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歷過的世界遺產(布達拉宮)老牛 <p class="ql-block">帶著靈魂踏上旅途,領略高原的美,探訪心中的布達拉。行進在艱難的路上――意義不在于獲取,而在于尋求。</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拉薩在海拔37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依寬闊平坦的河谷逐漸延伸。紅山(藏語曰“瑪布日”)南麓,高達117米的布達拉宮依山雄踞,直抵山頂,建筑面積達13萬多平方米。成“凹”字形的白宮,巍峨的紅宮,其堅實的墻體,平展規(guī)整的墻領,富麗輝煌的殿頂,勢如依天接地,氣宇軒昂,似有橫空出世之感。</p> <p class="ql-block">亮黃、沉紅、雅白三色鮮明對比與獨到的映襯,使布達拉宮透出一種歷史久遠的滄桑與深邃,折射出藏式建筑的迷人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對布宮寄予很大的期望,布宮也沒有辜負我的期待,我被布達拉宮“莊嚴的幻景”迷住了。2002年,2016年二次專程到此一游,幸哉!甚感不枉此生。</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著名的宮堡型建筑群,布達拉宮以其輝煌的的雄姿及它在藏傳佛教圣地的神圣地位,成為藏民族的象征。寺廟與宮殿形制的統(tǒng)一,使它被稱為建筑藝術與佛教藝術完美結合的藝術寶庫,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作為藏民族藝術的代表作,布達拉宮內的殿宇、佛堂、經室、僧舍、庭院鱗次櫛比,參差錯落;經卷、靈塔、壁畫、唐卡、佛像等更是無以數計,浩繁絕世。因為其壯美的形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藝術藏品,布達拉宮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雪域高原上受全世界人民珍視的文化遺產。西藏最早的木結構建筑——大昭寺與西藏著名的古代園林——羅布林卡,分別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我們從山路之字形石頭步道緩慢的爬上去,“之”字形步道,一共1080個臺階,是上山的唯一通道。藍天背景之下,大塊大塊棉朵似的白云奔跑著,我邊登臺階上山,邊賞景,邊拍攝。放眼望去,遠的山,近的河,皆靜默著。天地是那么的蒼遠寥廓!所有的一切都顯視出人的“小”來。</p> <p class="ql-block">往上到入宮的東大門,圓滿匯集道大門,門楣上有梵、藏、漢等三種文字書寫的“百種圓滿匯道”字樣的匾文。</p><p class="ql-block">在爬上臺階的路上我問自己:“布達拉”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稱它為“宮”,而不叫寺呢?</p> <p class="ql-block">《西藏王統(tǒng)記》中曾記載吐蕃王朝的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居紅山之巔”。他于七世紀初從雅礱河谷遷都拉薩,并為妻子文成公主筑建宮殿,信佛樂善的松贊干布將王宮取名為“布達拉”。在梵語中,“布達拉”是“普陀羅”的意思,指的是觀音菩薩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佛經中的“普陀”有三處:一在古印度的南海中;一處在浙江舟山;一處在圣城拉薩的布達拉。因為“大悲為性,恒常瞻念眾生”的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是一位威嚴慈善的男性,所以藏傳佛教的信徒都將英明賢德的松贊干布視為觀音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雖然布達拉宮內的格局,裝飾、藏品、供物、都與宗教息息相關,可它最初僅僅只是作為王者的宮殿而存在。這也是它以“宮”而名的原因。那時的布達拉宮3道圍城,100個房間,“一切宮檐,以寶為飾,走廊臺閣,鈴鐸泠然”。其高、雄、麗、圣,無以言語。</p> <p class="ql-block">1645年重建布宮圖</p> <p class="ql-block">吐蕃王朝的災亡,同時帶給了布達拉宮厄運,大部分建筑都毀于戰(zhàn)火中。建立葛丹頗章王朝的五世達賴于1645年重建了布達拉宮,它不僅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權力中心。</p> <p class="ql-block">達賴喇嘛的名號確定下來后,規(guī)模盛大的宗教活動與政治性的儀式都在布達拉宮舉行。300多年來,明清皇帝封賜給西藏地方官員的圣旨誥封、印鑒、金冊、金印、玉冊、遍額以及饋贈的工藝品,連同各類經卷,典籍、佛像、唐卡、法器等,使布達拉宮成為一個文物匯集的珍寶館。</p> <p class="ql-block">以價值而論,首推經卷,它們中有的用金水書寫,有的用銀水書寫,還有的是用金銀凸字。特別是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貝葉經,這種原本來自于古印度的經書,如今在印度早己絕跡,別的寺院與博物館中也僅僅是少數的幾片,布達拉宮卻擁有完整的100多卷。</p> <p class="ql-block">形式多樣的繪畫作品是布達拉宮這個藝術寶庫的一個重要體現,色彩鮮艷的壁畫、風格獨特的唐卡、各種各樣的圖形、手法精湛的木刻畫,在宮殿、佛堂、門廳、回廊處展露麗容。