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清:1983年,孫子朱國華被判處死刑,她唯一“反應(yīng)”是不介入路生說史 <h3>康克清,朱德同志的夫人。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萬安縣羅塘灣的一個貧苦漁家。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h3></br><h3>由于出身貧困家庭,康克清沒有上過學(xué)。上井岡山時,她還不識字。參加紅軍以后,她擔(dān)任了宣傳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zhì),經(jīng)常大膽地到朱德那里登門求教。在朱德的熱情輔導(dǎo)和影響下,她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而朝夕相處的革命斗爭生活,使將軍與戰(zhàn)士之間萌發(fā)了愛慕之情。</h3></br><h3> <h3>康克清在一篇文章中這樣記述了她第一次見到朱德的情形:</h3></br><h3>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有一天,我們的隊伍停在遂川附近,聽到同志們興高采烈地互相傳說:“朱軍長來了?!币郧埃疫€幼稚地以為“朱毛”是一個人呢,后來才知道是兩個人。他們被傳說得非常神,有機會親眼見到他們,內(nèi)心充滿了好奇和敬仰。我擠在隊伍中,順著別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位中等個頭,體格健壯,忠厚長者模樣的人,正向我們走來。走近了,才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軍服,腳穿著草鞋,一身風(fēng)塵,面帶微笑,威武中透露著慈祥。朱軍長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h3></br><h3> <h3>1929年,康克清17歲,還是一個參加紅軍不到一年的女戰(zhàn)士,朱德43歲,兩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從戀愛到結(jié)婚閃電結(jié)合。其后,他們攜手走過了47年的婚姻歷程,堅韌而執(zhí)著。康克清曾坦率地說:“我的婚戀觀就是無產(chǎn)階級的婚戀觀,只要革命堅決,品德高尚,對黨的貢獻大,真的志同道合,我就不計年齡,不媚權(quán)勢?!?lt;/h3></br><h3>1939年冬天,朱老總五十三歲壽辰時,康克清在給朱老總寫的賀信中有這樣一段話:</h3></br><h3>我和你相處十多年了。覺得你無時不以國家和革命為重。凡事不顧自己的利害。人們不能忍受的事你都能忍受,人們所不能干的事你去開辟。還有,你見書便讀,學(xué)而不厭,總是前進著,提醒同志,督促同志,愛護同志……</h3></br><h3>康克清說,這是我當(dāng)時的認識,也是我現(xiàn)在的認識。幾十年過去了,后來的生活實踐更加深了我的這一認識。</h3></br><h3> <h3>康克清與朱老總沒有孩子。朱老總的獨子叫朱琦,是朱老總的第一任妻子蕭菊芳所生。</h3></br><h3>蕭菊芳,1885—1919年,云南昆明市人,祖籍江西,昆明師范學(xué)堂畢業(yè)并留校任教。1912年秋與朱德結(jié)婚,1919年6月病逝。朱琦的小名叫保柱,由朱德的第二任保柱妻子陳玉珍撫養(yǎng)成人。</h3></br><h3>1937年被接至延安,1946年趙力平成婚。后來,趙力平和朱琦夫婦雙雙調(diào)往天津。朱琦雖在天津鐵路局擔(dān)負了一定的領(lǐng)導(dǎo)責(zé)任,但他依然沒有脫離勞動,常常作為司機駕駛機車。</h3></br><h3>康克清與朱老總相伴47年無出,卻把前妻之子視若生命。朱琦育和趙力平育有4子1女,分別是朱援朝、朱和平、朱全華、朱新華、朱國華??悼饲宥紝λ麄円暼缂撼?,愛護猶如是自己親生的子女。</h3></br><h3>1976年7月6日,朱老總逝世,他生前囑咐康克清:“如果孩子不爭氣,犯了錯誤,出了問題,你也不用生氣,黨有黨紀,國有國法。子孫不爭氣,你可以登報與他們脫離關(guān)系?!?lt;/h3></br><h3>朱國華是朱琦和趙力平最小的兒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朱國華大學(xué)剛畢業(yè),在天津鐵路部門工作,又是朱老總的親孫子,很有地位,很討女孩子們的喜歡。于是,朱國華經(jīng)常換女朋友,和數(shù)十個女孩子發(fā)生關(guān)系。在1983年嚴打中,朱國華以流氓罪和強奸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h3></br><h3> 朱國華</h3></br><h3>朱國華于1982年10月30日被捕。1983年6月30日,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分院向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這中間隔了八個月。天津市中級法院受理此案后,對朱國華案不公開審理,法庭于1983年9月18日下達判決,中間時隔近1年。但康克清從未介入此事,凡事依靠組織,是她一貫的理念。這期間,她唯一接到的是有關(guān)部門轉(zhuǎn)來的一份記錄電話,向她通報情況,她的態(tài)度很明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h3></br><h3>對于社會上的種種傳說和流言,康克清也未予理睬,她說:“當(dāng)務(wù)之急是要做好他母親(趙力平)的思想工作,使她能認清現(xiàn)實,尊重法律,并從中吸取教訓(xùn)?!痹谥靽A被執(zhí)行死刑的次日,她外出參加重要活動。行車途中,她平靜地對司機劉國和說:“劉師傅,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我的孫子犯了罪,昨天給槍斃了。”劉國和謹慎地說:“我也聽說了,但沒敢問您……聽專車司機們說,您在判決書上簽過字?”她略顯激動地說:“這還用簽字嗎?!”</h3></br><h3> <h3>這件事后,康克清有時會在飯桌上這樣對著孫子們發(fā)火:“你們出了問題,不是個人的事,是在折騰你爺爺!”這也是她對孫子朱國華被判處死刑的唯一“反應(yīng)”。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中國古代,絕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被說說而已,直到新中國才被真正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quán)。也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具體體現(xiàn),讓人動容也讓人敬重!</h3></br><h3>1992年4月22日,康克清同志永遠離開了人世。彌留之際,她對圍在身邊的子孫們斷斷續(xù)續(xù)地說:“你們要好好地、太平地過日子……不要貪污,不要犯錯誤……”這時,淚水盈滿了她的眼眶。對于自己,她只說了這樣6個字:“我什么都不要!”</h3></br><h3> <h3>本文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編寫,參考了《康克清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胡曉夢《康克清臨終時刻》(人民日報,2011-09-09)等史料,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h3></br> <a href="https://ms.mbd.baidu.com/r/iLZb8sP0Q0?f=cp&u=3bdbe17f33e8867f"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ms.mbd.baidu.com,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