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被几个领导玩弄一晚上

擇水而居(四)

淡定

<p>  像一只靴子般插入大海之中的意大利亞平寧半島三面被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第勒尼安海包圍,海岸線長達7200多公里,占了國界線的80%。唯北部與法、瑞、奧、斯洛文尼亞交界,占國土80%的亞平寧半島上最大的河流——波河(652公里)源自北面阿爾卑斯山南麓意、法交界處,一路向東,最后匯入亞得里亞海。意大利北部經濟大大超越南部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北部有波河,被譽為“國家之河”。波河流經之處形成了南歐最大的平原,波河平原土地肥沃,是意大利農業(yè)最發(fā)達地區(qū),重要的工業(yè)城市也分布在波河流域,構成了北部波河平原經濟發(fā)展帶。波河夾在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間,141條支流有的由阿爾卑斯山脈冰川融雪而成,有的由亞平寧山脈雨水匯聚而成。</p> <p>  米蘭——波河平原上的明珠。意大利工業(yè)現(xiàn)代化都市,時尚與設計之都。自1395年以來生活的富足使人們開始專注于保護、發(fā)展學術、藝術活動,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p><p> 十四世紀建筑精華米蘭主座大教堂是米蘭的城市中心。這座歷時五個世紀完工,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規(guī)模僅次于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不是哥特式建筑發(fā)源地,教堂大多以羅馬式為主,所以米蘭這座大教堂尤顯珍貴。教堂正立面上半部分為哥特式,下半部分巴洛克式。正面六根方柱上有幾十幅浮雕,上百個神態(tài)各異的人物,五道銅門上雕刻著教堂歷史,圣經故事。</p> <p>  大教堂外部有3159尊人物雕像,96個怪獸水滴。</p> <p>  銅門之一:1948年的君士坦丁皇帝法令門局部。</p> <p>  135個哥特式大理石尖塔上立著真人大小的塑像,原型是歷任米蘭教區(qū)大主教及圣經故事人物。建于十五世紀的中央塔高108米,上面安置著4.16米高黃金包成的圣母像(圣母像1774年安放)。</p> <p>  教堂側立面,如此精細的飛扶壁也是少見。</p> <p>  大教堂內部可容納4萬人,大小各異的巨型圓柱支撐著1.4萬噸的拱形屋頂,柱子之間以金屬桿連接。所有柱頭上都有小龕,內有精美雕像。教堂內部共有3500個人物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最精美繁復的教堂。教堂共有24扇24米高的彩玻窗,大概是哥特式教堂中最大的。</p> <p>  中央大祭壇,1581年由貝萊格里尼設計,祭壇共有四座大型管風琴。祭壇正中的圣體龕用八根鍍金圓柱支撐著青銅頂蓋。</p><p> 據說教堂屋頂藏著當年釘在耶穌身上的一枚釘子,每年取下來朝拜一天,為此,達·芬奇發(fā)明了升降機。</p> <p>  大教堂廣場中央矗立著意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斉柖狼嚆~像。</p> <p>  廣場北側是建于1866——1877年的?,斉栭L廊——世界最老的購物中心。長廊內各種名品店,地上是精美的馬賽克拼圖。</p> <p>  穿過長廊是斯卡拉廣場,中央雕像群是達芬奇和他的四位得意門生。在米蘭的日子是達芬奇藝術生涯發(fā)展最為順利時期,在那里留下了為數(shù)不少的畫作、畫稿、筆記手稿。比如《最后的晚餐》等。</p> <p>  斯卡拉廣場北面外觀低調,內盡奢華的著名斯卡拉歌劇院——世界歌劇之巔,意大利歌劇和音樂的象征。</p><p> 意大利是歌劇發(fā)源地,歌劇由最早的古希臘悲劇、宗教劇、園田劇、牧歌劇逐步發(fā)展到用歌唱、音樂、舞蹈來敘事的歌劇,繼而流傳到西方各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體裁,在相當長時間內意大利歌劇處于主流地位。