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白米探秘(三)行夫 <p> 說好去白米探秘國立女子中學舊址,盡管沿途收獲不少驚喜,可國立女子中學舊址還是一無所獲,心中難免還是有些耿耿于懷。后來在下意識搜尋合江美食中發(fā)現(xiàn)“江陽沽酒客”的一篇文章中,談到合江名小吃“萬抄手”有段話:“抗日戰(zhàn)爭期間,1939年秋,因避空襲,萬抄手隨合江中學遷白米鄉(xiāng)駐龍灣,(當時合江中學女生部在駐龍灣,男生部駐斑竹林,國立十六中駐崔溪園,都相隔很近)近遷學生,紛紛爭購美食,形成供不應求。1940年秋合江中學遷移灌彎:“萬抄手”回城遷至南門橋開店營業(yè)。解放后遷至南街(煤炭商店處)”甚是高興,馬上在地圖上尋找“駐龍灣、斑竹林、崔溪園”</p> <p> 結(jié)果地圖上還真有個住龍灣,盡管字有點差別,估計應該是一個地方。就在我上次去白果林的北邊。又找了個時間前去探秘。</p><p> 1941年8月在合江建立的國立十六中是由戰(zhàn)區(qū)中小學教師第三服務團第三、五、六中山班全部及第二中山班之一部分組合而成。高中部設在永川。1942年8月合江國立十六中本部獨立為國立女子中學,校長龔慕蘭。永川高中部遂變成國立十六中本部(引自《近代歷史研究》2003年3期)。所以探秘的國立女子中學白米舊址應該是“江陽沽酒客”所說的:合江中學女生部在駐龍灣,男生部駐斑竹林,國立十六中駐崔溪園。后來到了住龍灣,聽當?shù)鼐用裰v崔溪園應該叫桂溪園,這個也得到曾經(jīng)在國立第六中山班、國立十六中學、國立九中讀書的學生闞譯,在《流亡學生》回憶錄中的證實。闞譯的《流亡學生》回憶錄是我這篇文章都寫完了才看見,他在書中對住龍灣、斑竹林、桂溪園有詳盡的描寫與回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流亡學生》第六、七章。</p> <p> 再次來到白米,直奔住龍灣,由于當天陽光直射,附近村民很難碰見一個,又加上谷歌地圖住龍灣標注位置與實際位置還有一定距離,費了好大功夫才找到。</p> <p> 在找住龍灣時,許多村民家都沒有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有人的院壩,一問這里就是住龍灣。由于來到鄉(xiāng)村,還是很害怕自己轉(zhuǎn)時碰見狗,再加上村民告訴我斑竹林、崔溪園在其他地方,人生地不熟,心中還是希望那個小男孩能夠幫我做個向?qū)?,沒想到給他說起這事,他還很樂意做這個差事,我心中也一直存有感激的念頭。</p> <p> 在與中年婦女講話間,院壩旁的狗、鴨、鵝也叫得兇,把旁邊鄰居家的這位仁兄也吵過來看熱鬧。剛才問中年婦女解放前住龍灣周邊辦學一事,她全然不知,只知道這里曾經(jīng)辦過醫(yī)院。正好這位仁兄過來再問辦學之事,他卻聽上輩人講過這事。但現(xiàn)在這個辦學過的大院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面貌了。</p> <p> 住龍灣的老房子已經(jīng)拆掉差不多了,唯一剩的一點老古董他熱情帶我去看了一下,小男孩也跟在后面。竹林邊的路基還是原樣的,墻內(nèi)的天井院落分給不同人家早已拆除重建了。</p> <p> 原來的磚墻是這樣砌的,在沒有磚廠的時候,是不是就在附近燒制?中間的白色石灰異常堅硬。我看過很多老屋,估計那時磚還是不容易獲得,一般在圍墻、風火墻時使用,居住屋的墻面還是土夯和竹泥巴的。也許我們這一地區(qū)官小了,財力不足,皇家和級別更高的估計全部使用的都是青磚,江南水鄉(xiāng)富裕之地就是這樣。</p> <p> 住龍灣看完,小男孩蹦蹦跳跳帶我來到斑竹林,要到這屋門前的拐角處,小男孩還摔一跤,摔得不輕,過了好一陣子才爬起來,我心中更是過意不去。</p> <p> 屋主人很是熱情,給我一一解釋門聯(lián),并且是他新涂抹粉飾一番。門楣上方精美的石雕,門的左右有一整石,在門外是一石凳,也是槽門立柱石的基石。</p> <p> 屋里臥室有一扇三重雕花鏤空老床,做工精細,個別地方還可以看見彩繪貼金。</p> <p> 大門左右底部兩側(cè)設計有狗洞的出入口,屋內(nèi)條石地面設計有抵門的石凹,非常實用周到。</p> <p> 大門月臺上眺望,近處是水田,遠處是小山和遠山。下月臺的石梯條石是整塊石頭,六、七米開外。門楣屋內(nèi)拴門的精美雕刻。</p> <p> 這里的住家戶基本不清楚原來辦學的歷史,都是后來打倒地主后分配的住房。這家看完來到后院,后院也基本改變了原來庭院結(jié)構(gòu),原貌已無蹤影。</p><p> 小男孩還很熱情帶我去看老屋,我已聽村民說崔溪園也是拆完了的。我就沒有再去崔溪園了。想到車上還有點迪士尼公司的彈簧公仔、記事簿、筆套、米老鼠的頭筋等,就叫小男孩來到車邊,送了他這些玩具飾品,也是對他給我當向?qū)У母兄x。</p> <p> 看完國立女子中學白米舊址,心想我都又來到了這里,還是去看看轉(zhuǎn)龍壩菜河園,它那里修復得怎么樣了?進展如何?是否有了一些變化?到了一看,工人們正在現(xiàn)場勞作,還沒有像有些工程擺起。</p> <p> 探秘抗戰(zhàn)時期,國立女子中學和國立十六中學舊址終于還是圓滿完成。至于說有多大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肯定談不上。但也了解到,長江宜賓到重慶段,也就是川南地區(qū),歷來也是氣候適宜,物產(chǎn)豐富的富庶之地。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的時候,航運業(yè)也是非常發(fā)達。是水路重慶到瀘州、宜賓、樂山、內(nèi)江、自貢乃至成都的交通要道。兩岸也是人才輩出。同時從白米地區(qū)大量原住民口中得知,像轉(zhuǎn)龍壩菜河園這樣的莊園,原來很多,可以說:凡有井水處,皆有大莊園??啥加捎谖覀冏约旱姆N種原因全都毀壞完了。徜徉在白米山水田園之中,無不還感受到農(nóng)耕時代的歷史文化氣息,當?shù)匕傩漳欠N樸實善良,真摯熱忱的情誼一直溫暖著我的心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