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知青的??紅青春之十三高家溝宋建香 回憶錄自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知青生涯使我感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雖苦猶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高家溝知青 宋建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聽說縣里要編寫柳林知青志,籌委會動員大家撰寫回憶錄。這又勾起我對當(dāng)年知青經(jīng)歷的回憶。心又禁不住穿越到了半個世紀(jì)前那熱情奔放、轟轟烈烈的青春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出生于1958年11月,1975年2月1日高中畢業(yè)后,響應(yīng)黨的號召,在學(xué)校報名,插隊來到柳林縣高家溝公社高家溝大隊,被分配到第3生產(chǎn)小隊。本來,按照當(dāng)時的政策規(guī)定,城鎮(zhèn)戶口的子女允許留一名在父母身邊不用插隊。我家的情況是,當(dāng)時只有17歲的姐姐已經(jīng)在一年前就插了隊,按說我不是非插隊不可的對象,并且姐姐的插隊已經(jīng)讓全家人領(lǐng)略到插隊有多么的苦和累,更不用說當(dāng)時的號召是“扎根農(nóng)村一輩子”。所以父母心有余悸,不愿意讓我再步姐姐的后塵。但剛滿16歲的我并沒想那么多,看著同學(xué)們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報了名,于是處處不甘落后的自己,也就不顧家里反對,毅然決然的在報名冊上莊嚴(yán)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就這樣,我前腳跨出校門,后腳就奔赴廣闊天地,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屬于單插知青。插隊來到村里后,我被大隊干部安置在一戶農(nóng)家院子的一孔閑置的舊土窯洞里。窯洞有三丈多深,窗戶上沒安玻璃,窗框上糊著變黃的麻紙,麻紙上貼著些白紙條,用來遮擋星星點點的破洞。我想這可能是為了安置我才新補上的吧。一進(jìn)門,靠窗戶是一條一丈來長的大土炕,上面鋪著一張舊草席。緊挨后炕沿的是一個破舊的磚土灶臺。因為光線不好,進(jìn)屋半天才能看清窯后掌。貼墻散落的擺放著幾口破舊的大黑瓷甕,估計是房東用來儲存糧食用的,地上還堆積了一大堆柴火??吹窖矍暗囊磺校夷穷w原本火熱的心一下子涼了多半截,頓時變得惆悵起來。后來我才知道,即便是這樣的條件,還是大隊干部為我甄選的村里比較富裕、干凈的人家。房東看我年紀(jì)不大,對我挺照顧,尤其是得知我晚上一個人害怕,就讓他們上二年級的大女兒陪我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雖然年少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不服輸?shù)男愿窦毫髀队谏?lt;/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住所安定下來后,就要開始勞動了。村支書說:“你沒種過地,就去水保隊吧”。于是我就成了水保隊里的一名隊員。那時在農(nóng)村,都是一天兩頓飯,每天早上一睜眼我就得趕緊燒火做飯,吃完飯就要上工。在家時,盡管我的家庭也不富裕,但母親是個特別勤快能干的人,從不讓我們姐妹們上灶臺幫忙,并且還經(jīng)常給我們粗糧細(xì)做,讓我們吃好吃飽?,F(xiàn)在一下子變成每天要自己燒火做飯,所以覺得特別不適應(yīng)。尤其是農(nóng)村里沒錢買煤炭,農(nóng)民是用砍來的柴禾燒火做飯,我就更不適應(yīng)了,做飯的時候常常是顧了添柴燒火顧不了做飯,顧了做飯火又滅了,一頓飯折騰上好長時間還做不好,反正是自己一個人吃,做成啥吃啥。著著急急吃完飯,等隊長在村中場上一吆喝,我和社員們就接二連三地湊過去一起出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水保隊的作業(yè)比較單一,每天就是填溝渠,平豁口,整理土地。早在下鄉(xiāng)之前我就下定決心,到了農(nóng)村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不能讓干部和社員說我是縣城里來的,吃不了苦而瞧不起,更不能給知青丟臉。剛開始勞動那會兒。一上工,我就會出猛力,干得挺歡,但每每不足半天,力氣就使完了,渾身沒勁不說,肚子還經(jīng)常餓得咕咕叫,只覺得農(nóng)村的天格外的長。但看看周圍的社員們都在那里埋頭干著,自己又不好意思停歇,只得咬緊牙關(guān)硬撐著干。終于熬到隊長發(fā)話收工的時候,胳膊已經(jīng)酸得扛不動鐵鍬,腿也軟綿綿的不像自己的,腳底下深一腳淺一腳地丈量著漫長的山路往回走,回去推開兩扇破門板,照舊還得自己燒火做飯。就這樣,每天重復(fù)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枯燥乏味的生活加之勞動強度之大,寂寞的心里常常想家,等到夜深人靜了,想著想著就不由地偷著哭,自己也不知道哭過多少回了。那時,我質(zhì)疑自己的熱情,質(zhì)疑自己的理想,心里感到無比的惆悵。那段日子是我一生當(dāng)中最最難熬且刻骨銘心的日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和房東兩口子也熟悉起來了。他們看見我每天從地里回來,渾身疲憊還要自己做飯,為了一碗飯,要折騰上好半天,就對我說他們不在乎多做一個人的飯,不由分說直接把我的糧食和他們家的倒在一起,讓我每天收工回來能吃上現(xiàn)成飯。