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金鼎軒》部分書畫碑貼藏品簡介中國藝術館 <p class="ql-block">《金鼎軒》齋主簡介:</p><p class="ql-block">藝名:剛卯,</p><p class="ql-block">筆名、延安、陳晨、陳誠</p><p class="ql-block">出生年月:1963年13月26日。</p><p class="ql-block">畢業(yè)院校,魯迅美術學院、專業(yè)裝璜專業(yè)、北京經(jīng)濟管理學院、廣告專業(yè)</p><p class="ql-block">興趣愛好廣泛:繪畫??攝影、環(huán)境藝術、收藏</p><p class="ql-block">喜歡收藏,瓷器、玉翠、書畫、古籍、碑貼、近代金銀幣及古錢幣。</p><p class="ql-block">善長:裝璜設計創(chuàng)意策劃,修復各類文物及古玩書畫藝術品。</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辦:</p><p class="ql-block">《藝術與收藏》雜志出品人</p><p class="ql-block">《商界焦點》雜志出品人</p><p class="ql-block">《中國民間文物藏品定級大典》出品人、總編輯,出版發(fā)行《中國文史出版社》</p><p class="ql-block">《三希堂、石渠寶籍集萃》出品人、總編輯,出版發(fā)行《中國文史出版社》</p><p class="ql-block">《三希堂》快報、出品人</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立《三希堂國際拍賣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p><p class="ql-block">經(jīng)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國家民政部審批奮案創(chuàng)辦成立</p><p class="ql-block">《中國文保修復鑒定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p><p class="ql-block">職務:執(zhí)行副主任兼秘書長(專家委員會成員組成是由國家文物局人事司在全國各博物館研究所考古所的副研究員以上職稱500余位離退休專家組成)</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立:</p><p class="ql-block">《中國藝術網(wǎng)》創(chuàng)始人、投資人、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p><p class="ql-block">《中國藝術館》投資人、創(chuàng)始人(數(shù)字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虎溪窯》王丹墨寶,延剛惠存,三人行必有我?guī)?,于虎溪窯雅聚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丹現(xiàn)任中國書協(xié)第八屆副主席、篆刻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文聯(lián)委員[1],西泠印社理事,遼寧省文聯(lián)副主席[2],遼寧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遼寧省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遼寧省政協(xié)常委,錦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碣石印社社長,中國文聯(lián)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p> <p class="ql-block">《巴菲特肖像》金鼎軒齋主剛卯油畫作品</p> <p class="ql-block">清代宮廷畫家,蔣廷錫</p><p class="ql-block">《百鷹圖》</p><p class="ql-block">長:10m 、寬:80cm</p><p class="ql-block">材質(zhì)、絹本</p><p class="ql-block">清代帝師翁同龢題跋</p><p class="ql-block">極具文物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p> <p class="ql-block">蔣廷錫:(公元1669年—公元1732年),字南沙、揚孫,號西谷、南沙、青桐居士,清代畫家。御史伊之子。江蘇常熟人。</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進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是清朝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雍正六年(1728年)拜文華殿大學士,仍兼理戶部事。次年加太子太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任內(nèi)。謚文肅。 </p><p class="ql-block">他擅長畫花卉,點綴坡石,偶作蘭竹,也很雅致。傳世作品有:《竹石圖》軸,現(xiàn)藏中國美術館;《花卉圖》卷,藏南京博物院;《野菊圖》、《四瑞慶登圖》軸,《百鷹圖》均輯入皇家典藏??滴跛氖赀M士,雍正年間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土、太子太傅等職,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宮廷畫家之一。卒后謚文肅。中國清代畫家。擅長花鳥,以逸筆寫生,奇正率工,敷色暈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風神生動,得惲壽平韻味。點綴坡石,偶作蘭竹,亦具雅致。曾畫過《塞外花卉》70種,被視為珍寶收藏於宮廷。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經(jīng)延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1669—1732)重新編?!豆沤駡D書集成》。蔣廷錫把陳夢雷的名字涂掉,寫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yī)部》共收醫(yī)書520卷,采集歷代名醫(yī)著作,為中醫(yī)學類書之冠。著《青桐軒秋風》、《片云諸集》。卒年六十四??滴跷迨吣辏?718)作《牡丹扇面》,康熙五十九年(1720)作《歲歲久安圖》、《桃花鸚鵡圖》。傳世作品有《竹石圖》軸,現(xiàn)藏中國美術館;《花卉圖》卷,現(xiàn)藏南京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紹基(1799~1873), 清代著名書法大家。