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二爺祛疫老墨 瘟疫流行,歷代有之,然而就在皇帝下臺,民國初建,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之時,從1918 年秋至1919 年春(民國八年,乙未年)受全球大流感影響,很快從浙江傳染到全國各地。上海、江蘇、天津、北京、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四川以及東北等地,均為疫癘所困。據(jù)載,當時我國因流感喪命的人數(shù)大概在三百萬到四百萬之間。 在京畿周邊,從保定經(jīng)滄州到天津,疫情也迅速蔓延,許多村鎮(zhèn)鄉(xiāng)民多有染病而亡者,更有死絕之家,掩埋不及等悲劇發(fā)生。我老家任丘河間一帶也因此在劫難逃,在北洋政府無力救助之時,當?shù)卮遽t(yī)郎中就成了防疫的依靠。我二爺邊天瑞當年就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成了周邊十幾個村子的“大白”,為此大顯身手,防疫祛病,帶領大家躲過了這場災難。 說起二爺行醫(yī),就不得不說我的祖父大爺邊人瑞,他們哥倆出生于書香門第,太爺松齡公對這兩個兒子管教頗嚴,要求他們刻苦讀書,為將來通過科考取士打好基礎,并教誨道:“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yī)濟人”。我邊氏一門本系任丘大族,前輩邊繼祖曾是乾隆戊辰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侍講學士,曾是江浙黔粵主考官,與族叔邊連寶,同籍紀曉嵐等并稱為“河間七子”。而這里還曾是戰(zhàn)國名醫(yī)扁鵲的故鄉(xiāng),歷代名醫(yī)輩出,中醫(yī)河間學派更是燕趙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歷來學醫(yī)氛圍十分濃厚。<br> 于是,哥倆在勤學苦讀四書五經(jīng)之時,也兼修岐黃之術,大哥亦兄亦師,帶著小弟讀習研修,沒少下功夫。但適逢民國廢除科舉,讀書人一時沒了出路。大爺決定投筆從戎,時任教練處總辦的世伯馮國璋正在保定招收新軍,便去找他,馮說:“當兵歡迎,但須體檢?!蔽戳象w檢時因其中一項驗肺活量,須一口氣吹起水缸中的竹筒時未達標,便悻悻然不辭而歸。后來只好赴天津以賣字為生,也兼行醫(yī),兄弟則留守原籍為醫(yī)。其實大哥最知道兄弟的根底,也最不放心二爺,生怕他出錯,卻未料二爺忽然在十里八鄉(xiāng)名氣大增。<br> 原來,在馮國璋出任北洋政府副總統(tǒng)時,他的一位公子突然染疾,肚子鼓脹昏迷不醒,眾太醫(yī)施救無方,就在心急如火之時,馮家一位女眷說:“我有個侄子據(jù)說醫(yī)術不錯,在咱們老家很有名,不如接他來看看,也許有救?!贝蠹s也是病急亂投醫(yī),好在路途不遠,馮便派人迅疾把二爺接到府上。只見貴公子腹脹如鼓,面色如土,汗流不止,人已昏厥。幾位會診的太醫(yī),正圍著手足無措。二爺便急忙上前把脈診斷,并連聲說:“有救、有救?!碧t(yī)們很不屑的質(zhì)問:“你有何方,莽撞從事可就吃罪不起?。 倍攲︸T說:“既然讓我來,沒把握我就不伸手。”于是馮辭退太醫(yī),二爺開方配藥,并親自煎熬。待藥煮好稍溫,便在這位姑母服侍下喂之,一劑下來,不到一個時辰,只見公子屁滾尿流,腹部頓收,人漸蘇醒,淚流不止,人總算救過來了,圍觀諸親眷大喜。又經(jīng)幾天調(diào)理,公子已然康復。馮為此大謝二爺,重賞之外,還為他披紅戴花,派人一行騎著高頭大馬,護送回籍,在當?shù)匾粫r傳為佳話。<br> 據(jù)說電視劇《神醫(yī)喜來樂》中,就借用了這個情節(jié)。也聽父親在世時說過此事,說爺爺事后曾教訓二爺:“你小子也忒膽大,真是野郎中下狠藥,就不怕有個閃失!”后來,又聽母親說,一次她去甘肅省人民醫(yī)院找有名的老中醫(yī)金大夫看病,聽金講話是河間口音,便聊起來,當?shù)弥赣H是邊家媳婦后,說二爺可是我家的救命恩人??!他不僅治好了我父母的病,還是我立志學醫(yī)的榜樣哩!并說:“今后你家不管誰有病,就來找我,我得報恩?。 ?lt;div> 我2000年秋回鄉(xiāng)探親時,發(fā)現(xiàn)堂弟陸宗家的床板竟然是一塊牌匾,便進城買來宣紙墨汁,把它拓印下來,并向鄉(xiāng)親們詢問此匾來歷。