房東的關(guān)照使我很感激,我用省下來的時間幫房東洗鍋刷碗、挑水、掃院、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前赴后繼插隊的親姐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為作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手上的血泡都磨成老繭了,我也學(xué)會像老農(nóng)那樣,一步一步、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馗苫盍?。我和社員們漸漸地熟悉起來了,尤其是和婦女社員們也能喋喋不休的拉家常了。那時的時髦語叫做和貧下中農(nóng)打成一片了,我的心情也一天天得變好了,不覺得孤獨了,也不覺得農(nóng)村的天比外面的天有多長了。在地里休息的時候,有時聽老農(nóng)們講一些農(nóng)村里發(fā)生的故事;有時我會虛心向老農(nóng)請教一些農(nóng)村諺語和種地知識。他們總是樂于教我,講得又仔細(xì)又認(rèn)真;有時擅長唱秧歌的幾個老農(nóng)還時不時地大吼幾腔秧歌調(diào)子,用來解解乏困,活躍一下氣氛。當(dāng)時隊里還讓我兼記工員,我就在這個時候抽空給社員們登記工分,發(fā)工分券。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冬天到了,土地凍結(jié),水保隊的活就停下來了。于是我主動向大隊提出申請,加入到青年突擊隊去修梯田,打壩堰。青年突擊隊的隊長由年輕的村支書兼任。支書帶頭干,大家誰也不甘落后,我們比誰推車運土回回多,比誰拍的梯田棱又長又結(jié)實。盡管每天踏泥濘,冒嚴(yán)寒,我們的勞動熱情依舊很高漲,每天都是干到日落西山才收工。吃過晚飯,還要經(jīng)常去大隊開會,那時政策、文件格外的多,所以會議也就多。我不但一次不落地積極參加會議,還要在會上給社員宣讀文件,教大家唱紅歌。那時“四人幫”已經(jīng)垮臺,我就教大家唱“打倒四人幫,人民喜洋洋”和歌頌英明領(lǐng)袖之類的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勞動中積極肯干,虛心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所以受到了大隊全體干部和社員同志們的一致好評。1978年10月,大隊黨支部經(jīng)公社黨委批準(zhǔn),吸收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給自己的知青生涯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方針政策不斷調(diào)整,當(dāng)年聲勢浩大的一批批農(nóng)村插隊知青大軍,陸陸續(xù)續(xù)紛紛返城。1979年11月,我被分配到柳林縣農(nóng)業(yè)銀行工作,至此完成了再教育的鍛煉,結(jié)束了將近五年的農(nóng)民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打靶歸來留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左為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盡管時光將近過去半個世紀(jì),今日回首,我仍然有一種深深的知青情節(jié)。知青生活確實是苦澀的。當(dāng)年我們遠(yuǎn)離父母,去到土地貧瘠,條件艱苦的農(nóng)村參加生產(chǎn)勞動,還時常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橫在我們面前,這都需要只有十幾歲的我們?nèi)オ毩⒚鎸Γタ朔?,去解決,那時的我也經(jīng)常會很茫然。但是,正是這種苦澀,才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不易,才讓我逐漸走向成熟。在那樣艱辛的條件下,自己都挺過來了,以后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知青生活也是清貧的。每天起早貪黑,受苦受累,吃粗糧還要餓肚皮,烈日炎炎頂著干,嚴(yán)寒冰雪不休息。但正是這種清貧,才讓我體會到農(nóng)村老百姓的不易,也才拉近了我同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階級感情。五年知青生活的洗禮,更培養(yǎng)起自己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品格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讓自己在任何困難面前都勇于面對。走向工作崗位后,由于有知青生活的礪煉,自己總是勇于吃苦耐勞,不甘落后,任勞任怨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曾多次受到省、地、縣各級的表彰與獎勵。1992年,在行業(yè)內(nèi)率先取得了經(jīng)濟師任職資格,同時被聘任專業(yè)技術(shù)職務(wù)。直至2013年退休。因此,五年知青生活,自己沒有絲毫的抱怨,而是感到雖苦猶榮。知青履歷,賦予我人生道路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我為自己曾是一名光榮的知青感到無比驕傲,無怨無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謹(jǐn)以此文獻(xiàn)給我逝去的青春韶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新科技總讓人精神抖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右為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韶華雖逝 堅強依在</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