</p><p> 1778年開始啟用的劇場在二戰(zhàn)中被炸毀,1946年重建。劇場共六層,四層包廂,最上兩層為樓座,加上中廳座位共可容納3600人。原先劇場中央無座位,供觀眾站立觀劇。羅西尼的《弄臣》、《茶花女》等都在斯卡拉首演。音效首屈一指的劇場現(xiàn)在仍在上演歌劇、芭蕾舞劇。</p><p> 正中間是皇帝包廂(右下圖)。</p> <p>  源自意大利、奧地利、瑞士邊境北部阿爾卑斯山湖泊的阿迪杰河,長410公里,意大利第二大河。在意大利北部中世紀古城維羅納附近進入波河低地,最后注入亞得里亞海。</p> <p>  維羅納,一座地理位置特殊的中世紀古城。也許今天它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xiāng)”吸人眼球,歷史上這里是扼守古羅馬的軍事要塞。古城可以北上阿爾卑斯山,南下波河平原,西去米蘭,東往威尼斯,至今仍是意大利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意大利門戶”。</p><p> 古城內建筑有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等多種風格。這是古城墻。</p> <p>  曾經的古羅馬第二大城市,古競技場比羅馬的大競技場歷史更悠久,建于公元一世紀,可容納三萬觀眾?,F(xiàn)在被用作露天劇場,暑期是演出季。</p> <p>  “朱麗葉之家”,這就是那著名的小陽臺,青銅朱麗葉雕像,一邊墻上留下了無數(shù)情侶的留言、簽名。莎翁據當?shù)厥份d虛構的故事,弄得跟真的似的,瞬間提升了老城的浪漫度。</p> <p>  波河左岸有許多大湖,幾乎集中了意大利所有的湖泊,位于米蘭和威尼斯之間的加爾達湖是大湖之一:周長162公里,水深346米,由上一次冰河期結束時冰川融化而成,南端的明喬河是湖的出口,由此匯入波河入亞得里亞海。這是意大利最東端的國土。</p><p> 許多文學家青睞加爾達湖:歌德、拜倫、卡夫卡、司湯達等,而但丁直接把加爾達湖寫進了地獄篇第二十章。</p> <p>  加爾達湖南端半島小鎮(zhèn)西爾米奧,早期是一個漁村,后做過軍事要塞,有溫泉。</p> <p>  建于13世紀的史卡拉城堡。</p> <p>  城堡四面臨水,僅一吊橋與陸地相連。</p> <p>  小鎮(zhèn)狹長的一條,兩邊都是湖水。主干道上車一來,行人得貼壁等待。</p><p> 到處是殘留的古跡和保存尚好的古建筑。</p> <p>  波河與皮亞韋河(意大利東北部的河流,經過威尼斯平原后注入亞得里亞海)之間海岸線上有意大利最大的泄湖——威尼斯泄湖,河流淡水流入泄湖與亞得里亞海水交換水體,最終注入亞得里亞海。泄湖中心一百多個島嶼構成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p><p> 始建于五世紀的威尼斯歷史上頻繁更換統(tǒng)治者,有過最輝煌的時刻,也有過黯淡時光。9——18世紀威尼斯共和國時期無疑是最高光時刻,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確立了其霸主地位,也帶來商業(yè)貿易的繁榮。威尼斯不是文藝復興發(fā)源地,文藝復興繪畫落后于意大利中部城市,但15世紀開始產生了偉大的畫作,誕生于16世紀的威尼斯畫派對之后的巴洛克藝術畫派產生了很大影響。1797年拿破侖終結了威尼斯共和國,威尼斯失去了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之后幾經易主,到1866年成為現(xiàn)代意大利的一部分。</p><p> 照片即為在泄湖上眺望威尼斯城,左側安康圣母院,中間是圣馬可大教堂鐘樓,1609年伽利略在鐘樓向威尼斯總督首度展示了他的新發(fā)明:天文望遠鏡。兩者均為威尼斯地標建筑。放大可見水面上立著一些木樁堆,那是水面下城市各種管道位置的標志。</p> <p>  威尼斯城中心圣馬可廣場,東面是圣馬可教堂。圣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難,公元828年移葬到圣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保護神,其標志是帶翼獅子。