</p><p class="ql-block">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字子貞,號東州,晚號蝯叟。嘉慶四年(1799)生。父凌漢,官至經(jīng)筵講官、戶部尚書。紹基早年師事程恩澤,后又出入阮元之門。庭訓師承,為后來成為著名書法家和詩人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何紹基初補廩生。道光十一年(1831)選優(yōu)貢。十五年恩科中解元。次年恩科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編修,纂修國史。并先后任福建、貴州、廣東等省鄉(xiāng)試正副主考官,甄拔多才士。二十七年拜教習庶吉士。咸豐二年(1852),經(jīng)侍郎張芾保舉,出任四川學政。曾兩次受咸豐帝召對。</p> <p class="ql-block">何紹基印章,材質(zhì):和田青白玉、尺寸12cm</p> <p class="ql-block">王昶(1725年1月6日—1806年7月22日)[1],字德甫,號述庵,又號蘭泉。江蘇青浦朱家角(今屬上海)人,清代文學家、金石學家。</p><p class="ql-block">王昶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召試第一,入直軍機處。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涉兩淮貪污案罷官。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因平定金川有功,升任鴻臚寺卿兼軍機章京。歷任江西按察使、陜西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官終刑部右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以年邁為由辭官。之后主講婁東、敷文兩書院。嘉慶十一年(1806年)逝世,享年八十三歲。</p><p class="ql-block">王昶在學術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文學上,其工詩文,與王鳴盛、吳泰來、錢大昕、趙文哲、曹仁虎、黃文蓮并稱“吳中七子”。其詩文結(jié)集《春融堂集》共60卷。金石學上,王昶窮半生精力搜羅商周銅器及歷代碑刻拓本,撰成《金石萃編》160卷,極具資料性、學術性。王昶還輯有《明詞綜》《國朝詞綜》《湖海詩傳》《湖海文傳》等書。另著有《使楚從譚》《征緬紀聞》。</p> <p class="ql-block">守嚴:《蘆花寒雁圖》(日本)</p><p class="ql-block">點點青山照水光,</p><p class="ql-block">飛飛寒雁背人忙。</p><p class="ql-block">沖小浦,轉(zhuǎn)橫塘,</p><p class="ql-block">蘆花兩岸一朝霜。</p> <p class="ql-block">田黃印章,印文千翁,年代清代、尺寸6cm</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蒲華(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興人。號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種竹道人,齋名九琴十硯齋、九琴十研樓、芙蓉庵,夫蓉盦、劍膽琴心室等。晚清著名書畫家,與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合稱“海派四杰”。</p><p class="ql-block">早年科舉,僅得秀才,遂絕念仕途,潛心書畫,攜筆硯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賣畫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畫竹,有“蒲竹”之譽。書法淳厚多姿;其畫燥潤兼施,蒼勁嫵媚,風韻清健。</p><p class="ql-block">1911年去世,好友吳昌碩為其料理后事。</p> <p class="ql-block">翁方綱(覃溪)鑒藏鈐?。▊魇拦缕罚稘h高陽令楊君碑》</p><p class="ql-block">高陽令楊君碑:提要:隸書十三行,行廿八字,額篆書陽文二行,共九字,建寧元年立石。碑在陜州楊震墓側(cè)。</p><p class="ql-block">漢《高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云"司隸從事、定潁侯相,最后為善侯相"。"善"上一字摩滅不可見,蓋其中間嘗為高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后官者,不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高陽令著,震孫也。今碑在震墓側(cè)。</p><p class="ql-block">【后漢楊君碑陰題名一】漢楊君碑陰題名,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余人。楊震子孫葬閿鄉(xiāng)者數(shù)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為何人碑陰。其后有云"右后公門生",又云"右沛君門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后公"亦不知為何人也。</p><p class="ql-block">【后漢楊君碑陰題名二】</p><p class="ql-block">漢楊君碑陰題名,凡一百三十一人,有稱故吏者、故民者、處士者、故功曹史者、故門下佐者,類例不一,似當時人各隨意書之,而文字摩滅僅可讀其姓名。字俱完可識者八十三人,其余或在或亡。蓋后漢楊震墓域中碑也。楊氏墓在閿鄉(xiāng),有碑數(shù)片,皆漢世所立。余家《集錄》得其四:震及沛相、繁陽、高陽令碑,并得碑陰題名,然得時參錯,不知為何碑之陰也。</p> <p class="ql-block">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1972年9月1日),女,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南海人,生于香港。</p><p class="ql-block">何香凝是中國國民黨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家、女權(quán)運動先驅(qū)[45],畫壇杰出的美術家、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44]中國民主革命先驅(qū)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是共產(chǎn)黨人的老戰(zhàn)友,是同中國共產(chǎn)黨真誠合作的典范。[43]新中國成立后,擔任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2]1972年9月1日,因病救治無效在北京醫(yī)院逝世,終年94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