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天保龍窯話今昔

戴四維

<h5><font color="#ed2308">煙雨天寶堂</font></h5> 在景德鎮(zhèn),在浮梁,有個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小盆地——天寶堂。浮梁人大多知道這里,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鄉(xiāng)——天保鄉(xiāng),景德鎮(zhèn)市區(qū)也有很多人知道這里,知道在浮梁縣鵝湖鎮(zhèn)天寶,有座“天寶龍窯”。這里成為很多景德鎮(zhèn)人的旅游打卡之地。已是“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地名。 <h5><font color="#ed2308">鳥瞰天寶龍窯</font></h5> 在瓷都景德鎮(zhèn),人們對窯并不陌生,各種柴窯、氣窯、煤窯都很熟悉,然而天寶的窯卻不同,它是“龍窯”,而且燒制的東西也不同,在景德鎮(zhèn)燒制的都是瓷器,而在天寶龍窯,燒制的東西卻是更古老的——陶器。有關“天寶龍窯”的故事,容我慢慢道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一章陶器與瓷器</b></font></h1> <h5><font color="#ed2308">龍窯邊歷經(jīng)風霜的水缸</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br></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 陶器與人類的文明</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陶器的發(fā)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人類早期的文明史都是用當時的陶器來斷代的如仰韶文化又叫彩陶文化。龍山文化,指的是黑陶。小屯文化指的是白陶,代表的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腳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景德鎮(zhèn)不僅是歷史悠久的瓷都,其周邊也是最早燒制和使用陶器的地方之一,在與景德鎮(zhèn)相鄰的萬年縣仙人洞,發(fā)掘出的陶陶片距今已有兩萬多年,是人類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陶器。在涌山雞公山發(fā)現(xiàn)大量的原始軟陶、夾砂夾碳陶,紅陶、灰陶等,幾乎涉及各個階段、各種品類的陶器陶片遺物十分豐富。距今約5000年至3000年??梢钥闯鼍暗骆?zhèn)及周邊的陶瓷生產(chǎn)的脈絡延年不斷。</span></div> <h5><font color="#ed2308">萬年仙人洞古陶片</font></h5> 二、陶與瓷發(fā)展相輔相成<br> 人們總是把陶瓷連在一起,認為是一類東西,但景德鎮(zhèn)是瓷都,常常是要把陶器與瓷器分開來,其實瓷器是陶器燒制工藝達到一定水平的產(chǎn)物,業(yè)內(nèi)專家認為,最早的瓷器出現(xiàn)在東漢,這個時期的瓷器被稱作原始青瓷,是指這個時期胎色灰白,質(zhì)地堅硬,器表施薄釉的處于低級階段的青釉瓷器,是由陶到瓷過渡階段的產(chǎn)物,這個時期,隨著制陶工藝的逐步完善,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們漸漸燒制出一些初步達到瓷器標準,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夠完善的瓷器,因此這個階段的瓷器被稱為“原始青瓷”。 <h5><font color="#ed2308">三國時期的青瓷</font></h5> 瓷器發(fā)明出來以后,迅速受到貴族青睞,按照文人貴族的審美意愿向精、巧、玉質(zhì)感裝飾感方面發(fā)展。向人們?nèi)粘I畹耐氲K以及裝飾用的花瓶等方向發(fā)展,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不可或缺的日常家當。<br> 而陶器由于其原料取得容易,使用燃料較少,工藝較簡單等特點,陶器的生產(chǎn)也從遠古生存下來,成為底層百姓的生活日用品和一些大型容器(某些特殊地區(qū)的特定原料生產(chǎn)的陶器除外)??