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上金雞翼 愉達(dá)茶洋山鬼才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悅上金雞翼 愉達(dá)茶洋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多云,一個非常適合戶外野線出行的日子,初冬的南國福州一點(diǎn)也不冷,像是秋天還沒有過完,氣候涼爽而宜人,這樣舒適的天氣野外爬山再好不過了!乃有福之州之稱的福州,城外有山,城中有山,真的是有爬不完的山,登不完的嶺,看不夠的溪峽、美潭、麗瀑,聽不厭的江風(fēng)、海風(fēng),約上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周一次或二次的野線戶外登山與徒步已成為了習(xí)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視頻?《悅動金雞翼/茶洋山》</p> <p>?這漂亮的雞好看吧!是散養(yǎng)在大山里的雞,健康而壯碩。對了,今天的文章與雞有關(guān),因?yàn)閼敉庖熬€登山的主要目標(biāo)是“金雞翼”,一個很久以前去過的山,又重走一次,重拾一些回憶,算是溫故知新,常走常新吧!</p> <p>?今天出行的線路是:<b style="color: rgb(1, 1, 1);">東聯(lián)/磨溪深坑里/金雞翼/茶洋山/大王厝/鼓雞師/石獅/東聯(lián)圈越線,里程約14公里。</b>我從市中心五一廣場轉(zhuǎn)乘73路公交車到東聯(lián)站后到馬路對面的閩海加油站集合。</p> <p>?加油站邊上公路經(jīng)“龍津苑”小區(qū)往里走,到“潤海磨溪攪拌站”邊上新建的公園進(jìn)入,過“溫福鐵路磨溪里大橋”東頭橋墩下去,走水管面經(jīng)森林防火檢查站登記檢查后進(jìn)到登山口。石刻“南宮拜石”是“磨溪”的標(biāo)志。</p><p><br></p><p>畔溪上行,到山徑的第一個岔道口,“探花府”小廟右邊拾級而上往“深坑里”。一會見了荒廢的山里石厝,這里就是“深坑里”了,抬頭看前面山上有一尖尖的頂,同行的“山英子”是老戶外了,她說一會兒就要上到那個尖頂上去。看上去好遠(yuǎn)的樣子,確定是要上到那么遠(yuǎn)的山尖尖那兒?真的有點(diǎn)不可思議的感覺,心理暗想我們幾個真的有那么厲害?</p><p><br></p><p>放大了手機(jī)拍照鏡頭拍了一張尖頂照,山頂凸石就像古時(shí)秀才戴的帽子,就稱此石作“秀才帽”好了。在往“深坑里”行進(jìn)的路上,有柿子樹一棵,樹上全是熟透的野柿子,甜的,而且不澀,就是個小點(diǎn),野柿子嘛。</p> ?美女金磚臺上擺地?cái)傃?,賣柿子嘍!賣柿子嘍! <p>?綠野仙蹤的“深坑里”老榕樹下,“阿紫”愉快地回憶起了過往,她還記得在石門洞邊與好友“蒲公英”合照位置怎么被人壘上了半截石墻,門洞變窗洞了?物是人非地感嘆了一番。</p><p><br></p><p>走在“深坑里”的小山徑上,走一段路就會側(cè)頭看一看左手邊“鼓山”方向的“絕頂峰”。隨著高度的上升,“絕頂峰”上的圓球體和建筑物也看得更加清楚了,建筑物的樓層都可以數(shù)得清了。</p><p><br></p><p>跨過“磨溪”支流的溪床,對標(biāo)“秀才帽”方向前進(jìn)。感覺路比以前好走了,從“探花府”小廟一路過來的山徑,都有人專門打理過留下了痕跡,以前擋道的蘆葦草已經(jīng)清除掉了。</p> <p>?走著走著,一抬頭見到了眼前一處石景。走在后頭的“水晶”隊(duì)長和“阿紫”合算到了,在這個石景這兒很從容地拍照留影?!八А标?duì)長說她所摸石處像大象鼻子,我表示不認(rèn)同,哪有大象鼻子這么短的?鴨嘴還差不多。</p><p><br></p><p>這個石景我想稱它作“金頭盔”的,是不是有點(diǎn)像頭盔呢?因?yàn)椤敖痣u翼”的因素吧,所以這頭盔當(dāng)然要冠以金字啦。細(xì)看之下,又感覺這個石景像是倆愛人相互依偎著似的,不然就別稱之“愛人石”如何?看,左邊的石頭有鼻子有眼有嘴巴的,是光頭強(qiáng)老公石了,右邊挨著光頭老公石的矮點(diǎn)的石頭像不像長發(fā)的老婆羞達(dá)達(dá)小鳥依人般埋頭在老公的臂膀里,羞于見人的樣子。</p><p><br></p><p>調(diào)皮的“阿紫”都爬到“愛人石”上頭搗蛋了,但笑得很甜,不像是搗蛋壞笑的樣子。