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川西 心醉秋色櫻桃小丸子 <p>這里有湛藍的天空、廣袤的高原,這里有雄偉的雪山、茂密的森林,這里有純凈的海子(湖泊)、蜿蜒的河流,這里有多彩的溝谷、險峻的公路,這里還有莊嚴神圣的佛教古寺、造型美觀的藏式民居和風格迥異的藏地風情,這里更有眾多的古跡和悠久的歷史,這里就是神秘而美麗的川西高原--四川西部與青海、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地區(qū)(海拔高度僅次于青藏高原),世居著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和嘉絨藏族的人民,擁有千變?nèi)f化的地形地貌、絕美的自然風光和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是西藏以外最具高原風光和藏地風情的地方,是攝影愛好者和旅行者此生必去一次,去了就上癮的旅行勝地。我們一直神往,卻因擔心高反而止步。然而神奇瑰麗的川西仿佛在一直召喚著我們,為了親眼目睹川西的絕世美景,捕捉川西最美的秋色,這個秋天,我們終于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川西大地,經(jīng)歷了一場“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極致之旅。</p><p><br></p><p>我們從成都出發(fā),沿著險峻的川藏公路(318國道的川藏南線和317國道的川藏北線)在高山峽谷中穿行,深入川西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19天行程6000多公里。我們克服了高反,翻越了數(shù)座海拔4400-4700米的高山埡口,騎馬到達海拔4700米的冷噶措近觀“蜀山之王”貢嘎山之完美湖中倒影,親近雪域明珠措卡湖和“上帝滴落的眼淚”姊妹湖,到訪“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稻城亞丁,探秘人跡罕至的高山濕地蓮花湖、月亮灣,走近康區(qū)第一大格魯派寺廟長青春科爾寺,遇見“中國最美的六大鄉(xiāng)村古鎮(zhèn)”之首的丹巴甲居藏寨,邂逅川西的最美秋色--紅葉觀賞勝地理縣畢棚溝、米亞羅和“八十里彩林”黑水奶子溝,最后來到瑤池仙境黃龍和震后王者歸來的童話世界九寨溝。一路走來,川西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絢麗的人文風光在我們眼前一一呈現(xiàn),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讓人心醉神迷。</p> 海螺溝 <p>位于貢嘎雪峰腳下的海螺溝,以低海拔現(xiàn)代冰川聞名于世,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十余倍,令人嘆為觀止。我們從海拔3000米的三號營地乘坐纜車前往海拔3600米的四號營地觀看冰川,仿佛在云霧中穿行,雄偉的雪山、茂密的樹林、銀白的冰川仿佛近在眼前,觸手可及,川西第一站海螺溝以絕美的景致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p> 雅家埂紅石灘 <p>紅石灘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米的雪山冰川附近,有冰川融水匯集的河床中。石頭上鮮艷的紅色是由于石頭上的約利橘色藻的細胞內(nèi)含有大量類胡蘿卜素,這種藻只生活在原生石上,是石上的先鋒植物。高原冰川區(qū)泥石流的多發(fā)地帶,若環(huán)境適合橘色藻生長,則山谷將出現(xiàn)紅石景觀。這種景觀僅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東南部和南部有所發(fā)現(xiàn),其中以四川西部分布最為典型。