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上臘江不會忘記你》孟州志敬 <p class="ql-block"> 朋友,你聽說過上臘江這個地方嗎?你到過上臘江村嗎?假如你看了這個美篇,一定會為這么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巧奪天工的人為造物所吸引、所陶醉,然而你了解她的今昔以及她背后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嗎?那么,今天你就跟著我的腳步和鏡頭熟悉一下她的過往及變遷吧…</p> <p class="ql-block">山清水秀,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太行山里的小村莊,現(xiàn)在的美是不是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上臘江村位于河南省輝縣市南寨鎮(zhèn)海拔1200米的太行山中,小村三面環(huán)山,道路奇險,非常閉塞,是典型的原生態(tài)農(nóng)耕部落,早先基本上與世隔絕。這里的人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祖祖輩輩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目前村里登記人口有200余人,但山上只剩有50余人,且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嚴酷的現(xiàn)實和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也阻礙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逐漸拉開了與外界在物質(zhì)文化等方面的距離。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典型的貧困人口群體。</p><p class="ql-block"> 窮則思變,要改變這些就要干!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的退伍軍人,他放棄了六年工齡和優(yōu)越的林業(yè)局工作,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激情和共產(chǎn)黨員的為民情懷,懷揣著改變家鄉(xiāng)貧窮落后面貌的美好夢想,帶領(lǐng)全村人民開始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懈奮斗的艱難歷程!</p> <p class="ql-block">輝縣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上臘江村與郭亮村一樣,開辟了自己出山的掛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 這個年輕人——就是上臘江土生土長、軍隊熔爐里千錘百煉、滿腔熱血立志干一番事業(yè)、到后來全南寨鎮(zhèn)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整個輝縣和新鄉(xiāng)都出了名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上臘江村黨支部書記---石貴林。</p> <p class="ql-block"> 當你第一眼看到石貴林時,你很難相信,就是這位個子高挑但有些精瘦,穿著和儀表一般,多少還有些不修邊幅的這個農(nóng)村漢子,怎么會有這“拼命三郎”般的闖勁以及寧折不彎有點“認死理”的耿直和百折不撓、不獲全勝誓不罷休的韌勁!</p> <p class="ql-block"> 當你了解了他的身世之后,你會為之驚愕,為之動容,為之感嘆!</p><p class="ql-block"> 石貴林,1964年出生,1979年6月入團,<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1年在西平羅高中畢業(yè),1982年在輝縣林業(yè)局上班,</span>1983年11月1日應(yīng)征入伍,服役于北京軍區(qū)(河北懷來)某炮兵團三連。期間干過通訊員、電話兵、司機、炮班長等,多次受到表彰并四次營連嘉獎。1986年9月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87年1月光榮退伍。</p> <p class="ql-block"> 石貴林回到村里后,在老支書的鼓勵和支持下,從擔任會計開始,跟隨老支書和老黨員不斷磨練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2003年老支書退休后就擔起了上臘江村生產(chǎn)和發(fā)展的重任,后來又被選舉為村主任成為了“一肩挑”。</p> <p class="ql-block">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戰(zhàn)天斗地的日子里,石貴林和他70多歲的老父親一樣,與父老鄉(xiāng)親一起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與天斗與地斗。視頻中走在前面的就是他的父親石根群,后面的就是石貴林。</p> <p class="ql-block"> 就是這樣,他們靠著一雙雙滿是老繭的手和為子孫后代造福的雙肩,在僅有4萬元上級撥款的基礎(chǔ)上,不用機械,不請民工,硬生生憑著黨支部凝聚力和全體村民的頑強意志,三個月修起了石板水庫。