才知二爺當年為了防疫,配好中草藥,讓周邊的各村都投放在井里,并救治感染者,挽救了許多生命。為此,鄉(xiāng)親們聯(lián)絡周邊十三個村子有83人具名,送匾以示感謝。因大爺是當?shù)赜忻臅遥l(xiāng)親們又請他給二爺題字,于是就有了這塊匾。堂弟說當年家里有大大小小不少匾,運動中都先后毀了,這塊因作了床板,才保留下來。<br> 海南歸來,整理書房,見拓片,遂作此為記。<br> ——2022年6月6日夜于金城共賞齋<br><br></div> 【附記】2000年秋我在京時,準備順便回老家看看,查閱地圖得知班車車站在南苑附近,便乘公交前往,但到了地方卻找不到車站,便向附近幾位曬太陽聊天的老者詢問。一老者問:“你打聽河間干嘛!”我說:“那是我老家,想回去看看。”他又問:“你是哪個村的,誰家?”我一一作了回答。幾個老爺子都笑了說:“那我們是一家人?。 辈⒄f回去不遠,一個鐘頭就到咧,不用急,到家里坐坐唄!我謝辭好意,他們便領我到車站,買了十元錢的車票,就順利到家。<br>回去聽村里人講,馮國璋家所在詩經(jīng)村與我們邊家邊村毗鄰,大約祖上都曾是讀書人,在當?shù)貙儆谑澜弧C駠踹@里有不少人遷到北京南苑一帶,也與家鄉(xiāng)沒斷過聯(lián)系。所以,只要說是河間人,老輩人都很熱情,親不過三代,弄不好就是親戚。過去也曾聽父親說起過,當年馮國璋當了大總統(tǒng),鄉(xiāng)親們來祝賀,并說:“您坐了天下,還不給家鄉(xiāng)辦點事兒!”馮說:“你們都是些莊稼人就會種地,那懂治國理政,這樣吧,京郊南苑地都荒著,我和下面說說,你們想種就搬過來種吧!”看來,此事并非虛傳。 馮國璋,字華甫,河北河間西詩經(jīng)村人,系明代開國勛臣馮勝之后,北洋軍閥首領,曾任民國副總統(tǒng)、代總統(tǒng)。青年時求學于保定蓮池書院,因貧困而輟學。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考進北洋武備學堂,因成績優(yōu)異留校任教,后成為聶士成軍中幕僚,隨聶赴東北和朝鮮等地考察測繪,編成《東游紀程》一書。甲午戰(zhàn)爭后,赴日考察軍事,抄錄近代軍事科學及軍訓資料,整理成書,成為袁世凱小站輔佐編練新軍的教材,受到袁賞識,成為親信和得力干將和直系軍閥首領。<br>但在袁世凱稱帝時,馮卻聯(lián)合五將軍通電逼迫其取消帝制,在全國聲討聲中,袁世凱于民國五年(1916年)6月6日,憂懼而死。隨后,馮國璋于1917年7月6日至1918年10月10日,以副總統(tǒng)代理大總統(tǒng),又被段祺瑞逼迫下臺,于民國八年(1919年)12月28日突然病逝,年僅60歲。臨終時口授遺言給繼任的徐世昌總統(tǒng):“和平統(tǒng)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希望總統(tǒng)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馮國璋改造舊軍隊,反對帝制,與王士珍和段祺瑞號稱“北洋三杰”。他致力于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曾擬定以“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為子孫命名排序的家訓,顯示了其不凡的政治遠見,然而他執(zhí)政之日正是北洋政壇最波詭云譎之時,可謂有心治國,卻無力回天,猝然離世,功過是非任憑后人評說。著名相聲藝人馮鞏在電影《建黨偉業(yè)》中飾演其曾祖父馮國璋,頗為人稱道。 馮勝本名馮國勝,字宗異,安徽定遠人。郢國公馮國用的弟弟,明朝開國名將。馮勝在輔佐朱元璋擊敗對手,驅(qū)除殘元勢力,南征北伐的戰(zhàn)斗中,常勝不衰,功勛卓著。尤其在為征西將軍時,在甘肅定西一舉擊敗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成為消滅殘元貴族的最后一戰(zhàn)。他率軍西行在蘭州黃河架浮橋,直搗河西走廊,一路勢如破竹,斬獲俘敵甚眾,并修筑嘉峪關城。然而,這位名居大明八位開國勛臣第三位的百戰(zhàn)驍將,最后竟因功被多疑的朱皇帝賜死,也成了悲劇人物。<br> —— 6月9日夜又補記介紹祖籍人物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