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紀行劉友平 <p><br></p><p> 2020年藏區(qū)行是我所有西行經(jīng)歷中拍攝題材、內(nèi)容最為豐富的一次。感謝邵老師精心策劃組織,感謝同行攝友幫助照顧。</p><p> 從2014年的色達之行開始,七次西行五進藏區(qū)。朋友問我為何對藏區(qū)情有獨鐘,說實話,我還真沒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想,除了藏區(qū)高原奇旎的風(fēng)光,恐怕人文情懷也是難以割舍的重要原因。西行是病,西行會上癮。</p><p> 2016年到拉薩,青進川出,G109和G318沿途藏區(qū)已被嚴重商業(yè)化,內(nèi)地的惡習(xí)早已玷污了那片原本純凈的土地。藏民強賣強買、小孩攔車要錢、大昭寺磕長頭的藏民拍一次強要5元......</p><p> 但2018年的G317果洛、玉樹、昌都深度藏區(qū)游,徹底改變了我對藏民的印象和認知(有關(guān)玉樹喇嘛達吉上師一家人對我們的真誠友善在我的美篇《不為來世,只為有你》里有詳細記敘,在此不再贅述)。</p><p> 其實,藏民是一個極其純樸、真誠、友善、豁達、樂觀的民族。他們對宗教虔誠到頂禮膜拜,他們對客人友善到至真至誠。與他們交往相處,你會感受到最純的真誠和溫暖。</p><p> 以后西進高原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少,因此,今年的藏區(qū)行彌足珍貴。我把每個拍攝場景都作了簡短文字說明,把途中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即使不再遠行,也可籍此回憶。</p><p> 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p> <p> 一、那是你的眼神……</p> <p> 這張照片8月20日拍攝于果洛州班瑪縣千年古剎——白札寺。用它作為篇首,可能更好地詮釋了我西行之路的潛動力所在——內(nèi)心深處渴求純粹。</p><p> 純凈、安祥、淡定、超然,極具佛性和母性,沒一絲雜質(zhì)和凡塵,這樣的眼神,會嵌入你靈魂,看一眼,永遠難忘。</p> <p> 兩位藏族婦女從家里背著選好的石頭送到寺廟里,再由工匠描刻成瑪尼石。</p><p> 圖中背景古塔是十世法王塔,始建于公元1450年,1749年毀于戰(zhàn)火,分別于1760年和1936年重建修繕。地上是刻好了用于建經(jīng)墻的瑪尼石。</p><p><br></p> <p> 二、詩意藏鄉(xiāng)</p> <p> 8月16日,在同仁海拔3800多米的半山腰,遇到了建房的藏民。經(jīng)交流勾通方知,他們是在山上修建冬天看護牛羊的簡易工房。</p><p> 幾家人,男女老少齊上陣,不要工錢,主家管飯,工余大家圍坐在草地上吃飯,談笑晏晏、其樂融融,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一首詩……</p> <p> 三、白雪深處有藏家</p> <p> 8月17日,從同仁前往澤庫,出發(fā)不久天氣突變氣溫驟降。八月飛雪,山戴白帽。</p><p> 我們拐進山溝,沿著泥濘的土路艱難前行,路盡處,有藏鄉(xiāng)人家于皚皚白雪中升起裊裊炊煙。同行攝友家在茶鄉(xiāng)與藏民美女勾通后,主人熱情邀請我們進屋,端出藏地水果、糖果,沖上熱騰騰的奶茶,并逐一問我們“吃糌粑嗎?”</p><p> 我雖五進藏區(qū),一直不敢嘗試喝奶茶吃糌粑,在藏民的熱情邀請和同伴的鼓勵下,第一次喝了藏奶茶吃了糌粑,嗯,“味道好極了”。</p><p> 藏民的友善與熱情,讓我們有了如歸的感覺。喝茶,吃糌粑,聊天,拍照……其樂融融,流連忘返。</p> <p> 女主人給我調(diào)好的糌粑</p> <p> 四、家園</p> <p> 在青藏高原,藏民還保留了許多游牧習(xí)俗。他們大多以牧場為家,隨遇而安。天蒼野茫草原闊,日麗風(fēng)清牛羊壯。生于斯長于此,與牛羊共處,與清風(fēng)為伴,生活簡陋清苦,卻踏實而充盈。</p><p> 他們在這片士地上繁衍生息。</p><p> 這是他們的家園。</p> <p> 五、羊毛出在羊身上</p> <p> 8月20日,在青海瑪沁去班瑪?shù)耐局?,遇見藏民把幾百只羊趕在一起,幾個帥小伙瞅準體大毛厚的羊,身手敏捷地抓住羊后腿,拖在固定的欄索上頭對頭拴牢。待剪的羊只就這樣被頭對頭拴成一長串,遠遠望去象是在進行抵頭團體賽,頗為壯觀和滑稽。</p><p> 然后藏民手持大剪刀逐只剪掉厚厚的羊毛,被剪的羊象脫掉了一件羊絨棉襖。我想,這些羊能很快長出新毛抵御即將到來的寒冬嗎?可憐的羊們,但愿你們今冬無恙。</p><p> 據(jù)主人介紹,他家有300多只羊,每只價值3000余元,光這羊,價值過百萬,另外還有牦牛,看來這家藏民家底很殷實。