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游記(2022年8月4-13日)到處看看 <p class="ql-block"> 在疫情過了兩年多后,我們終于又開始出國旅游了。8月4日我們啟程前往肯尼亞的首都內(nèi)羅畢,繼坦桑尼亞和博茨瓦納之后,這是我們第三次的非洲Safari之旅。</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是乘坐卡塔爾航空公司的飛機(jī)。第一次坐這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公司的飛機(jī),對這個6次被評為全球第一的航空公司的印象是,在飛行中很頻繁的給飯吃。我們攜帶的零食都沒有機(jī)會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來回都是在</span>多哈機(jī)場轉(zhuǎn)機(jī)。飛機(jī)離開美國時由于雷震雨晚了40分鐘,在漫長的13小時飛行中也沒有追回時間來!幸好下一班飛機(jī)的登機(jī)口就在旁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記得我們有一次從美國飛往德國的飛機(jī)起飛晚了一小時,在7小時的飛行中居然把時間追回來了!</span>回來時飛機(jī)正點離開內(nèi)羅畢,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在多哈下了飛機(jī)后要出安全區(qū),再和其他乘飛機(jī)的人們一樣排隊過安檢,過后飛往美國的乘客還要經(jīng)過額外的安檢。真是折騰人!還好飛機(jī)離開內(nèi)羅畢時沒有晚點。</p><p class="ql-block">多哈機(jī)場給我的印象是金碧輝煌很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 飛行加轉(zhuǎn)機(jī)20小時過后,我們終于到達(dá)了內(nèi)羅畢國際機(jī)場。入境時要出示我們的疫苗接種證明,但是在飛機(jī)上填寫的入境卡和健康卡卻沒有讓我們出示,出入境都沒有要過。</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飛機(jī)是23:50分到達(dá)。入海關(guān),等行李,一個多小時后我們才出了機(jī)場。</p> <p class="ql-block"> 酒店接待人員見了我們后說早晨好。我們離家時是周四,到酒店的時候已經(jīng)是當(dāng)?shù)貢r間周六了。內(nèi)羅畢比美國東部時間早7個小時。</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后面是內(nèi)羅畢國家公園,在吃早餐的大廳外的陽臺上可以看到公園內(nèi)的野生動物。一個吃早餐的人說她前一天看到了獅子媽媽和小獅子。我只看到了一個角馬和一群羚羊。</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的陽臺上也可以看到內(nèi)羅畢的市區(qū)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內(nèi)羅畢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大象孤兒院。這所孤兒院是為收養(yǎng)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小象而修建的。據(jù)說它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大象孤兒院。</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上午11點鐘,收養(yǎng)的25頭小象分兩批排著隊進(jìn)入活動區(qū)。游人可以觀看工作人員給憨態(tài)可掬的小象喂奶,和它們零距離接觸。</p> <p class="ql-block"> 這兩只小象很友好??。大象是群居生活的動物。講解員說他們在培養(yǎng)小象野外生存的能力時也會培養(yǎng)他們找朋友,尤其是和外面野生的大象成為朋友。</p> <p class="ql-block"> 小象都有自己的名字。解說員把每一個小象都逐一做了介紹。小象估計的年齡,是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被發(fā)現(xiàn)的,被救護(hù)時的健康情況。有些小象剛到的時候身體狀況很差,有的餓成了皮包骨頭,有的由于疾病行走困難,一個多月后才恢復(fù)??吹窖矍斑@些健康快樂成長的小象,不由的感嘆它們真是太幸運了!</p> <p class="ql-block"> 小象長到兩歲就要開始野化訓(xùn)練了。工作人員會將小象帶去臨近的內(nèi)羅畢國家公園指定區(qū)域,讓他們在草原上學(xué)習(xí)自食其力。</p><p class="ql-block"> 三到四歲,確認(rèn)它們可以獨立生活后,小象們就將在國家公園開始真正純野外的生活。迄今為止已這個孤兒院已經(jīng)成功的將多頭小象孤兒送回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大象孤兒院后,我們?nèi)⒂^了世界瀕危的羅斯柴爾德 <span style="font-size: 18px;">Rothschild</span>長頸鹿保護(hù)中心。這個中心也有肯尼亞的另外兩種馬賽和網(wǎng)紋長頸鹿。</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可以給長頸鹿喂食,小孩子們尤其喜歡。</p> <p class="ql-block"> 從身體的圖案紋理上看,網(wǎng)紋長頸鹿比較容易區(qū)分,羅氏長頸鹿的圖案多為多邊形,而馬賽長頸鹿則多為星形圖案。另外它們的小腿部分也有不同之處。</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飯的地方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在非洲。</p> <p class="ql-block"> 內(nèi)羅畢市郊有一座丹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著名女作家,</span>凱倫·布里克森故居博物館。凱倫·布里克森1914年至1931年曾在此居住十余年。