傃灾?,陶與瓷的燒制作為中國人的重要手工業(yè),在中國經(jīng)濟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br> 瓷器雖然是從陶器制作發(fā)展而來,隨著陶與瓷的制作沿著各自的需求發(fā)展,無論是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和生產(chǎn)過程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讓我們來看看陶與瓷生產(chǎn)的各個不同點。<br><br> <h5><font color="#ed2308">陶缸</font></h5> 1、最終的產(chǎn)品不同。瓷器的產(chǎn)品我們都很熟悉,有餐具、茶具、裝飾藝術品等,而陶器的產(chǎn)品發(fā)展到后期,主要是以大型方向發(fā)展,其主要產(chǎn)品是大缸——底小口大,甕——上下口徑相同,肚子較粗,壇或罐——口小肚大,等這些承裝水、酒、醋和腌制醬菜的器物以及少量缽(烹制食物)等器物,新中國之前北方或偏遠地區(qū)也做一些簡陋的碗盞等。<br> 2、原料及加工不同。瓷器是用瓷石粉碎加高嶺土采用淘洗等精細的工藝加工,而陶器是挖的黏土用人、牛踩踏的手段加工。原料加工相對較粗糙。<br><br> <h5><font color="#ed2308">陶器成型是以盤泥成型為主,用木板拍平的方法修平。</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沒有轉盤的盤泥成型</font></h5> 3、成型工藝不同。瓷器傳統(tǒng)成型工藝以拉坯成型或模具成型為主,利坯精修。陶器成型是以盤泥成型為主,用木板拍平的方法修平。<br><br> <h5><font color="#ed2308">陶器的燒制還是采用龍窯燒制</font>。<br></h5> 4、燒制工藝和窯形不同。瓷器的傳統(tǒng)燒制的窯從唐代的龍窯向葫蘆窯、饅頭窯、卵形窯等不斷改進衍變,已經(jīng)能夠使熱能的利用效率更高了,瓷器的燒制溫度需要達到1200℃以上,而且是采用匣缽裝燒(采用梭子窯氣燒之前)。而陶器的燒制還是采用龍窯燒制。其燒制溫度也根據(jù)使用原料不同和產(chǎn)品的不同,燒制溫度從600℃至1200℃不等。<br> 5、由于兩者的工序和精致程度不同,瓷器一般需要多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而陶器的燒制,有時一位師傅就能夠從原料到成品一人完成。<br> 總之,瓷器和陶器都是我國人民的日常用品,其發(fā)展也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天寶龍窯的存在使我們對陶器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h5><font color="#ed2308">天寶龍窯燒的大甕</font></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font color="#ed2308"><b>第二章 天寶制陶探源</b></font></h1><br> <h5><font color="#ed2308">古制陶遺址</font></h5> 據(jù)傳,天寶古代就燒制陶器,由于人口遷徙,已經(jīng)無法在當?shù)卣业轿淖钟涊d。但能找到古代燒制陶器的古龍窯遺址,其位置就在天寶徐村附近。筆者由當代陶人金躍安先生帶領考察了古陶窯址,位置在徐村北500米處,與現(xiàn)在的龍窯也只有500多米的距離。此遺址已荒廢多年,經(jīng)行家指點還能辨別出老龍窯的大致形狀,周圍還殘留很多碎陶片。能證明此處確實是個古龍窯址,但由于陶片不像景德鎮(zhèn)的殘瓷片有較好辨別的時代特征,無法判斷此龍窯的年代。那么,天寶古陶窯究竟存在于何時呢? <h5><font color="#ed2308">隱約能看出龍窯的地形狀</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遺址處有大量的陶片</font></h5> 一、一封來信帶給我們的線索<br> 2019年10月26日上午,浮梁縣復縣30周年慶典和首屆農(nóng)民豐收節(jié)暨全民健身運動會在縣體育中心廣場隆重開幕。主持人宣讀了一封共和國開國大將徐海東之女徐文惠女士發(fā)來的賀信。她在賀信中說:“父親生前曾告訴我,我們家祖籍在江西景德鎮(zhèn),遵照父親生前的囑咐,近幾年我多次來景德鎮(zhèn)尋根問祖,在浮梁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終于在鵝湖鎮(zhèn)徐村看到了我們的祖屋和天寶龍窯200年前老祖宗燒制的大陶缸,我們倍感親切。