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川西行(二)老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觀音橋——丹巴</b></p><p class="ql-block"> 從金川觀音橋鎮(zhèn)出發(fā),沿著大金河峽谷(大渡河上游)順流而下,途徑金川縣,到達(dá)丹巴縣。</p><p class="ql-block"> 大金河峽谷(雙江口——丹巴縣城)屬典型的河流侵蝕谷“V”型峽谷地貌,落差大,谷寬小,峽谷兩側(cè)壁立千仞,氣勢雄偉,猶如仙境。<br></p> <h3><p><br></p></h3> <h1><b><font color="#39b54a">建設(shè)中的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font></b></h1><div> 大渡河雙江口水電站是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開發(fā)的關(guān)鍵項目之一,雙江口水電站壩址位于大渡河上源足木足河與綽斯甲河匯口處以下2 km河段,地跨馬爾康、金川兩縣,上距馬爾康縣城約44 km,下距金川縣城約48 km。</div> <h3> 樞紐工程由土心墻堆石壩、洞式溢洪道、泄洪洞、放空洞、地下發(fā)電廠房、引水及尾水建筑物等組成。<div> 土心墻堆石壩壩高314m,居世界同類壩型的第一位。設(shè)計蓄水位約2500 m,庫容約31.15億立方米,裝機(jī)容量200萬kw,年發(fā)電量83.41億kw·h,項目總投資為366.14億元。預(yù)計2024年首臺機(jī)組發(fā)電。</div></h3> <h3></h3><h1><b><font color="#39b54a">金川縣</font></b></h1><p> 金川縣原名靖化縣,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大渡河上游,隸屬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因境內(nèi)河流大金川(大渡河上游)得名,而大金川因沿河諸山有金礦得名。</p><p> 雪梨之鄉(xiāng),健康金川。</p> <h1><b><font color="#ed2308">甲居藏寨</font></b></h1><h3> “甲居”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br> 甲居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距縣城約8公里,是丹巴最具旅游特色的景點。<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甲居藏寨面積約5平方公里,居住嘉絨藏族140余戶,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疊疊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放眼望去,卡帕瑪群峰,象一位慈母敞開寬大溫柔胸襟,憑任山寨安然躺在懷中。</span></h3> <p class="ql-block"><br></p> 甲居藏寨象群星撒落般座落在依山傾斜,起伏向上的緩坡上或星落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懸崖上,或在河壩綠茵間,不時炊煙裊裊,煙云繚繞,搖搖晃晃,若幻若真,真可謂“別有天地非人間”。 <h3> 藏寨對岸,但見萬丈絕壁凌空筆立,縱橫連綿的群峰象征一幅幅看不盡的畫廊,每座山峰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 。</h3> <h1><b><font color="#ed2308">中路藏寨</font></b></h1> <h3> 中路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東北部,距縣城約10km,海拔2100米,共有3600多人。 白色的藏房和金頂?shù)乃聫R在透藍(lán)的天空下隱約可見,色彩繽紛卻毫無零亂之感。<br> 相比甲居藏寨的名聲在外,中路更顯寧靜一些,置身其中讓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覺。</h3> 藏寨對面山頭漂著白云的就是墨爾多神山。 <p class="ql-block">中路藏寨中最大的一座碉樓,人稱碉王。</p> 從山頂往下看去,整個中路鄉(xiāng)盡收眼底,在陽光的映射下,遠(yuǎn)處的山峰和山腳下的古堡村落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一座座的古堡碉樓掩映在樹叢中,只露出高聳的主碉樓,山坳間還有一片片的農(nóng)田,可以看見正在耕作的藏民。<br> 面對如此美麗的自然景色,讓人不得不嘆服嘉絨藏族祖先的智慧,建造了這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居所。然而,又不覺回味想想,是什么樣的理念,讓他們找到了使今天的我們折服的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密碼。 <h3></h3><h1><b><font color="#39b54a">梭坡古碉群</font></b></h1><h3> 梭坡古碉群距丹巴縣城約4公里梭坡藏寨。<br> 就碉樓而言,丹巴素有“千碉之國”的稱譽(yù),全縣都有碉樓分布;而梭坡則有“千碉之鄉(xiāng)”之稱謂,其有碉樓84座,是整個丹巴,乃至全世界范圍內(nèi)古碉最集中的地方。