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陂橋的石拱橋亞鋁蕭文生 <p class="ql-block">今天看了張老師的美篇一一巜演陂橋的藕根子》,勾起了我對演陂橋那座老石拱橋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十來歲讀小學的年紀,我跟著哥哥姐姐他們去演陂橋趕集賣過毛柴,二、三十來斤的一擔柴火能夠賣得一元多錢,有時幾毛錢。那時候演陂橋街上有賣米豆腐,和米粉的飲食店,但是八分錢一份的米豆腐也舍不得吃一碗,如果有人用賣柴的錢買上一碗米粉吃,被認為是一個相當想得開的會享受生活的人!八十年代初,中國的改革開放之風也吹到了小鎮(zhèn)上,分田單干也已經實行了,市場經濟也已經萌芽。小鎮(zhèn)上集市貿易相當繁榮,每逢趕集日,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其中最為繁華和擁擠的地段當屬連接上街和下街的河上那座石拱橋!</p> <p class="ql-block">那時,十二三歲的年紀還沒有獨自趕集的膽量,都是跟著父母或者哥哥姐姐他們一起去的,一是因為那時對外面的世界的新奇和向往,自己想去,二是家庭的經濟狀態(tài)確實不樂觀,需要那得來的一元幾角錢補貼家用。同時也是對一個孩子的體格的鍛練和擔當精神的培養(yǎng)。也許長大以后,肩挑背負百十來斤的杉樹楠竹到集市上去賣就是一個長期的謀生手段。剛開始分田到戶的時候,大多數家庭都很貧窮,誰能預料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社會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在檀山公社的天山村,距離哪一個能交易的集市都在十五華里以上,距離演陂、檀山、井頭鎮(zhèn)的路程都差不太多遠,村民那時候都習慣性去演陂橋趕集,據說是因為演陂的市場幅射面積大,市場上物資也豐富些,交易活躍,買賣都相對來說較為方便,天水的村民大多是把山上的樹木、楠竹,或者柴火扛到演陂,再到集市上買回一些生產或者生活的必需品。一個大屋的人家在趕集的前一天會約好一起出發(fā),商量著買些什么東西,什么樣的貨品,什么樣的價格行情,記得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yǎng)一兩只肥豬,喂養(yǎng)大或送到公社的食品站,或者養(yǎng)了到年底殺年豬。仔豬大都是從演陂橋集市上買來的,聽說有洪市,欄隴鋪那些地方的養(yǎng)母豬的人家會把仔豬挑到演陂來賣,演陂集市的行情比較他們當地要好一些,一是價格高,二是成交量也大,很難得辛辛苦苦的挑到市場上,賣不出去又挑回家去的情況!那時候買一個豬仔是家庭經營中的大事,一準是夫妻一同前往集市去挑選??仔,商量著是買草豬還是文豬,說不定還要請一個養(yǎng)豬有經驗的親戚或熟人到集市上去邦忙挑選豬仔,慎重的程度不亞于現(xiàn)在的家庭去購買小汽車。往往是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就相約出發(fā)了,那時候逢場趕集是村民們的生活大事,也可以說是家庭過日子的重頭戲,生產、生活都離不開趕集這個事,手上的農付產品靠去市場上變現(xiàn)錢,生產資料、生活必需品靠從市場上買回家,供銷社的商品多,逢場日人多,售貨員的票據夾在金屬夾子上,在商場上空的鐵絲網上來回穿梭,對于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少年會是多么地好奇和難忘。</p> <p class="ql-block">十幾里的路程,山路占了一半,上山下坡,河堤田埂,走得很是辛苦,那時村民之間感情淳樸,體力好的人時常會照顧體力弱的人,常常放下?lián)踊厝ソ訚咴诤竺媛飞系捏w弱不堪重負的熟人,邦著挑一段路程的擔子。父母大多都會忍饑挨餓去邦著自己的兒女挑上一程,那時的人們基本上都是超負荷勞作,寧愿累著自己,也怕?lián)睦蹓牧撕⒆?。那時候的父子親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與今天相比不知道要濃厚好幾十倍的,那是因為要付出多少汗水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不是現(xiàn)在的感情依賴金錢的付出和回報能夠相比!</p> <p class="ql-block">負重前行的感受,在我少年時代已有徹身體會!少年時的我體格并不是強健,人能在困難時,身體疲憊不堪時對于來自父母哥姐等親人的幫助自是感激不盡,感受到的關愛一直珍藏在內心深處,直到今天仍是記憶猶新!十五六華里的趕集之路,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到達演陂鎮(zhèn)上的集市。我們來到鎮(zhèn)上的河的這邊我們稱之為上場,一橋之隔的那邊集市稱之為下場,連接上場和下場的就是那座沒有考證什么時候建成起來的老石拱橋,趕集的人全都集中在這一條街上交易,河的上游幾十米之外另有一座橋,那是連接衡陽和邵陽的老衡邵公路橋,當時趕集的人是不去那橋上交易的,一怕堵塞交通影響行車,二怕危及自身安全。</p> <p class="ql-block">幾十米的青石砌成的拱橋,是演陂集市上最繁忙擁擠的地方,也是交易最為紅火的地方,上場這片的人想去下場那邊看看,下場的那邊的人想來上場這邊買些什么,都要經過那幾十米的石拱橋,因此,那個幾十米長的青石鋪就的石拱橋,就是演陂鎮(zhèn)集市上的黃金旺鋪位置,要是想要占領一個位置,依我的猜想,一要去得早,二要在鎮(zhèn)上有可靠的關健人物,那句"沒有三合毛打,莫到演陂橋賣藕根子"。這是不是說:沒有一身本領,鎮(zhèn)不住人,會被人欺負,在那石拱橋上就站不住腳,會被人趕下橋去,不僅買賣做不成,還有被人欺負,生意虧本的風險呢?又或是說:藕根子本是賤物,利潤微薄,要去鎮(zhèn)上集市黃金位置占個攤位,攤主如果不是十分強勢,去演陂橋上賣藕根子,一定會虧本走人……</p> <p class="ql-block">那熙熙攘攘的人流,把原本就不寬的橋面塞得滿滿當當。又因為橋面兩側的攤擔占去大半的路面,讓這個橋段就成了許多趕集人揮之不去的記憶!如果某次賣柴的人多,柴火賣不掉,你要學著向那個背著一桿長稱在巿場上走動的過稱的中年男子陪笑臉,希望他在買家面前說促成交易的好話。再次就只能求著新塘窯街行上的人來撿便宜買毛柴去燒窯用,燒窯人一般不會買相對好的貴的柴火,一般要等到快散集時,窯上的人才會踱著方步出現(xiàn),一幅漫不經心的樣子,如果臨散場時,沒有賣出去的柴多,他們是會來撿這個便宜的,好的,次的,一律按照最次的價格來收購,而且你還得走上兩三里的路,送到他們窯燒上去,遇到這樣的逢場日子,柴多行情差,落到把柴送到窯街行去,那是最令人詛喪的事情!因為那樣的話,不但到手的錢少,而且因為時間已晚,又要擔著柴,多走幾里路,已是饑腸咕咕叫,還得花錢吃上一碗米線或者米豆腐,一天到晚辛苦趕一次集,攢不下幾個錢;不吃點東西慰勞一下空空的腸胃,眼看日頭落山之后,還有十幾里的山路要趕緊走,蒼茫暮色中默默前行,有時會委屈得落淚! 演陂橋,你已在我少少年紀時,就給我上了一課:人生不易,道阻且長,唯有堅持,且行且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