家鄉(xiāng)近幾年日新月異的變化令人欣喜,今適逢家鄉(xiāng)在復縣30周年之際舉辦首屆農(nóng)民豐收節(jié)暨全民健身運動會,我們在北京表示衷心祝賀,愿家鄉(xiāng)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浮梁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明天會更好,鄉(xiāng)親們更幸福!”此信給我們一個線索,紅色窯工將軍徐海東祖居地,原來就在離現(xiàn)在的天寶龍窯隔田畈相望的徐村。而且徐將軍自稱是祖上六代的陶窯工。說明其祖上燒窯就在徐村。<br><br> <h5><font color="#ed2308">徐海東大將</font></h5> 二、徐村陶窯的年代推斷<br> 徐村:據(jù)地名資料載,原為徐氏建村得名。清中期,徐氏衰落,林氏由浮梁北遷入,村名未變。<br><br><div><br></div> <h5><font color="#ed2308">徐村村頭的大樟樹</font></h5> 徐村始建村于何時,現(xiàn)無考。據(jù)傳說,徐姓在唐末宋初由安徽遷入,此傳說真假難辨,但明確告訴我們的是,徐村歷史悠久,建村應有上千年之久。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徐村,其村口有多株特粗的大樟樹,最粗的要四五個成年人合圍才并得攏,大約直徑有二米粗,樹齡估計有千年,應為建村時所植。據(jù)此,該村確實是建村歷史久遠。而且規(guī)模不小,曾有“徐村一條街”之說。 <h5><font color="#ed2308">鳥瞰徐村</font></h5> 現(xiàn)徐村僅存的一幢古代建筑,此屋形為“轎頂屋”,為徐氏明代祖屋。由于此祖屋與徐將軍湖北祖屋及其相似,成為徐文惠女士認定徐村為徐將軍祖居地的物證之一。相傳在清后期由林氏向已經(jīng)離開浮梁到湖北大悟縣的徐氏子孫手中購得,是徐氏外出幾十年之后,由徐氏族人返回故里出讓給林姓,具體年份等詳情目前缺少資料考證。戴秋生先生根據(jù)當?shù)乩先讼鄠魍茰y,應是在大約1840年左右買賣老屋。而徐海東大將的族人離開祖籍地應有180—200年左右。由此推斷,可能是徐海東曾祖父那一輩離開徐村遷徙到湖北大悟縣。天寶古代制陶的下限時間是公元1800年左右。<br> 天寶制陶上限時間很難推測,徐將軍稱祖上六代窯工,可能其中有三代左右在徐村,可能公元1700年前后徐將軍祖上已經(jīng)在徐村燒制陶器,但其制陶技術是村里傳下來的還是外來師傅教的不得而知,如果是村里祖?zhèn)?,那徐村的制陶歷史還要久遠??傊鞂氈铺掌髟谇逯衅诩耙郧熬鸵呀?jīng)開始。<br><br> <h5><font color="#ed2308">徐村現(xiàn)存的唯一一幢明代古屋——轎頂屋</font></h5> 三、天寶自古成為燒制陶器的自然條件<br> 天寶為何自古就成為制陶基地?這與她的自然條件有很大的關系。天寶位于高嶺山脈的西南部,土壤中富含高嶺土所含的氧化鋁,具有耐高溫特點,屬于天然高溫陶土。陶器燒制溫度在1200℃以上,用金先生的話來說,低溫燒出來的陶器,用手敲出來的聲音“樸樸”響,盛水會滲漏,超1000℃燒制的陶器,敲起來“砰砰”響,盛水的缸周圍潮氣很重,而超1200℃燒制的陶器,敲起來“鐺鐺”響,不會任何滲漏。由于天寶柳溪村(片村)有著獨特的制陶粘土,這種土分為土表、夾層、底層三種,表層種水稻,夾層用作做陶器大件物品,底層用于制陶器小件精品。該村陶土無需配方,開采出來用耕牛踩踏,用周圍山上雜柴、松木高溫燒成便是上等的陶器。正因為如此,在明清時期就有了燒制陶器的龍窯。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成為景德鎮(zhèn)區(qū)域內(nèi),繼樂平塔前鎮(zhèn)瀛里村之后的又一制陶基地。 <h5><font color="#ed2308">天寶的泥土是天然的優(yōu)質(zhì)制陶原料</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第三章天寶龍窯的今生</b></font></h1> 有關現(xiàn)在天寶龍窯的情況,筆者拜訪了龍窯的親歷者金躍安先生,結合戴秋生先生的調(diào)查,基本了解了天寶龍窯的發(fā)展情況。 <h5><font color="#ed2308">金躍安先生</font></h5> 一、重燃的燒陶窯火<br> 金先生是1974年來天寶制陶器的,在他來天寶之前,位于去往徐村的道中姐夫嶺山坡上(舊時叫蔣峰嶺)就建有鵝湖人民公社陶器廠(此窯址離古窯址相隔二百多米),由鵝湖公社綜合組負責人查長水負責管理。應該是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設。