它們大部分都以佛教典故、藏族人的生活、布達拉宮的修筑過程以及發(fā)生在布達拉宮的眾多歷史亊件為主題,以生動優(yōu)美的畫面向人們再現歷史與文化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白宮是布達拉宮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外觀上看,它呈“凹”字形優(yōu)雅地將紅宮環(huán)抱。</p> <p class="ql-block">松格廊門廳,位于德央廈正西面上扶梯的入口處,這里是人們進入布達拉宮各殿各堂各室的必經通道,木梯陡峭,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p><p class="ql-block">松格廊門廳四壁上的藏族早期壁畫尤為值得人們留意,東壁上記錄了唐朝皇帝5次出難題試探吐番婚使的情況,同時再現唐都長安的富麗繁華;北壁上的畫則是;唐太宗以漢藏友好為重,于唐貞觀十五年(641年)將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帶領隨侍人馬至河源相迎。</p> <p class="ql-block">下圖:白宮內最大的殿(東大殿)</p><p class="ql-block">全稱為東有寂圓滿大殿,修建于1645年,面積717平方米,是白宮內最大的殿廳。1653年,清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喇嘛為“西天大善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喇嘛”,賜金冊金印,從此達賴喇嘛的名號正式確定。此后的歷世達賴喇嘛都須到中央政府冊封,并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及親政的儀式。</p><p class="ql-block">在東大殿內,我們仍不忘仔細留意那些精彩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下圖:同治帝親筆御賜的“振錫綏疆”匾額</p><p class="ql-block">東大殿當時就是專門舉行這些儀式的地方。五世達賴喇嘛的金冊金印至今都保存于此。 殿堂正北處放置著全西藏寺廟中最大的寶座。寶座旁有成套的法器,其上方是同治帝親筆御賜的“振錫綏疆”四字。格魯派宗師宗喀巴的塑像位于殿中,幾十尊小金佛如眾星拱月般環(huán)立其周。殿旁的小金堂,供奉著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像。</p> <p class="ql-block">下圖:配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達賴金印章</p> <p class="ql-block">下圖:達賴會客廳</p><p class="ql-block">位于白宮最高處的東、西日光殿是歷世達賴喇嘛冬春時節(jié)的寢宮,經堂、修行室、習經室、臥室、客廳的格局規(guī)整,各房各室內的壁畫,金盆、玉碗,綾羅綢緞等陳設豪華精致,其中的東日光殿,十三世達賴喇嘛每年冬天都從羅布林卡遷居于此,這里因此留下了大量他生活過的痕跡,如接見前來朝拜的僧俗官員的朝拜廳,會見賓客的會客廳(即永固福德宮)。</p> <p class="ql-block">下圖:達賴臥室</p><p class="ql-block">達賴念經與修行的護法神殿,達賴學經與日常起居的寢宮等。 西日光殿,即大福妙旋宮是白宮中比較早的建筑。達賴親政后,一般都在西日光殿早朝,四品以上的僧仕才能朝見。達賴住室和會見客人的地方引起我們的興趣。房間不大,藏式裝璜。陳毅元帥,張經武,張國華都曾在此與達賴會見。</p> <p class="ql-block">修建于1690年至1693年的紅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和各類佛堂所在地,及興建者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圓寂后,由桑結嘉措主持建造。紅宮的靈塔殿可以說是布達拉宮中最輝煌富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中,當屬五世達賴與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最為豪華。十三世達賴靈塔殿位于紅宮西部頂端,金質靈骨寶塔,也稱妙善如意塔,塔身用590千克黃金皮包裹,周身遍飾各種珠寶玉石,珠光寶氣,華麗生輝。塔內放置佛陀舍利,大藏經《甘珠爾》等。</p> <p class="ql-block">五世達賴靈塔內藏有五世達賴喇嘛的肉身,各種受古代藏喪習俗與佛教塔葬儀式共同影響,極富藏傳佛教特色。每一座靈塔,收容了一個圣潔的靈魂,完美的形制,奢華的裝飾不僅是古代藏族人民精湛匠藝與生活富足的體現,同時也表達了虔誠的藏傳佛教徒對神的尊崇與忠誠。</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是西藏政教一體的權力中心,有人說,作為歷世達賴起居及政治活動場所的白宮,更體現了其中的“政”,而紅宮正是“教”的表達。</p> <p class="ql-block">功能各異的佛堂,將藏傳佛教的博大仁厚體現得十分周全。彌勒佛殿里的強巴佛面目清秀而慈祥,建造于八世達賴時期:壇城殿內的密集、盛樂、大威德三尊神像,由七世達賴建于18世紀中葉;殊勝三界殿的千手觀音像,由十三世紀達賴喇嘛耗去一萬兩黃金鑄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皇帝的唐卡畫像被供于殿宇的北面;長壽樂集殿內不僅設有六世達賴的寶座,還有千尊無量壽佛像,護法神及格魯派宗師宗喀巴像等,共計300多尊。觀音殿中供有檀香木的觀音像,因為該像一直是布達拉宮的主神像,所以圣觀音殿成為宮中最神圣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下圖:長廊</p><p class="ql-block">我們在紅宮內還留意了一個獨特的地方,即紅宮二回廊的壁畫,藏族繪畫藝術的無窮魅力在此細細呈現,其古樸典雅的藝術情趣與生動的藝術形象盡顯眼前。