貢嘎山腳下的雅家埂兩河口地帶(海拔3800米)的紅石灘是世界上規(guī)模較大的紅石灘之一,雪山腳下鮮紅色的石灘伴隨著湍急的水流,令人眼前一亮,讓人驚嘆于大自然的神奇瑰麗。</p> 折多山 <p>從康定向西,翻越傳統(tǒng)的藏漢分界線--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此行翻越的第一個埡口)。它是康巴第一關(guān),過了折多山,就進入了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qū)。</p> 新都橋 <h3>翻越折多山,進入新都橋,就從“關(guān)外”來到了“關(guān)內(nèi)”的第一站,真正的康巴藏族就從這里開始,建筑也由漢式或漢藏混合式逐漸過渡為古樸獨特的純藏式風格。石砌的房屋,朱漆的大門,朝陽而居,采光極好,每面墻上開著三四扇窗戶,窗檐上用紅、黑、白等色彩描繪著象征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圖案,窗臺上裝飾著高原地區(qū)常見的天竹葵和碧冬茄花,色彩艷麗的民居與湛藍的天空、金黃色的楊樹林交相輝映,勾畫了一幅色彩明艷的風光畫卷。整個新都橋鎮(zhèn)被譽為“光與影的的世界”、“攝影家的天堂”,沿路的風景吸引了人們停車觀賞拍照,美觀古樸的藏式民居尤其引人注目。</h3> 高爾寺佛學院 <p>高爾寺佛學院位于新都橋鎮(zhèn)高爾寺山腳下,紅色的建筑在藍天映襯下分外莊嚴肅穆,不時有年輕的修行者們從旁邊說笑而過。佛學院外佇立一個巨大的轉(zhuǎn)經(jīng)筒,新都橋鎮(zhèn)附近的信眾經(jīng)常到此轉(zhuǎn)經(jīng)祈福。</p> <h3>我們正在聚精會神地拍照,坐在木椅上休息的一位藏族奶奶和我們打了招呼,還和我們聊了起來。她說她家在離這一百二十多公里、車程兩個半小時的吉居鄉(xiāng),她的兒子在外打工,她的三個孫子(女)(坐在她旁邊的三個小孩)在新都橋鎮(zhèn)的藏文學校讀書,她這幾天過來看望他們,今天一起來這轉(zhuǎn)經(jīng)祈福。我們和奶奶一家人一邊聊天,一邊給她們拍照,然后把照片給她們看,周圍的小孩子也好奇地走過來,把老茂緊緊圍著看相機里的照片。我們和奶奶一家告別時,奶奶一再叮囑我們,如果再經(jīng)過新都橋,一定到她家坐坐,喝茶聊天,我們說一定會的。</h3><h3><br></h3><h3>在之后的行程中,奶奶自己(她只會發(fā)帶著藏語音調(diào)的語音,我們只能靠蒙略知一二)或通過她的孫子和我們微信聯(lián)系,叮囑我們路上注意安全,還不時追問我們何時回到新都橋。為了不負奶奶的一片熱心,我們在去甲居藏寨之前特意安排在新都橋住了一晚,通過微信聯(lián)系上奶奶(因為晚上奶奶要去接上晚自習的孫子,沒有及時看微信,經(jīng)過一番周折才聯(lián)系上的),到她家坐了坐,聊了聊,奶奶很開心。臨走時,奶奶執(zhí)意送了我們一袋當?shù)氐奶禺a(chǎn)--自家種的核桃,我們和奶奶依依惜別,互道“扎西德勒”,還相約下次再來新都橋,一定過來看望奶奶。這一段旅行中的偶遇一直讓我們難以忘懷。</h3> 沿途風光(川藏南線) <h3>從上海市黃埔區(qū)至西藏日喀則市聶拉木縣,全長5476公里的318國道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而從四川成都至西藏拉薩,全長2146公里的川藏南線是318國道中最壯美、最精彩的一段,也是我們此行前半段行駛的路線。它擁有從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峽谷一路的驚險、絕美、雄壯的景觀,讓人體驗到“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覺,是中國路況最險峻、通行難度最大的公路,是人類創(chuàng)造歷史的極點。它是一生必走一次,走過了就終生難忘的“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極致之旅。