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黃土高坡 閱歲月痕跡頑石 <p>2019年11月12日從廣州白云機場坐飛機到山西太原,游覽黃土高坡風貌,感受黃土大地壯觀和歲月的痕跡。我們從太原乘坐汽車,跨過黃河,先后游覽了壺口瀑布、甘泉雨岔大峽谷、乾坤灣、波浪谷、黃河畫廊等的景點,每到一個景點都有令人震撼的感覺。壺口瀑布的洶涌澎湃、萬馬奔騰,甘泉雨岔大峽谷線條柔美、婀娜多姿,乾坤灣的山巒起伏、黃河婉伸,波浪谷的鬼斧神工、紅巖波浪,各有各的壯觀,各有各的精彩。</p> <p>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nèi),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p> <p>“壺口”一名,最早見于戰(zhàn)國時代的《尚書·禹貢》中,如“既載壺口,治梁及歧”、“壺口、雷首,至于太岳”,都與大禹治水的路線與策略有關(guān)。這里提壺口而未言瀑布。</p><p>“孟門山”一名,始見于周、秦間的《山海經(jīng)》著作,書中記“又東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p><p> 酈道元所著的《水經(jīng)注》中,對孟門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謂之孟門。故《穆天子傳》曰:北登,孟門九河之蹬,孟門,即龍門之上口也,實為黃河之巨阨,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經(jīng)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有人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氣云浮,往來遙觀者,常若霧露沾人,窺深悸魂。其水尚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最怒,鼓山若騰,濬波頹壘,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龍門流浮竹,非駟馬之追也?!边@里所記,指出瀑布在孟門處,而未提黃河于流上的壺口。</p> <h3>甘泉雨岔大峽谷是一個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雨岔村的峽谷,陜北發(fā)生過強烈的地震,使其一座黃土大山分開一條大裂縫,又經(jīng)過幾百萬年雨水沖刷,慢慢形成這樣一個峽谷,這也是我們看到的甘泉峽谷,都說甘泉雨岔大峽谷堪比美國羚羊谷。</h3> <h3>雨岔大峽谷向我們展示的是經(jīng)過數(shù)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峽壁凹凸有致,曼妙身姿線條優(yōu)美流暢,一切都顯得那么淳樸、和諧、自然。</h3> <h3>我也去過美國的羚羊谷,可以說與雨岔峽谷相比各有特色,如果說羚羊谷是大氣、精彩,那么雨岔谷是秀氣、優(yōu)雅。都是攝影愛好者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會拍到自己喜歡的照片。</h3> <h3>由于雨岔峽谷濕度大,峽谷兩壁長年長滿青苔在干燥的巖壁上,猶如沙漠一片緣洲,在陽光照射下,顯示出一幅優(yōu)美畫卷。</h3> <h3> 巖壁上如被梳子梳過一樣的紋路,是洪水沖刷的痕跡,是歲月無情的印正,是歷史滄桑的記憶。如今置身看這些巖壁紋路,猶如是飄逸的絲帶,猶如是潺潺的流水,也猶如時空的流光。</h3> <h3>乾坤灣景區(qū)位于陜西省東北部延安市延川縣,與眾多古代長城墩臺,一起構(gòu)成了中原的屏障,隔河與山西省相望。</h3><h3> 黃河被喻為母親河,在延川境內(nèi)形成的五個S形大轉(zhuǎn)彎,它由北而南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乾坤灣、清水灣。這里就是著名的天下黃河第一灣——乾坤灣。</h3> <h3>乾坤灣位于延川縣城以南38公里處土崗鄉(xiāng)小程村,這個“S”型大轉(zhuǎn)彎的神秘造型,留下了一個古老的神話,相傳遠古時, 太昊伏羲氏在這里“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h3> <h3>這個河灣被人與美國的馬蹄灣媲美,也被當?shù)卣f是馬蹄灣,不管從情感來說,還是從視覺來看,我自己感覺這個更像馬蹄灣。而且比美國的馬蹄灣更大,視野更好。