</p><p> 圣馬可教堂是東西方建筑風格融合的杰作。公元829年始建時為拜占庭式,十五世紀復建時加入哥特式頂部小尖塔,羅馬式拱門,十七世紀又加入文藝復興元素。正立面拱頂立面上由黃金和馬賽克制作的鑲嵌畫歷久不會褪色。這里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出發(fā)地,教堂內收藏著歷次十字軍東征帶回的物品。</p> <p>  廣場南邊的總督宮。</p> <p>  圣馬可圖書館。</p> <p>  廣場北邊是建于1586—1640年古典主義風格的新行政官邸大樓,回廊內是名品店和咖啡館。上圖的弗洛里安咖啡館是1720年開到現(xiàn)在的老館,有好幾個不同的小廳,開館初期只接待女賓,后向全體開放。拜倫、歌德、魯賓斯坦、斯特拉文斯基等名人都曾光顧這里。左下圖是咖啡館的室外部分。</p> <p>  圣馬可小廣場,面向泄湖的一邊矗立著兩根圓柱,柱頭上一為圣馬可飛獅,一為圣蒂奧多雷像(圣馬可之前,威尼斯最尊崇的圣人)。據說賓客來威尼斯,從碼頭上岸穿過兩圓柱,而處決犯人則從相反方向經過圓柱推出。</p> <p>  安康圣母教堂也是威尼斯的地標建筑,是為17世紀一場瘟疫結束后而建,內有提香的作品。</p> <p>  呈倒S形的威尼斯大運河與許多小運河形成威尼斯的交通網絡,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貢多拉、水上巴士、快艇在大小運河間穿梭,是威尼斯最迷人的風景,也是城市名片。大運河兩岸有12——18世紀各種建筑風格的教堂、官邸、貴族商人豪宅。</p> <p>  巴洛克風格的嘆息橋是威尼斯運河中最著名的打卡地。連接總督府中法院和死囚監(jiān)獄的嘆息橋上只有兩個小小的花窗可供臨刑前死囚與家屬望最后一眼,空留一聲嘆息。</p> <p>  小運河沿岸以普通民居為主,一般只行駛貢多拉和快艇。</p><p> 威尼斯整個城市建在打入水底的木樁之上,這些深埋于水下的木頭經久愈堅。歷史上威尼斯曾遭遇幾次大洪災,最糟糕的是1966年和2001年的水災,城市的大部分,包括圣馬可廣場都嚴重積水(1966年圣馬可廣場積水達1.2米),由此大量藝術品被損。即使沒有洪災,其城市地平面也在每年下降。</p> <p>  12世紀開始,威尼斯成為世界玻璃制造的中心,在鼎盛的15–—16世紀在玻璃匠人和煉金術士聯(lián)手下,將玻璃制作推向巔峰,幾乎壟斷了歐洲市場,那時威尼斯的穆拉諾玻璃器皿是歐洲貴族財力和身份的象征,來自美第奇家族的法國王后凱瑟琳就非常喜歡琺瑯釉和鍍金裝飾的玻璃器皿(凱瑟琳是法國宮廷貴婦時尚風向標)。凡爾賽宮鏡廳的鏡子、玻璃器皿便來自威尼斯穆拉諾。</p> <p>  源自亞平寧山脈的阿爾諾河是意大利第四大河,240公里,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區(qū)的主要河流。由于經常河水泛濫,沒啥航運價值,但河谷土地肥沃,成片的葡萄園和橄欖樹,起伏的丘陵,保存尚好的中世紀古城,風景極美。相信那部《托斯卡納艷陽下》可以讓大家領略托斯卡納區(qū)的美麗鄉(xiāng)村風光。托斯卡納區(qū)還有著名的大理石礦區(qū),產白綠相間或純白大理石,佛羅倫薩的大理石需求都來自這里,米開朗基羅在準備作品時也親自到礦區(qū)細細尋覓。</p> <p>  托斯卡納地區(qū)最著名的城市當數(shù)佛羅倫薩。阿爾諾河橫貫佛羅倫薩城,以七座橋梁連接城市兩岸。</p> <p>  七橋中最為著名的韋奇奧橋,即“老橋”。建于10世紀的老橋(14世紀重建)是當時歐洲最早的大跨度圓弧拱橋,橋上全是商鋪,以金鋪為主,是二戰(zhàn)中阿諾河上唯一沒被炸毀的橋。而老橋最為著名的在于:但丁在橋上邂逅了少女阿特麗絲,少女的倩影便留在了《神曲》中。</p> <p>  當黑暗的中世紀對人性壓制達到頂峰之時,以強調尊重人性為核心的文藝復興思想以井噴之勢席卷歐洲,這種思想首先通過文學、藝術、科學、建筑等諸多領域表現(xiàn)出來,這種影響隨時間流逝會逐漸減弱但永遠不會消失,我總覺得文藝復興的一些東西是至今無法超越的。</p><p> 佛羅倫薩成為文藝復興發(fā)源地,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里盛產天才,又正好有金主扶持。