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卞賡故里中正歡迎您”。 牌樓(籌建)御寶堂 <p class="ql-block">原中正卞賡狀元府門前牌坊</p> <p class="ql-block"> 中正,俗稱中正街,一個古老的地名,原為??跊_積的一條沙龍淤積而成,宋元年代便有漁民、灶丁在此捕魚、曬鹽。中正街興于明代,明代在此設置海防,沿海筑有土墩用于瞭望警情,后因落戶于此的漁民、灶丁漸多,終成一略顯興旺的海邊小鎮(zhèn)。明末清初,這里建了鹽灘,由于東辛、中正、西臨三地相連,而中正恰居其中,故名中正。 </p><p class="ql-block"> 中正,歷史悠久,清代鹽商云集,熱鬧非凡。街面全部青石鋪面,鹽河穿街而過,青石建造拱形石橋,非常氣派壯觀。共有石橋八坐,名曰:洪橋,青龍橋,頭道橋,二道、三道、四道、五道、六道橋。橋下鹽船穿流不息,好一派繁榮景象。全鎮(zhèn)共有三條街,六條巷。廟宇有:龍王廟,天奇廟,妮庵廟,觀音堂。人丁興旺,香火繚繞,市井繁華,燈火輝煌,盛極一時。 海州府中正場,在清代隸屬于兩淮鹽運分司,民國初年改為鹽運使。場署座落在中正前河街二道橋西,座北朝南,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舊式官衙。中正場在清代職管鹽務行政外,還兼管地方行政。場署門前牌樓匹面扁書“東連滄海,西接朐山,南襟莞水,北枕云臺”,即為當時管轄四境。場內設有三班六房,等同縣衙。受理民、刑事案件,隸屬于海州府。</p><p class="ql-block"> 中正街狀元卞賡(1868~1911),字虞卿,光緒初年生,幼時樂意武行,經常耍刀弄棒,到處拜師學藝。稍大后,更是一心練武,以期求得功名。他考中武舉人后,特地趕赴江西鄱陽,求教于光緒二十年甲午科武狀元張鴻翥。在張的指點下,卞賡終于在光緒三十年甲辰科會試中,如愿以償,一舉奪得武狀元。 卞賡中狀元后,被留在紫禁城看守神武門,過了幾年后他被外放,擔任兩廣參將,負責鎮(zhèn)守廣州。不久,孫中山在廣州起義,卞賡未去“平亂”,恐朝廷怪罪,自殺而亡。廣州大都督胡漢民念他生前未曾加害同盟會和革命軍,對他予以優(yōu)葬。 </p><p class="ql-block"> 中正精勤書院,清光緒已亥年(1899年)海州正堂鮑毓東、淮北鹽運使彭家騏和中正場大使陳汝芬創(chuàng)建書院,取意業(yè)精于勤,故名"精勤書院",書院設在文昌宮,清代書法家汪曉農為書院題寫石刻門匾。受當時"歐化"影響,1906年精勤書院即改為精勤學堂。辛亥革命后精勤學堂更名為精勤小學,成為我市歷史最悠久學校之一,精勤書院現已被市政府定為“連云港市文化遺產”。 </p><p class="ql-block"> 中正才女劉清韻(1841-1915),清代末女詩人、戲曲家,垣商劉蘊堂之女,她六歲從師學習,愛好文學,擅長詩詞,善音律。精通書法繪畫,她一生作品很多,所著詩詞集《小蓬萊仙館傳奇》《小蓬萊仙館詩詞鈔》、《小蓬萊仙館曲稿》,俱吾海之詩壇菁華,散載於陳蝶衣之《著作林》中,余予是書中輯出,合為一冊,以宣紙影印。她的二十四部傳奇作品,贏得了同代人的極大推崇。她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情況,被收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現在市區(qū)蒼梧綠園北門建有我們中正劉清韻紀念壁畫。 </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中正二喬:喬紹僑,字愛軒,嘉慶庚申科(1820年)鄉(xiāng)試中舉,任山陽縣教諭。有關史料記載他:“豐頤偉度,談言微中,相說以解,內行尤淳,是孝友傳中人物?!币蛩沸懈邼崳簧品钣?,只任候任知縣,但他“文品益噪,載酒問字者,戶外之履恒滿?!焙蟊黄笧椤都螒c海州直隸州志》的采輯。喬紹傅,字霖巖。史書載稱他:“為人樸誠,讀書本色,嗜爾雅左傳?!睂W在經史,行在消悌。他學有根底,著作等身,有《經說擷要》14卷;《泉乘》6卷;《書泉紀夢》1卷;《廿一史摭遺長編》36冊;《古朐考略》13卷等。特別是他那部《古朐考略》,對纂修《嘉慶海州直隸州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現今的中正社區(qū)原為中正鎮(zhèn)政府所在地,由原槐樹村、東風村、前進居委會三個單位于1999年合并而成,社區(qū)由農業(yè)人口3984人,非農業(yè)人口2763人,總人口6747人,農業(yè)戶數1081戶,居民戶數762戶。內轄14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全社區(qū)耕地面積3922畝,個體工商戶約100多戶,現有黨員127名,兩委干部7人。 近幾年,中正社區(qū)在板浦鎮(zhèn)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zhí)行習近平總書記“改善人居環(huán)境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號召,街道干凈整潔,交通便捷,街容街貌提升,自來水、燃氣、下水道等生活設施越來越配套,提高了中正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p><p class="ql-block"> 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我們中正社區(qū)干部群眾,深刻的認識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提升社區(qū)文化品位,同時也能夠展現我們中正社區(qū)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縱觀板浦鎮(zhèn)區(qū)路口,南邊的躍進門路口、西邊的西山路口、北邊的平安社區(qū)路口,它們都建有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村口牌坊,我們越來越感到我們社區(qū)西路口面向新204國道,建設一個有品位的牌樓,既能對我們歷史傳統(tǒng)的紀念,又能展示中正人民的風采。籌建中正“狀元卞賡故里鹽文化發(fā)祥地牌樓”,能夠非常完美的展現我們古韻中正的文化底蘊,期盼我們中正人民平安富裕,引起在外中正人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和自豪,為故鄉(xiāng)招商引資貢獻力量,同時也能扮靚我們美麗家鄉(xiāng),體現我們自強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p><p class="ql-block"> 春節(jié)期間,中正社區(qū)干部群眾(包括在外心系家鄉(xiāng)的中正人);狀元卞賡家族后裔們;還有把我們中正視為第二故鄉(xiāng),曾經在中正生活工作的親朋好友;為了能夠在我們社區(qū)西路口建設一個歷史文化牌樓,獻計獻策,慷慨解囊,紛紛捐款,熱切期盼我們上級領導批復“狀元卞賡故里鹽文化發(fā)祥地中正歡迎您”牌樓立項規(guī)劃,我們將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社區(qū)干群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為建設我們美麗家鄉(xiāng)貢獻力量。</p> <p class="ql-block">精勤中心小學內卞賡銅像</p> <p class="ql-block">卞賡畫像</p> <p class="ql-block">中正才女劉清韻</p> <p class="ql-block">“海屬泰戈爾”朱仲琴</p> <p class="ql-block">原狀元府旁“唐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