看來“阿紫”是“壞”不起來的,專心做你的善良美女吧!</p> <p>?過了“愛人石”繼續(xù)往上,我看也就這兩塊石頭組合看上去像雞翅膀的樣子。要想學(xué)雞翅膀的樣子,是不是要背對著鏡頭,兩手臂往天上蹺才像呢?呵呵。</p> <p>?離山頂?shù)摹靶悴琶薄痹絹碓浇?,此時(shí)我看清了“秀才帽”前還有一帶彎的石柱指向天上,整個山體與這兩塊石頭組合成了“紫砂茶壺”的模樣有沒有?你看“秀才帽”就是像茶壺蓋上的茶壺蒂,帶些彎的石柱就像那茶壺嘴啦!這是我近到山頂時(shí)的直觀感覺,要我把這些山石與雞翅膀聯(lián)系在一起,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它們之間怎么對上號。剛才在“深坑里”方向拍的照上看,這像茶壺的山的背后還有更高的山,是的,翻過“茶壺頂”是777米高的“金雞翼”,“金雞翼”山后面是海拔782米高的“茶洋山”。我稱此山為“茶壺山”或“茶壺頂”與“茶洋山”的茶字還沾邊了是不是?我看就稱“茶壺頂”了,山尖上的“秀才帽”就別稱“茶壺蒂”,“茶壺蒂”下面的彎石柱稱“茶壺嘴”得了。</p> <p>?停在“茶壺嘴”后的石面上停賞周邊美景,看西邊是高高的絕頂峰,西偏北方位還依稀能看到“云上鼓嶺”的別墅群。</p> <p>?看南面,“閩江”與“烏龍江”環(huán)繞的“南臺島”清晰可見。也只有達(dá)到了這樣的高度,才看得清楚這些的。</p> ?看向東北方向有一組石頭,那塊尖尖朝下的石頭我命名它是“鋼筆尖”了。 <p>?“水晶”隊(duì)長拿手的拍照技巧是手指“捏”著遠(yuǎn)處“絕頂峰”上的“蛋蛋”,呵呵。我拍得不好,拍出的效果是“蛋蛋”太小了。</p> <p>?試著給“阿紫”拍一張還好點(diǎn)。這絕頂峰上的“蛋蛋”,可不能給玩壞了,玩壞了要美女們賠償?shù)?,啊哈哈哈?lt;/p> <p>?登頂稱之為“秀才帽”或稱“茶壺蒂”的山頂石跟前,近看一點(diǎn)不像什么“帽”呀“蒂”的了。</p> <p>?好大的風(fēng),五人躲到“茶壺蒂”石頭后面,接龍成老鷹抓小雞隊(duì)形(短了點(diǎn)),拍一張合影。風(fēng)好大,你們可別讓風(fēng)刮跑嘍!</p> ?翻過“茶壺頂”,沿山脊向“金雞翼”山頂?shù)巧?,回過頭再看“茶壺頂”,石景又恢復(fù)了“秀才帽”的模樣。 <p>?山脊爬上去的山頂就是“金雞翼”了,看接近山頂?shù)哪菈K石頭像不像一張鬼臉。就稱那塊石為“鬼臉石”吧!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沒意見就通過了哈,嘿嘿!</p> <p>?“阿紫”今天的狀態(tài)很好,爬山速度比其他幾位同伴都爬得快,一會兒就接近山頂了,在剛才看到的“鬼臉石”左側(cè)有幾塊石景,“阿紫”坐在一方方的挑出來像晾衣桿的石頭上,有了一張目視遠(yuǎn)方的美照。誰說“晾衣桿”只能曬衣服呢?我看這根方方的“晾衣桿”曬曬美人也很好呀!這塊石頭我命名它為“方竿晾美人”了,嘿嘿嘿!</p> <p>?“金雞翼”山頂上風(fēng)一樣的好大,放眼四望青山連綿,一望無際。不遠(yuǎn)的山間,可以看到黃黃色飄帶般的公路幾截了,那就是發(fā)端于“茶洋山”的“茶洋山土公路”幾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視頻?《風(fēng)行金雞翼》</p> <p>?找了個避風(fēng)的位置,坐巖石面上用中飯,此時(shí)太陽恰到好處地懶洋洋地冒出來了,坐在山頂巖面上,身披暖和陽光有滋有味地享用著自備午餐?!靶脑场狈纸o我們他自煮的茶葉蛋,好嘛,又跟“茶洋山”的“茶”字有關(guān)。“金雞翼”山頂叢林里真的有太多的野茶樹了,待到春曖芽發(fā)時(shí),一定到這兒的山上來采點(diǎn)茶葉回去自制一些白茶,一定會是好茶的。</p> <p>?經(jīng)過“金雞翼”山頂上的一處曾被采掘過的山巖,巖體上留下了平直的切口,這處采石口很容易被人誤判為是一臺墓穴。</p> <p>?采石口邊有一排4開間石頭平房,房前還有圍起來的觀景臺,面朝東向大海方向的吧?面朝大海,冬迎風(fēng)剛了。</p> <p>?“金雞翼”山頂多是巖石坡面,經(jīng)過的一處巖石坡面都可以稱為廣場了,其上零星幾塊圓石蛋和幾處上古冰臼遺存。</p> <p>?蹲在巖石緩坡廣場較低位的東面小仰面拍高位的西北邊,緩坡面巖邊綠樹葳蕤,天空淺藍(lán),白云如帶,再加以美人坐望的點(diǎn)綴,是送給眼睛的“午餐美食”吧!