</h3> 梭坡古碉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它以泥土和石塊建造而成,其外形美觀、墻體堅實;它們大多與民居寨樓相依相連,也有單獨筑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千百年來,古碉經(jīng)受了戰(zhàn)爭和風(fēng)雨的剝蝕,地震的考驗,仍然巍然屹立,有的已偏倚卻不倒,有的彎曲為弓,自成風(fēng)景。 古碉的外形,一般為高狀方柱體: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數(shù)達(dá)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達(dá)50到60米。從用途上看,有用作戰(zhàn)爭的防御碉,有傳遞情報的峰火碉,還有用來求福保平安的風(fēng)水碉、避邪祛祟的伏魔碉,等等。 走進(jìn)梭坡,走近古碉樓,近距離感受藏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鑄就的~留存至今的千年不倒的古碉樓。聰明智慧的藏族先民在一千多年前,以獨特工藝建造的軍事設(shè)施,在今天,為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了無盡的財富,也給世界留下了寶貴遺產(chǎn)。<br>古碉樓保存完好,歷經(jīng)上千年,至今依然堅固如初。<br>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丹巴——康定</b></p><p class="ql-block"> 從丹巴縣城出發(fā),沿國道G248途徑塔公草原,再沿省道S434翻過海拔4420m雅拉山口,到達(dá)康定。</p> <p class="ql-block"> 微微露臉的雅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 雅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又稱海子山、亞拉神山,是大雪山的主峰之一,為《格薩爾王傳》記載的四座神山之一,藏語全稱為"夏學(xué)雅拉嘎波"(“東方白牦?!保撋降乜绲梨?、康定、丹巴三縣,其西北面與塔公草原相連,形成雪山與草原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觀。雅拉雪山主峰海終年積雪覆蓋,盛夏時日,在如花似錦的塔公草原上觀瞻雅拉雪峰,有如臨仙界之感。神山在當(dāng)?shù)赜袠O高威望。藏族古籍稱其為“第二香巴拉”。</p> <h1><b><font color="#39b54a">墨石公園</font></b></h1><div> 墨石公園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八美鎮(zhèn),景區(qū)分布著千姿百態(tài)、雄偉壯觀的土石林景觀。</div><div> 該地區(qū)主要由三疊紀(jì)板巖構(gòu)成。受第四紀(jì)以來的新構(gòu)造運動影響,沿康定-道孚-爐霍一線形成了著名的鮮水河斷裂帶,斷裂帶中的巖石,受到擠壓、剪切,發(fā)生破碎、糜化,形成構(gòu)造糜棱巖。斷裂活動形成的糜棱巖由于青藏高原隆升而被暴露出地表,這些膠結(jié)疏散的糜棱巖,易于受到風(fēng)化和侵蝕,遭受流水的沖刷,風(fēng)雪的鏟刮,重力崩塌等風(fēng)化作用,就形成了狀若石林。因這種巖石軟弱且含鈣質(zhì),其中所含的結(jié)晶水受空氣濕度的影響,干燥季節(jié)呈淺灰色、淺藍(lán)色,濕潤季節(jié)呈蒼黑色。<br></div> <h1><b><font color="#39b54a">塔公草原</font></b></h1> 塔公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鎮(zhèn)境內(nèi),距康定市區(qū)113公里,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沿線的河流、草原、森林、山體、寺廟、藏房建筑和濃郁的藏鄉(xiāng)風(fēng)情構(gòu)成該景區(qū)。<div> "塔公"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br></div> <h1><b><font color="#39b54a">甲谷弄村——木雅大寺</font></b></h1> 木雅大寺是喇嘛寺、覺母寺和佛學(xué)院組成的寺廟群,位于塔公草原東部的雅拉神山下的甲谷弄村,它背靠雅拉雪山,海拔3600米左右,寺廟周圍是木雅藏族和喇嘛、覺母的居所,號稱“川西小色達(dá)”。 目前寺院還在不斷地擴(kuò)建中。寺院布局開闊,雪山、藏式建筑、草地、白塔群同框出現(xiàn)。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4cinpc7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點擊進(jìn)入??我的川西行(一)</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4dsszxc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點擊進(jìn)入??我的川西行(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