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故里 秀美韶山黃恒平 <p class="ql-block">巍巍韶峰,高聳入云,韶山綿延,峰回水繞。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來到這片風(fēng)景秀麗的山?jīng)_,興之所至,演奏韶樂,丹鳳來儀,百鳥和鳴,留下了“韶山”這個地名。那時,舜帝可能沒有想到,四千多年后,這里會誕生一個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的偉人——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在湘潭縣韶山?jīng)_上屋場這棟普通的農(nóng)舍里。當(dāng)時這棟土坯房農(nóng)舍,還只有一半屬于毛家,另一半歸鄰居所有。毛澤東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1910年離開韶山到湘鄉(xiāng)、長沙讀書求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投身和領(lǐng)導(dǎo)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2020年深秋季節(jié),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來臨之際,我隨著絡(luò)繹不絕的人流,來到韶山,參觀毛澤東故居,瞻仰毛主席銅像,回顧傳承,不忘初心。雖然不是節(jié)假日,前來故居參觀的人仍然很多,排起了長隊,韶山毛澤東廣場也是人流如潮。人們都是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到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澤東廣場位于韶山?jīng)_的中心位置,背靠韶峰,面朝故居,是人們瞻仰毛澤東銅像、舉行紀(jì)念活動的地方。廣場中的“毛澤東同志”銅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著“十一”國慶 和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毛澤東銅像身著中山裝,手持文稿,面帶笑容,目光炯炯,正視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現(xiàn)了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出席開國大典時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澤東故居座落在韶山?jīng)_上屋場,建于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初年,經(jīng)過多次擴建而成,為南方農(nóng)宅形式,坐南偏東,土木結(jié)構(gòu),泥磚墻,青瓦頂,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后有天井、雜屋,共13間半,建筑面積22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曬谷坪,這里是毛澤東少年時代曬谷的地方。毛澤東少年時代一邊讀書,一邊參加勞動,12歲時寫的《詠井》詩“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遠(yuǎn)養(yǎng)不長” ,便顯露出其志存高遠(yuǎn)。</p> <p class="ql-block">南岸私塾,毛澤東發(fā)蒙讀書的地方。1910年秋,毛澤東在韶山讀了6年私塾后,胸懷遠(yuǎn)大抱負(fù),走出家鄉(xiāng)讀書求知,開展革命活動。離開時,他寫下這樣的詩句:“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lt;/p> <p class="ql-block">1921年春,毛澤東回到韶山,在故居教育全家投身革命,舍小家、為大家。1925年和1927年,毛澤東回鄉(xiāng)組織開展農(nóng)民運動,在故居召開過各種小型的會議,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9年春,故居房屋被當(dāng)?shù)貒顸h政府沒收,屋內(nèi)家具大部分被破壞和劫走。1950年,人民政府將故居收歸國有,并按原貌進行加固維修后,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1969年6月25日,毛澤東主席回到闊別了32年的故鄉(xiāng)韶山。26日,拜謁父母親合葬墓,省視故居,視察韶山學(xué)校和韶山人民公社,暢游韶山水庫,宴請烈士家屬和老地下黨員、自衛(wèi)隊員及親友并座談,調(diào)查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情況,并寫了激人奮進的《七律·到韶山》:</p><p class="ql-block">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p><p class="ql-block">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p><p class="ql-block">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p><p class="ql-block">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p> <p class="ql-block">“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的勝利,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浴血奮斗而取得的。毛主席一家共有六位親人為革命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飲水思源,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和偉人的博大情懷,令人敬仰不已。</p> <p class="ql-block">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綠水青山環(huán)抱的滴水洞,是韶山的又一勝跡。滴水洞三面環(huán)山,谷深青幽,猶似一洞,山泉從巖壁滴下,故名。山有龍頭山、虎歇坪,毛澤東的祖墳就在此處;還有山路通往毛澤東外婆家,因此毛澤東少年時代常來這里。當(dāng)?shù)厝艘暤嗡礊轱L(fēng)水寶地。《毛氏族譜》贊曰:“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guān)。”</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澤東最后一次回韶山,住在滴水洞一號樓,在此辦公,召開座談會,接見湖南省、湘潭地區(qū)和韶山管理局負(fù)責(zé)人,并寫了引人遐思的《七律?有所思》:</p><p class="ql-block">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p><p class="ql-block"> 青松怒向蒼天發(fā),敗葉紛隨碧水馳。</p><p class="ql-block"> 一陣風(fēng)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p><p class="ql-block"> 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p> <p class="ql-block">偉人故里,秀美韶山。今日韶山,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紅色旅游的首選地之一,多次名列節(jié)假日客流量排行榜前列,保持完好的湘中鄉(xiāng)村風(fēng)貌也倍受贊揚。人民領(lǐng)袖愛人民,人民領(lǐng)袖人民愛。歲月雖然還會流逝,但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和人民群眾的熱愛之情,將會與世長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