在那個年代,權利的競爭相當一部分是由文化表現(xiàn)來判斷,這在任何其它年代都是不可能的事。文藝復興文學三杰、繪畫三杰均出自佛羅倫薩,而酷愛藝術,對文化有特殊熱忱的美第奇家族有強大的金錢支撐,這便是文藝復興不是起源于其它城市的原因之一。</p><p> </p> <p>  美第奇家族并非世襲貴族,開始是賣藥的商人,積累資金后涉及銀行業(yè),一度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家族。從贊助教皇推選開始,逐漸進入主流社會,家族中誕生了三位教皇、兩位法國王后,成為歐洲的名門望族。</p><p> 美第奇家族收藏大量圖書手稿,直接贊助藝術家: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波提切利等等。一時各地藝術家云集佛羅倫薩,使之成為文藝復興重地。因此美第奇家族在文藝復興運動中的作用不可小覷。</p><p> 佛羅倫薩中心的市政廳廣場(原名領主廣場),建于13世紀。廣場中央是科西莫·德·美第奇(科西莫一世公爵)青銅雕像,右側為美第奇宅邸,即“舊宮”??莆髂皇篱_始了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托斯卡納大公國)的統(tǒng)治。</p> <p>  獅子是美第奇家族的象征,也是佛羅倫薩的象征。</p> <p>  舊宮5百人大廳,四周壁畫均為佛羅倫薩對外戰(zhàn)爭的場景。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均被要求完成壁畫,米開朗基羅只作了一些草圖便被教皇招至羅馬,達芬奇完成過畫作,但未被發(fā)現(xiàn)。</p> <p>  美第奇家族委托瓦薩里(米開朗基羅學生,終身服務于美第奇家族)翻修大廳重作壁畫。后人在大廳這幅畫上發(fā)現(xiàn)了一些記號,針鉆后看到壁畫覆蓋下還有壁畫,與達芬奇所用顏料相符,下面是否就是達芬奇原畫?目前未做進一步查驗。</p> <p>  舊宮內米開朗基羅雕塑原件。</p> <p>  鳶尾花廳奢華的天花板,由K金制作,K金是佛羅倫薩的創(chuàng)造。14世紀末,意大利藝匠們熱衷于用各種石頭、不同金屬材料來表現(xiàn)藝術,包括金、銅及合金。佛羅倫薩的金匠們在文藝復興藝術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的技巧和設計被雕刻家、畫家所采用。老橋上遍布金鋪,除了有錢人光顧外,藝術家也會去那里尋找靈感。</p> <p>  庭院中噴泉上方青銅小雕像是達·芬奇老師韋羅奇奧的作品。</p> <p>  廣場上著名的雕塑《大衛(wèi)》,米開朗基羅26歲時的作品。當然這是復制品,原件收藏在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p> <p>  科西莫為慶祝大兒子婚禮委托阿曼納蒂(美第奇家族御用雕塑師)與助手詹波隆那所作《海神》(復制品),右側就是美第奇宅邸。</p> <p>  廣場南邊建于十四世紀的蘭奇涼亭初用于公共儀式,后改為觀禮臺,現(xiàn)安放著多件雕塑藝術品,像個小型博物館。</p><p> 左圖為切利尼青銅雕《帕爾修斯斬殺美杜莎》(1554年),雕像基座四周是故事的其他人物。右上皮歐·費迪1866年作品《阿喀琉斯劫持玻莉塞娜》。右下古希臘復制品《墨涅拉俄斯扶起帕特羅克洛斯的身體》。</p> <p>  與舊宮相連的是收藏大量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杰作的著名烏菲茲美術館,原來是美第奇家族辦公廳。美術館廊前壁龕里是一溜的作家、藝術家塑像。從左至右:多納羅泰: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但丁;喬托(米開朗基羅很折服于他,百花大教堂邊的喬托鐘樓是他的作品),另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等。</p> <p>  佛羅倫薩百花圣母教堂,羅馬哥特式的建筑,無論從美學角度來說還是建筑設計水平都是那個年代首屈一指的。</p><p> 教堂邊上是建于十四世紀非常精美的喬托(文藝復興繪畫之父)鐘樓。