具體生產(chǎn)情況金先生不是很清楚。在這個時期的制陶歷史中,有一位制陶好手,他就是現(xiàn)住鵝湖鎮(zhèn)京山村橫港里的曾冬發(fā)(現(xiàn)在至少有九十多歲了,不知是否還健在),他當年做的陶器,燒好之后,每窯評價總值可達一千多元人民幣,這在當時是相當高的價值了,當年的制陶收入是當?shù)刂匾募w經(jīng)濟(當時的天寶還沒有大理石開采)。曾師傅在制陶期間,就住在柳溪下河東村,他為人忠厚老實,言語不多,閑暇時就看看小說,還善于編制竹器。在當時是小有名氣的手藝人,他算是新中國第一批天寶制陶人。 <h5><font color="#ed2308">姐夫嶺龍窯遺址,現(xiàn)在看似豬圈</font></h5> 二、金先生與龍窯<br> 金躍安先生,1944年生人,1974年應邀從故鄉(xiāng)江蘇鎮(zhèn)江來天寶制陶,從此,天寶龍窯伴隨了他近五十個春秋,他的青春熱血伴著這龍窯熊熊的火焰,在天寶的土地上,煥發(fā)著耀眼的光彩。<br><br> <h5><font color="#ed2308">與天寶龍窯一道燃燒了近50春秋的老人</font></h5> 1974年鵝湖人民公社特與江蘇省丹陽縣政府磋商,聘請金躍安先生來天寶建設陶器廠。金躍安來天寶后對陶器廠進行了縝密規(guī)劃,在當?shù)卣呐浜舷?,將原來在姐夫嶺的龍窯拆除,建窯材料搬至現(xiàn)在的龍窯處重新建設新陶器廠,從此,天寶多了一座火熱的龍窯,集體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當?shù)氐娜罕娨捕嗔艘粋€熱鬧之處,龍窯成了人們的一個話題。 <h5><font color="#ed2308">天寶龍窯在柳溪村的最醒目處,遠看窯似一座山。</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近看山似一座窯</font></h5> 且看天寶龍窯,位于柳溪村最醒目之處(不得不佩服金先生當年的眼光)。坐北朝南(略偏西東)臥于山坡之上,遠看窯似一座山、近看山似一座窯,甚是雄偉。窯體全長66米,外圍寬6米,高2.5米窯內(nèi)寬2米,高1.8米,窯的拱形背上有投柴口73個,煙囪口徑60公分,寬1米5,高4米。坡度30度,窯體上方有頂棚保護。 <h5><font color="#ed2308">窯的拱形背上有投柴口73個,旁邊的雜木料就是從投柴口投進的燃料。</font></h5> 天寶龍窯是柴窯的一種,窯室分為窯頭、窯床(窯身)、窯尾三部分。多依山坡土堆傾斜建造成一條隧道形窯爐,約與地平線構成10°--20°角。窯頭角度較大約20°,中部約15°,尾部約11°。窯頭有預熱室,窯尾一般不設煙囪或設置矮小煙囪。窯頭最小,便于燒窯開始時熱量集中,利于燃燒。窯身最大,窯尾大于窯頭而小于窯身。拱頂成弧形,兩側上部或窯頂有多排直徑約0.15米的投柴孔,窯身兩側有個窯門口。全窯結構比較簡單實用,建筑費用較低。窯的內(nèi)部結構是像用磚砌的拱形隧道,底部是臺階,燒制的陶坯就放在臺階之上,龍窯作業(yè)時,在室內(nèi)碼裝坯體后,關閉所有窯門,先燒窯頭,由前往后依次投柴,逐排燒成。燒成溫度最高達1200多度。龍窯采用自然通風方式,以雜柴(俗稱茅柴)、松枝等為燃料,窯內(nèi)火焰多平行窯底流動。 <h5><font color="#ed2308">窯頭</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窯身中間開口,用于裝坯和取陶器</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窯內(nèi)的拱形內(nèi)壁</font></h5> 與景德鎮(zhèn)燒瓷的柴窯不同的是,燒瓷的柴窯不管燒的瓷器多少,都要用匣缽布出熱焰的火道,以便燒出高質(zhì)量的瓷器,而陶器是不裝匣缽直接碼放在臺階之上,由上面的投柴孔投柴燒制,一層臺階一層臺階的燃燒,不用另外布置火道,相對較簡單,這也是燒制陶器一直采用龍窯的原因。 <h5><font color="#ed2308">龍窯底部呈臺階,陶器就是放在臺階上燒制</font></h5> 當?shù)貜纳鲜兰o70年代生活過來的人都還記得,天寶陶器廠每次燒制成品出窯,都必須由查長水帶一批人來現(xiàn)場評定每件陶器的價格,逐一通過目測、手摸、輕輕敲擊聽聲、看外形和釉色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定價格,再即時用筆墨或粉筆在每件陶器上標出價格。住在附近的人,就守著他們對所有等級品評完之后,對殘次品的打折處理,往往是每件殘次品只要二角錢到二元錢不等??吹竭m合的,當即買下。所以,在柳溪村的許多人家里,都還留有不少那種等外陶器。