</p> <p class="ql-block">布達拉宮金頂位于紅宮之巔,是觀賞金碧輝煌的金頂群的最佳位置。共有7座鎏金屋頂和巨大的寶幢,金碧輝煌,氣勢磅礴,四周還有彩色經幡等裝飾,體現出強烈的藏式風格。我和兒子很幸運,2002年登上金頂區(qū)。</p> <p class="ql-block">上下金頂平臺共用一個狹窄的樓梯,因常常擁擠大量游人,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于2006年關閉。因此,2016年第二次參觀布宮時,也就沒有機會再次登臨了。</p> <p class="ql-block">那年當我氣急噓噓和兒子一起登上布達拉宮金頂時,看到拉薩的全景,也看到了后山下的龍王潭湖景。坐在平臺上,秋陽之下,遠處傳來喇嘛的誦經聲。我看到一輪金澄夕陽慢慢沉落,然后我聽到風的聲音、經幡的聲音、還有自己心跳的聲音,甚至夕陽下山都好象一個優(yōu)美的長音。</p> <p class="ql-block">我站起來,仿佛那些聲音在體內穿流不息,我覺得自己是這高原的一部分,布達拉宮也是,連喇嘛的誦經聲都是。此時心中充滿著高天彩云般的快樂,令人“不飲瓊漿心也醉”。從那一刻開始布達拉宮就永遠地藏在了我的心里,再也揮之不去。山下我抬頭看布宮,登到山上金頂,我既可以俯視,也可以抬頭,天更近了,地更廣了,布宮看得更清楚了,人的心也就遠大了。</p> <p class="ql-block">八郭街大昭寺,周圍繞行的人群衣著打扮是典型的藏族風格,要么形色專注手上轉著經筒或手里捏著經珠念念有詞的走著,要么虔誠的爬著磕拜前行,滿是五體投地敬拜者,看著他們和青石地上留下深深的磕拜印記,我小心翼翼心存敬畏,生怕冒犯了什么禁忌。</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最為特色的地方,那就是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大昭寺內有的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按照本人形象塑造,并經佛祖釋迦牟自己開光、加持。世上就只有三尊,而這三尊佛像中,十二歲釋迦牟尼等身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一直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里感覺昏暗中滿目金色,酥油燈燃燒散發(fā)的氣味充滿鼻孔。一尊尊面慈名熟卻永遠不能準確對位的佛像高高矗立,壁畫布滿四壁,佛經故事的雕塑和西藏特有的唐卡,敬拜的貢品物件占據著人行道邊的所有空間,我認真地聽著講解,目不暇接的掃視著周圍的一切。隨俗的塞些零錢,雙手合十表示對佛教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和兒子一起登上大昭寺金頂,天邊的灰云無聲地翻卷著,彌漫著,覆蓋著整個的天空,經幡迎風飄揚。漸漸地霞光從云縫中射出,顯出幾抹桔紅的色帶,我有些失望,烏云還是太濃,落日久久出不來。</p> <p class="ql-block">此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轉經的人流,有的口中默念經文并轉動著經筒,有的手執(zhí)念珠計數磕著長頭,有的…,伴隨著經筒的轉動聲,虔誠的人們以各自的方式進行著朝拜,寧靜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又過了一會,突然有人驚呼:“太陽出來啦!”只見天與山峰相連處太陽血紅血紅,天空映出了彩霞,象正在燃燒的火焰。這團火焰在云海里掙扎著,透過一層一層的陰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漸發(fā)出血紅的光來。非常恬靜,非常美麗,映得天空通體透明,金頂閃爍著耀眼的金斑,整個天空呈現出了迷人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羅布林卡,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40年代(達賴七世),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占地36萬平方米,建筑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跡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p> <p class="ql-block">世界屋脊;</p><p class="ql-block">一張歲月刻痕的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一條虔誠朝拜的路,手持轉經筒,在布達拉宮、在大昭寺高墻外,在通往朝拜的路上,圍著,繞著,匍匐前行著,能分辯出每一步的印痕,傳承著祖輩的信仰,延續(xù)著子子孫孫朝拜的路。</p><p class="ql-block">一路走來,心是十分平靜的。我本想努力知道世界屋脊、布達拉宮與我有著什么樣的機緣?</p> <p class="ql-block">生命行走在這樣的路上,你會有一股異樣的感覺,是蒼桑,是悲苦,誰也分不清楚。所有曾經的艱難,已經成為我朝圣的級級階梯,那一刻,會感到心靈至清無瑕和靈魂的凈化,生命象似被賦予了另外一層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謝謝分享點贊!2022.5.4寫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