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心懷“大志”的“攝影小民”

羅利光

轉(zhuǎn)2007年1月27日 曾秋玲 梅州日報 梅城有這樣一群“攝影迷”:他們的年齡,從三十出頭至七十好幾;他們的職業(yè),有工人、農(nóng)民、教師、企業(yè)干部、公務(wù)員、自由職業(yè)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不斷提高攝影水平,用自己的攝影作品宣傳梅州、推介梅州。幾年來,他們耗費了大量的業(yè)余時間、精力和金錢,邊拍邊學、邊學邊拍,每周五晚上還會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切磋;周六或周日,則一起深入到各縣(市、區(qū)),用自己的相機,記錄梅州客家風土人情,表現(xiàn)百姓生存生活狀態(tài),展示山區(qū)今昔變遷……<br><br>  從零開始 執(zhí)著追求<br><br>  談起當初,他們自嘲曾經(jīng)是“無知的攝影迷”、僅憑對攝影最原始的狂熱、只會猛按快門“謀殺”膠卷的“門外漢”。事情還得從2000年說起。那一年,市檔案局的林中東和梅縣白宮的丘華、丙村的李志威認識了。他們都是癮頭十足的攝影愛好者,正為平時缺少與影友之間的溝通交流、拍攝活動太少、水平提高太慢而發(fā)愁呢。三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決定利用“雙休日”騎摩托車一起到邊遠山村采風、拍攝。<br><br>  從此,幾乎每個“雙休日”,他們都相約星期六上午在某地集合,然后朝某個方向進發(fā),主要是“鉆山”拍攝藏在深山野嶺的有特色的鄉(xiāng)村風景,直至星期日下午才回家。為此,出發(fā)前他們不但要把摩托車油箱加滿,還得多帶一桶汽油;吃飯,主要在農(nóng)家、村鎮(zhèn)小食店解決;住宿,也視具體情況,住在農(nóng)家或鎮(zhèn)上的招待所、小旅館等?!澳菚r對什么都感興趣,一心只想多拍照片,全市大部分的邊遠鄉(xiāng)鎮(zhèn),什么豐順黃金、興寧羅浮、平遠東石、大埔大東等等,甚至連福建、江西,都去過了,有的還去過幾次。出一次門就要用去五六卷膠卷,加上汽油、吃住、沖洗照片等費用,每次開銷都在二三百元之間,一個月就要1000元左右。幾個人經(jīng)濟上都不甚寬裕,過日子還得精打細算,但在攝影這方面的投入?yún)s從未計較過?!绷种袞|回憶說,“但是,我們堅持拍了3年,卻一直停滯在‘見什么拍什么,回來就比誰的照片拍得清晰’的階段,自稱是‘攝影迷’,其實連什么是攝影都不懂,從未好好想過自己究竟要拍什么、表現(xiàn)什么,真是無知呀!”<br><br>  3年的辛勤實踐點燃了他們思想的火花,雖然這火花仍是那么的微弱。2003年,“三人攝影小組”經(jīng)過商議,決定以“有特色的客家老屋”為主要拍攝題材,開始了有目的的拍攝實踐。林中東還多了個心眼,拍攝之余通過采訪知情人,收集了20多座客家大屋的圖文資料并整理成冊。<br><br><br>巧學勤干 進步神速<br><br>  從2000年至2003年底,陸續(xù)有幾位攝影愛好者加入這個“攝影小組”。2004年春,在一位影友的指引下,他們開始登錄全國知名攝影網(wǎng)站“車壇影協(xié)”,注冊成為會員。在這里,他們找到了成千上萬的影友,找到了成百上千的老師,找到了一個互相學習交流、共同進步提高的好平臺!他們欣喜若狂、躍躍欲試。為了能上傳自己的作品,讓影友、網(wǎng)友們都來觀看、評論、指點,紛紛購買了數(shù)碼相機。年近花甲的彭叔,還在兒子和影友們的幫助下,學習上網(wǎng)、處理圖片,對照著《新華字典》打字,與網(wǎng)友交談。<br><br>  但是,“車壇影協(xié)”規(guī)定,普通會員一天至多只能上傳4張圖片,獲得管理員認可的作品將被貼上“大拇指”,推薦給廣大的影友、網(wǎng)友。2003年加入“攝影小組”的吳忠告訴記者,起初,為了能夠多獲“大拇指”,大家情愿等到深夜12點前后上網(wǎng),這樣就可以連續(xù)上傳8張圖片,從而提高獲得“大拇指”的幾率。雖然,明知被貼上“大拇指”的推薦作品可能僅僅是網(wǎng)站管理員對初上網(wǎng)者的鼓勵,而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作品,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上“大拇指”,他們?nèi)匀慌d奮不已、信心倍增。