1937年,她的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出版,書中記載了她對東非這片沃土的眷戀。這本書后來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并暢銷至今。根據(jù)《走出非洲》改編的同名電影1985年上映,1986年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p><p class="ql-block"> 1986年起,凱倫故居成為了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博物館內(nèi)數(shù)十年至上百年前的家具和生活器具都保存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 晚上到內(nèi)羅畢一個比較受歡迎的餐廳吃飯。一進(jìn)門就看到了有各種肉在火上燒烤。我們品嘗了雞、羊、牛,豬、鱷魚和鴕鳥肉。</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飯后我們啟程去北部桑布魯保護(hù)區(qū),開始了期待的 Safari 之旅。中午在一個很有特色的樹頂餐館吃飯。餐館根據(jù)地形,建造在一棵大樹上。這里還是一個鱒魚養(yǎng)殖場。</p> <p class="ql-block">午飯吃的是新鮮捕捉的鱒魚。</p> <p class="ql-block"> 下午到了桑布魯國家保護(hù)區(qū)。這個保護(hù)區(qū)由于比較偏僻<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接待的游客比其他國家保護(hù)區(qū)和公園要少得多,因而在這里可以享受到獨家的體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據(jù)說這里還是享受正宗肯尼亞狩獵的最佳地點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公園因擁有所謂的“Samburu special 5”而脫穎而出。桑布魯保護(hù)區(qū)內(nèi)特殊的五種動物在肯尼亞南部的國家公園和保護(hù)區(qū)內(nèi)找不到。它們包括藍(lán)腿索馬里鴕鳥、網(wǎng)紋長頸鹿、葛氏細(xì)紋斑馬、長頸羚和東非劍羚??。</p> <p class="ql-block">北部特有的長頸羚。</p> <p class="ql-block">北部特有的葛氏細(xì)紋斑馬。</p> <p class="ql-block">比較一下,我更喜歡北部的細(xì)紋斑馬。</p> <p class="ql-block">北部特有的網(wǎng)紋長頸鹿</p> <p class="ql-block">北部特有的藍(lán)腿索馬里鴕鳥。</p> <p class="ql-block">遇到危險就往水里逃的水羚。</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的營地房子條件不錯,很舒適、現(xiàn)代設(shè)施包括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吹頭發(fā)的 hair dryer 都有。在營地的鐵絲網(wǎng)外經(jīng)常會有大象、長頸鹿等各種動物出沒。</p> <p class="ql-block">非洲原野燦爛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 在非洲看動物每天都要早起出門,捕食動物在清晨活躍。它們捕捉到獵物,吃飽后就睡覺了??。</p> <p class="ql-block"> 小象聽到我們的車接近了,從前面躲到了媽媽的身后。當(dāng)我們的車停下沒有聲音時,它又走了出來。</p> <p class="ql-block">有幾次大象離我們很近。</p> <p class="ql-block">霸氣的雄獅</p> <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說這兩個雄獅打架,是因為在一個獅子群里的雄性獅子,長到一定的年齡后就要被趕出群。</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獅子打架,夠激烈的!</p> <p class="ql-block">獅子在大快朵頤捕捉到的劍羚。場面真夠血腥!</p> <p class="ql-block">幸運的小財狼也撿到了一塊肉。</p> <p class="ql-block">吃飽喝足后的小獅子。</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到同一地點,看到兩個財狼在吃獅子剩下的殘羹剩飯。</p> <p class="ql-block">很美的非洲棕櫚樹!</p> <p class="ql-block">曬太陽的鱷魚??</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小鳥不怕人,照片是我用手機(jī)近距離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 團(tuán)里還邀請了一個土著馬賽人給我們做了講座。挺長知識的,很不錯。</p><p class="ql-block"> 人口將近90萬的游牧馬賽人主要分布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馬賽族是享譽東非的戰(zhàn)斗民族。族內(nèi)曾經(jīng)有個傳統(tǒng)規(guī)定:“每個勇士必須殺死一只獅子才能成人?!?多年前的馬賽男孩想要成為真正的男人,必須要單獨獵殺一只獅子。每當(dāng)成人禮來臨的時候,他們會拿上佩刀、長矛和馬賽棍,孤身前往茫茫草原尋找獅子。據(jù)傳說草原上的獅子都產(chǎn)生了特異的進(jìn)化,一看到馬賽人的紅色裹布就望風(fēng)而逃。</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這是過去,肯尼亞建立了國家自然保護(hù)區(qū),在法律中明文規(guī)定不許獵殺獅子,如今馬賽勇士們的本領(lǐng)用在了保護(hù)營地的游人。我們在坦桑尼亞和博茨瓦納住的營地溶于大自然,晚上不能自己出門,整晚上有馬賽人在營地巡回保護(hù)。</p> <p class="ql-block"> 在干燥荒漠的桑布魯保護(hù)區(qū)住了兩晚后,我們到了雨林般氣候的阿布戴爾國家公園。阿布戴爾國家公園最著名的景觀并非動物,而是公園內(nèi)的“樹頂酒店”。