</p><p class="ql-block"> 石貴林任支部書記十八年,是任職最長的,2006年,借助村村通工程他想把村里下山的7公里又窄又陡坑坑洼洼一下雨就被水沖斷的路加固修補一下,工程隊說每公里需要十萬元,由于資金有缺口,工程隊光說不行動,為壓縮開支,他們采取自己打石子;設(shè)備小為不影響工程進度,他們晝夜不停的打,全村人苦干十個月,整路基拓路面做硬化,硬是把水泥路通到村委會,為此,他們還欠下了近30萬元的外債。2007年為修通村委會至鳳凰山村界的3.3公里旅游通道,施工方提出每公里八萬元,上面只給了24萬,就這樣他們又是硬著頭皮扛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暑來寒往,夜以繼日,就一個字----干!歲月和時光記錄下了他們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感天動地!這個天地就是老百姓,就是黨的各級組織,他們的拼搏精神打動了博厚的大地,感動了善良淳樸的村民,也感動了各級政府和領(lǐng)導(dǎo)!石貴林的付出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認可,在收獲勞動果實的同時,也收獲了他應(yīng)該得到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石貴林同志也受到各級政府組織和媒體的獎勵及關(guān)注。</p> <p class="ql-block"> 石貴林這個直率又頗具倔犟山村漢子,用一個普通黨員的初心、一個退伍軍人的本色,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愧對著父母妻子和子女,創(chuàng)造著上臘江現(xiàn)在和未來…</p><p class="ql-block"> 幸福都是奮斗得來的!在石貴林的帶領(lǐng)下,上臘江黨干和群眾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他們有了自己的罐頭廠,家家戶戶都辦起了農(nóng)家樂,上臘江村還是百泉藥都中藥材基地,上臘江的特色山貨山楂柿子雞頭參炸頭小米等等深受外地人的喜愛。群眾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xiàn)在人均收入達到了 5000多元,實現(xiàn)了真正的全面脫貧,走上了全面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p> <p class="ql-block"> 從2010年開始游客進了村,條件好轉(zhuǎn)多了。緊接著他們又投資十萬元修好了現(xiàn)在的村委會。村里農(nóng)副產(chǎn)品,不出門都能高價銷售,村民生活更好了,人都忙了起來,隨之村里的治安也跟著好了起來。</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上臘江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一年四季各有其美。春花綻放,讓村子里增添了很多顏色,顯得生機勃勃;夏天滿山的翠綠,白云悠悠;秋天山楂和柿子收獲的季節(jié),看到這太行曬秋的畫面,心里都樂開了花;冬日的村落更加安靜,一場大雪讓這里變成水墨太行。</p> <p class="ql-block">伴山聽雨,依山傍水,寧靜優(yōu)雅。</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還有一個長壽泉水,清涼透明,常年不干涸,也是當?shù)氐囊粋€長壽傳說。</p> <p class="ql-block">大峽谷晚霞風光無限</p> <p class="ql-block">螞蟻山避暑山莊熱情周到經(jīng)濟實惠,游客食宿一天也就是40-50元,難怪鄭州的游客每年都成群結(jié)隊的來,一住就是三四個月。</p> <p class="ql-block"> 上臘江村右邊的螞蟻山海拔1640米,是這一片比較高的山了,豫北第二大峰,是一條非常不錯的攀爬徒步線路,山里的中草藥非常多,登頂之后一覽太行山的懸崖峭壁,從高處看村子更有意境,梯田錯落有致,房屋林立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訂餐電話:15090096466/ 15670523175</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村口這家上臘江農(nóng)家?guī)煾档娘埐撕苡猩嚼锏奶厣旱仄こ措u蛋、雞頭參燉土雞、時令山菜等等味美可口,很是討人喜歡,大多數(shù)第一次來上臘江的都會來這里品嘗一番。遇到旅游旺季客人多時中午就有二三百人,有的需要預(yù)訂。</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曬秋季節(jié),這里的秋景也是讓人笑逐顏開,流連忘返,收獲滿滿。</p> <p class="ql-block">上臘江的冬天也是一派北國風光,冰天雪地,山舞銀蛇,分外妖嬈!</p> <p class="ql-block"> 上蠟江村不但景色怡人,周邊景點也是十分眾多。東有石板湖,南有羅姐寨,西有螞蟻山,北有齊王寨,這里風景既美又多,只要你有力氣,去這些景點大多都是不需門票。</p><p class="ql-block"> 從上臘江往北沒多遠就到了齊王寨對過的兵部站,這里居高臨下,香木河全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