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穿越天路】高原 <p class="ql-block"> 從西藏回來已經一個多月了,我卻遲遲沒有動筆,仍沉浸在難以忘懷的回憶中。感覺思緒仿佛還在高原飛騰,定格在腦海中的那些畫面會不時跳出來,耳邊還記得大昭寺隱約傳出的誦經聲——“ 唵 嘛 呢 叭 咪 吽”,那聲音,低沉平和卻頗具穿透力。</p><p class="ql-block"> 其實,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已經多次踏足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我們原本計劃的是五月份去新疆,并且為此一切都準備妥當,沒料到臨出發(fā)前三天,廣州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這一切成了泡影,計劃的行程只能隨之擱淺,這一擱就是四個月。</p><p class="ql-block"> 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長,去不了新疆就另謀去處,總之今年要出去。隨著疫情的逐步平緩,經過充份考量對比,最終決定由原來的一路向北,改為沿著G318川藏線一路向西,因而成就了這次西藏自駕之行。</p><p class="ql-block"> 9月22日一早我們終于如期出行,13人分乘4輛車組成一個車隊,由我領隊,開啟了這次難得的組團自駕遠征。 </p><p class="ql-block"> 行程經過了五個省域,分別是:</p><p class="ql-block">廣西、貴州、四川、西藏、云南。</p><p class="ql-block">來回總里程(包括途中景點)約10000㎞,時間整整一個月。</p><p class="ql-block"> 由于種種原因,這次我?guī)缀鯖]拍什么照片,這對于搞了多年攝影的我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出發(fā)前為了精簡行裝,只攜帶了一個搭配變焦鏡頭的相機,一路上也很少用,甚至連相機都很少拿出來,大多都是用手機記錄了。也罷,用眼睛當作鏡頭把所看的一切傳感于心,匯成影像存儲于腦海,永恒于記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廣西三江縣鼓樓廣場長廊。</p> <p class="ql-block">清晨,從陽臺往外望去,潯江邊一片寧靜,遠處山峰繚繞著薄霧。</p><p class="ql-block">很喜歡這個侗鄉(xiāng)園林風格的賓館,三江風雨橋近在咫尺,客房陽臺望出去就是美麗的潯江江景。這兩年我們每次自駕西行第一站幾乎都是這里,這次依然如此。</p> <p class="ql-block">貴州省大方縣奢香古鎮(zhèn)花海梯田。2015年以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山丘,那時沙丘中間是一個巨大的積水洼地,可僅僅一年多,援建的設計者、建設者們就將這里打造成如此美麗的城中梯田。</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夜晚靜悄悄。 我們就住在右邊這棟小樓里,窗外就是梯田花海,寧靜而溫馨。</p> <p class="ql-block">再次來到丹巴甲居藏寨。藏寨位于四川省丹巴縣大金河谷旁的高山峽谷中。這些藏式民居錯落有致的點綴于落差近千米的山坡上,像是一幅巨大的天然畫卷。以后我會找時間來這里住上幾天,好好感受一下這山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中國藏區(qū)四大神山之一的雅拉雪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縣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經度99.65、緯度33.75,海拔5884米,這是一座美如蓮花狀的雪山。我們想把車開到盡可能靠近的地方,去感受她極致的誘惑,吸吮她神秘的芳香,可那條道路被封閉了,只能在遠處一睹其芳容。</p> <p class="ql-block">沿著G350國道(后轉入G248)繼續(xù)向西前行便是這樣的景象,公路穿行于蜿蜒的山坳中,四周零星散落著藏族村寨,此時正值秋色漸濃,路兩邊一片金黃色,中間穿插著綠和紅,行駛在其中煞是愜意。遠處那個金色小點是惠遠寺,那附近有一條筆直的路通往寺院。</p> <p class="ql-block">惠遠寺(藏名為“嘎達向巴林”)位于四川省道孚縣協(xié)德鄉(xiāng)境內,海拔3550米。這個地方有個很美麗的名字,叫蓮花壩子,是個風水寶地?;葸h寺在藏區(qū)影響至深,在佛教界享有“九龍九獅”的崇高尊號,名揚康藏,享譽中外。公元1728—1735,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曾避難于此,1838年,十一世達賴克珠嘉措降生于該地。</p> <p class="ql-block">秋季,塔公草原至新都橋沿途景象。在新都橋并入G318國道,正式開始川藏線往西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海子山姊妹湖(也叫眼鏡湖),此景就在G318國道邊。