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錄: 《 曾祖父的遺囑》樂山 <p> “我自參加共產(chǎn)革命(后),身為人民求解放,為群眾謀幸福,不顧生死,不避險危。今被捕區(qū)監(jiān)辱刑,被打三百大板,受盡非法重刑,我仍不喪其氣,不屈其志。我在痛死欲生時希兒輩:第一要認清敵我,第二要聯(lián)系工農(nóng),第三要注意勞力,第四要勤儉愛國??赡苓_到大 同世界的期望。</p><p> 我身死后,雖在陰靈,亦當擺布你們的。兒輩切記,切行此囑?!?lt;/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一一這是曾祖父留下的遺囑!</span></p> <p> 曾祖父派名李隆熒,學名李似楠,1877年10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縣笆籬堡桐木灣村,系前清實授內(nèi)京國子監(jiān)生,更是一位英勇的革命先烈!</p><p> 曾祖父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祖上四代都是有科舉功名的教書人,其高祖李萬兆創(chuàng)建了遠近聞名的東川書院,興學辦教,功德流芳。其曾祖父李玉堂十五歲考上秀才,后選為歲貢生,成為當?shù)刈x書人的榜樣。雖然祖上沒出高官厚祿者,但在窮鄉(xiāng)僻壤,耕讀繼世,家境還算殷實;文墨傳承,也算是書香門第!</p><p> 曾祖父雖是讀書人,但骨子里卻有打抱不平的豪俠之氣。凡遇村族、鄰里的糾紛之事,愿出面主持公道;逢人有難,定會解囊相助。因而在當?shù)乜诒H佳,遠近有頭有臉的人物樂意與他交往。結(jié)交廣泛,朋友甚多。 </p><p> 公元 一九二七年,曾祖父已是五十歲知天命的老人了,但當革命風暴即將席卷湘南大地之時,他隨二女婿胡少海加入了革命隊伍,成為一位為窮苦百姓謀幸福的革命戰(zhàn)士。公元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九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于宜章縣城關(guān)刑場,享年五十一歲。</p><p> </p><p> </p><p> </p> <p> 曾祖父二女李芬質(zhì)(吉)之丈夫胡少海(1898一1930),是湖南宜章縣栗源堡岱下胡家富家子弟,更是朱德、陳毅在1928年1月領(lǐng)導的湘南起義中智取宜章的首功之臣,還是井崗山時期紅軍著名的高級將領(lǐng)。他配合朱德陳毅取得宜章年關(guān)暴動后,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三師師長,上井山會師后相繼任紅四軍委員,二十九團團長,紅四軍第二縱隊、第四縱隊司令,紅二十軍、二十一軍軍長,在開辟贛南閩西紅色區(qū)域戰(zhàn)斗中成長為紅軍早期的優(yōu)秀將領(lǐng)。1930年8月在福建龍巖永福圩戰(zhàn)斗中不幸英勇犧牲。</p><p> </p> <p> 一九二八年一月宜章年關(guān)暴動之前,曾祖父成了二女婿胡少海的聯(lián)絡(luò)員,利用自已在當?shù)氐拿麨槲尹h地下組織搜集傳遞情報。</p><p> 暴動成動后,為撲滅宜章年關(guān)暴動烈火,蔣介石急令許克祥等國民黨反動武裝,對朱德、陳毅領(lǐng)導的工農(nóng)革命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朱德改變戰(zhàn)略,率工農(nóng)革命軍撤出宜章縣城,向宜章南部的圣公壇村方向轉(zhuǎn)移,侍機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p><p> 圣公壇村距離桐木灣村不到十華里。地處湘粵交界的崇山峻嶺之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很適合部隊休整。但當?shù)赜幸恢?0多人的農(nóng)民自衛(wèi)隊,領(lǐng)頭的是出身貧苦,為人剛直豪爽,一身武藝的王光佑。