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陽春面”趙毅 <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油然想起了清馨的“陽春面”。陽春面,這個名字起的就脆生響亮。其雋永春香,占盡節(jié)氣,活脫脫地把春暖涌入你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兒時,在南京街巷的小吃店里,都能吃到陽春面的。爽滑筋道的面條,浸泡在淡淡的醬油湯中,細(xì)碎的綠蔥葉,灑在油花花的青瓷大碗里,于鮮香繚繞中,先嘬上一口熱湯,旋即夾起滾燙的面條,隨著“哧溜、哧溜”的吸食聲,來不及慢慢地咀嚼,面條便糯滑滑的溜進(jìn)肚子里。</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在洪武路與淮海路交叉路口的東南角,有一家燒餅店。該店忙完早市便開始賣面條、餛飩。上世紀(jì)六十年代初那大饑荒的日子,市民普遍缺油水,我也常常餓得前心貼后背。為此,媽媽便讓我去該店吃陽春面充饑。該店2兩糧票9分錢或3兩糧票1毛1一碗的陽春面,真叫一個“美極鮮”,連湯帶水一大碗,我急不可耐,呼啦啦地一下就吃得碗底朝天。</p><p class="ql-block"> 1963年初春的一個晚上,媽媽因患牙痛不想嚼中熟米飯。于是我端著小鍋子,迎著寒風(fēng)去買陽春面。店里一位下面條的中年師傅,聽說我是為生病的媽媽端面條,一個勁地夸我孝順,一碗湯湯水水的陽春面,足足給我下了小半鍋?;丶液?,柔軟的面條媽媽直呼好吃,面條吃完了,媽媽牙也不痛了。看見媽媽牙齒不痛,我真的是高興極了!</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我要是有這么多票子,哈哈……我就是面條大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