</p><p class="ql-block">海子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稻城北部與理塘兩縣之間的高原區(qū),北緯32.048648、東經98.998303度,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銀日則海拔為5020米,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形態(tài)種型,其中大小湖泊有1145個,因此得名海子山。</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寂寞的可以讓人發(fā)呆、傾聽自己內心呼喚的地方。這次行程只是路過,如下次再來時定會進山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跨入了西藏地界,到達芒康縣城西的如美小鎮(zhèn)。鎮(zhèn)政府設在竹卡村,海拔約2600米。這里年均氣溫15°C左右,鎮(zhèn)上的戶籍人口只有6000多人。</p><p class="ql-block">瀾滄江在這里把小鎮(zhèn)分為兩半,與兩岸的風化斷層巖石構成了獨特的地理特質。</p> <p class="ql-block">如美鎮(zhèn)是川藏線和滇藏線的必經之地,318國道和214國道都在此穿境而過,這次我們往返都經過。</p> <p class="ql-block">翻過四座高山(其中東達山埡口海拔5130米),駛過“七十二拐”,是今天這段路的重頭戲。</p><p class="ql-block">今天恰好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二周年國慶日,我們在高山之巔祝福祖國更加強盛!</p> <p class="ql-block">G318川藏線上大名鼎鼎的“怒江七十二拐”位于西藏昌都地區(qū)八宿縣境內,從最高點海拔4658米的業(yè)拉山埡口一直拐到最低點海拔2750米的怒江河谷,短短30㎞路程海拔陡然下降了近兩千米,其中有不少路段是以180度(甚至超過180度)的彎度盤旋于陡峭的山坡,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同時也造就了壯觀的景色,“怒江七十二拐”之所以成為川藏線一個標志性的景點也正因如此。我們兩次經過這,去時從高處向下拐,回時由低處往上拐,何止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海拔6800米的米堆冰川主峰。 位于波密縣玉普鄉(xiāng)米堆村,北緯29.47997、東經96.49963度,距離G318國道僅8㎞。米堆冰川是西藏最重要的季風海洋性冰川,也是我國境內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的末端雪線海拔只有2400米,其末端溫度卻比一些高緯度的冰川還要低。要想仔細品味米堆冰川的韻味,應該再深入到盡可能近的地方,那樣才能獲得更親和的視角,很慚愧,這次我偷懶了。</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G318川藏線的路況已大為改善,但道路畢竟是修筑在海拔落差變化頻繁的斷層巖上,路基多是鋪設在劈開的陡峭山體上,不可能如平原地區(qū)那么穩(wěn)定,臨近波密的這個路段看起來有點懸吧?秋季還好,到了6~8月的雨季,道路坍塌和滑坡更是常事。</p> <p class="ql-block">開車走這種路,考驗的不僅僅是駕駛技術和膽量,還有經驗和心境。</p> <p class="ql-block">發(fā)源于阿軋貢拉冰川的帕隆藏布江全長266㎞,是波密地區(qū)的母親河,也是雅魯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水能資源居雅魯藏布江支流之首,可見其蘊藏量之豐富。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其走向由東南向西北、而后再轉向南匯入雅魯藏布江。</p> <p class="ql-block">波密城區(qū)可見的明樸不登雪山,海拔6118米。城區(qū)與雪山如此之近,客房窗前就能看見。</p><p class="ql-block">波密位于念青唐古拉山的東段和喜馬拉雅山的東端,北高南低,高山連綿不斷,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雪山之鄉(xiāng)”??h城所在地扎木鎮(zhèn)海拔2720米。這的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8.5度,1月均溫零下0.2度,7月均溫16.5度,是個絕佳的夏季避暑勝地。有海拔最高的茶園133公頃,所產茶葉質量頗佳,可惜這次未能去看看,算是一個遺憾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剛到波密就驅車沿著G559扎墨公路直奔嘎瓦龍景區(qū),當?shù)厝朔Q嘎瓦龍21K處,這是一個遺落在西藏的世外桃源。雖然此時天氣陽光充足,溫度卻還不到5度呢。</p> <p class="ql-block">小視頻,嘎瓦龍</p> <p class="ql-block">以海拔4322米的多熱拉為界的嘎瓦龍,北部是波密縣,南部是墨脫縣,嘎瓦龍雪山位于西藏波密縣與墨脫縣之間,山口海拔5300米。