另有建于11—13世紀的圣洗堂,與百花圣母教堂、喬托鐘樓在古城中心形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群。</p> <p>  1294---1442年,阿爾諾爾夫·迪坎比奧設計的百花教堂,在完成了基座后發(fā)現(xiàn)無法完成巨大的穹頂,擱置200年后,1420年,菲利普·布魯內萊斯基接手,模仿萬神殿設計,運用古羅馬技術,創(chuàng)造了奇跡:完成了最大直徑43.7米的穹頂。從這個意義上說,布魯內斯基被譽為文藝復興建筑先驅,大師最后安葬在這個教堂內。米開朗基羅說:他可以造出比這更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這更美,于是在設計圣彼得大教堂時,謙遜地將穹頂最大直徑定為41.9米,是否可以認為是米開朗基羅以此表達了對大師的敬意。</p><p> 1863年教堂外立面被重建。</p> <p>  圣十字圣殿,佛羅倫薩最大的方濟各教堂,也是意大利的“先賢祠”,這里有276位歷史名人的墓地:伽利略、但丁、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里、羅西尼等等。1294年坎比奧設計了哥特式教堂,十九世紀重修了鐘樓和大理石外立面,因為重新外立面的設計師是猶太人,所以可以看到上面有大衛(wèi)星。</p> <p>  左圖是教堂前但丁雕塑,右圖是保存在美第奇宅邸中的但丁臉模。出生于佛羅倫薩的但丁,后被流放客死異鄉(xiāng)。但丁首創(chuàng)用意大利語寫作,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先驅。</p> <p>  比薩是托斯卡納區(qū)另一著名城市,歷史上,比薩曾是能與佛羅倫薩一較上下的城市,美第奇家族統(tǒng)治佛羅倫薩后,占領了比薩,使之失去政治自主權,雖然比薩從此失去了貿易中心的地位,但之后借治理阿爾諾河,逐漸蛻變?yōu)槲幕行摹3鞘兄行陌l(fā)生遷移,依水而居(之前經常洪水泛濫),沿岸建造大批具藝術氣質的建筑,煥發(fā)出新的光彩,著名的比薩大學還誕生了現(xiàn)代科學的啟蒙者伽利略。</p><p> 今天,讓比薩名聲大噪的自然就是位于奇跡廣場上由圣洗堂、大教堂、斜塔組成的建筑群。</p><p> 羅馬式的圣母升天教堂,始建于1064年,至12世紀完成,火災后重建。據說19歲的伽利略就是不斷觀察教堂內吊燈的擺動發(fā)現(xiàn)了小擺動的等時性規(guī)律。</p> <p>  建于1153——14世紀的圣洗堂。</p> <p>  奇跡廣場因這座傾斜多年而不倒的斜塔得名。1173年作為大教堂鐘樓開始建造,過程中地面塌陷,鐘樓出現(xiàn)傾斜,停建后1275年再度開工,1350年完工,之后就一直那么斜著矗立著,并不斷增加斜度,其間各國專家做過各種努力,希望其能夠一直這么維持著屹立在廣場上。</p> <p>  托斯卡納地區(qū)另一座寶石般的中世紀古城——錫耶納。1000年建立主教政權,與佛羅倫薩同為托斯卡納大公國,12世紀初擴張后與佛羅倫薩一直處于敵對之中,在經歷了饑荒、黑死病后城市走向衰敗,1555年被佛羅倫薩征服,1559年被交與美第奇家族,1859年作為第一批城市并入意大利王國。</p> <p>  城中心坎波廣場上陶土建城的曼基亞塔(1325–1348年)(上部鐘樓為石質)是老城的地標建筑,在城外遠遠地就能看見。</p> <p>  犀利的城墻轉角。</p> <p>  人們都知母狼救嬰成就了羅馬,不知后來母狼被帶到了錫耶納,以避殺身之禍。</p> <p>  城中心坎波廣場(貝殼廣場),巨大的扇形由九部分組成,代表錫耶納政府九個成員,廣場周邊有著名的人民宮(常出現(xiàn)在明信片上)和曼基本亞塔以及眾多小商鋪。這里會舉行賽馬。廣場呈放射狀通過一條條小道向城市發(fā)散,或者說城市里每一條小道都可以到達廣場。</p> <p>  黑白大理石外墻的大教堂,由1150年建到14世紀后期,一點點增建,最后建成了羅馬哥特風格教堂。外立面雕塑由喬瓦尼·比薩諾完成。</p> <p>  一處小教堂。</p> <p>  “錫耶納式”拱門。</p> <p>  圣吉米亞諾:托斯卡納地區(qū)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城。