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軍工往事:為天水岷山廠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華豐廠最后的榮耀士德 <p class="ql-block">文:士德</p> <p class="ql-block">1984年3月中旬,兵器工業(yè)部向天水岷山廠(5206)廠下達了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任務。當時岷山廠槍械出口任務十分繁重,95式手槍及微型沖鋒槍的研制工作還在進行中,根本沒有人力和設備再投入到9毫米突擊步槍的試制之中。當時平涼華豐機械廠(9936廠)并入天水岷山廠的方案已經提上日程,岷山廠對華豐廠的到來并不十分熱情,但這是上級領導部門的決策,岷山廠只能執(zhí)行。華豐廠原來是生產12.7毫米高射機槍的工廠,岷山廠也想借此機會了解一下華豐廠軍工技術實力與機械加工的能力,所以岷山廠向兵器工業(yè)部與省國防工辦提出自身的困難,建議由即將并入岷山的華豐廠來完成9毫米突擊步槍試制任務。</p> <p class="ql-block">1984年3月25日,省國防工辦釆納了岷山廠的建議,向華豐廠下達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任務,隨即華豐廠廠長賈新民帶領技術人員趕赴天水岷山廠接受試制任務。4月12日,賈新民等人帶回9毫米突擊步槍的圖紙向廠黨委書記韓鳳祥做了詳細匯報,隨后廠黨委召開全廠中層干部會議,指出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重大意義和艱巨性,并組織全廠力量,全力以赴一定完成9毫米突擊步槍的試制任務。</p> <p class="ql-block">4月20日,華豐廠成立9毫米突擊步槍試制領導小組,廠長賈新民出任組長,副廠長李彬,副書記王愷祥任副組長。廠總工程師兼技術科長吳登春負責9毫米突擊步槍的具體技術工作,并成立了以吳登春為首的八人試制技術小組。</p><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23日,9毫米突擊步槍試制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布置了試制任務,明確了試制工作的重大意義和具體要求。廠工具車間??擔八個復雜沖壓件的沖模設計與制作,廠鍛壓、沖壓車間全力配合,其余沖壓件的模具從全廠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組成9毫米突擊步槍模具設計技術小組。以廠七、八車間為主組成另一個試制基地,七車間主要負責9毫米步槍的機匣零部件及槍管的加工,八車間承擔夾具、沖頭及槍械彈簧的加工制造。全廠各車間緊密配合,技術部門很快提出9毫米突擊步槍所用材料明細,制定了詳細的工藝流程。各生產車間設計與制造必要的工裝和零部件加工,槍械組裝與調試工作都在細致緊張的進行。</p> <p class="ql-block">9毫米突擊步槍的試制工作在華豐廠黨委與全廠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五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1984年10月21日,三支9毫米突擊步槍的樣槍試射成功。也正在這個時候,兵器工業(yè)部總工程師王宇,省國防工辦生產處處長丁鐸,天水岷山廠副廠長付寶貴等人組成的并廠工作組來到華豐廠考察。王宇、丁鐸、付寶貴等領導親臨生產車間觀看了9毫米突擊步槍的生產情況,部省領導極大贊揚了華豐廠的試制工作,并祝賀華豐廠全體干部職工光榮的完成了試制任務。</p> <p class="ql-block">桉原計劃要完成十支9毫米突擊步槍的任務,經過努力,華豐廠完成了十五支樣槍的組裝。在平涼920工廠的試槍靶廠用國產槍彈和奧地利槍彈測試后,華豐廠試制的9毫米突擊步槍在初速、靈活、精度、點射、連射、壽命等方面全部符合設計要求。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成功,讓部領導、省領導、5206廠對華豐廠的技術能力刮目相看,也證明了華豐人的實力。</p><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華豐廠把15支測試完畢,各項指標全部合格的9毫米突擊步槍樣槍和工藝流程圖紙,生產資料,測試報告,試制9毫米步槍的各種專用模具、夾具、量具、工具等全部移交天水岷山廠。</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段被沉封的歷史,一段被人遺忘的記憶,一段只有華豐人才知道的歷史。在岷山廠史中,只有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記載,是誰在試制?沒有說明。在沒有印刷成書的華豐廠史里,華豐廠的幾位編輯人員記錄了華豐廠為岷山廠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經過??上У氖?,這本手工油印,十分簡陋的華豐廠史只印刷了不到十本。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參與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華豐人大部分都已經離去,感謝當年默默編寫華豐廠史的靳志勤、謝永庚等人,是你們用心記錄了華豐廠,是你們讓現在的人了解華豐人的曾經,也是你們讓華豐人留名青史!再一次謝謝你們!</p> <p class="ql-block">正在籌劃中的天水岷山軍工遺址博物館,有沒有并入岷山廠后華豐人的身影?有沒有華豐廠為岷山廠試制9毫米突擊步槍的記載?有沒有當年華豐人的影像和文字?華豐人已經溶入到岷山廠的血液之中,博物館里也應該有他們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岷山人,還是華豐人,我們都在天水東門外的這塊土地上為國家,為自己,為家庭而奮斗幾十年。華豐人為了三線建設獻身黑溝十八年,岷山人也在為共和國的軍工而努力拼搏。在這里,岷山人和曾經的華豐人共同迎來了岷山廠的繁華落幕,也一同親身體驗了岷山廠的離去?,F在,我們也只能在博物館里看我們的過去。我們曾經是這里的主人,我們把青春與夢想都留在了這里。工廠沒有了,軍工人的夢破碎了。但是,我們不會落淚,因為我們的歲月可圈可點。我們也不會嘆息,因為我們把生命的全部奉獻給了這里。</p><p class="ql-block">記錄一個褪去顏色的時代,記錄一次完成使命的任務。為了生活,我們各奔東西,為了生存,我們暫時忘記了曾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再回到熟悉的工廠,當我站在曾經是槍管車間的岷山博物館前,熟悉而又陌生。兩棵當年創(chuàng)業(yè)者栽種的雪松已經偉岸挺拔。站在貼滿老照片的人物墻前,懷舊的味道撲面而來。當我們的孩子駐足在岷山博物館的人物墻前,在各式的老照片前面,或許會看見爺爺和奶奶的照片。他們也許會從博物館里的文字中了解岷山廠和華豐廠的故事,他們也許知道這就是爺爺奶奶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他們也許還會告訴他們的孩子,這里曾經發(fā)生過的許多許多故事。</p><p class="ql-block">記憶之河隨著老照片而時光倒流,記憶如同一 幅幅畫冊再現在眼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似乎還在燃燒,草木搖曳,夢回當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