</p><p> 在抓羊剪毛過程中,小孩也全程參與。有的小孩在羊背上瘋跳、有的把剪下的羊毛套在脖子上追逐瘋跑,大人們?nèi)纹浜[不加管束。</p><p> 藏族孩子從小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無拘無束,信馬由韁,天性得以完全釋放,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和適應(yīng)特殊的高原藏區(qū)生活應(yīng)該裨益良多。</p> <p> 六、走過你的世界</p> <p> 健談、熱情、陽光、帥氣的喇嘛叁嘎</p> <p> 8月21日,從班瑪去壤塘,途經(jīng)阿什羌寺,發(fā)現(xiàn)路旁草坪帳篷下坐著許多喇嘛,我們前去勾通后得知,他們是閉關(guān)后的休閑放松活動。其中一個叫叁嘎的喇嘛漢語講的很棒,他告訴我們是他做東,邀請周邊寺院的喇嘛前來休閑聚會,費用是他朋友出的,并告訴我們可以隨便拍照。</p><p> 他們熱情地給我們倒上奶茶,和我們友好地交流。</p><p> 他們每個人臉上都寫滿真誠、快樂,幾位長者雖無眉飛色舞,卻從容淡定、和善可親。走近他們,能明顯感覺到這種情緒的強大氣場,并相互傳遞和感染。</p><p> 這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的世界為何有如此多的親善和歡樂?</p><p> 今夏,請允許我走過你的世界……</p><p> </p> <p> 七、賽馬</p> <p> 藏民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諸如耍壩子、交易會、賽馬會等。</p><p> 8月22日途經(jīng)四川阿壩壤塘縣南木達鎮(zhèn),我們邂逅了壤塘縣賽馬會閉幕式。</p><p> 壤塘縣是川西北文化大縣,2014年去色達在此住過一晚,現(xiàn)在的壤塘縣城給人渙然一新之感。街道整潔衛(wèi)生,房舍油彩艷麗,藏文化氣息非常濃郁。</p><p> 據(jù)壤塘縣委宣傳部桑木周副部長介紹,因為疫情,今年的賽馬會在規(guī)模和時間上比往屆有所縮減,但還是吸引了很多周邊群眾前來觀看,程序儀式一個不少,賽前祈福活動氣氛熱烈、選手稱重有條不紊,隨著主持一聲令下,萬馬齊奔,猶如離弦弓箭。</p><p> 追趕、超越、拼搏、進取精神盡現(xiàn)賽馬活動之中。</p> <p> 八、 青稞熟了</p> <p> 從青藏高原到川西高原,地貌、民宿和農(nóng)牧經(jīng)濟都逐步變化。從游牧到農(nóng)耕最為顯著。</p><p> 川西藏民的住房大多以石木結(jié)構(gòu)為主,二至三層,獨門獨院,一樓作置物之用,二、三樓用于起居。</p><p> 川道河谷大規(guī)模種植青稞,平坦地帶收割機完成收割脫粒后,麥桿用拖拉機拉回家儲存在一樓置物間,用于引火取暖和牛羊過冬的草料。鄰里親朋合作互助,男女老少各司其職,往往看到五、六臺拖拉機同時穿梭于麥壟、田間,呈獻出繁忙、和諧、歡樂、壯觀的勞動場面。</p> <p> 8月22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境內(nèi)</p> <p> 九、風(fēng)景,永遠在路上</p> <p> 這張照片是8月17日去澤庫的途中,同行攝友咔嚓咔嚓師傅劉林大師的飛機航拍作品,像極了我們這次西行:曲折艱辛而炫麗美好。為了追這一束光,我們驅(qū)車從澤庫縣到河南縣,往返一百多公里,夸父逐日,與時光競速。</p> <p> 家鄉(xiāng)的美是秀美,是細節(jié)之美。鏡頭表現(xiàn)的局部美,往往蒙蔽了人們的眼睛。</p><p> 藏地高原的美,是大美,是壯美。鏡頭呈現(xiàn)的遠遠沒有眼睛看到的震撼心靈。</p><p> 只有身臨其境,你才能感受到滌蕩心靈之力量,只有穿行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真諦。</p> <p> 十、后記</p> <p> 2020年8月15日,攝友一行八人兩車,從安康長驅(qū)1000多公里抵達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市。經(jīng)澤庫、果洛、班瑪、壤塘、道孚、新都橋、成都返回,歷時11天,行程4000余公里。</p><p> 一路經(jīng)歷了種種艱辛,也遇見了了許多感動和美好。</p><p> 把途中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以此留存紀念和對同行攝友的感謝!</p> <p> 說明:篇首視頻由邵向東老師拍攝;篇尾視頻由劉林師傅拍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