</h3><h3><br></h3><h3>離開了新都橋,我們繼續(xù)沿著川藏南線行駛,翻越了4412米的高爾寺山埡口、4659米的剪子彎山埡口、4429米的卡子拉山埡口,經(jīng)過世界高城理塘,前往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沿途汽車一直在雪山中穿行,沿山勢蜿蜒曲折的公路、銀裝素裹的松林、埡口上積雪覆蓋的小木屋,皚皚雪地上兀自佇立的寺廟,眼前的冰雪世界讓來自南方的我們興奮不已,完全不顧高反,一邊拍照,一邊玩雪,川西的大美就這樣不知不覺走近了我們。</h3> 世界高城理塘 <h3>大多數(shù)人因為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認識了“世界高城”理塘(海拔4014米),這里自古以來就是茶馬互市上的重鎮(zhèn),在縣城城北山坡上,坐落著聞名康區(qū)的格魯派寺廟理塘寺(又名長青春科爾寺),它為康區(qū)第一大格魯派(黃教)寺廟,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稱。漫步縣城,不時與前去轉(zhuǎn)經(jīng)誦經(jīng)祈福的民眾插肩而過,她們神情安詳平靜,面露慈善,讓人不經(jīng)意間也深受感動。</h3> 稻城 <h3>適逢10月中旬,在稻城縣以北28公里處桑堆鎮(zhèn)公路邊的一處濕地內(nèi),鮮紅色的水草肆意蔓延,與四周金黃的白楊樹林、典型的藏式民居組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秋色畫卷,吸引無數(shù)游客駐足觀賞和拍照,是前往稻城亞丁景區(qū)路上的網(wǎng)紅打卡地。</h3> <p>在藏區(qū)旅行,白塔無處不在(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白塔是藏民的風俗),而作為稻城門戶的稻城白塔(白塔寺、尊勝塔林)則是甘孜州最大的白塔,由一個主塔和108個小塔組成,白塔外觀潔白如玉,上圓下方,氣勢宏偉,如遇上黃昏時分的日照金山或者彩色云霞,白塔更為莊嚴神圣,令人肅然起敬。</p> <p>從稻城往亞丁方向綿延的萬畝青楊林,在深秋時節(jié)已是一片金黃,絢爛無比。</p> 稻城亞丁 <p>稻城亞丁被譽為三神山之地--海拔6032米的北峰仙乃日、海拔5958米的南峰央邁勇和東峰夏諾多吉,三座雪山呈品字形,直沖云天,遙相對峙;這里的雪峰、森林、草場、溪流、湖泊、瀑布和牧場木屋相映成趣,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山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這里最早被美國探險家約瑟夫·洛克于1928年發(fā)現(xiàn),被譽為“最后的香格里拉”、“藍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凈土”,是此生必去一次,去了卻終生難忘的夢中天堂。</p><p><br></p><p>南峰央邁勇和高山牧場--洛絨牛場</p> <h3>北峰仙乃日和山腳下的珍珠湖(卓瑪拉措)</h3> <h3>東峰夏諾多吉</h3> <h3>掩映在雪山松林之間的沖古寺,位于仙乃日神山腳下,更顯莊嚴肅穆。<br></h3> 沿途風光(川藏南線) <h3>從稻城沿川藏南線,經(jīng)過理塘西行前往海子山和姊妹湖,到達理塘前,翻越海拔4696米兔兒山埡口--此行翻越過的海拔最高的埡口。</h3> <h3>廣袤無垠的理塘草原,成群的馬和牦牛在悠閑地吃草。</h3> <p>碧藍的無量河在雪山之間靜靜地流淌。</p> <h3>寬敞筆直的318國道(川藏南線),兩旁是綿延的雪山,在到達姊妹湖前經(jīng)過海子山埡口(海拔4685米)。