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鳳凰星斗 <p><br></p><p> 我在橫石文化站工作了16年,1980年我從公社財務領來10元開辦費,正式走馬上任當站長,經(jīng)過幾年的經(jīng)營,竟然將個小小的基層文化站辦得風生水起,譽享南鄂大地,榮獲“湖北省特級文化站”獎項。</p><p> 而讓我最得意的作品,要算1988年元宵節(jié)由我策劃,在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文化站全體干部職工及全社會的支持配合下,組織承辦的“橫石潭鎮(zhèn)第二屆龍燈會”。</p> <p> 本屆龍燈會有來自半個縣、27個代表隊參演、參賽,數(shù)萬觀眾云集橫石街,各表演代表隊在通山二中操場集結岀發(fā),沿街一路表演至十字街按抽簽順序比賽了,3里外的二中操場里還有代表隊冇出發(fā)。</p> <p> 比賽主會場的場面就太壯觀了。數(shù)萬人趕會,將個十字街擠的水泄不通。只見黑壓壓的人頭攢動,盛況空前。林業(yè)站門前的幾棵高大水杉樹上象串魚鰍似的爬滿了年輕人;周圍樓房的陽臺、平頂、窗戶上都站滿了觀眾;只要墻上有洞的地方都有一雙眼睛在哪里骨碌碌地轉動。鞭炮聲、鑼鼓聲、喝彩聲、鼓掌聲此起彼伏,喜得橫石人直拍屁股。</p><p> </p> <p> 本屆龍燈會之感況,正月十六在湖北電視臺播放后,正月十七日的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聯(lián)播》也報道了。直把個橫石人喜煞了。除了老百姓街談巷議、品味文化帶來的愉悅外,幾乎也成了鎮(zhèn)領導匯報講話的“口頭禪”。</p> <p> 33年后的今天我重提舊事,不是為了表功,而是想將己泯滅了近半個世紀的橫石土特產(chǎn),以南成村民間老藝人朱應柱、朱家福等人恢復制作,參加那次“龍燈會”后,我便情有獨鐘,趁著這次咸寧市群藝館以收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要我?guī)兔φ胰酥谱鬟@對“鳳”與“凰”時,我認為“戲鳳凰”這一民間技藝及制作過程應該寫岀來,將這國內(nèi)絕無僅有的“戲鳳凰”這一表演形式公之于眾。</p><p> 因為我是一個情系群眾文化工作的老兵,我現(xiàn)在以美篇文式編輯這個作品,也算是一種奉獻。</p> <p> 鳳凰是吉祥的象征,“鳳凰”的形象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十分廣泛的聯(lián)系,它雖為幻想之物,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p><p> “戲鳳凰”即“玩鳳凰”。是由兩人穿戴特別制作的道具,扮演“鳳”和“凰”表演,在打擊樂的伴奏下,他們按各自的規(guī)定動作和行動路線,密切配合,完成“鳳凰調(diào)情”、“丹鳳朝陽”、“鳳求凰”等一系列傳統(tǒng)表演套路。其基本步法和動作由飛禽的跳躍前進和展翅飛騰演化而來,經(jīng)民間藝人加工美化,形成獨具風格的“小跳步”和“閃翅”。表演內(nèi)容從摹擬自然界鳥類生活習性入手,形象生動,活潑自然。</p><p> </p> <p> 位于九宮山下的橫石地區(qū)山青水秀,民風淳樸。自古以來,遇逢年過節(jié)時,就有玩花燈和唱大戲的習俗。聽我父親講,他還只有十幾歲(他與宣統(tǒng)帝同歲,應該是民國十幾年)就參加義門陳坪莊的族人將兩條200節(jié)的龍燈戲到興國,其中就有八人抬的“抬燈”和“戲鳳凰”參加。</p><p> 1987年的首屆“龍燈會”后,文化站就放風出去,計劃來年再舉辦“龍燈會”,而且鼓勵大家除龍燈、獅子燈外,允許各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都可參演、參賽。這就給南成村朱家大灣的幾個篾匠師付帶來了機遇,應柱哥早早就到文化站和我商量,準備將“戲鳳凰”亮相賽場。</p> <p class="ql-block">(2002年,橫石文化站編演的巜戲鳳凰》節(jié)目在參加全縣民間歌舞大賽中榮獲特別節(jié)目獎)</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我到朱家灣制作現(xiàn)場觀摩了解:他們制作的“鳳凰”,是用當?shù)亻衿鼠?,然后在骨架上粘貼五彩紙條或啟用彩色尼龍包裝繩(加工成絲絲)作為“羽毛”,由演員套在身上表演。“鳳凰”有雌、雄之分,雄為“鳳”,雌為“凰”,兩者造形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僅在于“鳳冠”上有一朵絲質(zhì)大紅花,“凰冠”上為一朵麻質(zhì)紅繡球?!傍P凰”制作精巧,造型優(yōu)美,特點突出,充分顯示岀當?shù)孛耖g藝人的篾扎手工技藝。</p> <p class="ql-block">(2020年夏,市群藝館準備籌建“咸寧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覽館”,本市民俗專家萬立煌夫婦和市群藝館小金專程來橫石請我?guī)麄內(nèi)グ菰L民間藝人吳作淼師傅,請他再出山制作用于表演用的《戲鳳凰》服裝道具,這是在吳師傅家的座談場景)</p> <p class="ql-block">(圖中從左至右為市館金頂挑、民俗專家萬立煌、作者本人、民間藝人吳作淼)</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和老朋友萬立煌、徐云宜夫婦合影)</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除夕的火、月半的燈”。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大玩花燈的日子。通常,“鳳凰”隨龍燈一道演岀,但“鳳凰”只限于白天表演。活動場地多半為稻場。冬去春來,萬象更新,人們將龍燈和“鳳凰”請到大禾場,以示“龍鳳吉祥”,祈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其它花燈則盡可能岀場助威,一般由兩條龍領頭,稱之“雙龍岀水”,組成一支龐大的花燈隊伍,形成場面龐大的花燈盛會。一時間,“龍”飛“鳳”舞,爆竹喧天,加之舞蹈進行中配以嗩吶和打擊樂伴奏,高潮處又有“喜呀”、“發(fā)呀”邀喝聲捧場助興,歡樂之聲于山谷中久久回蕩,其場面甚為熱烈壯觀。</p> <p class="ql-block">(這是吳師傅制作第一套紙糊篾竹鳳凰經(jīng)過和樣品)</p> <p class="ql-block">(這是吳師傅制作第二套現(xiàn)代套裝鳳凰場景)</p> <p class="ql-block">(吳師傅制作的第2套鳳凰套裝已于2021年2月4日運抵溫泉,榮登咸寧市群藝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覽殿堂,近日展覽將免費向廣大民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星斗原創(chuàng)于石潭河畔</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日5日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透過鏡頭感受橫石系列之十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