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百丈山驢行米子菜 <p> 喜歡驢行,因為單純隨性;</p><p> 喜歡驢行,因為愉悅放松。</p><p> 大大小小的驢行活動我也參加了不下百次,每一次出行總是快樂的,有清新的自然,有美麗的風(fēng)景,有相投的伙伴,在本真的環(huán)境里放空一切繁瑣,做本真的自己。無論是晴空朗朗還是微雨霏霏,走進(jìn)山林,遠(yuǎn)離車馬喧囂,便走進(jìn)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山水寧靜,與世無爭,以自由的姿態(tài)存在于天地之間;山水繁華,豐富多彩,以蓬勃的生機(jī)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無論來與不來,它就在那里,寂靜又繁華。即便是去同一個地方,走同一條路線,一路的風(fēng)景在四季里變幻著美麗給我驚喜;即便是一身泥濘,傷痕累累,狼狽的樣子在山野之中也是最應(yīng)景的模樣。</p> <p> 11月1日,星期天,想出去走走。群里剛好有活動通知,離出發(fā)僅半個小時,趕緊接龍,無問西東,匆忙做準(zhǔn)備。</p><p> 兩車8人,都是平時一起爬山涉水的伙伴們。今天去的地方是奉新董西嶺村百丈山,目的是尋找奉新、修水、宜豐三縣界碑。9:20出發(fā),一行人途中遇一瀑布也沒放過,停車駐足良久,當(dāng)我們到達(dá)奉新董西嶺村時已10點多。</p> <p> 一下車?yán)滹L(fēng)吹得我直打哆嗦,附近一位婆婆穿著棉襖悠閑地烤著火,我直后悔穿少了衣服,挨著老婆婆的火爐取點溫暖。已向村民打探一番消息的吳隊長告訴我,這里海拔有700多米,難怪溫差大那么多。</p> <p> 吳隊長還指著地上一塊灰頭土臉的大石頭說,這是鎮(zhèn)村之石,上面刻了“潦河之源”字樣,因為村里修路搞建設(shè),把石頭撲倒了。通過百度,我找到了圖片,了解了潦河是奉新的母親河,是修河最大的支流,小村子董西嶺便是潦河之源。</p> <p> 出發(fā)之前照例來一張合影,展示一下團(tuán)隊的風(fēng)采。</p> <p> 背上簡單的背包我們向山林進(jìn)發(fā)。</p> <p> 秋末的山里泛著醉意的美,片片紅透的葉子熱情又羞赧地垂立一旁,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仍然是一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樣子燦爛而純真,成熟的野果飽滿又多情,趕在寒冬來臨之前完成生命的圓滿??粗@些大自然的精靈,我想對它們說:嗨,你好!我來了!</p> <p> 走過一段山路開始改道了,我才知道我們將走的是一條未知的路線。隊長和琛哥打開了GPS路線圖。在一個路口我們看到了樹枝上插著的礦泉水瓶子,想必這就是前人留下的路標(biāo)吧,結(jié)合GPS和“路標(biāo)”指示方向我們開始前行。</p><p> 路越走越閉塞,已經(jīng)沒有路了,到處雜木野草叢生。我們只好用手臂護(hù)住臉埋頭往前趕。有一片細(xì)竹林,我們弓身鉆了好長一段時間,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待稍稍歇下,才看到手背劃出了許多的血痕,卻渾然未覺。</p> <p> 越往上走霧氣越重,四周白茫茫一片,能見度低。路越來越難走,坡也越來越陡,我們在灌木雜樹林里鉆來鉆去,時有荊棘纏繞,掛破手腳衣褲,讓我們也體驗了一把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革命先輩們打游擊的艱辛。</p> <p> 途中我們僅休整了一次,吃了點東西就繼續(xù)前行。</p><p> 由于霧氣大,我們不敢停下腳步,卻沒放下欣賞風(fēng)景的心情。林子里迷迷茫茫象籠著輕紗的夢境一般。山上大樹不多,都是小灌木。小灌木葉子已經(jīng)落盡,剩下光禿禿的枝干,因為向陽而生,朝陽的一邊枝條長出許多,好似“寂寞嫦娥舒廣袖”妖嬈多姿,甚是嫵媚。老的灌木枝干粗壯,張牙舞爪盡顯威風(fēng)霸占著生存的空間。</p> <p> 地上的落葉剛離層不久,有著五彩的斑斕,彰顯著寂寞的繁華。留個紀(jì)念,告訴自己,我來過這個美麗的地方。