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一件讓人尬笑的往事

胡衛(wèi)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是在一九七二年,初冬的一個下午,剛收工回家,就聽到羅隊長在院壩里喊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連忙跑出來,一看,除了羅隊長,旁邊還有一個人,羅隊長介紹說,這是尖山區(qū)公所的陳同志,聽說這里還有兩個知青,上來看看。陳同志接著說:“我是區(qū)革委會知青辦的,原先在民政那邊,才調(diào)到知青辦來,下來看看,了解一下情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這位陳同志大約50歲左右,中等身材,微胖,身上披著一件棉襖,手里杵著一根樹枝,頭上戴著一頂帽子,態(tài)度和藹,眼神柔和,沒有那種公家人在農(nóng)民面前的睥睨傲慢表情,因為走了九十里山路,他顯得有些疲憊,我連忙進屋去拖了一把靠背椅出來讓他坐,又端了半瓢觚水給他,這才到隔壁找了一條長板凳,我和羅隊長并列坐下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看望談話就在這“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開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陳同志先問羅隊長,這兩個學生表現(xiàn)怎么樣?羅隊長見多識廣,不卑不亢,不像一般農(nóng)民在工作同志面前那樣虔敬恭迎,他毫不遲疑地大聲應(yīng)道:“不錯!勤快,有老少”。那陳同志點了點頭,對我笑了一笑,表情比較夸張,我明白陳同志的善意,他應(yīng)該在來的路上就已經(jīng)詢問過我們的表現(xiàn),但還想讓羅隊長當著我的面再講一次,以增加我對羅隊長的好感。知青辦的干部,促進知青和貧下中農(nóng)的良好關(guān)系,當然應(yīng)是其職責,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感激他,對這個陳同志好感度增加了不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羅隊長應(yīng)該明白這一點,但還是湊近我的耳朵輕輕說:“這個人有點聾頭戳耳的”。聾頭戳耳是方言成語,不僅僅指人有聽力障礙,還形容因耳背導(dǎo)致行為遲鈍,反應(yīng)不靈光的樣子,戳就是“傻戳戳”的戳。我細看陳同志,好像真的有點憨頭憨腦的樣子,對羅隊長這話沒有一點反應(yīng)。</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接著,就是陳同志提問,我主答,羅隊長補充或解釋,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關(guān)于生活方面,譬如糧食夠不夠吃,油水怎么樣,家里給不給錢,一月給多少等等。再就是了解我們的個人及其家里的情況,他問我:“你們兩個一起,哪個叫么子名字?”“叫廷軫”,他應(yīng)了一聲:“哦”。接著問道:“哪個做飯呢?”我回答道:“主要是他做飯,他勤快,做事很細心,我比較懶,不愛做飯?!蓖A税肟蹋@陳同志突然又問了一遍:“你一起這個叫么子”?我說他叫廷軫,“叫么子”?羅隊長以為他沒聽清楚,大聲地重復(fù)一遍:“叫廷珍”!羅隊長及隊里的老鄉(xiāng)都把廷軫喊成廷珍,把軫(zhen去聲)唸成珍(zhen陰平),聽到這里,這陳同志突然愣了一下,“廷珍”?語氣似乎有點變了:“你說你們兩個住在一起?什么時間開始的?”我覺得有點不對頭,但還是據(jù)實回答:我們一起到譚家坪插隊的四個人,后來覃和彭兩人被招工回城了,剩下我們兩人,形影相吊,顧影自憐,大概半年前,我們就住到一起了,實行了“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我為找到這個時髦詞語概括我們的關(guān)系狀態(tài)還有點小小得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陳同志聽了這話,盯著我看,半晌不作聲,這一嚴肅起來,眼神也變得犀利起來,我感覺到這談話的氣氛有點詭異了,突然,他轉(zhuǎn)向看著羅隊長,厲聲問道:“他們住到一起了,你們怎么不管?”聽到這突發(fā)的大嗓門,嚇了我一跳,羅隊長也是一愣,不客氣地回答:“他們兩個自己要住到一起的,我們管么子管?”見此情景,陳同志轉(zhuǎn)而問我:“你們家里知道你們在一起嗎?”我覺得有點蹊蹺,也有點生氣了:“這事沒有必要告訴家里!”他聽了好象更生氣,一字一句地對羅隊長說道:他們年輕不懂事,我們不能不管,不管就是害了他們呀!”這話說得頗為語重心長,有點情真意切的味道。突然,我明白陳同志是啥意思了!但羅隊長卻還沒有搞清楚,氣沖沖的站起來:“你們談,我去安排夜飯”。說完就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知道了陳同志的意思,我輕松了,忍不住好笑,又不敢放肆地笑,估計當時我的表情似笑非笑,有點怪異??赡苁侨说囊环N比較陰暗的心理吧,我就想看看別人的尷尬,想看到劇情反轉(zhuǎn)后的那種吃癟表情,于是就故意裝傻充愣。