</h3> <h3>從理塘沿著318國道往巴塘方向走,翻過海子山,兩個如姊妹相依偎的冰川湖泊(姊妹湖,海拔4585米)靜靜地躺在雄偉的雪山腳下,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又像上帝滴落的兩滴眼淚,純凈而圣潔。自從2006年,姊妹湖登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它因此就成為了川藏南線上最驚艷的景觀之一,如今更是旅行者們的網(wǎng)紅打卡地。</h3><h3><br></h3><h3>姊妹湖是我們行走川藏南線到達的最西邊的景點。我們原計劃是繼續(xù)往西前往西隔金沙江與西藏芒康相望的巴塘縣,到訪色彩斑斕的措普溝,但由于措普溝當時已關(guān)閉,我們不得不止步于姊妹湖,然后原路返回,經(jīng)過理塘前往新龍縣麻日鄉(xiāng)的措卡湖。</h3> 措卡湖 <p>我們從理塘沿著雅礱江驅(qū)車來到新龍縣麻日鄉(xiāng),再沿著麻日鄉(xiāng)后面的山路一路前行,翻過山頭,越過山坎,眼前就出現(xiàn)了明麗地靜臥于一方天地間的措卡湖。當時已是下午五點,光線已暗,湖水起了皺紋,無倒影,我們有些失望,這與想象中的措卡湖差之甚遠?;蛟S清晨才是拍攝措卡湖的最佳時間?我們決定第二天清晨再來一次,嘗試是否有運氣碰上好的光線。</p><p><br></p><p>因為當晚我們住在山下的新龍縣城,離湖泊將近兩小時的車程,第二天六點天未亮我們就從賓館出發(fā),出發(fā)前在賓館旁邊的小飯館買了小籠包當早餐(味道很贊),一路上我們邊吃邊聊,完全無困意。我們趕在八點前到了山上,此時雖然天已亮,因為湖泊深藏于山骨,躲在山后的太陽才開始慢慢升起,正在一點一點打亮湖泊和湖畔的森林和寺廟,我們有幸在最佳拍攝時間遇到了此湖難得一見的好光線。天氣晴好,湖面無風,湖泊清澈透明,波平如鏡,倒影完美。更讓人驚喜的是,10多分鐘后,湖面上升起氤氳的霧氣,在被光線打亮的湖面上,霧氣的升騰飄移清晰可見,如夢如幻的措卡湖,美如仙境。清晨美到窒息的措卡湖沒有辜負我們的期待和執(zhí)著。</p> <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 <p>措卡湖所具有的殊勝景色、悠久歷史和眾多傳說,而被當?shù)厝艘曌鳌叭碎g仙境,九天瑤池”,是新龍人心目中的一方圣水,更被措卡湖邊的措卡寺里的僧人當作圣湖保護起來。</p><p><br></p><p>此時我們站在措卡湖邊,明凈、透明、圣潔的湖水映照著天地,也仿佛可以照見我們的內(nèi)心,它可以讓人瞬間平靜放空,放下所有執(zhí)念,與純凈的大自然融為一體。</p> <p>湖泊不大,不到半小時就可以轉(zhuǎn)一圈。環(huán)湖一圈,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拍攝,都是絕美的風景畫。我和老茂沿著湖畔轉(zhuǎn)了兩圈,足足拍了兩個小時,仍意猶未盡。</p> 措卡寺 <p>在海拔4000米的措卡湖畔,坐落著一座藏傳佛教白教噶瑪噶舉傳統(tǒng)的措普寺的分寺--措卡阿耶雷寺(簡稱措卡寺),它是藏傳佛教傳人(大修行者塔巴瓦)在1358年修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綠寶石般的措卡湖、四周環(huán)繞的墨綠色松林、莊嚴肅穆的寺廟、顏色鮮艷的藏式建筑和慈善安詳?shù)睦?,眼前的一切安靜而空靈,讓人放空,令人沉靜。</p> 雅哈埡口 <p>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世界第十一高山,“中國最美的名山”第二名,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人們可以在海螺溝、牛背山、雅哈埡口、子梅埡口等多個位置,從不同角度觀賞雄偉巍峨的貢嘎山??刀h甲根壩鄉(xiāng)是親近雪山、朝拜貢嘎的絕佳之地,離甲根壩鄉(xiāng)17公里、海拔4568米的雅哈埡口距貢嘎主峰直線距離約30公里,是觀賞貢嘎山主峰及貢嘎群峰的極佳點。