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煤機二廠土豆莎娃段寧欣 <p>煤機廠坐落于大武口賀蘭山腳下,廠房依山而建。曾經的煤機廠是中央直屬企業(yè),隸屬于國家煤炭部,下設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以及總廠,還有子弟學校等,有職工上萬名。廠房不分晝夜機器轟鳴馬達聲聲,可謂熱鬧非凡,名噪一時。每當下班,成千上萬的職工涌出廠區(qū)走向四面八方。而現在所看到的是一片荒蕪,幾個工廠均已下馬倒閉。二廠的命運就是幾個廠命運的縮影。遠處破敗的廠房應該是當年的鍛造車間,車間后面高大的煙囪似在告訴人們這里曾有過的輝煌。那光禿禿灰蒙蒙的山做背景,更顯示了現在的荒涼。</p> <p>這是曾經的廠區(qū),原本車水馬龍,曾經寬闊整潔的馬路已歷經歲月的侵襲,變得荒蕪雜草叢生。</p> <p>這個鉚焊車間現在雖是上班時間,卻不見一個人影。大門洞開到處銹跡斑斑。</p> <p>這里擺放的機械設備依稀顯示出工廠似乎還在運作。但現在的煤機二廠早已幾易其主了。曾經的煤機二廠已隨著一個時代終結了它的使命。</p> <p>這個辦公樓應該是后來才建造的,但目前也已被廢棄。</p> <p>右側被木板釘著的大門,和白色的圍墻應該是我當年做學徒工時的廠房,現在就成了這樣,曾經的痕跡已蕩然無存。</p> <p>這是過去的帶鋸車間,大門緊鎖。</p> <p>這是廠區(qū)里的風貌。破敗潦倒。</p> <p>這是過去的運輸隊。</p> <p>這是現在的企業(yè)生產出的煤礦傳輸帶的輥子。大概現在也就只能生產這一種產品了吧?</p> <p>這里存放著生產出的產品,但后面的吊車據說已經很古老了,也許就是我當年開過的吊車呢?</p> <p>遠處破舊的樓房就是當年的單身宿舍樓,當年單身宿舍樓有三棟,分為一號樓,為女生樓。二號樓為男生樓,三號樓為新婚夫婦暫住樓。</p> <p>這是一號樓舊址,當年我作為學徒工就住在這里。如今已成危樓,門窗都被封閉了。感謝煤機二廠的現在的主人,沒有把這幾棟樓拆除,總算給我們保留了一點回憶。</p> <p>這是一號樓側面</p> <p>這是現在的企業(yè)“天地奔牛” 的辦公樓。</p> <p>這是現在的廠區(qū),聽帶我們參觀的保安介紹說現在有工人400多人。規(guī)模已不可和過去的煤機二廠同日而語。這里有種奇特現象,老廠區(qū)和新廠區(qū)都在一個廠區(qū)里并存,老的就那樣讓它繼續(xù)荒蕪著,新的稍加休整能用即可。大概新主宰者并不想過多投入廠區(qū)的改造,只要機器還能運轉就一直使用到最后,汲取最大剩余價值。</p> <p>這破舊的建筑就是過去已婚職工住宿的家屬區(qū)。似乎已無人居住了,房子也都拆的差不多了。</p> <p>我一直納悶,那么現在的工廠畢竟還有幾百個工人,他們住哪里呢?看到這一切破舊的建筑,還是人能住的地方嗎?他們的衣食住行在哪里解決呢?哦,聽說有個小食堂,但不知伙食怎樣?</p> <p>這是曾經的商店,職工們經常光顧的地方。也是我喜歡光顧的地方?,F在已看不到人了。</p> <p>這里晾曬的被子在無聲地告訴人們還殘存一絲人煙。但也很快會沒有人煙了。</p> <p>這是通往廠區(qū)的一條大路,原本大路兩旁都是職工家屬院,每家獨門獨戶小小院落花花草草,很是溫馨,現在這一切都沒有了。大路曾經車來人往熙熙攘攘?,F在也沒有了人煙。暗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大型企業(yè)的終結消亡。</p> <p>我和最親密的好友在一起。我倆一起從青年農場被招到煤機二廠。</p> <p>這是當年我和形影不離的好友在廠門口的合影。</p> <p>我們見證了煤機廠的輝煌,也目睹了它的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