這陳同志他偏偏不問那關(guān)鍵一句,我也就偏偏不講這一句,不作任何申辯,讓這誤會繼續(xù)發(fā)酵,只要廷軫回來了,自然就淸楚了,但還是低著頭不看陳同志,兀自好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陳同志見到我那個樣子,愈加氣惱,語氣也變了:“你們住到一起,是哪個提出來的?”我只能繼續(xù)裝傻:“我搞忘記了,好像沒有誰先提出來,我們兩人都覺得住在一起好些?!边@一下,那陳同志有點氣極敗壞了,用手指著我,聲色俱厲:“我不相信你們同時提出來搬到一起!到底是誰先提出來的?”我有點怕了,怎么收場呢?過了一會兒,想想還是不逗這位老同志了,正想說,那陳同志降低了聲音,靠近我問道:“公社知道你們這事嗎?”“不知道”?!芭?,那就好,那就好!不要講了,你們趕緊分開,不能在一起了,我來想辦法把你調(diào)到別的生產(chǎn)隊去,其它的事我們以后再說!”聽他這樣說,還真有點感動了,連忙順著他,可以可以!我們馬上分開住,但不能調(diào)到別的生產(chǎn)隊,完全沒有必要!陳同志聽了又發(fā)火了,喘著粗氣,鼓著眼睛看著我,貌似被氣得說不出話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正在這時,廷軫回來了,他身材高佻,帥氣儒雅,穿得規(guī)規(guī)矩矩,戴的是一頂當時最流行時髦的綠軍帽,那時他在爛田壩小學當民辦教師,放學晚了,這陳同志正在氣惱中,見到廷軫來了也不理不睬,我急忙給廷軫介紹:“區(qū)知青辦的陳同志,專門來看望我們兩個的”。廷軫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輕輕的搖起來:“歡迎!歡迎領(lǐng)導(dǎo)!”只見那陳同志突然愣住了,直勾勾地看著廷軫,接著就“呵呵”地笑了起來:“糟了!糟了,搞錯了!”這時的笑就是尬笑,是那種真的覺得尷尬不好意思的笑,帶一點歉意的笑,不是那種肌肉僵硬拉起嘴角的假笑,笑了幾聲,他拍了拍手:“好,好!沒事就好,你們趕緊弄飯吃,我到羅隊長家里去吃飯”,招了一下手就走了。廷軫不解其意,一臉詫異,聽我一講,也忍不住拊掌而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半個世紀之前的這件趣事,是生活長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因有趣而難忘,曾有好幾次作為朋友們閑暇之余調(diào)侃取笑的談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現(xiàn)在分折,這事貌似偶然無意,實則蘊涵著那個時代的必然,并非毫無緣由陰差陽錯的無厘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造成誤會的原因首先應(yīng)該是因為名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名字簡單直白,政治性較強而文化意義不大,頗具年代特征,有一定的性別辯識度。我父親是正宗的土八路,在人民解放軍大學堂里的掃盲班畢業(yè),干部登記表上填的文化程度是初小,給我取名字時,我估計是推開窗戶就看到“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橫幅標語,于是就取其中兩個字為名,我的同學中,叫抗美、援朝的有好多,還有叫保家的,意義顯然比我這名字要差一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廷軫就不同了,他父親是民國時期的大學生,著名的水利工程師,文革中也是屬于“不能走的老九”,所以,廷軫這名字一聽就知其家學淵源,軫,乃上天二十八星宿之一,原意是指古代車廂底部的橫木,唐代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閣序》起始句即:“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不過,包括羅隊長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沒有讀過《滕王閣序》,所以,也就只能以軫為珍了,成為了“廷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時普通老百姓給孩子取名字,女兒大多是花、珍、香,或菊、梅、英、桂等,表示或寄情于對掌上明珠的憐愛珍惜之意,這些字成為女孩子取名的專屬用字。在一般情況下,名字中有這些字,就是女人。陳同志聽到“廷珍”二字,就認為是個姑娘家,這其實是中國人容易產(chǎn)生的誤會。如果是書面語言,特別是規(guī)范的文本文件,那就不同了,姓名后面若沒有括號,就可認定為中國大陸的漢族男人,一般不會弄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還有一個原因,我們中文漢語口語中的他和她讀音完全一樣,聽不出區(qū)別,如果是英語,他——讀he,而她——讀she,如果是俄語,單數(shù)名詞都要分陰性和陽性,一聽就能斷雌雄辨男女,何至于鬧如此烏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還有必要進一步分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陳同志一聽到和我同住的叫“廷珍”,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個女人!