只能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指點。如果嫂子也下班回家,那只有到胡同里打拳了。馮兄飯量很大,白水揪面片吃大半鍋。聽馮嫂說他們結(jié)婚前新女婿第一次上門曾經(jīng)把丈母娘一家四口人吃的米飯讓他一個人快吃光了。所以他經(jīng)常在生產(chǎn)一線干活,為的是糧食定量高點少餓肚子。我那時候飯量也大,一頓米飯半斤不飽。我父親總認為我把上班帶的飯分給工友吃了。有一天晚上下班練完功回家,大家已經(jīng)吃過飯。我自己煮掛面吃,一斤掛面吃了個精光。父親見了說“夠不夠?屜里還有我明天上班吃的糖餅?!蔽衣劼牥褍蓮?zhí)秋炓渤粤耍ㄓ悬c逞強)。從此父親方相信我能吃。那年月是菜里沒油,飯里報仇。半大小子,吃過老子?。?lt;/p><p class="ql-block"> 時間過的很快,轉(zhuǎn)眼到了一九七三年。我報名參軍入伍,想到部隊鍛煉自己。在離開張家口之前的那段時間馮兄趕著教完了我形意五行連環(huán)拳,十二形,大槍,比丘劍。</p><p class="ql-block"> 當兵期間我一直堅持煉功,與馮兄有書信來往,他郵寄過手抄本的《形意拳講義》《易經(jīng)筋》《岳武穆形意拳要論》讓我自學。并且在信上講一些煉功體會,約定三年后見面比比看。在他的影響下我才漸漸明白習武健身的道理。對師父講的不明白的地方有了進一步認識。知道形意拳不僅是搏擊術(shù),同時也是提高身體體能的健生術(shù)?;叵肫饋碓谶@個時期只是豐富了知識,實作上只是盲修瞎練。</p> <p class="ql-block"> 在部隊每當探家時都去看望師兄,他的功夫與日俱增。他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也是一個很有悟性的人。雖然我們都是業(yè)余愛好者,可他不一樣。已專業(yè)化的標準要求自己,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一個劈拳就是幾里地。別人練上一遍,他便能夠從中看到內(nèi)在的精華,化為己用。并能夠舉一反三,讓武友們十分佩服。這個時期我還是以鍛煉身體肌肉為主的練功方法。</p><p class="ql-block"> 1986年部隊精簡一百萬時我轉(zhuǎn)業(yè)回到了張家口市藥廠上班還是個助理工程師,師兄已是高級工程師。并且因工作需要他又自學了英語和德語(大學學的是俄語)。他腦子特別好,悟性高,治學嚴謹,定力強。曾經(jīng)拜訪過很多高人。我知道的有形意拳名家孫祿堂之女孫劍云,楊氏太極拳傳人李福元等。我為了追趕師兄也拜訪了一些武術(shù)前輩,如偶遇關(guān)亨九老人。因為剛轉(zhuǎn)業(yè)地方,忙于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人事關(guān)系。沒有做到斷舍離,忽視了內(nèi)功的修煉,所以,始終未能趕上師兄前進的步伐?;貋砗笪覀冇謺r常在一起交流練功體會。每次見面都對我有很大啟發(fā),如同補充了能量,充滿了練功的干勁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說來也怪,他的工作也忙,武功卻也在不斷增長。有一次我們幾位武友在馮兄家切磋武功,馮兄給大家做了一個劈拳示范,樓板震的嗡嗡響,隨后樓下找上來了,說他家的吊燈給震掉了。可見功力深厚。這我才知道形意拳在內(nèi)功上下功夫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起初,馮兄以他的知識和體悟和我在一起談論的都是武功有關(guān)力學的問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和速度加速度問題,后來進一步發(fā)展到能量守恒(動能、勢能)和重力加速度在武功技擊和養(yǎng)生問題上的應用。再后來我的內(nèi)功跟不上馮兄,知識上水平也有限,跟不上他的思路了。他已經(jīng)體會到了意識與地心引力天人合一層面上的東西。并做出了重力線的設想,而且運用到技擊實踐中,做到形意拳的六合(整體力)。這就大大提高了實戰(zhàn)對抗性。使我們很多武友都望塵莫及。師兄已經(jīng)把內(nèi)功修煉作為主要方法,所以功夫進展快。</p> <p class="ql-block"> 以后,我考慮到現(xiàn)實情況中的實用性和工作忙煉功時間有限,我基本放棄了武術(shù)器械的學習和套路的演練,以樁功和散手單操為主的鍛煉方式。實踐證明功夫不退反進。</p><p class="ql-block"> 我?guī)煾富盍税耸鶜q,師父常和我說的一句話是“煉功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每天每??!”時到今日“每天每”還是我的座右銘。師父在世時曾經(jīng)和我說:“小馮摸著門了”。師父沒有兒子,晚年我隔半個多月就去北京一趟,推著他坐輪椅去澡堂子泡個澡,老人家別提多高興了。去世當天師母給我發(fā)來電報,是我去北京帶著北京的兩個小徒弟給他送的葬,路上驚奇的發(fā)現(xiàn)從積水潭醫(yī)院到八寶山公墓一路綠燈。師父仙逝后我時常去北京看望師母,師母晚年皈依佛門,一直堅持內(nèi)功修煉。