由公元前三世紀的小村莊到公元十世紀的城市,至1199年達最輝煌時期,是天主教徒朝圣的終點。</p> <p>  古城墻。</p> <p>  始建于1100年的幾十座古塔(現(xiàn)存14座)是小城的驕傲和象征,石塔既是貴族身份的象征也是戰(zhàn)亂時的堡壘和防御工事。你根本無法想象當年在這一公里長,500米寬的彈丸之地居然立著76座高塔!</p><p> 波代斯塔宮(13世紀)和羅尼奧薩塔。</p> <p>  建于13—14世紀的古水井,800年來一直是市民的飲水來源,現(xiàn)已枯竭。古井廣場是城市的商業(yè)中心,這里有一家小小的冰激凌店,卻是冰激凌冠軍店,價格一點不比別家貴,味道確實特別好。不太愛冰激凌的我說起意大利冰激凌便忍不住咽口水。在歐洲旅游,到處是冰激凌店,若有哪家要排隊購買,很有可能就是意大利冰激凌。</p> <p>  和錫耶納相比,這里的建筑更顯粗糙、古樸、厚重。</p> <p>  圣吉米亞諾還出產意大利最好的葡萄酒。</p> <p>  阿爾諾河流經托斯卡納地區(qū),在比薩附近入海。</p> <p>  源自亞平寧山脈的臺伯河(特韋雷河)是意大利第三大河,縱貫亞平寧中部,向南流過羅馬,注入地中海的第勒尼安海,全長405公里。有母狼救嬰的傳說,之后才有臺伯河下游羅馬城的建立,故臺伯河是羅馬的母親河。古羅馬由河邊羅馬城發(fā)展而來。</p><p> 羅馬城中跨臺伯河建有30多座橋梁,分別從古羅馬時期到教皇時代至近現(xiàn)代。</p><p> 埃里奧橋,即“天使橋”,公元134年建,是古羅馬時期保存下來最美的大橋。橋墩七米高,七孔,橋面可通汽車,河西岸橋的盡頭是圣天使堡。文藝復興時期,貝尓尼尼帶著學生在橋兩旁豎起了12座雕像,除了圣彼得和圣保羅,10尊是天使雕像,“天使橋”由此而來。</p> <p>  只有靠近天使堡的這兩尊天使是貝尓尼尼的作品,其它是學生所作。現(xiàn)橋頭的是復制品,原件保存在圣安德雷亞教堂。</p> <p>  伊曼紐爾二世橋是臺伯河上與天使橋齊名的著名橋梁,非常漂亮。1886年設計,1911年才完工,靠近梵蒂岡城。橋頭是維多利亞青銅雕像,每個橋墩都有表現(xiàn)寓言的石灰石雕像。</p> <p>  城墻是古羅馬建筑成就之一,最早的城墻建于公元前378年,至今尚有遺跡留存。此為公元三世紀所建城墻,由混凝土和磚石砌成,經不斷加高,達16米,厚3.5米,建有多座塔樓。</p> <p>  萬神殿是古羅馬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典建筑杰作,初建于公元前27–25年,火災后修建,現(xiàn)在看到的是公元120——124年改建,改建后保留了原入口,主殿被設計成圓形圓頂,暗合當時的宇宙觀。</p> <p>  萬神殿開了圓形大屋頂?shù)南群?,之后紛紛被效仿。穹頂半球形,最大直?3.3米,這個記錄在15世紀前一直未被超越,直到佛羅倫薩的百花圣母教堂穹頂建成,刷新了記錄。頂部圓洞是唯一光源,神殿內部積聚的熱量能夠抵擋雨水進入。大圓頂重達五噸,下半部分水泥配料中用大理石,上部水泥配料中用輕質火山石。方斗形凹柜既有光影效果又能減輕重量。米開朗基羅稱之為“天使之作”。</p> <p>  斗獸場是古羅馬的又一恢弘地標建筑,能容5萬觀眾的斗獸場體現(xiàn)了拱門和柱式的完美結合,且每層柱式不同,由下而上:羅馬式多立克柱、羅馬式愛奧尼柱、羅馬式柯林斯柱。</p> <p>  引水渠、斗獸場、劇場、公共浴室等幾乎是古羅馬建筑的標配,無論意大利還是歐洲其它國家都能見到古羅馬時期這些建筑遺跡。公共浴場是古羅馬沐浴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其職能早就超越了沐浴,成為集沐浴、按摩、健身、圖書館、演講廳等等于一體的建筑群,與廣場同為重要的社交場所。</p><p> 戴克里先浴場,可容納3600人,是戴克里先時代最大的浴場,內包含了音樂廳,現(xiàn)為國家羅馬浴場博物館。</p> <p>  公元79年被維蘇威火山爆發(fā)而埋沒的龐貝城,瞬間凝固深埋在厚厚火山灰下,給后人留下了一個探索古羅馬城建的樣本。港口旅游城市龐貝,沒有羅馬那些恢弘的建筑,但曾經繁華,基礎設施一個不少:神廟、法院、元老院、劇場、競技場、浴場,店鋪,娛樂場所等等。</p> <p>  維蘇威火山,那里有龐貝古城。