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碑和圣旨木人 <p>奉天承運,皇帝制曰:</p><p> 寵綏國爵,式嘉閥閱之勞;尉起門風(fēng),用表庭闈之訓(xùn)。</p><p> 爾陳鋐,乃云南開化鎮(zhèn)標(biāo)中營千總陳頌候之父,義方啟后,榖似光前。積善在躬,樹良型于弓冶;克家有子,拓令緒于韜鈐。茲以覃恩,封爾為武略騎尉,錫之勅命。 </p><p> 于戲!錫策府之徽章,洊承恩澤,荷天家之庥命,增耀門閭。</p><p> 嘉慶十四(1809年)年正月初一日。</p><p> </p><p> </p><p>譯文:</p><p>遵照天意并繼承新生的氣運,皇帝發(fā)布詔令:</p><p> 國家對有功之臣進行撫綏,規(guī)劃也要對功大資深的功勞之臣進行嘉獎。蔚然興起臣工的家風(fēng),為的是表彰臣工父母教子有方。</p><p> 你陳鋐,乃是云南開化鎮(zhèn)標(biāo)中營千總陳頌候之父,(你)為子孫開辟通向光明的道路。為祖先爭光,為后代造福。(你)積善從德于自身,在繼承父祖的事業(yè)上為子孫做出了好的榜樣,(你的)子孫能繼承家業(yè)并在武略與兵法方面的業(yè)績有較大的拓展。</p><p> 現(xiàn)在朝廷廣思恩澤,封你為武略騎尉,以這道皇家的圣旨作為賞賜。??!賜給你皇家嘉獎的命令,再次接受皇家給你的恩惠承受皇家美好的命名,使你的家庭增加無上之榮光。</p><p> </p><p> </p> <p>奉天承運,皇帝制曰:</p><p> 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李綬,乃江蘇楊州府儀征縣知縣李鵬舉之父,禔躬淳厚,垂訓(xùn)端嚴(yán)。業(yè)可開先,式谷乃宣猷之本;澤堪啟后,貽謀裕作牧之方。茲以覃恩,贈爾為文林郎。江蘇楊州府儀征縣知縣,錫之勅命。于戲!克承清白之風(fēng),嘉茲報政,用慰顯揚之志,昭乃遺謨。</p><p> 制曰: 朝廷重民社之司,功維循吏;臣子凜冰淵之操,教本慈幃。爾江蘇揚州府儀征縣知縣李鵬舉之母趙氏,淑慎其儀,柔嘉維則。宣訓(xùn)詞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慶澤于門閭,式被自天之寵。茲以覃恩,贈爾為孺人。于戲!仰酬顧復(fù)之恩勉,思撫字載,煥絲絕之色,永賁幽潛。</p><p> 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p><p> </p><p>譯文</p><p>順承天命,皇帝下詔說:</p><p> 尋求安定(治理)在于親(接)近百姓的官吏,端正莊重,守法而有治績;教(人民)忠誠,鼓勵積蓄,真心實意地尊重人民,隆盛(重視)表揚獎勵。你李綬,乃是江蘇楊州府儀征縣知縣李鵬舉的父親,自身質(zhì)樸淳厚,教訓(xùn)(子孫)端正嚴(yán)格。其功業(yè)是宣傳(做人)方法的標(biāo)本、模范;其光澤能夠啟發(fā)后人。遺留下來的謀略充裕,可作為治政的方法?,F(xiàn)以厚恩,封你為“文林郎”。江蘇楊州府儀征縣知縣,賜給誥命。??!能夠繼承清白的風(fēng)氣,在此嘉獎你報效政事,用來慰勞你顯親揚名的志向,昭示你遺留下來的好作風(fēng)。</p><p> 皇帝下令說:朝廷(中央)很看重管理人民的地方衙門,其功勞應(yīng)首推遵禮守法的官吏,(這些)臣子有如臨水淵般恐懼、謹(jǐn)慎的操持。從小在家中就接受基礎(chǔ)教育,父慈子愛。你是江蘇揚州府儀征縣知縣李鵬舉的母親趙氏,賢淑謹(jǐn)慎,儀表美好,行為符合規(guī)范。勤勤懇懇,早晚不忘用準(zhǔn)則教育(訓(xùn))子孫,從天子那里得到了榮寵,聚集全家共同慶祝恩德。在此以厚恩封你為“孺人”。??!仰視皇帝顧及(你),給予的恩德,勤勉思考“撫”的含義,圣旨上記錄了(你)鮮明的事跡,煥發(fā)出發(fā)自帝王雖細(xì)微但有很大影響的語言,永遠美飾你幽深潛在的品德。</p><p> </p><p> 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二十五日</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吉村李氏皇誥碑(圣旨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此圣旨碑立于果吉大橋松毛地,為果吉村李氏祖塋之地。碑分滿漢文共兩塊。漢文碑立于東邊,字跡除了“奉天承運”和“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一”能識外,其余皆無痕跡,像是被人磨平一樣。滿文碑立于西邊,字跡清晰。目前尚無人能識其誥封內(nèi)容。期待于將來識滿文者翻譯。</p><p> 據(jù)《果吉村李氏祖譜》記載: 遠祖李春鯤,共兄弟三人,是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竹器巷人。春鯤祖的哥哥春鰲,曾任湖南長沙府知府,明皇誥封中憲大夫四品恭人;春鯤祖出任云南省廣西府(今瀘西縣)知府,還做過貴州文江分巡道,明皇誥封中憲大夫四品恭人,任職時間約為1635—1643年,名錄見清乾隆年間廣西府知府周采編纂的《廣西府志》2010年版第100頁,江西來廣西府擔(dān)任知府的,在明朝41任廣西府知府中,共計是九人,來自江西吉安府吉水縣的還有一位舉人叫毛超;春龍,即春鰲祖的三弟,曾任云南省大理府知府,明皇誥封中憲大夫四品恭人,載入《大理府志》。兄弟三人中舉,一門三舉人,一門三知府,無論在古代現(xiàn)代,都屬不可多見的事情。取得舉人這個資格,朝廷就會任命官職。于是春鯤祖從中原開化之地,遠道赴西南邊陲廣西府任職。</p><p> 李春鯤任期滿,可能是要返回故鄉(xiāng),也可能是調(diào)任新職,用牛馱著所得,走到救急村(即今果吉村),不幸,牛遭遇瘟病,走不了了,只好留下來,用銀錢把當(dāng)?shù)貤畛卸骷业那f棵買下,作為居留安家之地。原本是權(quán)宜之計,等有機會再打道回府,不妨春鯤祖三代單傳。在交通不便,盜賊如毛的古代,人丁不興,要走那樣的遠路,關(guān)山跨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做久留的打算。廣置田產(chǎn),果吉村的田地山林就不用說了,還買下大小興寨、糯依、楊梅山的大片田地山林。到了李氏第三代祖,為了子息興盛,特在圭山寺許下宏愿,把楊梅山的五十擔(dān)租產(chǎn)全捐獻給廟宇。果然,神靈護佑,有了五個兒子。</p><p> 李春鯤墓,在午街鄉(xiāng)習(xí)甲村后山(俗稱李家大墳)。有一種傳說,這座山林是春鯤祖賭錢贏來的。以一個退休知府大人的身份,做這樣的事,似乎不太可能。墓碑旌表,破四舊時被毀。</p><p> 據(jù)《果吉村李氏祖譜》記載 ,此圣旨碑為李氏五世祖清盛公乾(即年禧公長子),庠生,與州官誼深,鑒于始祖春鯤公之德政,奏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賜予皇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