</p> <p> 我們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以“穿林??缪┰瓪鉀_霄漢”的勇氣到達(dá)了百丈山九龍尖山頂。山頂海拔1418米,有一處廢舊的鐵塔,我們想著此行尋找的三縣界碑應(yīng)該就在附近,于是分頭尋找。可四周都是芒草,大家忙乎了半個鐘頭都沒找到,時間已經(jīng)4:30了,我們只好下山。吳隊長略帶遺憾地說,等下次再來吧。</p> <p> 下山的路被繁茂的植被覆蓋了,一點也不清晰,靠著GPS定位,隊長和琛哥掌握著大方向,一前一后護(hù)衛(wèi)著大家前行。</p><p> 在無路可走時,大家積極尋找出路。前方突然傳來驚喜的呼聲,尋聲而去,原來我們竟然無意遇見了三縣界碑!“無心插柳柳成蔭”“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fèi)工夫”“驚喜驚喜”,大家紛紛表達(dá)自己的心情,甚至有點語無倫次了。</p><p> </p> <p> 界碑是一塊八九十公分高三棱柱狀的普通麻石,三面各刻著“奉新 國務(wù)院 1998年”“宜豐 國務(wù)院 1998年”“修水 國務(wù)院 1998年”字樣,聽說當(dāng)時立碑時,三縣的領(lǐng)導(dǎo)都到了現(xiàn)場的。</p><p> 其實找沒找到目標(biāo)并不重要,只要我努力了,怎么都不虛此行的。當(dāng)然,此次無心的遇見確實讓我們驚喜,成就感滿滿。</p> <p> 帶著滿足感大家繼續(xù)下山。剛開始路上還有人為的痕跡,譬如踩倒的野草,用刀砍折的枝條,甚至還有用刀在樹上削掉一塊留下的記號,沿著這些痕跡我們匆匆趕路。但是天漸漸暗了下來,黑暗把我們包圍住,根本無法辨別道路,心里開始緊張起來。好在隊長和琛哥自信地告訴我們,沿著定位方向不會錯的,心里也就踏實了。但畢竟在無路的叢林,白天走著都很艱難,何況是夜晚,可想而知每走一步都是艱辛的。</p> <p> 前面四處都是荊棘,實在走不了了,只得用刀開路了,但隊長要探路,要照明,要顧及隊友們,著實很累。此時一聲“我來開路!”戶外強(qiáng)驢袁老師接過砍刀走在了前面,硬生生砍出一條路來;藍(lán)天救援隊隊員三伢讓我們走前面,自己斷后,確保大家“一個都不能少”,她們的行為讓我感受到了巾幗英雄的氣魄。</p><p> 途中隊長的眼鏡被樹枝掛落了,在地上找了好一陣才找到。袁老師在一下坡時手中的砍刀脫手而去,怎么找也沒找到。梅子的帽子什么時候掛落了她自己也不知道……黑暗中的叢林危險重重,而且稍不留神就會摔跤,甚至踏空滾下山坡。因此我們走在前面的人遇見狀況就大聲發(fā)出提醒“前面有刺!前面有大石頭!前面有磡!前面有坑!小心!”大家一路團(tuán)結(jié)互助,勇敢前行,終于走上了山里的大路。緊張的心稍稍放松一些。</p><p> 途中有電話進(jìn)來,吳隊長說是村里的村民,問我們需不需要接應(yīng)。原來吳隊長曾向他打聽過上山的路,這么晚見我們沒下山,在吳老師車上看到聯(lián)系電話就打過來詢問。而且一路打了幾個電話,還問我們需不需要熱水,需不需要做好飯菜。這純樸山民的關(guān)心有如暗夜的燈和冬日的火給我們以溫暖。</p><p> 給我們溫暖的還有群里的朋友們,見我們這么晚了還沒下山,一直關(guān)心著,叮囑我們注意安全。</p> <p> 當(dāng)前方公路上的燈光照來,我們興奮地沖了下去,此時已是晚上近9:00。從出發(fā)到下山徒步了11個半小時,刷新了我的驢行記錄。</p><p> 更讓我們意外的是那位村民夫妻倆竟然在路上等我們!他們說有些擔(dān)心,這山里沒太有人去,沒什么路,怕我們走錯方向了。深秋山里的夜已經(jīng)很冷了,但我們沒有感覺,因為心里溫暖。我們一起向夫妻倆致謝,踏上了返銅的歸程。</p> <p> 難忘的一次驢行,我想我該記錄下來的。一路上有艱辛也有歡喜,有苦累也有快樂,我們一步一步踏實地走過來了,徒步的過程便是結(jié)果。我們收獲了許多,美麗的景色,單純的友誼,戶外知識的積累,團(tuán)隊精神的凝聚等等。艱苦的環(huán)境里,大家同心協(xié)力,團(tuán)結(jié)互助,才能獲得圓滿。正如隊長所說,相信團(tuán)隊的力量,我們一定能夠戰(zhàn)勝所有的困難!</p><p> 感謝此次同行的伙伴:山水間 琛哥 簡.靜 三伢 zh xiao hong 梅子 廖若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