</h3> <h3>透過乾坤亭,極目遠望,眼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黃河猶如一條巨龍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間奔騰不息。位于S型的黃河古道邊畔上的河懷村和伏義河村,猶如黃河巨龍懷抱其間的“陰陽魚”。這段黃河古道就是乾坤灣。她令人遐想,發(fā)人深思。她如同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在天廷丟落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的“河圖”和“洛書”,她酷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極圖。</h3> <h3>透過乾坤亭,極目遠望,眼前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黃河猶如一條巨龍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間奔騰不息。位于S型的黃河古道邊畔上的河懷村和伏義河村,猶如黃河巨龍懷抱其間的“陰陽魚”。這段黃河古道就是乾坤灣。她令人遐想,發(fā)人深思。她如同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在天廷丟落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的“河圖”和“洛書”,她酷似天地造化的天然太極圖。</h3> <h3> 靖邊波浪谷位于距陜西省靖邊縣東南22公里處龍洲鄉(xiāng)的閆家寨子。波浪谷巖石叫紅砂巖,學術(shù)上被稱為"砒砂巖",成于古生代二疊紀和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間。這是地球歷史中地質(zhì)最活躍、生物最繁茂、動物最龐大的時代。</h3> <h3> 關(guān)于波浪谷這種奇怪巖石的形成,有關(guān)記載是這么說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shù)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巖石的復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zhì)把沙凝結(jié)成了砂巖,形成了層疊狀的結(jié)構(gòu)。</h3> <h3></h3><h3>來到波浪谷,看到紅色石頭像泥石流一樣呈現(xiàn)出一種流水狀,一圈圈、一坨坨、一彎彎的向溝壑中涌去。這種石頭類似一種沙巖,風化脫離很嚴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會被附在表皮上的紅色細沙滑倒。沿著溝邊的紅色石頭一直往下走,在寬闊之處看到很大的且平整的石壁,從上到下均為紅色,而且顏色基本一致。在狹窄之處,紅色石頭呈現(xiàn)出一種流水狀,就像紅色的泥漿一般紛涌匯聚,向溝底流淌。</h3> <h3>在閆寨子溝對面的長嘴畔,這里地勢相對平緩,那些層層疊疊的石頭就像一大批鋪蓋在地面上浸染過后晾曬的紅色布匹,一層層、一卷卷、一盤盤在夕陽的渲染之下,異常的鮮紅;又似黃土中冒出的一股紅水緩慢地向低洼處流淌。沿著紅石頭的蹤跡一直走,眼前豁然開闊,一條貌似峽谷的河溝橫在前面。紅色石頭全部呈流水狀凝固在這里,像一株株紅色的冰掛,又似一股股封凍的巖漿,與溝底一處處流淌細小的河水和遠處覆滿綠色植被山頂上轉(zhuǎn)動的風車構(gòu)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實景畫。</h3> <h3>磧口黃河畫廊是經(jīng)過億萬年黃河水的浸蝕和咆哮,黃河聳立的石壁上呈現(xiàn)出奇特的畫廊景觀。如今屹立在黃河旁邊,如泣如訴,如詩如畫,惟妙惟肖,巧奪天工。黃河在這里表現(xiàn)出特有的凝重和浪漫。</h3> <h3>巖壁上石頭呈現(xiàn)出各種類似的動物型態(tài),當?shù)厝税堰@些比喻為各種動物,讓人們浮想聯(lián)翩。</h3> <h3> 黃土高坡六天時間的游覽很快就結(jié)束了,返回太原時遇上了冷空氣,好在我們已經(jīng)帶夠了衣服。中國地大遼闊,我們這次走過的地方只是中國黃土坡一個縮影,已經(jīng)給我?guī)碜銐虻恼鸷?。中國這樣大,我用腳來丈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