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圣地”武侯祠春意盎然 <p> 一部三國演義,把三國鼎立的故事演繹的跌宕起伏,猶以蜀漢為主線:“桃園三結(jié)義”、“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讓諸葛亮、劉備、關(guān)公、張飛的形象,根植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里。</p> <p> 而成都的武侯祠就是紀念蜀國丞相諸葛亮的祠堂。</p><p> 諸葛亮生前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謚號武侯。</p> <p> 武侯祠號稱“三國圣地”,是全國保存最好的紀念三國文化的地方。</p> <p> 武侯祠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p> <p> 成為君臣合祀的祠廟,在人們的心目中,蜀國的君臣就是一個不能分割的整體。</p> <p> 武侯祠里面分布了幾個花園,使肅穆的武侯祠充滿了生氣。</p> <p> 中有漢家云,喻示蜀國在三國鼎立時,盤踞在四川周邊一大片的土地上。</p> <p> 諸葛亮的聲望高居于三國鼎盛之時,使司馬懿、周瑜望而生威。</p> <p> 武侯祠里,錯落有致的分布了好幾個庭院。</p> <p> 明碑亭,里面一方高大的石碑記載了蜀國的功績。</p> <p> 這是石碑下負重的龜,名字叫霸下,據(jù)說是龍王的第六個兒子,力大無比喜歡負重。</p> <p> 明碑也是游人在武侯祠里駐足最多的地方,從石刻里了解歷史。</p> <p> 明碑旁還有兩方明碑,也被安放在亭子里供人觀賞。</p> <p> 三義廟,建于清康熙初年,殿內(nèi)有劉備、關(guān)公、張飛的塑像。</p> <p> 劉備的塑像貼金,居于中間的位置。</p> <p> 關(guān)公的塑像在劉備的左面,大義凜然,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p> <p> 三義廟的天井里有一個巨大的三足鐵鼎,是喻意當時的三國鼎立。</p> <p> 劉備殿前的云紋石刻臺階,有著皇家大殿的威儀。</p> <p> 三義廟的兩旁是文武廊,這是左邊的武將廊,有姜維、趙子龍等。</p> <p> 這就是桃園三結(jié)義的桃園,樹木郁郁蔥蔥。</p> <p> 三義廟旁邊的建筑,面前有一個高大的石塔。</p> <p> 如南方的園林,武侯祠里的花園曲徑通幽,綠意盎然。</p> <p> 漢昭烈陵也就是劉備的惠陵。</p> <p> 從惠陵前看神像路,游人絡繹不絕。</p> <p> 惠陵前有一條石像路,安放了八個威嚴的石獸。</p> <p> 體態(tài)巨大的馬,守護著惠陵。</p> <p> 石像路旁的廣益堂。</p> <p> 惠陵前“千秋凜然”的橫匾,以歌頌劉備建立蜀國的成就。</p> <p> 參觀惠陵給人以肅穆、莊嚴,還有緬懷的感想。</p> <p> 惠陵前的照壁,雖已秋天,成都的氣候還是很溫暖,銀杏樹的樹葉依然一片翠綠。</p> <p> 惠陵也是游人參觀最多的地方,是這些肅穆的石像吸引了游人的目光而流連。</p> <p> 武侯祠里現(xiàn)在建立了“三國博物館”,全面介紹了蜀國的歷史、文化。</p> <p> 秋已臨,天未冷,葉已紅。</p> <p> 漢宮殘柱,從殘柱的體積上可以推斷當時漢宮的規(guī)模,是何等雄偉。</p> <p> 微笑的辟邪。</p> <p> 和暢園,武侯祠里的精巧園林。</p> <p> 惠陵旁邊的紅墻夾道,是肅穆的武侯祠里最柔情的地方。</p> <p> 荷花池里的一池殘荷,如同歷史上的各個朝代,總會由盛而衰,但留給歷史的卻是輝煌的記載。</p> <p> 紅墻夾道是武侯祠的網(wǎng)紅打卡地,游人云集的地方。</p> <p> 白墻黛瓦,武侯祠里的一抹江南氤氳。</p> <p> 紅墻、翠竹,色彩的碰撞、融合,讓夾道充滿了迷人的韻味。</p> <p> 這里吸引了愛美女士的目光,留下了一張張漂亮的倩影。</p> <p> 看到這三個女孩,在武侯祠里轉(zhuǎn)了幾圈,又來到了這里。</p> <p> 山墻上一串串鮮紅的果實,也為紅墻夾道添彩。</p> <p> 武侯祠里有兩條紅墻夾道,它們紅的色彩有所不同,這條夾道的紅色比較鮮艷。</p> <p> 這條夾道也吸引了我,我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來這里走了三回。</p> <p> 鞠躬盡瘁、死而后己,諸葛亮的高風亮節(jié)感動了無數(shù)人,是功高百代的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