</p> <p class="ql-block">嘎隆拉雪山是扎墨公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險,但沿途的風景又是那么攝人心魄,“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風景”應該就是這段路最恰當?shù)男稳荨_@座大山的那邊就是墨脫方向了,翻過大山不遠就是墨脫境界,不用100㎞就可抵達墨脫縣城?,F(xiàn)在這里正在進行一項完善通往墨脫道路的工程,嘎隆拉隧道是其中的重要部份,希望下次再來時能順暢走向墨脫。</p><p class="ql-block">墨脫被譽為“隱藏在云霧、雪山和密林中的人間仙境”,譽滿天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主體段就在其境內,有機會應該爭取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嘎瓦龍寺院是波密多東寺的分寺,以它為中心的這片廣大地域是波密藏傳佛教的重要修行地。</p> <p class="ql-block">寄托于雪山秘境,祈福于嘎瓦龍。心愿與祈盼,都堆砌在這小小的瑪尼石上。</p> <p class="ql-block">在波密,我們住在玉曲河邊的這個酒店。</p> <p class="ql-block">崗云杉林景區(qū)的“山神石像”,這個角度看過去像是人臉的側面像,形神兼具。</p><p class="ql-block">位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自然保護區(qū)的波密縣崗云杉林,是“中國最美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波密不可錯過的好去處,其森林面積約2800多公頃。</p> <p class="ql-block">入秋的崗云杉林草湖,四周一片靜謐。等到了夏季,這里又是另一番充滿生機的景象,將是另一種情調的美,那時呈現(xiàn)的是水中偶露青草的一汪湖水,試想一下,群山郁郁蔥蔥,環(huán)抱著水中冒出青草的高原湖泊……</p> <p class="ql-block">西藏最大的公路雙塔斜拉橋——迫龍溝特大橋,位于林芝地區(qū)波密縣境內,它與通麥特大橋以及其它隧道組成的“五隧兩橋”工程,穿山跨河,暢通了川藏線上最為危險的這一路段,昔日令人望而卻步的“通麥天險”已經不復存在。</p> <p class="ql-block">在國家援藏政策支持下,西藏這些年一直在加大基本建設的力度,電力設施與交通設施一樣也在迅速發(fā)展,如今主電網已覆蓋全自治區(qū)所有縣(區(qū))。應該向所有奮斗在世界屋脊的建設者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穿行于色季拉山的G318。遠處云霧繚繞的就是南迦巴瓦雪山。</p><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位于西藏林芝地區(qū)米林縣與墨脫縣交界地帶,地處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交匯處,地理坐標:經度95.055、緯度29.63435,海拔7782米,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其主峰終年積雪,常年云霧繚繞,很難得以觀其全貌,所以也被稱為“羞女峰”,這次我們算是領教了,正所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要想揭開她的神秘面紗見其芳容得看運氣。</p> <p class="ql-block">色季拉山埡口的這個石砌牛頭標志很有意思,它形象的寓意著南迦巴瓦峰,高聳尖銳的牛角似利劍,借喻為“直刺天空的長矛”,而“7782”四個數(shù)字則代表著海拔7782米,這些都正是南迦巴瓦峰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p><p class="ql-block">渾濁而緩慢的雅江,清澈而湍急的尼河,黃濁與青綠,洶涌與平靜,一條是河,一條是江,對比鮮名卻在這里祥和交匯,相攜流入大峽谷,最終,優(yōu)雅的尼洋河被奔騰的雅魯藏布江一并帶入印度洋。</p><p class="ql-block">大自然造就的這種奇觀能否讓我們聯(lián)想到什么?或者從中認知到什么?自然界中有很多不同形態(tài)的物質可以相容并存,人類呢?</p> <p class="ql-block">在林芝,你很難想象是在西藏,濃郁茂盛的綠色植被、和熙溫暖的明媚陽光、還有那清新濕潤的空氣……,如果不是有人說這的海拔有3000米,也許真的會感覺這是在江南,沒錯,林芝地區(qū)就是西藏的江南。林芝的空氣含氧量約相當于內地的84%,是西藏地區(qū)最高的。這是一個自然資源、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歷史非常豐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由于種種原因,這次我們在林芝只是“蜻蜓點水”走了一下,很多地方都沒去,實在是遺憾,以后有機會再彌補吧。</p> <p class="ql-block">空氣中都彌漫著濕潤,但一點也不潮悶。</p> <p class="ql-block">在住所遇到兩個可愛的藏族小女孩,她們一點也不怯生,老是好奇的跟著我走。這照片上的姿勢是她們自己隨意擺的,居然是那么協(xié)調。</p> <p class="ql-block">世界柏樹王園林名不虛傳,林芝巨柏也稱雅魯藏布柏木,這種高原巨柏特產于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海拔3000米——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園林中最大的一棵高50米,胸徑約15米,樹齡達3238年。