</p> <p>?“金雞翼”往前走就是“大埔”了,見一排只剩石墻,房頂坍塌的舊石厝,房前的長滿雜草的平場上擺放著好多蜂箱,耳朵里是嗡嗡的蜜蜂低鳴聲。</p> <p>?出“大埔”機(jī)耕道對接的就是“茶洋山土公路”了,見識到山羊攀巖了。</p> <p>?“茶洋山土公路”就是發(fā)端于“茶洋山”的,出“大埔”機(jī)耕道對接公路對面一側(cè)就是“茶洋山頂”了。那兒的海拔高度782米。公路沿東北方向的前方,有一座廟,近前看清了,是一座名為“茶洋地爺廟”的土地廟。</p> <p>?土地廟前有分支的一條機(jī)耕道,通往“大王厝”,“水晶”隊(duì)長決定帶我們到“大王厝”去轉(zhuǎn)一圈。機(jī)耕道邊有好幾棵野柿子樹,樹上葉子落了個精光,紅紅的野柿子掛滿了枝頭。幫“阿紫”采摘了一些柿子,只是樂于采摘過程有付出的獲得感吧,這一點(diǎn)“阿紫”同“阿蓮”、“平淡”等幾位美女,都一個秉性。</p><p><br></p><p>“水晶”隊(duì)長也一樣,只為采摘過程的樂趣,她都懶得要這些柿子了,呵呵。</p><p><br></p><p>沿機(jī)耕道進(jìn)去看到了水塘和水塘邊的房子了,一下想起來了,曾經(jīng)到過這里兩次了,只是時(shí)間久了忘記這個地方叫“大王厝”了。</p> <p>?茶洋山土公路雖是土路,土黃色的公路蜿蜒在山里也很漂亮的,這里路邊立有一塊“感恩碑”,我讀了上面的碑文,感覺有太多語句不通,不知是誰寫的碑文,像是沒有什么文化的人寫的。</p><p><br></p><p>路邊的亂石堆里長了好看的茫草,山風(fēng)不斷吹來,茫草兒隨風(fēng)搖擺起舞,陽光照耀下,風(fēng)動的茫草泛著金色的光,真美的畫面呀!</p><p><br></p><p>山上好多茶樹正開滿了白白的花,白白花瓣凋零就像雪花飄落一地。平時(shí)只知品茶,卻不知茶樹開花是這樣的,而且是開的白花。</p> <p>?我們到“大王厝”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就原路返回到感恩碑這兒循小徑下山。在“大埔”這兒正巧遇到山里養(yǎng)蜂人正在給蜜蜂喂食花粉拌蜜水,秋冬山上花少,所以要給蜜蜂喂食過冬,不然沒什么花粉可采的冬天,蜜蜂都餓死了。養(yǎng)蜂人可好了,他提起一片蜂巢,請我們幾個現(xiàn)吃蜜蜂釀的鮮蜜,我們一個個用手指沾蜜汁,連同六角蜂室一起摳出來吃,好甜!沾了蜜的手指黏黏的。</p><p><br></p><p>別過養(yǎng)蜂人,我們從“大埔”這兒尋小山徑切線下山,相比起走茶洋山公路下行,走小山徑下切的里程會省一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小山徑上還有好多野果子能滿足美女們采摘的樂趣。這不,路上發(fā)現(xiàn)了小金柑樹,一次次地停下來采摘現(xiàn)食。小金柑和枸杞差不多大小,長得好的比枸杞稍大些。</p><p><br></p><p>小山徑很快就切到公路上了,再順公路邊右轉(zhuǎn)又切入往“鼓雞師”方向的石階或土路古道上,一路上很少走在土公路上。</p> <p>?到了“石獅”后選擇有一百肆拾多齡的古樟樹邊的石階道下行,經(jīng)過“磨溪里”溫福鐵路隧道上方的山頭(猜是“文圖山”),“英子”和“心猿”坐在巖石留照的樣子挺好看呀。正好有動車經(jīng)過,抓拍到動車進(jìn)入鼓山隧道(一頭是鼓山隧道,一頭是快安隧道)畫面。</p><p><br></p><p>這里離山下的“東聯(lián)”公交車站很近了,經(jīng)過“文圖山”溪邊一座房舍,權(quán)且稱之為“文圖山驛站”吧,有人在這兒養(yǎng)雞,山里造梯田,梯田整得很清楚,是很用心耕作的那種。雞也養(yǎng)得好,大公雞只只神氣,母雞像是很會下蛋且有母儀天下氣質(zhì)的那種精神狀態(tài)。</p> <p>?圈越到了“東聯(lián)”公交車站已近傍晚五點(diǎn),這個季節(jié)這個時(shí)點(diǎn)下山剛剛好的??偨Y(jié)今天走的線路,全程不難,風(fēng)剛草勁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先是“金雞翼”上的辣死雞草,后是“茶洋山公路“兩邊的茫草,一派風(fēng)吹草舞人悅動的畫面值得回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