</p> <p>  篇幅有限,只能將一些地標建筑合在一起,從左至右,從上到下:1.為紀念1885年意大利由王國制改為共和國而建的共和國廣場,原是戴克里先浴場一部分。2.西班牙階梯。3.“許愿池”,從1450年開始建了300多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洛克噴泉。4.米開朗基羅依不工整的戴克里先浴場廢墟一部分設計的天使圣母教堂,200年后由凡維特完成,教堂穹頂仿萬神殿,1870—1946年間作為意大利國家教堂,一些國葬在此舉行。</p> <p>  貝爾尼尼是意大利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最著名作品是梵蒂岡的一系列大作。也可以說羅馬是貝尓尼尼的舞臺,走著走著冷不丁一個轉角便能見到大師的作品。</p><p> 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1651年)是代表作之一,貝尓尼尼的雕塑使大理石變得輕盈、靈動。羅馬有3000多座噴泉,中央雕塑很多出自名家之手,貝爾尼尼的就有好幾座。“四河”分別以四位老人代表了四大洲的四條大河:美洲拉普拉塔河、非洲尼羅河、歐洲多瑙河,右圖是亞洲恒河。</p> <p>  梵蒂岡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小小國土擁有大大的權力。當然隨著國土從1000年前的4萬平方公里縮小到0.44平方公里,政治色彩和權力越來越淡化,但宗教地位依然存在,有金融、地產、旅游的支撐,經濟能力仍然強大。</p><p> 梵蒂岡不設軍隊,只有瑞士衛(wèi)隊。前陣有個紀錄片,介紹了一些外人所不知的梵蒂岡日常。</p> <p>  圣彼得大教堂是梵蒂岡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全世界最為之矚目的教堂之一。大教堂前身康斯坦丁大教堂,以此紀念在這里殉難的圣彼得,16世紀開始建新教堂,花費120年,加上建廣場,總共200年,其間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時代,于是教堂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羅馬等多種風格,是文藝復興最偉大的建筑。大批參與設計、施工的大師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瑰寶:布拉曼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迦科莫、貝爾尼尼......有關教堂具體的另有文這里不贅述。</p> <p>  大教堂主通道,盡頭是圣彼得寶座祭壇。</p> <p>  極美麗的穹頂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是大教堂最恢弘部分。設計時米開朗基羅已是72高齡老人,西斯廷壁畫耗盡了他的心血和體力,老人去世時穹頂還未完工,是為大師的絕唱。穹頂外觀內觀都極完美,巨大的穹頂非常輕盈精致,圓頂之下是青銅華蓋和圣彼得墓,頂部窗口射進來的一束光有很強的宗教含義。</p> <p>  大教堂精華之圣彼得墓青銅華蓋,華蓋當中是圣彼得寶座祭壇。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奠定了年輕貝爾尼尼無可撼動的藝術地位,華蓋還未完工,他便接替前任擔當大教堂主建筑師。</p> <p>  大教堂內安置著許多名家雕塑,最著名的便是上圖米開朗基羅23歲的作品《圣殤》,同題材作品非常多,但這是最能夠直擊我的心靈,深深為之動容的作品?!妒憽返於嗣组_朗基羅的地位。</p><p> 下圖是貝爾尼尼生前最后一件作品:亞歷山大七世紀念堂(正是亞歷山大七世任用年輕的貝爾尼尼完成圣彼得廣場圍廊)。紀念堂被圍攔不得入內,門口雕塑中代表死神的骷髏由貝爾尼尼操刀。</p> <p>  圣彼得大教堂,廣場圍廊及一個噴泉出自貝爾尼尼之手,如果登頂大教堂,可以看到圓弧形柱廊像手臂環(huán)抱著廣場。中央方尖碑來自埃及(意大利擁有方尖碑的數(shù)量已經超過埃及本土,有18座),貝尓尼尼加了裝飾,1740年教皇在尖頂十字架上按上了來自耶穌被釘十字架上的一塊原木。