</p> <p class="ql-block">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3480米的巴松措(又名措高湖),在西藏居然還是海拔最低的大湖。位于東經93.9、北緯30的巴河上游高峽深谷中,四周森林密布,雪山湖泊相輝映,是個不可多得的休閑勝地。</p><p class="ql-block">原計劃在這住一晚的,那樣就可以在湖畔觀賞滿天星斗的夜空,還可以盡享清晨時的湖光晨曦,但后來還是放棄了,現(xiàn)在想想真是后悔。</p> <p class="ql-block">寬廣碧綠的湖面,</p><p class="ql-block">足以激發(fā)你無盡的想象,</p><p class="ql-block">那些游弋于水面的白帆,</p><p class="ql-block">是否承載著你內心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免費通行的林拉高速</p> <p class="ql-block">小視頻,林拉高速</p> <p class="ql-block">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埡口,聳立著象征“高原之舟”的牦牛雕塑。牦牛是勤勞勇敢的象征,它與藏族人家如影相隨,在藏族人心中有著特殊的情節(jié),十世班禪曾說過:“沒有牦牛就沒有藏民族”。</p> <p class="ql-block">G318川藏線工布江達至拉薩路段</p> <p class="ql-block">算上這次我已是第五次來拉薩,感覺布達拉宮的夜景更為燦爛。</p> <p class="ql-block">拉薩大昭寺外……</p> <p class="ql-block">“一山更有一山高”,盤旋于崗巴拉山脈溝壑中的G349國道。去羊卓雍措走的是這條路。</p> <p class="ql-block">再次踏足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這座西藏著名的雪山南臨羊卓雍措,東接岡底斯山,西連喜馬拉雅山,以它為中心把西藏分為兩大部分,山以東稱前藏,山以西稱后藏。</p> <p class="ql-block">山頂上那兩個球形建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達站——甘巴拉英雄雷達站,這是構成中國防空網的一個重要支點。山頂陣地的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5%,長冬無夏,最低溫度可達零下40度,最大風力11級,沒有水源,四周都是荒蕪蒼涼的山頭,連鳥兒也看不見,幾乎沒有生命的蹤跡,在這里正常行走相當于內地負重40公斤。從1965年10月建站至今,雷達站的一批批指戰(zhàn)員們,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堅守了整整56年,從無中斷,為祖國西南方向的航空安全和國防建立了卓絕的功勛。他們還將繼續(xù)戰(zhàn)斗在這里,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曾經也是軍人,為我的戰(zhàn)友們自豪!向他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甘巴拉山上往南俯瞰就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這個位于山南市浪卡子縣與貢嘎縣之間、海拔4441米的圣湖,不用贅述大家都知道,的確是美如碧玉,麗如珊瑚。之前我曾來過三次,最近一次是2000年,至今也時隔21年了。她的湖水還是翡翠般那樣湛藍,不同的是那條盤旋于湖邊山間的G349國道換成了瀝青路面,再就是湖邊冒出了些讓人不悅的商業(yè)色彩。</p> <p class="ql-block">“因為一段傳說,愛上一汪湖水” 啊!心中的羅加</p> <p class="ql-block">從羊卓雍措沿著G349繼續(xù)往西行走85㎞的右側就是卡若拉冰川,這是整個西藏地區(qū)最靠近公路的大陸型冰川,其冰舌前端距離公路僅300多米,而再往前延伸73㎞即可達著名的江孜宗山古堡和白居寺,九十年代我曾數(shù)次路過,這次行程沒有安排。</p> <p class="ql-block">拉薩至納木錯途中的當雄路段,沿途可見念青唐古拉山脈延伸的南山脊,感覺雪線很低。</p> <p class="ql-block">北緯:30.73357,東經:90.60562,位于西藏中部,海拔4718米,面積1920㎞2,南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相伴,北依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四周環(huán)繞著廣闊草原,這就是享譽世界的天湖納木錯!</p><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三次來納木錯,之前兩次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F(xiàn)在的路太好了,甚至可以在高速公路一直開到當雄,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那時翻越海拔5190米那根拉山的盤山路很不好走,還要淌過時有河流的沼澤路,最少要大半天的車程,遇到雪天就很難進去,現(xiàn)在只需三個多小時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騰越在海拔4718米之上!