立馬強烈反應(yīng),浮現(xiàn)在腦海的應(yīng)該是:孤男寡女,同居一室,干柴烈火,這就是問題,不得了!他腦中那根弦一下子就繃緊了,于是,“氣惱沖昏了頭腦”,情急之下,也就“不問青紅皂白”了,這還了得,出大問題了!務(wù)必嚴肅查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個年代,非配偶男女之間只要產(chǎn)生問題,不管大小如何都是問題,統(tǒng)稱作風問題,“男女授受不親”是男女都須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非婚男女在一起,道不明也說不清,重則是罪,流氓“淫亂”“淫蕩”,“萬惡淫為首”,輕也是錯,輕薄輕浮,傷風敗俗,成何體統(tǒng)?即便是已明確婚姻關(guān)系,但未領(lǐng)證的男女,婚禮之前在一起廝混也是“非法同居”或“婚前同居”,也是在搞壞事,屬明令禁止、嚴厲打擊的行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還記得,那些年坊間有個男人犯錯(罪)的“兩巴說”:男人犯錯或犯罪,一是因為嘴巴,好吃懶做,貪吃貪婪,貪污腐敗,再就是“禍從口出”,亂說亂講,瞎說一氣;二是因為那個“巴”,沒有管住,惹出亊端,道德敗壞,作風問題,真不是小事?,F(xiàn)在回想,也確有幾分道理。那些年的電影里,不管什么類型的壞蛋歹徒,個個都是色鬼淫棍,正面的英雄豪杰,都是大義凜然的正人君子,目不斜視,幾乎都不近女色,甚至坐懷不亂。在我們青少年時代的生活中,如果天色已晚仍未回家,父母知道是和男同學在一起,即刻放心了,如果和女同學在一起,馬上起疑心,不放心,擔心犯“作風錯誤”。女生那就更危險了,與男生在一起,就是“羊入虎口”,就是典型的在一起“鬼混”。我們的文化中,性,真的是禁忌之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我覺得老陳同志氣惱發(fā)火,怒吼我們都是應(yīng)該的,正常的,一點毛病沒有,眼看著年輕人犯錯誤而無動于衷,或者躲避責任一走了之,那才是不可原諒的,即便我當時不聽他的話,他還是想著保護我們,包庇我們,直到今天想起來,仍十分感激,屈指一算,老人家若在世,已逾百歲之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半個世紀了,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悠悠,偶爾會想起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腦海中會泛起縷縷漣漪,總是忍不住用“如果”或“假若”聯(lián)想擴散,推衍劇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廷軫”真的是“廷珍”,不是他而是她,在老陳同志及羅隊長們的包庇掩護下,我們很有可能安然度劫,愛情的花兒在風霜雨雪中粲然綻放,人生留下一段佳話,江湖傳頌一篇童話:“從此以后,他們扎根農(nóng)村,相親相愛,過上了幸??鞓返纳睢薄?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還有另一種可能:假若那老陳同志不是忠厚善良之人,而是一個陰險歹毒的小人,如果那時“同志”的概念已變異,成為“性取向異常”的代稱,且為人所知,陳同志因被“掃皮”(打臉)而惱羞成怒,說不定會順勢將我們說成“男同志”,兩個彎彎,兩個基友,“gay”。那就慘了!說實話,若真是這樣,我們百口莫辯,因為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從小學到初中,只與同性別同學說話交往,我們挿隊下了鄉(xiāng),仍羞于與異性說話,雖然已對她們有了興趣,已在暗中觀察姑娘娃,但明面上仍是孤傲不羈,故意顯示藐視異性并拒絕接觸,只與同性別的人在一起嘻戲打鬧,所以,若說是gay,還真是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根本說不清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個年代,雖然以整人為樂的不是很多,但是以整人為正經(jīng)事的人還真不少,落井下石的人不是很多,但不敢伸手拉井下人的太多了,一旦被打上了“同志”的標簽,不僅僅是被視為另類受世人鄙夷,生命的那一葉扁舟,突然滑下險灘,在苦海上飄搖,那種凄愴,那種惶恐,那種冤屈,欲哭無淚,哭訴無門,怎一個哭字了得!原本一個笑話,眨眼間就可以成一個哭話,真不敢繼續(xù)聯(lián)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好了!假若沒有成真,如果也沒有變現(xiàn),一切照常,生活的邏輯依然遵從天道而運行,世上萬物輪回,人間煙火依然,過去的都是故事,可笑的還是笑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