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鄉(xiāng)愁叫媽媽做的千層底天馬行空 <p><b>圖片/自拍+網(wǎng)絡(luò)(致謝)</b></p><p><b>文字/天馬行空</b></p><p><b>音樂/獻給媽媽的歌</b></p> <p><b>童年往事隨著時光飛逝已漸行漸遠了,當年用過的老物件已經(jīng)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故鄉(xiāng)的老屋、老井、老磨盤已經(jīng)銷聲匿跡不知了去向,兒時一起玩耍的伙伴兒也已到異地打拼客居他鄉(xiāng)。</b></p><p><br></p><p><b>回不去的故鄉(xiāng),忘不了的故土情懷,唯有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鄉(xiāng)愁,它是我心中的一塊胎記。</b></p><p><b> ——題記</b></p> <p>千層底布鞋對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它是人生中抹不去的回憶,千層底布鞋穿著舒適方便,回到家中一提腳就上炕,關(guān)于鞋有這樣一個謎語在童年的回憶中流留傳著:“白天行千里,晚上睡在炕沿底”。</p><p><br></p><p>千層底布鞋確實是這樣的,那年那月人們?yōu)榱松?,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布鞋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服飾。從我記事起媽媽做鞋的情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不知媽媽做了多少鞋,也不知道媽媽熬過了多少個夜晚,媽媽做鞋一做就是好多年,媽媽做的有方口鞋、松緊口鞋、氣眼棉鞋……,媽媽做的鞋花樣多,質(zhì)量好,在村里有口皆碑。</p> <p>我的故鄉(xiāng)在不遠處,距離縣城36公里,自父親和母親結(jié)婚后一直沒有離開過故鄉(xiāng),記憶中我是在這樣的老屋里度過的,那時年齡雖小,但是對童年往事記憶深刻,我們住在三間土坯壘成的老屋里,聽媽媽說是爺爺留下來的,我很小的時候東屋是二大爺家住著,我們在西屋,那時家境不好,穿的鞋都是媽媽手工制作的千層底布鞋,姥姥家人口多,七個舅舅兩個姨姨的鞋都是媽媽親手做。</p><p><br></p><p>記憶中家里點著個煤油燈,是用薄鐵皮做成的,燈的上方有個蓋子可以從這里加煤油,在燈的前方斜向上有根細鐵管兒,這里用棉花捻成一根燈焾兒,那時房屋沒有糊頂棚,椽子和檁條都是黑糊糊的,在屋的房梁上住著一窩燕子,嘰嘰喳喳的聲音給家里平添了些許歡樂,我們在這間老屋子里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媽媽做過了一雙又一雙鞋。</p> <p>做布鞋需要麻繩兒納鞋底,記得那時村里大面積種植麻子,秋天麻子收割了以后村里人就把成捆的麻桿兒壓沉在村口上的大水坑里,經(jīng)過長時間的浸泡麻桿上的麻漚好后就和麻桿兒脫離開了,每家每戶在冬季閑下來的就開始撥麻桿,記憶中特別深刻,院里外屋地堆著的全是麻桿兒,我們把麻撥下來繞成一團團掛在房梁上,媽媽做鞋的時候就從房梁上拽一綹兒,媽媽在腿上擰繩兒的記憶深深的留在了童年的回憶中。</p> <p>我的媽媽出生在一個十二口的大人家,媽媽排行老大,媽媽下面有我七個舅舅和兩個姨姨,姥爺和姥姥沒有文化,家境貧寒,穿鞋是個大問題,小時候,我是姥姥家的常客,可以說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對舅舅和姨姨們的感情最深,媽媽做的布鞋讓我數(shù)不勝數(shù),可以這樣形容一下,舅舅們的布鞋可以用麻袋裝。如今,穿布鞋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會做布鞋的人已經(jīng)變成了老太太或已經(jīng)不在了,穿布鞋已成了一種難忘的情結(jié),一種難以割舍的鄉(xiāng)愁。</p> <p>做布鞋首先是要打袼褙(gē bei)。袼褙是用來做鞋的材料,是用破布塊,粘起來一大塊做鞋底和鞋幫子的材料,記憶中是這樣的情景,媽媽在三條腿小鐵鍋里用莜面熬成漿糊,在家里找一塊板子,找來些廢報紙放在板子的上面,然后在報紙上刷一層漿糊,再用廢布塊一層層粘起來然后曬干而成的。</p> <p>有時候為了讓袼褙干的快一點,媽媽就把炕席卷起來,把袼褙放在炕頭起挨著灶臺邊上,等第二天早上媽媽把曬干后的袼褙按著需要比照鞋樣子,剪出鞋底的大小,再用布條將幾層包在一起,然后將包好的摞三四層,這就是鞋底子,鞋幫子比鞋底薄一點就行。</p> <p>那時我和姐姐差一歲,記憶中父親、媽媽和我們在外屋地撥的麻桿兒一捆又一捆,媽媽忙不過來的時候就搬來姥姥住幾天,姥姥左手拿起撥吊兒纏上麻,右手一撥拉撥吊兒就轉(zhuǎn)起來了,我們坐在炕上看著姥姥擰麻繩兒的樣子覺得好玩,看得我們也想試一下,有時用勁太大就把撥吊兒甩出去了,炕席上留下了我們童年的歡樂,炕席上堆著媽媽做的一雙又一雙鞋子。</p> <p>納鞋底子離不開頂針和針錐子,媽媽手指上的頂針就像媽媽戴著一個戒指一樣好看,媽媽右手拿著鞋底,左手拿著針錐子,在鞋面上一扎再用頂針一頂,納鞋底的大叉針就扎過了鞋底的另一頭了,有時候左手做的活時間長了拔不過針時媽媽就用鉗子拔一下,麻繩兒穿過鞋底后還要用手托緊緊的拽一下,就這樣一雙鞋在媽媽的一扎一拔中進行著,一雙鞋底要納一個星期。那時候還有一個細節(jié)至今記憶尤新,媽媽雙腳夾著個酒瓶子,雙手用麻繩兒繞過瓶子來回鋸著拉著,那時覺得挺有意思,不一會兒酒瓶口上和下面部分就鋸開了兩節(jié),媽媽就用下面的那半截放東西。</p> <p>納鞋底子是一件特別累又費時間的活,一個鞋底需要好多工序完成,每一層鞋底都要包邊兒,三四層摞在一起需要一針一線縫出來,舅舅們都長的大個子,干活一年最少需要兩雙鞋,媽媽一年下來忙個不停,夏天的鞋剛剛做好,又要忙著秋天的棉鞋。</p> <p>那時候記得父親為媽媽買了一臺上海出的腳踏縫紉機,牌子是惠工牌子的,質(zhì)量相當好。媽媽做的鞋幫子就是在縫紉機上做好的,鞋墊也是在這臺縫紉機上做好的,媽媽做的千層底鞋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如今,媽媽已經(jīng)八十高齡,看著勞累了一輩子的媽媽在晚年竟然下不了地,吃飯穿衣需要我們護理??蓯鄣膵寢專鸀槲覀儾賱诹艘惠呑?,您把心中的愛留給了您最親的人,留給了您的故鄉(xiāng),您是我心中永遠也盡孝不夠的好媽媽,<b>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b></p> <p>一個頂針就是媽媽的金戒指,媽媽這一輩子和頂針,針錐子結(jié)下了深深的感情,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是我的鄉(xiāng)愁,是我心中永遠也抹不去的一塊胎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