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的行走——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林枝 秦嶺層巒疊嶂,她的主峰太白山素負盛名。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眉縣之南,是“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國登山搖籃”。1956年4月,我國第一批登山健兒登上白雪皚皚的拔仙臺,拉開了向珠峰進軍的序幕。 (從保護區(qū)檢查站附近遠望拔仙臺) <p class="ql-block">即使是夏天日長、即使是一早坐纜車上山,想要登頂“華中最高峰”拔仙臺(海拔3767米)并當(dāng)天返回也會比較艱辛。</p> <p class="ql-block">(海拔3500米以上的草甸地帶)</p> 我們7:45第一批進景區(qū),首先要坐一個半小時的景區(qū)交通車到纜車站,纜車半小時到達索道上端的“天圓地方”(海拔3500米),此時已經(jīng)9:45左右了。 (愿乘泠風(fēng)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畎住兜翘追濉罚? 記錄幾張照片后馬上出發(fā),沿著景區(qū)的步行道先下到第一個山坳,然后爬升到小文公廟的太白山保護區(qū)檢查站,這一段大約需30分鐘。 (保護區(qū)檢查站) 山友們都知道“鰲太穿越”,從鰲山穿越到拔仙臺時,有四條下山的道路,通過小文公廟檢查站下山是其中的一條;換句話說,從小文公廟到拔仙臺的道路是“鰲太穿越”的一段尾巴。 (鰲太穿越是一條縱貫秦嶺鰲山與太白山之間的線路,也是秦嶺山脈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由于“鰲太穿越”的風(fēng)險和強度比較大,因此走出檢查站時每個人都需要書面登記。 (3350米以上為太白山的寒帶,氣候變幻無?!犛言诤脻h坡拍攝) 從小文公廟到大文公廟大約4.5公里,是一條亂石坡中由大大小小的石塊鋪就的山腰橫切路。橫切路很長,雖然起伏不太大,但由于強烈的凍融風(fēng)化,有些路面已經(jīng)崎嶇不平,而且不少石塊已開始松動,行走時需格外小心。由于不能隨意選擇落腳點,會比較累。 (橫切路上下都是古冰川留下的大片亂石坡,石塊前擠后涌,此起彼伏,似有翻滾奔騰之勢。) 大文公廟地處兩峰之間的埡口,向前就是好漢坡,一路上行很辛苦。登上好漢坡后,又是一條亂石橫切路,橫切路的盡頭向下是大爺海(大太白海)。 (大文公廟后山草甸遍地,野花盛開) (好漢坡入口) 在高海拔地區(qū)不宜高估自己的體能,大文公廟到大爺海只有短短三公里,但由于上坡路段多、氧氣又比較稀薄的緣故,這一段路程至少得走一個半小時;從大爺海到拔仙臺只有600米,登頂卻需要40分鐘。 (登好漢坡途中,回望來時路) 由于最后一趟下行纜車是18點,考慮到隊伍前兩天連續(xù)游玩了武當(dāng)山和老君山之后有些疲累,因此領(lǐng)隊決定不強調(diào)登頂,14點時無論走到了哪里,必須立即往回趕。我們一行十七人只有三個走得最快的前鋒在14點到達了大爺海,顯然來不及登頂了。 (好漢坡頂附近,航拍大爺海) <p class="ql-block">(大爺海邊)</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碰見一些返程的游人,交談后得知他們幾乎都是在山上過的夜,雖然山上客棧條件簡陋,但至少能保證有時間登頂。</p> (前方山下的斜峪關(guān)是古代連接關(guān)中、漢中、巴蜀的重要通道,相傳“木牛流馬”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一帶) (被隨意丟棄的簡易氧氣瓶) (前一天在老君山看到的規(guī)勸牌,圖中工作人員在懸崖峭壁上清理垃圾) 回程中,在離小文公廟檢查站約四百多米的地方,一個坐在路邊的姑娘站起身來準備往回走,見她步履艱難,每挪動一步都顯得很痛苦,就把一副登山杖遞給了她,幫助她完成了最后的一段橫切路。 (景區(qū)步行道上的觀景臺)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扶風(fēng)縣法門寺游覽時,聽到講解員說:佛有無數(shù)的化身,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我們的人,在那個時點,他(她)們就是佛。若果真如此,在我遞上登山杖的那一刻,自己可能也是佛的化身?!</p> (登高云霄近) 當(dāng)我們離開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時已經(jīng)19點多了,總用時近12個小時,在高海拔地區(qū)運動約八小時。雖然艱辛,但正如探旅者所說:“心無旁騖地享受行走的痛苦與快樂.....所走的不僅僅是路,更是一種自由、一種灑脫、一種釋放、一種來源于內(nèi)心深處的夢想、一種無法對別人訴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