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墨龍水墨畫作品展琴海錦魚兒 <p class="ql-block"><b>“任自然”陳墨龍水墨畫作品展</b></p><p class="ql-block"><b> 11月8日亮相日照鹿美術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大眾報業(yè)·齊魯壹點10-27 16: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賈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日照市文藝界聯合會、日照市殘疾人聯合會主辦,日照市美術家協會、日照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日照鹿美術館、山東嘉恒礦業(yè)有限公司承辦,日照博雅書畫研究會、山東舒文文化有限公司協辦的“任自然——陳墨龍水墨畫作品展”,將于11月8日—18日在日照鹿美術館舉辦。作為水墨創(chuàng)作領域的知名藝術家,陳墨龍先生90年代初始攜習作問學于江上名家馮今松先生門下,自此開始以水墨寫意抒情,30余年來筆耕不輟,以手畫心、以筆自聊。其山水、花鳥皆不拘于前人之框架,因循內心,頗見率真豁達之意。山水多混沌壯闊,開闊恢宏;花鳥則更成熟穩(wěn)健,尤善寫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任自然”是魏晉南北朝審美意識的主流,與先秦時期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美學思想有淵源關系。南北朝時期 ,“任自然”主要落實在名士對自然天成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在陳先生近期的創(chuàng)作中,這種自然天成、稚拙美好的審美趣味貫穿了作品的各個系列,在任性而為、逍遙自在的表象背后體現出了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理解。</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手畫心,以筆自聊</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略談陳墨龍之意象水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章后儀寫于2014年8月16日)</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畫家墨龍,生于魯南,90年代初始攜習作問學于江上名家老馮今松先生門下,自此開始以水墨寫意抒情,30余年來筆耕不輟,以手畫心、以筆自聊。其山水,花鳥皆不拘于前人之框架,因循內心,頗見率真豁達之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墨龍作畫,山水、花鳥均有涉獵。其中山水多表現混沌壯闊的景象,盡管尺幅不大,但給人以開闊恢宏之感。近年來墨龍創(chuàng)作了一批長白山寫生系列,這系列作品多描繪山中秋冬景致,相比于層林遍染的秋景墨龍顯然對描繪其冬景更有一番心得。在這些描繪雪景的作品中,作者或使畫面留白借地為雪,又或通過反襯的方法烘天染地,使用最多的莫過于利用白粉彈雪于紙上。這些手法的綜合使用一方面展示了其對于畫面結構的開合控制;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作者對于水墨媒材本身的思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相比于山水系列,墨龍的花鳥顯得成熟與穩(wěn)健些。其中尤善表現連天碧葉中,冒出一兩簇別樣紅的荷花。這是作者多年創(chuàng)作的題材,其中不難看出其師馮今松老先生的影響:多以墨色浸染的荷葉布滿畫幅,而后以顏色鮮艷的荷花或花苞使畫面靈動起來。當然,除了荷花系列,作者也對其他花鳥題材進行了探索。如竹石、盆景、芭蕉等等。在這些作品中,作者明顯傾向于采用更為稚拙的筆墨線條、平面化的色塊分布、簡單直接中心構圖的方式游戲其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總的來說,墨龍的作品隨心而至,是充滿閑淡趣味的寫意之作。“寫意”的關鍵是“寫”,需要畫家對于筆有很好的掌握,畫面描繪對象的線條勾勒與渲染都屬于基本的表現方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墨龍之作大多跳脫了傳統(tǒng)中國畫的筆墨法度,比如其用筆的方式便不僅僅利用中鋒以及手腕的扭轉造成筆跡變化,綜合手法的利用使得稚拙之線之面隨處可見。若說“寫”是關鍵的過程,那么“寫意”的落腳點,最終還是在“意”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近20年來可謂正是傳統(tǒng)水墨突破變革的一段時間,這種突破變革源于兩方面壓力:一是水墨作為傳統(tǒng)畫種面臨了現當代藝術所帶來的強勁壓力。這種壓力來自于社會文化思潮的壓力使得傳統(tǒng)水墨在現當代藝術面前顯得無比保守無力;二是出于水墨系統(tǒng)自身發(fā)展的壓力。傳統(tǒng)水墨自元明以降,已經達到文人寫意的絕對高度,現代水墨畫家若以其為標桿,根本難以項背。若要發(fā)展,必定從各方突破,使水墨不至于缺席現當代藝術。在這種背景下,水墨創(chuàng)作領域中既有激流勇進的拓荒者,也不乏混淆視聽的怪象。那些盲目求新博取眼球、對水墨價值根本沒有思考的作畫者實在讓旁觀者也汗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統(tǒng)觀墨龍之作,不難看出其“意”無關功利只為一己風雅,看看那些畫名多為有感而發(fā),絕不嬌柔做作。想來,這可不是文人水墨之奧義嗎?求新有度、自娛為上,也因于此,方少了匠氣,多了拙趣罷。</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15px;">半島網11月8日訊</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1月8日,“任自然”陳墨龍水墨畫作品展在日照鹿美術館隆重開幕。畫展由日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日照市殘疾人聯合會主辦,日照市美術家協會、日照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日照鹿美術館承辦,展覽日期為11月8日至11月14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出席開展儀式的領導有:日照市政協副主席林玉營,日照市政協原副主席、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荊建迎,中共日照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杜慶森,日照市殘聯理事長金光明,日照市文聯副主席、日照市美協主席、日照市政協書畫聯誼會會長李京波,日照市文聯三級調研員金立泉等。開展儀式由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慶江主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陳墨龍生于山東棗莊,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畫院特聘畫家、武漢市殘疾人聯合會藝術指導,90年代初攜習作問學于江上名家馮今松門下,自此開始以水墨寫意抒情,30余年筆耕不輟, 以手畫心、以筆自聊。其山水、花鳥皆不拘于前人之框架,因循內心,頗見率真豁達之意。山水多混沌壯闊,開闊恢宏;花鳥則更成熟穩(wěn)健,尤善寫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任自然”是魏晉南北朝審美意識的主流,主要落實在名士對自然天成、美好人生境界的追求中。在陳墨龍的畫作中,山水、花鳥均有涉獵,無論是名山大川的空靈壯闊,還是連天碧葉中的別樣荷花,任性而為、逍遙自在的表象背后體現出陳墨龍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日出初光先照,日照是文化底蘊深厚的濱海名城。此次水墨畫作品在日照展出,是陳墨龍對日照這座城和日照朋友們深厚感情的表達,也是送給日照人民的文化大餐和藝術盛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來展廳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有人邊走邊看嘖嘖稱贊,有人久久駐足陷入沉思,有人眉飛色舞的與同伴交流探討,還有的人拿著相機對著畫作“咔咔”狂拍。線條勾勒、筆墨渲染,一幅幅充滿閑淡趣味的寫意之作,讓觀者大飽眼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以手畫心,以筆自聊,不拘于前人框架,跳脫出傳統(tǒng)的筆墨法度,陳墨龍創(chuàng)作出的一山一鳥、一花一葉,都遵循著心中那份率真豁達,無關功利,只為一己之風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文/圖 王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半島網編輯:張永平</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 恩 雅 賞</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