遠處的背景就是念青唐古拉山脈。</p><p class="ql-block">這里絕對是一個放飛心靈的好地方,背靠著扎西半島,佇立圣湖之畔,眺望神山群峰,周邊草原環(huán)繞,還有那藍天下觸手可及的白云,如此之下有什么心扉不能在這天地之間敞開?</p> <p class="ql-block">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升級和過度開發(fā),納木錯也與全國其它著名景點一樣成了眾多旅游者的打卡地,湖邊滿是喧鬧嬉戲的游人,隨處可見商業(yè)色彩的痕跡和人為垃圾,儼然變成了一個大型天然游樂場,我已經找不到當年那種寧靜神圣的感覺。從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這些無疑是對納木錯的一個巨大災難。毀壞容易恢復難,真希望當?shù)卣嘘P部門能及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盡快拿出切實有效的整治措施,制止這種趨勢,保護好這個翡翠般的高原明珠。</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納木錯照片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幾乎同一個位置拍攝的,比較一下,那時的湖畔比現(xiàn)在干凈,扎西半島也更寧靜。</p><p class="ql-block">納木錯,羊卓雍措,還有瑪旁雍錯,西藏這三大圣湖都有各自美麗的傳說,而且都有其靈性和屬性,僅僅去轉轉不可能窺其全貌,更不可能知其奧秘。要有時間,要用心去觸碰,還要有緣份。</p> <p class="ql-block">G214滇藏線芒康段</p><p class="ql-block">從西藏芒康轉入G214往云南的這一段路充滿了詩情畫意,高山之巔與雪峰并行,峽谷低處和瀾滄江相伴,蜿蜒起伏于五彩斑斕的群山之中。此時正值秋季,山坡上布滿了金黃與墨綠。</p> <p class="ql-block">小視頻,與藏族同胞</p> <p class="ql-block">芒康縣鹽井鄉(xiāng)位于橫斷山脈瀾滄江東岸的川、滇、藏三省區(qū)交界處,這里是茶馬古道入藏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曾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p><p class="ql-block">鹽井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持最原始手工曬鹽方式的地方,古老的鹽井文化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在傳承閃爍它的光彩。在這里,你能看見陡峭山崖上以及瀾滄江兩岸那些用木頭支起來的曬鹽棚架,還有那些因地制宜圍攏而成的褐色鹽田,以及棚架下滲透出的鐘乳鹽晶……,所有這些無不折射著當?shù)丶{西族人的智慧和古樸制鹽技藝。</p> <p class="ql-block">在云霧中沿著貼山而筑的崎嶇道路往梅里雪山,神秘的雨崩村就隱藏在梅里雪山這溝壑深處。雨崩村地理環(huán)境獨特,四面群山簇擁,是一個神奇美麗的曠世桃園。早些年由于交通不便這里與世隔絕,據(jù)說現(xiàn)在通路了,這次我們在外圍匆匆路過沒有進去,下次一定去。</p> <p class="ql-block">又來到了梅里雪山,眼前竟然是這幅霧蒙蒙的景象,本想再次親近卡瓦博格峰的,可天公不作美,漫天濃霧,還下著小雨,山是看不到了,原本計劃在這過夜也只有作罷,心里默默地向神山致敬。</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梅里雪山的照片是去年冬至來此拍攝的,對比一下。</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第一灣(又稱金沙江大拐彎、月亮灣),位于云南省德欽縣奔子欄鎮(zhèn)境內214國道邊,地理坐標:北緯28.256004,東經99.274959。</p><p class="ql-block">原本與怒江、瀾滄江平行向南流的金沙江,在這里圍繞著日錐峰山體突然轉折向東再轉向北,來了一個180度華麗大拐彎。至于這種自然景觀是如何形成,到現(xiàn)在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只能驚嘆大自然造化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這個坐落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內名為“吉參”的吉祥勝幢,至2011年8月18日以前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轉經筒,高21米,總重60噸,筒身為純銅鍍金,筒壁上浮雕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筒內藏有經咒、六字真言124萬條和多種佛寶16噸。</p><p class="ql-block">推動這個經筒至少要5個人合力才可,慕名而來推筒的人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長江第一灣 位于東經:99.96179、北緯:26.8682度,即云南省麗江市石鼓鎮(zhèn)與香格里拉縣南部沙松碧村之間。