</p><p><br></p><p>為了捕捉傍晚貢嘎山日照金山的勝景,我們五點半從甲根壩鄉(xiāng)的民宿出發(fā),六點抵達雅哈埡口。我們站在埡口上,眼前是連綿起伏的貢嘎山主峰和周圍45座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組成的貢嘎群峰,雄偉巍峨,令人震撼。此時埡口已經(jīng)聚集了上百人的攝影愛好者,擠滿了三腳架和長槍短炮。人們頂著高反,在低溫寒冷中執(zhí)著地守候,然而云霧籠罩的貢嘎山主峰山頂一直未露真容,云層里的太陽時隱時現(xiàn),當山峰被偶爾透出的光線打亮,就會引起人群的一陣騷動,人們心底又燃起一線希望,仿佛奇跡即將出現(xiàn)。然而云層越積越厚,貢嘎主峰完全隱身在云層之中,其它山峰只是被抹上了淡淡的玫瑰金色,奇跡始終沒有發(fā)生。雖有遺憾,但在海拔高達4568米的埡口近距離目睹了貢嘎群峰連綿起伏的巍峨和壯觀,我們已是不虛此行。</p> <h3>被抹上淡淡玫瑰金色的貢嘎群峰。</h3> 冷噶措 <p>說起冷噶措,在2018年之前確實有些高冷,只有極少的資深驢友和發(fā)燒攝影師知道,但到了2018年,突然之間就“火”了起來,前往“朝拜”的人趨之若鶩。雖然它只是個在海拔4600米高山上的小海子,然而面對“蜀山之王”貢嘎山且相距極近的最佳地理位置,使它可以呈現(xiàn)出貢嘎山金字塔型山峰及周圍山峰的完美倒影,是拍攝貢嘎山倒影的最佳位置(沒有之一)。除了冷噶措這一“地利”,還必須有晴好少云無風的“天時”配合,因此最好早上11點前到達湖邊,因為一般11點前較少起風,捕捉湖面倒影的機會更大。</p> <p>我們早上九點多從甲根壩出發(fā),沿著一條坑洼土路一路起伏顛簸,10點抵達冷噶措山下的貢嘎山鄉(xiāng),然后騎馬上山(由牧民牽著)。沿途遇到許多徒步上山的(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qū)徒步登山,當?shù)厝艘恍r輕松登頂,我們即使能堅持走四五個小時也未必到頂),實在令人欽佩。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在馬背上顛簸了一個半小時,終于看到那汪小湖了(此時已是11:30),遠看就是一個小水潭,很不起眼,然而當我們繞到湖面對貢嘎山的另一面,湖泊頓時變得高大上起來。露出山頂?shù)呢暩律秸龑χ覀?,雄偉巍峨,盡顯王者風范。天空白云飄飄,山腰處也有如白色哈達環(huán)繞的云朵(無云的天空略顯單調(diào),天空有云卻未籠罩山頂更有意境),清澈透明的湖水倒影著貢嘎山及周圍山峰,美輪美奐,令人驚艷,不愧為“貢嘎之眼,圣母之鏡”。</p><p><br></p><p>我和老茂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著絕好的天氣和光線,抓緊時間環(huán)湖一圈,不錯過每一個拍攝位置和角度,定格每一個精彩畫面。我們周圍陸陸續(xù)續(xù)也聚集了不少人在賞景拍照,贊美聲不絕于耳,快門聲此起彼伏,這應(yīng)該是在場的每一個人所看到的最美的高山湖泊倒影了。</p> <h3>神山圣湖相依,攝人心魄,令人動容。我們感恩上天的眷顧,讓我們有幸目睹此絕世美景。</h3> <p>高山天氣瞬息萬變,半個小時后,湖面開始起風,倒影已不夠清晰,云層也在逐漸增厚,環(huán)繞貢嘎山腰處的云朵在向山頂處漂移,最終將山頂完全籠罩,山頂在云層中若隱若現(xiàn),有時猶抱琵琶半遮面,有時干脆完全隱身。我們暗自慶幸早到了半小時,不然將無緣這絕世美景了。</p><p><br></p><p>將近下午一點,我們離開冷噶措,騎馬下山(牧人牽馬),然后趕往10多公里外的泉華灘。</p> 泉華灘 <p>從冷噶措驅(qū)車20多分鐘,就到了位于貢嘎山鄉(xiāng)玉龍西村的泉華灘。我們從山下仰望,只見一個淺黃色鈣化狀的大斜坡向上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看起來很不起眼,并非想象中的“九天瑤池”,有幾輛摩托車正從坡頂上往下沖。因為不允許汽車開上景區(qū),徒步上去又費時間和體力,我們也只能坐當?shù)厝说哪ν熊嚿仙?。