每次見面都提醒我內(nèi)功養(yǎng)生的重要性,使我日后由武悟道受益匪淺。師母知道我老伴也在練功,鼓勵我們要清心寡欲做到夫妻雙修。叮囑我們:堅持行、立、坐、臥,不離這個。“這個”指的是“靜心”、“守神”、“撮谷道”。唐朝醫(yī)學家孫思邈極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書中規(guī)勸世人:“谷道宜常撮?!贝楣鹊赖木唧w做法古人概括為“吸、舔、撮、閹”四字訣。即 “放松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后慢呼,全身放松”。師母2005年圓寂,時年九十三歲,無疾而終。</p><p class="ql-block">修行不分佛儒道,只看方法妙不妙。</p><p class="ql-block">禪定舍掉貪嗔癡,自心一處叢中笑。</p> <p class="ql-block"> 八九年我從藥廠調(diào)回供電公司,新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時間比較緊,煉功時間受到限制。九二年單位進行企業(yè)改革,因為我懂質(zhì)量管理,把我推到了改革工作的前沿。在繁重的企業(yè)改業(yè)工作面前煉功又受到極大影響。漸漸無老本可吃。正如師父所說“煉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庇捎诠ぷ髟蛏畈灰?guī)律,名利面前干擾了身心,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后,師兄離開了張家口,武友們聚少離多?;氐搅藦V東江門市新會區(qū)(老家)發(fā)展,臨走還把自己研發(fā)的特種耐磨鋼材料的配方教給我,希望我也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搞出名堂來。但是,守著供電公司這個鐵飯碗怎么舍得放下,所以未能成行。一九九六年師兄回張家口辦事見過一面,一試手倆人功力不可同日而語。他已經(jīng)能夠隨心所欲地應對用意念控制我了。我一出手便失去重心,立身難穩(wěn)。知他已功夫大成。不過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年齡段是否適合形意拳這種練法。因為年紀大了過多發(fā)力消耗能量。贊成師兄說的“練、養(yǎng)、化”的觀點。關(guān)鍵是我內(nèi)功沒有修煉到那個地步。知道自己內(nèi)力不足而勉強發(fā)力使用的是拙力,拙力是傷身體的。事實后來證明年紀大了發(fā)力也一定要注意控制,否則,耗損元氣,容易做病。在以后事實證明如此。</p> <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七年一位癌友與我探討抗癌經(jīng)驗時才得知馮兄的新聯(lián)系方式,又通過環(huán)清與王其文取得了聯(lián)系(現(xiàn)在已是國家武術(shù)二級裁判員,形意拳六段)。師兄給我寄來了他剛剛撰寫的煉功體會文章匯編《形意拳整體內(nèi)功》。書中提出了練養(yǎng)化一整套的形意拳煉功體會和方法??春笪也胖浪恢痹谀叵鹿Ψ?。已經(jīng)達到由武入道的高深境界。我感嘆高級武功是需要天賦的,也是需要定力的。離不開堅定的信念,頑強毅力和堅韌不拔精神。沒有放下俗情做到斷舍離是不行地。所以真功夫只是鳳毛麟角。成功和奇跡的背后都有一個不被人知的付出和努力。這就是我們很多人目前只停留在一般水平上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2021年6月9號馮兄仙逝,過早的得離開了我們。享年80歲。因為路途遙遠,不便交流,去世原因至今是一個謎。也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原因不敢妄加猜測。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肉體凡胎探索生命根本,希望將小概率事件變?yōu)榭赡?。希望后來人站在我們的肩膀上在修行悟道的路上方向不變,不斷地向上攀登?lt;/p><p class="ql-block">痛失亮勤兄,日夜懷念中。</p><p class="ql-block">昔日同練武,如今隔世情。</p><p class="ql-block">漫長修行路,無奈只獨行。</p><p class="ql-block">駕鶴西去路,佛光照前程。</p><p class="ql-block"> 撫摸著師兄離開張家口回廣州時留給我的天秤突然感悟到生命不是在于運動,也不是在于靜,而是在于平衡。技擊也是如此,不過是把握好動平衡和靜平衡的關(guān)系,在破壞對手的平衡同時穩(wěn)固自身的平衡。健康同樣需要處理好陰陽平衡,營養(yǎng)平衡,心理上的平衡,能量平衡??傊?,平衡了才能安定,才有安寧,才是永恒。</p><p class="ql-block"> 注:很遺憾僅有的幾張與師兄在一起照片幾經(jīng)搬遷無從查找。視頻2是海明祿師傅(小八十歲的人)練習形意拳之橫拳。最后一張照片是我和王其文練完鞭桿后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