</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二年二月當(dāng)時還是英國公主的伊麗莎白來這里觀賞野生動物。當(dāng)晚她就下榻在“樹頂酒店”。夜里接到了她父親英王喬治六世駕崩的噩耗, 隨即英王室立即宣布她繼位為女王。第二天早上她就下山回英國繼位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七十多年來一直流傳著</span>這段 “上山公主, 下山女王” 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 酒店院內(nèi)有當(dāng)年從印度帶來的孔雀后裔。我們有幸看到了兩個雄孔雀開屏。</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駐在 “女王酒店”,而是住在了很有特色的方舟酒店。<span style="font-size: 18px;">酒店共三層,由無數(shù)樹干支撐建造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酒店的室內(nèi)或室外觀景區(qū),人們可以近距離觀賞動物。</span>酒店臨近水坑和鹽沼地,大象、野牛、長頸鹿、羚羊、野豬等動物都會經(jīng)常來到酒店下面喝水,吃一些可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補充礦物質(zhì)的</span>泥土。我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動物專門摳泥土吃。</p> <p class="ql-block">大象和野牛和平相處。</p> <p class="ql-block">調(diào)皮可愛的小象!</p> <p class="ql-block">為了占地盤而“戰(zhàn)斗”。</p> <p class="ql-block"> 方舟酒店有一個喂鳥的活動,兩個猴子看到了也過來搶著吃。</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我們離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方舟酒店,前往</span>Lake Nakuru (納庫魯)國家公園。途中要跨越赤道線,我也像其他游人一樣,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途中橫跨東非大裂谷。這個起于以色列,止于莫桑比克的大裂谷是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裂谷縱貫肯尼亞境內(nèi),與赤道相交,形成了大名鼎鼎的“東非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裂谷兩側(cè)是郁郁蔥蔥的草木繁花,與背后一望無邊的草原連成一片。遠(yuǎn)看還有綿延不絕的巍巍山川和大大小小的靜謐湖泊。這里也是曾經(jīng)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走出非洲》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中午進(jìn)入了納庫魯國家公園。體型龐大,脾氣暴躁的非洲野牛身上,經(jīng)常都會有幾只<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牛瓊鳥</span>駐足。牛瓊鳥專門吃大型食草動物身上的跳蚤、虱子以及吸血蒼蠅和蜱蟲等寄生蟲,從而減輕食草動物身上的負(fù)擔(dān)。據(jù)說一只牛瓊鳥一天可以吃掉一百只吸血虱子和1.3萬只幼蟲。</p> <p class="ql-block"> 在公園內(nèi)還第一次看到了白犀牛!前兩次的非洲Safari 都只看到了“非洲五大”的其它四大:非洲獅、非洲象、非洲野牛、非洲豹。這次終于看全了!</p> <p class="ql-block"> 白犀牛中的“北方白犀牛” 已經(jīng)絕種。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頭已知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目前仍確認(rèn)存活的北方白犀牛僅?!凹{金”(Najin)與“法圖”(Fatu)兩頭雌性。“南方白犀?!?現(xiàn)在還有約1.8萬頭。</p> <p class="ql-block">納庫魯公園內(nèi)的稀有品種羅斯柴爾德 Rothschild長頸鹿。</p> <p class="ql-block">聚精會神的猴子!在做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它們好像兩個運動員,在起跑線上準(zhǔn)備開始跑步了。</p> <p class="ql-block">紅彎角犀鳥</p> <p class="ql-block">優(yōu)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非洲的 “bee eater”鳥</p> <p class="ql-block">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占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是專門為保護(hù)禽鳥建立的公園。園內(nèi)有約450種禽鳥,尤以火烈鳥而聞名于世。被譽為“觀鳥天堂”。公園處于火山帶,湖水鹽堿度較高,適宜作為火烈鳥主食的浮游生物生長。由于季節(jié)的原因,停駐在湖邊的火烈鳥數(shù)量不算多。</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導(dǎo)游嚴(yán)格按照公園的要求,不敢開過警告牌。只把車遠(yuǎn)遠(yuǎn)的停到路邊。我們沒有拍鳥的“大炮”,只能盡力而為拍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hù)區(qū)是我們行程的最后一站。在保護(hù)區(qū)門口常駐有一群非常執(zhí)著的馬賽婦女,兜售她們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馬賽馬拉以及和它接壤的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非洲的瑰寶,</span>有著最壯觀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shù)量。