天寶龍窯的窯火轟轟烈烈燒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 <h5><font color="#ed2308">已經(jīng)成型沒有燒煉的大水缸,上了這么多的灰塵,估計沒辦法上釉進窯了</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現(xiàn)在陶缸的作用就是躺在這里</font></h5>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鐵鋁,塑料制品迅速取代了陶器制品,天寶陶器廠也慢慢地結束了它的生產(chǎn)使命。當時作為天寶陶器廠廠長的金躍安不忍苦心建立的龍窯就此荒廢。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自掏腰包艱辛的維系著龍窯的正常燒制。與此同時,金先生通過技藝的積累以及對藝術的感悟,不僅使龍窯起死回生,同時還使自己成為登上大學講壇的陶藝家。 <h5><font color="#ed2308">天寶龍窯的涅槃</font></h5> 三、從陶器到陶藝<br> 柳岸迎旭日,溪水伴琴音。新的時代,新的追求,天寶堂和天寶龍窯也伴隨著時代的步伐,迎來了鳳凰涅槃。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蛻變。 <h5><font color="#ed2308">正在教學的金老師,將最老的巖畫雕在陶器上</font></h5> 蛻變一:“金師傅”蛻變成“金老師”。金躍安先生是天寶龍窯的靈魂人物,當年正值青春壯年之時來到天保堂,將陶器廠辦得紅紅火火,在這制陶的過程中,也被景德鎮(zhèn)的陶瓷藝術所吸引,不斷地與景德鎮(zhèn)的藝術家交流和熏陶,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藝術的追求。在陶器廠結束生產(chǎn)后,金先生,不舍這塊熱土和這里淳樸的鄉(xiāng)親,還是留了下來,自掏腰包,搞起了陶藝的探索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實踐和探索,金先生的陶藝作品受到業(yè)界專家的認可,也得到大眾的喜愛。來過天寶龍窯的人,多會被龍窯外廣場上的碩大的陶器人頭像所吸引,這些遠看像大陶甕的人頭像,有鼻子有眼,表現(xiàn)出各種傳神的表情,有的怒天大吼,有的和藹可親,有的交頭接耳……。而陶器粗獷的機理與質(zhì)感將作品達到一種原始美的藝術境界,這種美,來自于勞動人民的沃土,來自于一種心靈的呼喚,來自于天保堂的恩澤。 <h5><font color="#ed2308">陶人放歌</font></h5> 金先生的陶器制作技藝,有一項獨特的技藝,這就是盤泥成型,景德鎮(zhèn)的人都知道,生產(chǎn)巨型的瓷缸和花瓶,都能用拉坯成型,但對于塑造大型的異形陶瓷器件,拉坯成型就無能為力,而盤泥成型就是最好的成型手段,所謂盤泥成型,就是將陶瓷泥料搓成長條狀,一層層疊排和拍打,塑成器物的薄壁,這種工藝,雖然效益不及拉坯,但能塑成各種形狀,是當代陶藝的不可或缺的技藝。正因為有這種技藝的人缺少,每當景德鎮(zhèn)塑造大型陶瓷雕塑需要盤泥成型時,都會請他到現(xiàn)場指導或親自操作,所以在景德鎮(zhèn),在那些塑造巨型陶瓷雕塑的現(xiàn)場,在十米多高的腳手架上,都能看見他年近八旬的身軀。因為他不僅有盤泥成型的技術,同時還有對大型塑雕的造型有極其準確的把控能力。 <h5><font color="#ed2308">從陶甕到陶人</font></h5> 金先生的龍窯建造技藝在景德鎮(zhèn)也是不可多得的,他曾多次參加景德鎮(zhèn)區(qū)域內(nèi)龍窯古遺址的調(diào)查和龍窯的建造工作,有一次,金先生參加繞南古陶瓷景區(qū)的龍窯恢復工作,他找到一處最適合建龍窯的位置,確定在此復建龍窯,刨開地表,一座完整的古龍窯遺址展現(xiàn)出來,有很多古跡都是等待著有緣人來發(fā)現(xiàn)的。 <h5><font color="#ed2308">兇猛的貓頭鷹</font></h5>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先生的在陶藝界的影響逐漸擴大,2013年被評為景德鎮(zhèn)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特聘他為陶藝教師,每年到大學為陶藝專業(yè)的學生講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老師”。由于他的影響力,名氣也傳播至海外,聯(lián)合國教科文領導曾親赴天寶拜訪金老師并考察龍窯。 <h5><font color="#ed2308">塔尖的藝術是不斷的積累,從陶器變?yōu)樘账?lt;/font></h5> 蛻變二:“陶器產(chǎn)品”蛻變成“陶藝作品”。