這支隊伍是圣公壇村防衛(wèi)廣東西山土匪搶劫而成立的,所以對外來的武裝力量進駐都會戒備。</p><p> 朱德與中共宜章縣委了解到王光佑武裝的情況后,認為只要工作到位,可收編這支隊伍,成為革命的武裝力量。于是胡少海同岳父出馬,一同前去做王光佑的思想工作。曾祖父平日與王光佑交情不淺,結(jié)下了兄弟般的情誼,所以王光佑很相信他的話,交談一番后便明白了事理,歡迎朱德帶隊伍進入圣公壇村。</p><p> </p><p> </p> <p> 公元一九二八年元月二十九日,王光佑在圣公壇老廟與朱德按湘南結(jié)拜兄弟的風俗喝雞公血酒盟誓,表示愿意接受朱德收編,成立王光佑任營長的工農(nóng)革命軍圣公壇后方營,曾祖父任營部文書。圣公壇成為了紅色革命根據(jù)地!</p><p> 這一年,曾祖父已是五十一歲的老人了!但他革命熱情高漲,全心全意投身于根據(jù)地后勤保障的具體工作中。二月一日,他同王光佑率領(lǐng)100多農(nóng)民回到自己家鄉(xiāng)桐木灣村,帶頭破倉運積谷1萬多斤到圣公壇,以保證部隊之需。為此,桐木灣的劣紳恨之入骨,說他是族里的老賊子。但村里的窮苦叔侄支持他,前后有十多個年青人隨他進圣公壇,參加了革命。 </p><p> 就這樣,曾祖父拋棄了衣食無憂的書香門第的優(yōu)越生活,以年老之軀,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為大眾謀幸福,為窮人求解放的革命之路!</p><p> </p> <p class="ql-block"> 宜章年關(guān)暴動如干柴烈火,照亮了黑暗的天空。隨后,湘南各縣的革命烈火成燎原之勢。湘南起義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農(nóng)村封建勢力,動搖了國民黨的在當?shù)氐姆磩咏y(tǒng)治,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恐慌。公元一九二八年三月,蔣介石調(diào)動湘粵兩省軍閥共計9個師,一個軍官教導團對湘南革命力量進行圍剿。朱德帶領(lǐng)主力迎戰(zhàn),取得廣東坪石大捷,從此撤離了圣公壇。獨守圣公壇的后方營連續(xù)三次遭到敵人的圍剿都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第四次圍剿,由當時的反共縣長蔣棣華親自帶領(lǐng)7百多敵入分四路向圣公壇紅色根據(jù)地進行大圍剿。還揚言:“不打垮后方營不發(fā)餉?!辈⒔袊?“打進圣公壇,雞蛋要開剖,掃帚要過刀?!?lt;/p><p class="ql-block"> 敵強我弱,加之在第一次圍剿之前,后 方營營長王光佑在攻打臘園陳家時犧牲,削略了后方營的領(lǐng)導力量,敵人最終攻占了圣公壇,后方營大部分官兵慘遭殺害。圣公壇紅色革命根據(jù)籠罩在白色恐布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曾祖父也難逃厄運。后方營打散后,他到親戚家躲藏了一段時間后趁夜色回到了桐木灣家中,但被國民黨清鄉(xiāng)團的耳目發(fā)現(xiàn)了蹤跡。第二天,清鄉(xiāng)團就圍住了桐木灣,一家一家搜,一屋一屋查。搜查完畢后便貼上封條,當搜完他藏身的房屋后,貼上的封條突然掉落,引起了敵入的警覺,再細搜,曾祖父未能幸免!</p><p> 這不是天意,而是有敵人的耳目在背后指點!</p><p> 敵人把曾祖父綁在桐木灣宗祠的柱子上毒打,召集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去圍觀,以此逼他就范,但曾祖父堅貞不屈。敵人只好暫將他解押到笆籬堡區(qū)公所繼續(xù)拷打,壓他投降。曾祖父不屈不饒,寫下了大義凜然,感天動地的遺囑……</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被捕十天后,在宜章城關(guān)刑場慘遭殺害:砍斷其頭,剖開其腹,辱其尸體,令人慘不忍睹!國民黨反動派滅絕人性,罄竹難書!