<br><br>  以攝影、網(wǎng)絡(luò)為媒,“攝影小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攝影迷”。也就是從2004年春起,“攝影小組”的10多位梅城成員便形成了平時上網(wǎng)交流、每星期五晚上聚會交流、星期六或星期日則坐汽車到各地采風創(chuàng)作的活動方式?!氨娙耸安窕鹧娓摺?,頻繁的學習交流和扎實的攝影實踐,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攝影理論水平和技術(shù)、藝術(shù)水平。他們意識到,僅僅掌握了攝影技術(shù)是遠遠不夠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自如地運用各種攝影語言,讓拍攝出來的作品有生命、有靈魂、有意境,這樣的拍攝活動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攝影”。他們的拍攝題材也擴展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播種、收獲、曬柿花、釀酒、磨豆腐等農(nóng)事活動,燒磚、制陶、紡織、冶金等工業(yè)生產(chǎn),搬運工、三輪車夫、建筑工、小商販、補鞋匠等勞動者,客家民居、漢劇、山歌表演、唱大戲、大巡游、舞火龍等客家民俗文化,以及梅州名人故居、山水名勝和客家山歌旅游節(jié)、警察開放日、重大工程建設(shè)等等,無一不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br><br>  從2003年到2006年,又一個3年過去了,“攝影組”已壯大至近20人,其中有1人成為“車壇影協(xié)”網(wǎng)站管理員、5人成為黃金會員,共有4人的5張圖片被評為“精品”圖片。2006年是“攝影組”的豐收年:羅利光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站舉辦了個人影展,其《金秋時節(jié)》等4幅作品發(fā)表在全國權(quán)威攝影雜志《大眾攝影》上,《古城盛事》入選“廣東省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攝影展”、《營生》入選“廣東省第21屆藝術(shù)攝影雙年展”;吳忠的《平衡》發(fā)表在《中國攝影報》上,《平衡》、《客家妹》入選“連州國際攝影展”;侯文光的《共建家園》獲“詩情畫意新農(nóng)村——廣東省第7屆美術(shù)書法攝影作品聯(lián)展”銅獎,《祖誕》獲“(廣東民族民間文化)攝影?DV作品大賽銅獎”……<br><br>  攝影小民 心懷大志<br><br>  白發(fā)蒼蒼的嘉應(yīng)學院鐘老師是新近加入這個“攝影組”的。他說,大型的攝影組織,往往一年半載才組織一次大賽,平時活動很少;而這個小小的攝影團隊,著重于平時的學習、交流、實踐、積累,對大家提高攝影水平,幫助很大。<br><br>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群“攝影迷”,1月12日晚上,記者參加了他們在梅城江南鳳尾園一位影友家里舉行的聚會;13日參加了他們的采風活動。當記者擔心天氣陰沉不適合拍攝時,他們告訴我:拍攝不同的題材,需要不同的天氣。比如他們往往選擇在下雨天拍攝古鎮(zhèn),因為煙雨中的古鎮(zhèn)格外美;像這樣的陰天,則適宜在室內(nèi)拍攝。13日上午8點出發(fā)、中午1點多吃飯、返回梅城時已近下午5點,而他們僅在大埔青溪的一個村子、福建永定的一棟土樓作了逗留、拍攝,記者忍不住以“事倍功半”來概括這次行程。他們告訴記者,每一次出門采風都會有收獲,只不過有時收獲甚豐,有時收獲甚微,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長期勤于實踐,勤于積累,終會收獲累累碩果。<br><br>  “我們還是初學者,一群‘攝影小民’,但是我們同樣心懷大志,那就是通過發(fā)表作品、參展、參賽得獎等,從而宣傳推介梅州,讓我們的梅州走向世界?!币娪浾呶⑿Σ徽Z,他們又補充說:“這并非不切實際。比如那次我們把反映客家山歌旅游節(jié)的照片傳到網(wǎng)上,網(wǎng)友們的反映非常熱烈,說下次舉辦的時候一定要叫上他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