天寶陶器廠轟轟烈烈紅火了近二十年,時代終究淘汰了陶器產(chǎn)品。當年很多的陶器廠從此就沒有再燃窯火,如我市塔前鎮(zhèn)瀛里村曾經(jīng)有多座燒陶龍窯,有的龍窯長度甚至超過百米,隨著陶器的停產(chǎn)而被拆除,其中的陶工除了個別師傅來景德鎮(zhèn)從事陶藝外,基本轉行。但天寶龍窯的窯火并沒有就此熄滅,金先生每年都會創(chuàng)作出不少陶藝作品在此窯火中浴火而生,這個龍窯中不僅燒出了金老師的作品,大學教授和他們學生的作品也經(jīng)常在此誕生,現(xiàn)在,這個窯不僅燒出了陶器作品,還將瓷坯裝入匣缽燒出溫潤如玉的瓷器作品。 <h5><font color="#ed2308">陶藝作品——牛!</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師生的作品</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用匣缽燒瓷器</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雖是盤泥成型,但雕塑的工藝更高。</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廢物利用</font></h5> 蛻變?nèi)禾鞂汖埜G從“陶器工廠”到“文化基地、旅游勝地”的蛻變。當年天寶龍窯是為生產(chǎn)陶器而建造,由于結束陶器生產(chǎn)后,這里的窯火由于金先生的堅守陶藝創(chuàng)作而沒有熄滅(只是燒窯的頻率降低),使得龍窯被保留下來,雖不時有作品燒出,金先生的名氣也在提升,但隨著龍窯的老舊,金先生個人無力將其修繕,龍窯的命運也是奄奄一息。 <h5><font color="#ed2308">天寶龍窯景區(qū)</font></h5> 隨著天寶龍窯在陶瓷學術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在陶瓷學術界的教授學者呼吁下,在景德鎮(zhèn)市委、市政府,浮梁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當?shù)卣哟罅藢μ鞂汖埜G的保護和開發(fā)力度。2013年,市、縣兩級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天寶龍窯的修繕和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今天所能見到的一整套傳統(tǒng)的天寶龍窯柴燒體系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天寶龍窯這只美麗的鳳凰得以展現(xiàn)其美麗的身姿。<br> 今天的天寶龍窯占地面積21畝,在保留著原有的獨立大空間土坯廠房和窯體的基礎上又增設了龍窯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大型停車場,休閑廣場及觀景亭等配套設施。為龍窯文化研究者和廣大傳統(tǒng)龍窯文化愛好者提供住宿、餐飲、學術交流以及作品展示等全方位的服務。 <h5><font color="#ed2308">原是陶工作坊,現(xiàn)在是教室</font></h5> 由于龍窯已存世上幾千年,伴隨著炎黃子孫的繁衍生息,其具備了一整套完整的傳統(tǒng)制陶技藝和龍窯柴燒技藝,龍窯成了中國上千年的文化的一部分,并對當今的高等陶瓷教育有著極大的教學和實踐作用,在景德鎮(zhèn),還在燃燒使用的龍窯僅有兩座,一座是位于經(jīng)公橋鎮(zhèn)祖廟里的為仿制青白瓷而建造的龍窯(其結構有所不同),另一座就是天保龍窯,兩座龍窯都擔負著陶瓷文化傳承傳播的重任。 目前,天寶龍窯已成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教學實習基地,中國美院、中央美院、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及國外多所名校的師生都曾到此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參觀考察或進行畢業(yè)創(chuàng)作設計。同時也是一個旅游景點,全國除西藏外,其它各省市區(qū)都有客人來訪,世界各大洲也都有各界朋友來參觀訪問,成了景德鎮(zhèn)與世界對話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和窗口。也成為鑲嵌在天保堂中引以為傲的明珠。 <h5><font color="#ed2308">美麗的天寶歡迎你!</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