</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國民黨宜章縣縣長蔣棣華下令沒收了曾祖父的全部財產(chǎn),燒毀其住屋,捕押我們的曾祖母及祖父到縣城坐牢,家破人亡,何其悲慘!</p><p class="ql-block"> 當時,曾祖父的四兒才十一歲,五兒才七歲,我們的祖母周彩鳳剛嫁來不久,幸而我們的祖母申明大義,不離不棄,帶上兩個小叔子回到娘家笆籬堡才口村避難。多虧我們的老外公周頌平老秀才不懼安危收留他們,并想方設(shè)法營救坐牢的親家母及女婿!承蒙才口村的親戚寬宏大量,讓出獄后的祖父與祖母生活在一起,感恩才口村的村民準許我們的父親,二叔在他們村出生!</p> <p> 曾祖父壯烈獻身不久,在圣公壇后方營任連長的三女婿劉華(笆籬堡大劉家人)也在廣東西山戰(zhàn)斗中犧牲。當時三女兒李美質(zhì)(吉)還未生育,但難逃國民黨反動爪牙的魔掌,被關(guān)進縣城監(jiān)獄坐牢,后被大劉家一富商解救。因這富商的大老婆未生男孩,為續(xù)煙火,便逼迫我們的三姑婆與其結(jié)婚,后生一子。但這一富商在大劉家的兄弟想分吞其在大劉家的家財,便起歹心,謀財害命。在一天晚上將我們的三姑婆及其不滿一歲的兒子騙至大劉家后山的松樹林活活埋掉!</p><p> 曾祖父的二女婿胡少海一九三O年在福建龍巖永福圩戰(zhàn)斗中犧牲后,由于二姑婆李芬質(zhì)(吉)從小裹了小腳,行動不便,盡管她一心革命,意志堅定,但不便隨軍行動,只好含悲離開。離別時,朱德送其拐杖(現(xiàn)存福建龍巖革命烈士紀念館),并囑她好好保護自己,堅信革命終將勝利!</p><p> 由黨組織護送回宜章后,我們的二姑婆東躲西藏,顛沛流離。她與胡少海的唯一女兒胡秀英在他們上井崗山后,被其公公送到外村當童養(yǎng)媳,不久夭折。公元一九三二年二姑婆被土豪劣紳告密,壯烈犧牲。臨刑前,敵人逼迫她,只要申明與胡少海脫離夫妻關(guān)系,便可活命,但她至死不答應(yīng)!在宜章城關(guān)艮巖被殺害后,無親人前去收尸,至今也不知葬于何處。壯哉,悲哉!</p> <p> 曾祖父的二兒子,我們的祖父李煌,遭受摧殘后被解救出獄,但神志失常,患了眼疾,不時發(fā)懵。畢業(yè)于宜章甲種師范的他,正是風華正茂之時,遭此厄運多么悲催呀!但我們的祖母周彩風對他不離不棄,一生悉心照料他!難得可貴的是祖母還將兩個未成年的小叔子,我們的四叔祖,五叔祖送到她父親周頌平老秀才學校讀書!后來,她的兩個孩子,我們的父親和二叔都是在她娘家出生。上天有眼,祖宗積德,祖父娶了個這么堅貞賢惠的妻子!當搬回桐木灣生活后,土豪劣紳看見曾祖父的后代就大罵:賊子回來了!你屋里的人怎么不死光?……</p><p> 漫漫寒冬何時盡,英烈后代盼春天!</p><p> 終于迎來翻身得解放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p><p> 新中國成立后,為保家衛(wèi)國,我們的父親、二叔先后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保衛(wèi)無數(shù)先烈用頭顱換來的紅色江山義無反顧穿上軍裝,準備走上戰(zhàn)場……</p><p> 可以告慰曾祖父的是,至今,他的后代出了六名中共黨員,十七名大學生,一名教授,二名高級工程師,兩名高級政工師……</p><p> 曾祖父先葬桐木灣老家旁的水口山,后遷葬圣公壇的虎形山,讓圣公壇的紅色沃土永遠陪伴他的英靈!讓他的在天之靈永遠守護這方革命熱土!</p><p> 如今,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紅色政權(quán)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旗幟將引領(lǐng)全國人民奔向‘’大同世界"!</p><p> 曾祖父啊: 您的后代定會繼承您的遺志,牢記您的重托,沿著革命先烈開拓的光輝大道堅定走地下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p><p> 曾祖父一一一 您的在天之靈看著吧!</p><p> </p><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