</p><p> </p> <p>  教皇國的權力、財力決定了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大多教皇熱衷于扶持藝術家,收藏藝術品,以教會的名義召集藝術家前來創(chuàng)作也是件易事,于是這彈丸之地藏有了無數(shù)藝術珍寶,文藝復興晚期和巴洛克時期藏品無論數(shù)量、質量堪稱世界第一。</p> <p>  “八角亭”中許多的雕塑精品,左上的《阿波羅》(公元前4世紀希臘青銅雕像,羅馬藝術家在公元2世紀復制了大理石雕塑)和左下的《拉孔奧》(公元前100年左右創(chuàng)作,1506年被發(fā)掘,這件作品的發(fā)現(xiàn)促成了梵蒂岡博物館的誕生),這兩件作品均為雕塑鎮(zhèn)館寶。右上、下均為意大利新古典主義領軍人物安東尼·卡諾瓦作品:《拿著美杜莎頭顱的帕修斯》、《拳擊手達摩色》。</p> <p>  雕塑鎮(zhèn)館寶之三《殘軀》,公元前一世紀古希臘原作。年輕的米開朗基羅非常癡迷這件作品,無數(shù)次臨摹,從中汲取靈感,影響了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p> <p>  在文藝復興三杰中拉斐爾大概略低一籌,但他很勤奮,深得教皇和貴族的喜愛。梵蒂岡博物館內拉斐爾畫室有四個小廳,展示他和學生創(chuàng)作的壁畫。</p><p> 看到《雅典學院》的那一瞬還是被震到了,任何畫作看原作和印刷品差別太大太大。我們在小畫廳的地上坐了好一會兒,靜靜地看四面的壁畫,那種美好的感覺無法言說,飛越千里萬里,不就是為了這些美妙的時光么!</p> <p>  從上至下:《波哥火災》、《君士坦丁的洗禮》、《圣體論辯》</p> <p>  梵蒂岡博物館大半天時間是根本看不完的,就這已經很累了。最后的大餐是西斯廷教堂。教堂除了四壁及天頂畫以外幾乎空無一物,場地中間站滿了人,仰頭看著天頂畫,崇拜、震撼、感動......各種表情混雜著。這是唯一不得拍照的地方。出乎我意料的是畫的規(guī)模和鮮艷明亮程度。很少繪畫的米開朗基羅費時四年,在足球場那么大的天花板上獨自完成了300多個人物的塑造,幾十年后又花七年完成了整面墻的壁畫《最后的審判》。那天看呆了,看得脖子酸痛無比,心卻那樣的滿足!</p><p> 博物館的樓梯很酷炫,寄完明信片,滿足地結束了參觀。</p> <p>  基本以羅馬為界,意大利北部比較富裕,南部經濟比較遜色。</p><p> 但南意自有其特色,充滿陽光的坎帕尼亞大區(qū)一直是世界知名的夏季度假勝地。首府那不勒斯、索倫托、桑塔露琪亞、阿馬尓菲、卡布里島等等,一到夏季,一房難求。</p> <p>  那不勒斯(意大利語即拿波里)在相當長時間里是軍事重鎮(zhèn)和經濟中心,當羅馬還是小漁村時,這里已經被希臘人建城。之后一直是各家爭奪之地,直到意大利王國成立,那不勒斯才結束3000年異族統(tǒng)治。著名的《重歸蘇蓮托》就是拿波里民歌。</p><p> 那不勒斯新城,建于1279年,那時由法國查理一世統(tǒng)治,所以建筑風格為法式。建于1467年的正面凱旋門是哥特式向文藝復興過渡的代表作。</p><p> 那不勒斯城有當時歐洲最大的劇院(容納3000人)——1737年開始使用的圣卡洛皇家劇院,現(xiàn)仍在使用。許多著名音樂家作品在此首演:海頓、威爾第、普契尼、羅西尼等。</p> <p>  南意索倫托。</p> <p>  南意阿馬尓菲海岸綿延50公里,處處是美景。狹長的海岸線曲折多變,山形險峻,遍布著依山而建的中世紀小鎮(zhèn),幾乎是一個中世紀城鎮(zhèn)博物館。這里雖沒有很好的海灘,但懸崖、碧海、古鎮(zhèn)構成的景觀是無可替代的,使之一直成為歐洲夏季度假勝地。</p> <p>  與海岸同名的阿馬尓菲小鎮(zhèn),曾經是大航海時代強國阿馬尓菲共和國首都,擁有強大的海軍,并參與十字軍東征,世界第一部航海法典在此誕生。1343年曾遭遇海嘯,古城建筑和居民被沉入大海。</p> <p>  南意卡布里島,那不勒斯灣一座羅馬帝王為之傾心的美麗小島,也是政要、富豪、明星青睞的夏季度假勝地。意大利專門有一首民謠《卡布里島》。</p> <p>  意大利可看可玩的地方實在太多,匆匆?guī)滋鞗]法領略到更多的精彩,有機會再度探訪是我的心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