</p><p class="ql-block">滾滾奔騰而來的長江水在這里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轉向東北,形成罕見的“V”字形大彎。至于如何形成各有其說,至今仍在不斷產生新認知,這有點類似金沙江大拐彎。長江第一灣下游40㎞便是赫赫有名的虎跳峽。</p><p class="ql-block">由于彎度區(qū)域太寬廣,平角度拍攝不可能覽其全貌,匆匆之下只能如此了。</p> <p class="ql-block">虎跳峽 以其山高谷深、雄奇險峻而聞名于世。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zhèn)境內(東經:102.743728、北緯:24.769464),橫穿于哈巴雪山與玉龍雪山之間,是萬里長江第一大峽谷,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谷。</p><p class="ql-block">千里奔波至此的金沙江水被擠壓于兩座雪山的陡峭峽谷中,頓時變得洶涌澎湃、雷霆萬鈞之勢,形成如此狂暴震撼的景象。很難想象傳說中的老虎如何能跳往激流中的那塊巨石?</p><p class="ql-block">我這是第三次來,與前兩次相比,景區(qū)設施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入住昆明滇池之畔這個花園式的賓館,夕陽下從客房陽臺往外望去,便是這樣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2020年恢復重建的昆明市地標性建筑——春城圓舞曲,位于昆明市滇池路大轉盤中央。這個大型人物群雕曾經是老昆明的一張藝術名片,仍在煥發(fā)絢麗的民族色彩。</p> <p class="ql-block">聞名遐邇的“十里畫廊”是陽朔的一張?zhí)烊幻强λ固氐孛驳慕浀淇s影。行走其間猶如在畫中,這橋上望過去的遇龍河之景更是游人常駐足觀之的。</p><p class="ql-block">陽朔是我們此次自駕西行的最后一站,明天回廣州。時間整一個月,屈指行程一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次我們能在疫情相對平緩的安全縫隙中結伴自駕遠征,并平安完成既定行程,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 至于去西藏的意義或者說魅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和感受,網絡空間也早已有多種說法,在此不論及,而以哪種方式出行才是我們注重的。</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認為,自駕旅行也許是最值得推薦的方式,就“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而言,更是一種直接且真實的體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自駕西行,</p><p class="ql-block">我們——</p><p class="ql-block">翻越了十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埡口,</p><p class="ql-block">跨過了近十條奔騰湍急的江河,</p><p class="ql-block">往返穿行于川藏線+滇藏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p><p class="ql-block">遠眺了雅拉雪山、南迦巴瓦,</p><p class="ql-block">貼近了嘎瓦龍雪山和米堆冰川,</p><p class="ql-block">吸吮了崗云杉林的草木芳香,</p><p class="ql-block">登上了神秘莊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域圣殿 布達拉宮,</p><p class="ql-block">聽到了大昭寺隱約傳出的誦經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p><p class="ql-block">在藏南寧金抗沙峰下品味羊卓雍措,</p><p class="ql-block">在藏北高原扎西半島撫摸納木錯,</p><p class="ql-block">在拉烏山路邊與藏族同胞歡聚,</p><p class="ql-block">在千年古鹽田感受古老制鹽技藝,</p><p class="ql-block">在漫天濃霧中向卡瓦博格致敬,</p><p class="ql-block">看到了金沙江大拐彎的奇妙、虎跳峽的險峻、以及長江第一灣的遼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們也親眼目睹了這些年國家大力投入西部建設的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偉大祖國的西部,充滿著無限的魅力和生機,不僅擁有諸多無可比擬、不可復制的自然景觀,還承載著眾多民族獨特悠久的歷史文化,更有那敞開心扉、放飛心靈的廣闊空間,讓人深深迷戀。</p><p class="ql-block"> 我還會再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