馬賽馬拉超過1500平方公里的開闊草原、林地、樹木和河流組成的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擁有著驚艷美麗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到馬賽馬拉的游人一般都會體驗一下坐熱氣球。我們在一大早4:30就被叫醒,和我們同坐一個氣球的一對夫妻帶了五個孩子。孩子們真行,也要起個大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span>瑰麗朝霞的襯托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氣球緩慢的飛越在大草原上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飄游在東非草原腹地的上空,俯瞰著美麗遼闊的金色草原,藤蔓覆蓋的原始森林和飛快奔馳的動物,真是一種很美好的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 飛行員會調(diào)整飛行高度,讓大家有機(jī)會感受不同視野下的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在熱氣球上以 “上帝的視角” 俯瞰草原動物。</p> <p class="ql-block"> 熱氣球降落后游客們都被帶到一個開闊的地方,開香檳慶祝飛行圓滿結(jié)束,每個人都會得到一個熱氣球飛行證書。然后享用一頓美好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 在每年6、7月的旱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數(shù)百萬頭角馬、斑馬和羚羊等食草動物為了追趕青草和水源,組成一支遷徙大軍</span>開始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向北部的馬賽馬拉遷徙。</p><p class="ql-block"> 它們在7、8月時穿越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從10月份開始,塞倫蓋蒂草原重新迎來雨季,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并不足以維持?jǐn)?shù)量龐大的食草“大軍”,它們又開始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震撼的動物大遷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復(fù)一年的在東非大草原上作順時針遷徙運動。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和豹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尼羅鱷和河馬的馬拉河。馬拉河“生死之渡”是整個大遷徙過程中最為壯觀和驚心動魄的一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馬拉河是馬賽馬拉保護(hù)區(qū)內(nèi)最大的河流,舉世聞名的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就發(fā)生在這里。每一位7、8月到馬賽馬拉的游客,都希望能有幸看到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動物大遷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趕到了馬拉河岸??吹接幸蝗航邱R和斑馬在河對岸,好像有過河的跡象。等了一會之后沒有看到它們過河,就放棄了。</span></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動物渡河之前有一個集結(jié)的過程。聚集到一定數(shù)量后,則大批快速的過河。有時想看到壯觀的過河場面,需要等待好幾天。</p> <p class="ql-block"> 以為它們要過河的這一群角馬和斑馬最后只是下到馬拉河邊喝水,沒有過河。而且它們的數(shù)量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 導(dǎo)游說由于遷徙過來眾多的動物,這個時候大象一般都會躲到其它地方去。我們在馬賽馬拉只看到個別幾個大象,沒有想象中的多。</p> <p class="ql-block">遷徙過來的角馬遍布草原。</p> <p class="ql-block"> 整個行程我們只看到了一個花豹,高高在樹上。非洲花豹屬于豹亞科。</p> <p class="ql-block"> 花豹和獵豹遠(yuǎn)遠(yuǎn)的看起來很相像。最容易區(qū)分它們的是看面部。花豹眼睛下方?jīng)]有黑色“淚紋”,而獵豹的眼睛下方有十分明顯的黑色“淚紋”?!皽I紋”可以起到保護(hù)獵豹眼睛的作用。非洲獵豹屬于貓亞科。其實不應(yīng)該被稱為豹。</p> <p class="ql-block">一對獵豹兄弟</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導(dǎo)游通過他們互相通信息的對講機(jī)得知在某一個地方有獅子,立即開了過去。先后有十幾、二十輛車也都開到那里看獅子。旅游旺季的馬賽馬拉人多??也多。</p> <p class="ql-block">喝水的獅子</p> <p class="ql-block"> 長頸鹿由于腿長,喝水時的姿勢看起來很不舒服。這時候如果遇到獅子很危險。</p> <p class="ql-block">正在喝水的馬賽長頸鹿。</p> <p class="ql-block">大嘴河馬!</p> <p class="ql-block"> 和我們前兩次的非洲 Safari 一樣,肯尼亞的這次旅行住的地方和吃的東西也都很好??夏醽喓幢姸啵a(chǎn)魚類。 吃飯時我基本上都是點的魚。午飯和晚餐都有裝飾漂亮的甜點。</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心目中充滿魅力的非洲大草原!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令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干杯??!再見了令人難忘的肯尼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