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3年,記錄下85歲母親變癡呆全過程,看完無數人淚目......夏夜晚風 <p class="ql-block">父母高壽且健康,自己能在外安心生活和工作,無疑是人到中年最為幸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導演信友直子便是如此。 每次從東京回到廣島縣吳市,看著85歲的母親和93歲的父親開心地吃著自己帶回的鰻魚便當,心里就滿是暖意。</p> <p class="ql-block">“如果能一直保持這樣的食欲,活到一百歲都不是問題?!敝弊有χ鴮Ω改刚f道。 飯畢,母親為父親打理頭發(fā),看著兩位老人互相調侃的樣子,直感煙火叢生,面目溫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然而,歲月仁慈卻又殘忍,年輪終究在時間面前走向示微。 </b></p> <p class="ql-block">2014年,85歲的母親漸漸變得有些不一樣。 </p> <p class="ql-block">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她很容易忘事。 比如本來打算買牛奶,但在路上跟人聊了幾句后就忘了; 比如剛吃完飯,卻拿著生魚片托盤不知道是什么...... </p> <p class="ql-block">比如買了蘋果回來,才發(fā)現家里的紙箱里其實還有很多。 直子和父親都覺出了母親的異常,便帶母親去醫(yī)院檢查。結果顯示:阿爾茲海默癥,即老年癡呆。 </p> <p class="ql-block">面對結果,直子和父親都坦然接受,畢竟年紀大了,生病是一件并不讓人意外的事。 然而,母親臉上沒有失落的表情,反倒讓直子更加難過。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這說明母親真的病了,不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為什么母親失智會讓直子感到難過?<b>除了天然的親情因素之外,還因為母親一直是直子的驕傲。</b></p> <p class="ql-block">母親善于與人相處,總是有很多的朋友,年輕時是職業(yè)女性,結婚生子后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時候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母親親手縫制的,家里的廚房也總是干干凈凈的。 不僅如此,母親還有自己的追求和愛好。 喜歡攝影,擁有多臺相機,經常給女兒和丈夫拍照。 </p> 正是在母親的影響下,直子才喜歡上影像,并在成年后選擇了從事影像制作工作。?母親還喜歡研究書法,在78歲之際還曾在知名書法展中獲得特選名次,受邀參加東京頒獎典禮。? <p class="ql-block">在直子眼里,母親不僅是榜樣,還是支柱。比如讓自己從事喜歡的職業(yè),尊重自己至今單身的選擇。 比如在自己面臨各種難題時,總是給予很多的鼓勵和支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5歲時,直子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關卡——乳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8歲的母親前往東京照顧女兒。直子坐在醫(yī)院的床上抹眼淚,母親會說:“再怎么哭,病情也不會好轉,你要努力撐過療程才行啊?!?amp;nbsp;</p> <p class="ql-block">直子化療掉頭發(fā),母親會讓她看著鏡頭“笑一下”,會說女兒“很可愛”,還會調侃路人會被女兒“嚇到逃跑”。 </p> <p class="ql-block">直子切除乳房的當天,心情不好,母親還會私下里笑著對直子的朋友說: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女兒的情緒有些難以控制,不好意思,謝謝你對她這么有耐心。” </b></p> <p class="ql-block">母親總是這么強大又樂觀,宛如堅實的臂彎、溫暖的港灣。<b>可如今,母親老了。 </b></p> <p class="ql-block">醫(yī)生建議,通過藥物控制可以減輕癥狀。 但藥物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93歲的父親是否能獨自照顧母親?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子不是很確定,她詢問是否要自己搬回來一起??? 父親卻堅持說自己能行,真遇到什么問題會給女兒打電話。 </p> <p class="ql-block">直子尊重了父親的意愿,但還是不太放心,便定期兩周回家一趟。 對于疾病,父親很開朗,會邊喝咖啡邊對母親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們就一起加油吧?!?am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則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只能相互照應,相互幫助咯,如果我們之中有誰先走了,留下來的人肯定會很寂寞?!?am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一次回家,直子發(fā)現洗衣機里堆了很多衣服,已經發(fā)臭。 </p> <p class="ql-block">她想要幫忙洗衣服,87歲的母親卻選擇自己手洗。 然而,還沒把衣服整理完,母親就疲軟地癱在了地上。</p> <p class="ql-block"><b>縱使這般,她也依然堅持要親力親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但有些事情母親還是只能讓步,比如她的專屬城堡——廚房。 母親已經沒辦法做飯了。 這時候,曾經信奉“男子遠庖廚”的父親,便主動承擔起了買菜、做飯等日常家務。 </p> <p class="ql-block">95歲的父親雖然更年老,但身體卻更為健康,除了耳背,其他都屬正常。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于1920年的父親,因為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得不放棄大學。 好在父親在那個不平凡的年代中活了下來,后來成為了一名會計。 </p> <p class="ql-block"><b>雖然父親的收入不高,但是一家人總是過得和和美美。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親72歲的時候,還曾一臉幸福和滿足地說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感謝他給了我現在的生活,雖然退休金不算多,他還是讓我去學書法,讓我做我喜歡做的事?!?am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是一個“書蟲”,即使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了,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每天讀書、看報紙、學英語。 </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因為戰(zhàn)爭,我會研讀文學,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备赣H總是這樣告訴直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如今的父親細心地照顧著母親,會削蘋果、泡咖啡,會提醒母親睡前穿上紙尿褲,還會佝僂著身子外出扔垃圾和買東西。 </b>他總是走一會兒就停一會兒。 </p> <p class="ql-block">然后自我鼓勵道:“加油,繼續(xù)加油?!?lt;/p> <p class="ql-block">不僅如此,一把年紀的父親還開始接觸針線活,學會了縫被子。</p> <p class="ql-block">雖然有藥物進行控制,但母親的病情還是加重了。 她有時會因為忘記已經吃過藥了,而重復吃藥;有時會因為身體不聽使喚,而沒辦法自己起床。 </p> <p class="ql-block">面對逐漸失去控制的身體,母親會情不自禁地感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長命百歲還真是累啊?!?am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經以為離開人世就是獨自一人,然而年紀大了才知道,年老終究是要麻煩他人。 這讓母親感到深深自責,總是說自己沒用,為自己帶來了麻煩而抱歉。 </p> <p class="ql-block">雖然做不了飯,但母親仍然會把廚房拾掇干凈;雖然老記不住事情,但在睡覺前卻會記得檢查瓦斯是否關好。父親也在努力地照顧母親。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為了保持原有的生活節(jié)奏,兩位老人都已經用盡了全力。 </b>然而,畢竟年事已高,很多事情還是力不從心。 </p> <p class="ql-block">于是,直子申請了日間照料。 有專人上門為兩位老人洗衣服、做飯和打掃清潔,還有人帶母親前往日托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開始母親對此有抵觸情緒,但在去了日托所與人相談甚歡之后,母親不僅改變了想法,還笑說:“希望他們不要漲價?!?lt;/p> <p class="ql-block">曾經那個善于交際的母親似乎又回來了。 在跟日間照料的工作人員溝通的聯(lián)絡簿上,父親寫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變得活潑開朗了?!?am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的新年,母親對直子說道:“今年也請多多包涵,我變笨了,請多多指教?!?amp;nbsp;</p> <p class="ql-block">但有時候母親的狀況還是會不太好。 她會意識模糊地問:“我生病了嗎?” </p> <p class="ql-block">會撞到眼睛和額頭而不自知。</p> <p class="ql-block">會因為腿腳無力而爬著前行。 </p> <p class="ql-block">還會因為起不來而坐在被窩里哭著求死。</p> <p class="ql-block">面對母親的情緒崩潰,父親有時也會生氣?;蛘哒f是故意跟母親吵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怎么這么蠢?你到底在說什么傻話?你想死就去死吧,我不攔你?!?amp;nbsp;</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番爭吵之后,母親就會站起來,走上前去,拍著桌子質問父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憑什么這樣兇我?”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父親則回:“是因為你先亂發(fā)脾氣的?!?amp;nbsp;然后,父親又再一次好言相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緒平靜下來后,母親也會積極配合,良好表現,會為了自己幫不上忙而道歉。 父親聽完后,便會笑著走過去,撩起自己的衣服,請母親幫著撓癢癢。 </p> <p class="ql-block">有時,母親也會跟父親示弱和撒嬌。 比如起不來床的時候,拒絕他人的攙扶,只把求助的手伸向自己的老伴。 而父親也會自然地搭上母親的手。 </p> <p class="ql-block"><b>沒有一味苦情和賣慘,也沒有刻意美化和虛構,直子用抖動粗糙的畫面,記錄下父母失控的生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這部名為《我癡呆了,請多關照》的紀錄片,拍出了老年人最真實的日常。 平淡而樸實,痛苦又歡樂,細膩且溫情,豆瓣評分高達9.2! </p> <p class="ql-block">影片最后,七八十歲的父母和八九十歲的父母先后出現,走在大街上。 一個打扮入時,精神矍鑠。 </p> 一個彎腰駝背,垂垂老矣。 <p class="ql-block">結婚60多年,父母一直互相扶持,努力生活。<b>作為孩子的我們,終究無法幫助父母對抗時間,只能看著他們漸漸老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看著看著,屏幕外的我們就跟鏡頭背后的直子一樣,忍不住濕了眼眶。 古語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再準備張口抱怨或吐槽父母的各種嘮叨、煩瑣時,不妨忍住情緒,對他們多一點體諒和耐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因為人生就如那一張A4紙,感覺來日方長,可實際上我們真正陪伴父母的時間卻少到難以置信。 </b>假設我們的父母平均50歲,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p> 假如天天見面,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的: <p class="ql-block">假如一個月見兩次面,我們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是這樣的: </p> 假如一年見一次面,就會是這樣的: <p class="ql-block">時光匆匆,歲月無聲。 寸金難買寸光陰,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消逝的光陰。 <b>所以,趁為時未晚,趁現在還來得及。</b></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1TYqlhpghgEdMsAfH5GwA"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