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尋夢旅程

王金庫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的旅行;這是一段醞釀已久的旅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也許是上學時從課本上看到“青海湖”的那一刻起,我便對青海有了一種神往!</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如果說,西藏是一種不去就治不好的病,新疆是一種去過便戒不掉的癮。那么青海,就是一味良藥,既能治好西藏的病,更能治好新疆的癮!</p><p class="ql-block"> 既然青海是一個人一生中一定要去的地方,那就去吧!</p> <p class="ql-block">  肆虐已久的疫情終于緩解下來了,7月8號,我們從鄭州新鄭機場起飛,直飛西寧。我們一行大小二十多個人從不同的方位在西寧集結。</p> <p class="ql-block">  去青海的人,大都會去塔爾寺。</p><p class="ql-block"> 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我們的旅行第一站,就走進了香火旺盛的塔爾寺。不為朝拜,只為了讓浮躁的心靜下來,哪怕有片刻的脫俗、安寧。</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佛教徒,大多數(shù)游客也都是為了參觀而非朝拜。但當看到那規(guī)模宏大的寺廟、栩栩如生的佛像,尤其是看到一個個信仰者至誠的禮佛方式——“磕長頭”,我的心頭便怦然一動,一種敬意油然而生!那一刻,我明白了兩個字的份量:信仰!</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p><p class="ql-block">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的美,人盡皆知。但又有幾人能寫得出她的內(nèi)涵?</p><p class="ql-block"> 我自以為笨拙,不敢班門弄斧。那就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對青海湖的評語吧:“眾多湖泊都以瑰麗秀奇為人所愛,青海湖單單把瑰麗舒展為平淡,把秀麗換成一種壯闊。在這里,草原和大海得以對接。草原的優(yōu)美,海的浩瀚與湖的沉靜交織在一起,成就了青海湖的博大之美!”</p> <p class="ql-block">  海子曾寫過一首《青海湖》,能觸動海子的情懷并為她寫詩,你就知道,青海湖,該有多美:</p><p class="ql-block"> 這驕傲的酒杯 </p><p class="ql-block"> 為誰舉起</p><p class="ql-block"> 荒涼的高原</p><p class="ql-block"> 天空上的鳥和鹽</p><p class="ql-block"> 為誰舉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美景,多一筆少一筆,都是遺憾;多一處少一處,都是敗筆。你甚至怕自己的闖入,破壞了她的祥和、寧靜。</p> <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近年來成了網(wǎng)紅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它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境”。</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是夾在祁連山支脈和昆侖山支脈兩山之間,因山上常年積雪,雪山倒影在湖面,形成水天相接,鹽湖與雪峰交相輝映的自然風光。那至純至凈的湖水,像上帝遺落下的一面鏡子,倒映著世界萬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海多鹽湖。</p><p class="ql-block"> 上帝偏心,總把最美的風景留在青海,是因為青藏高原海拔高嗎?</p><p class="ql-block"> 看過了茶卡鹽湖,以為就是人間仙境了,當一走進大柴旦的翡翠湖,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驚: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那深淺不一、顏色各異、層次鮮明的鹽池,分明就是一塊塊“翡翠”!</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沒去過大西北,就不知道中國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我們乘坐旅游大巴,從大柴旦出發(fā),沿著柴達木盆地,在茫茫的戈壁灘上一路向西,去尋找另一個夢;飛天敦煌!</p><p class="ql-block"> 青海真大,一連幾個小時,我們在車上昏昏欲睡,好像永遠也走不到頭。我當然知道,青海之西還有更大的世界,新疆還有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因為無聊,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好多與大西北關聯(lián)的人物。我想起了唐朝詩人王維和他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有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想起了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的張騫;想起了兩度收復新疆的左宗棠……</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荒漠連著荒漠。車漸近敦煌,一個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問題似乎有了答案。從踏上這趟西去的旅游大巴開始,我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青海的樹去哪兒了?此刻,我終于看懂了青海的另一種色彩,讀懂了青海的另一種美——大漠、戈壁、荒涼!美哉,壯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沒到鳴沙山月牙泉之前,我已經(jīng)在心里無數(shù)次描繪出了景區(qū)的美景。但當真走到景區(qū),看到鳴沙山的景象,我還是吃了一驚!雖然來自黃土高坡,對各種各樣的黃色已經(jīng)見慣不慣了,但鳴沙山的“黃”卻與眾不同。它是那樣的金燦燦、亮閃閃,是那樣的耀眼、那樣的奪目,以至于我們原本商定的集體照都來不及拍,大家就已“消失”在景區(qū)里了。</p> <p class="ql-block">  鳴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約5公里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fā)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鳴沙山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來到沙漠,總是要體驗一番騎坐“沙漠之舟”的樂趣的。我們各自把自己想象成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幫駝隊:有西域的商人,有晉商的掌柜,抑或自己就是遠嫁西域的“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被鳴沙山環(huán)抱,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一彎清泉,漣漪縈回,碧如翡翠。月牙泉的水從何而來?茫茫大漠中怎么會有如此一景?兩千多年漫天的飛沙,難道從未將它淹沒?</p><p class="ql-block"> 原來,這里有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p> <p class="ql-block">  至今還記得余秋雨在《沙原隱泉》中對它的描述: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p><p class="ql-block"> 讓人神醉情馳的,何止是余秋雨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  鳴沙山和月牙泉就像大漠戈壁中的一對孿生姐妹,一起牽手走過了兩千多年。也許是杞人憂天,真希望月牙泉的水不再枯竭!“鳴沙戲月泉”,愿這對孿生姐妹能夠一直牽手走下去,直到地老天荒!</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是敦煌的一張名片。</p><p class="ql-block"> 敦煌,始于一個人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1650年前,一個叫樂僔的僧人來到了這里,眼前三危山狀若千佛的金光使他堅信這是佛的啟示,于是他留在了這里,開鑿了一個洞窟,莫高窟千年營造的序幕就此拉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為了讀懂敦煌,為了看懂莫高窟,頭天晚上,我們特意花了三百多塊錢,看了王潮歌執(zhí)導的大型實景演藝項目《又見敦煌》。</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后歷經(jīng)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p><p class="ql-block"> 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對莫高窟作如下的評價:</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zhàn)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mào)易的中間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于世,展示了延續(xù)千年的佛教藝術。</p> <p class="ql-block">  走進莫高窟,就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因為不能拍照,導游的解說我聽得格外認真。那栩栩如生的塑像和形態(tài)各異的壁畫,在我的腦海中都像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來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了王圓箓,那個背了一百多年罵名的屈死的道士;想到了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他們怎樣用骯臟手段騙取了王圓箓手中的文物;想到了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大量的敦煌流失的文物……心里不免有點沉重。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應該把責任歸因于任何個人,那是歷史對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的嘲諷。</p><p class="ql-block"> 好在,中國已不是當年的中國,外國人可以盜走中國的文物,卻永遠盜不走中華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一個短暫的旅程結束了。下一次的目標,西出陽關找“故人”!</p><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來自網(wǎng)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