坡度很陡的上山路,駕輕就熟的當?shù)厝碎_的飛快,他們穿越灌木叢,駛過坑洼泥路,在我們驚魂未定時已經(jīng)到達了泉華灘的最頂層泉華階地(海拔約4000米),他們說讓我們拍照結(jié)束后,在往下幾百米的泉華階地上等他們,然后一溜煙開走了。</p><p><br></p><p>我們定下心來環(huán)顧四周,此處灌木叢生,從更高處流下的溪流沿著淺黃色的鈣化山坡往下層的泉華階地流去,山坡正對著東南面的貢嘎山,當時云層較厚,無法看到貢嘎山峰。看著周圍略顯平淡的鈣化坡地,我們意識到下一層泉華階地才是泉華灘的精華(剛才路過,當時就感覺有黃龍彩池的神韻,可是摩托車卻把不知情的我們直接帶到了最頂層),現(xiàn)在只好沿著又陡又滑的鈣化山坡小心翼翼地往下走,20多分鐘后,我們下到了下一層階地。</p> <p>泉華灘屬于高山河谷草甸地貌,因一種含有大量化學物質(zhì)的泉水在地表產(chǎn)生沉淀而成。整個泉華灘長900多米,寬100多米,依山而下形成8個階地,我們所在的這個階地是其精華所在。</p><p><br></p><p>從高處俯瞰,這個階地上有十幾個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五色彩池組成,走到近處細看,水深40-70厘米的彩池內(nèi)水清如許,水草相依,石花點點,仿如九天瑤池,難怪有“小黃龍”的美譽,卻藏于深山人未識,更加的原始天然,幽深靜謐。</p><p><br></p><p>下午3、4點正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太陽卻和我們躲迷藏,在云層中時隱時現(xiàn)。當光線透出的瞬間,我和老茂就趕緊抓拍幾張,不辜負這藏于深山的美景。</p> 蓮花湖 <p>蓮花湖位于康定縣普沙絨鄉(xiāng)的苦西絨山谷內(nèi),海拔4060米(又名荷花海,在戶外圈中以蓮花湖知名)。蓮花湖湖水碧綠清澈,四周被雪山、森林、草原環(huán)繞,美艷堪比九寨,然而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尚未開發(fā),更為原始天然,幽深靜謐。</p><p><br></p><p>從蓮花湖景區(qū)入口的停車場出發(fā),有三種方式前往山谷深處的蓮花湖:徒步(需在山里露營)、乘坐當?shù)厝说哪ν熊?、多人拼車(拖拉機,可載8-10人),徒步耗時耗力,拖拉機速度慢且異常顛簸,我們果斷選擇摩托車(此行第二次坐摩托)。從停車場到蓮花湖10多公里的路程,摩托車一直沿著原始森林中的一條崎嶇小路穿行,森林中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森林覆蓋率達89%以上),一條清澈湍急的溪流相伴左右,瀑布錯落其間,透過森林的縫隙可以瞥見森林以外的峰巒疊嶂和金黃色的松林,原始天然的景致美的令人窒息,只恨不能下車拍了照再走。景色美到極致,路也難走到極致,摩托有時淌水,有時過橋,有時沖上(下)陡坡,道路有時泥濘濕滑,有時坑洼不平,甚至被大石阻隔,有幾次我們幾乎認為摩托根本無法通過,然而駕駛摩托的牧民身手敏捷,憑著他們駕輕就熟的高超車技,在我們的驚叫聲中,竟然一一闖關(guān)成功,終于在經(jīng)過了四十多分鐘的辛苦顛簸之后,安全抵達蓮花湖附近的溫泉谷,一直精神高度緊張的我們這才松了一口氣。這一路艱險的駕駛堪比摩托車越野賽,幸好有驚無險,安全抵達。</p> <p>蓮花湖景區(qū)內(nèi)有大小溫泉10余處,大量沸泉從地下噴涌而出,出口水溫達80度,當時有人就用溫泉水沏茶和煮食雞蛋,還有十多個游人正坐在一個溫泉池邊上曬著太陽,泡著腳,悠哉悠哉。</p><p><br></p><p>這里離蓮花湖還有2公里爬山的路程,我們沒泡溫泉,繼續(xù)前往蓮花湖。上山的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參天的古樹上垂掛著樹蘿,潺潺溪水緩緩流過,身邊彌漫著原始森林的氣息。上到山頂再往下沿著溪流走,過了兩座木橋,穿過一片松林,眼前的視野頓時開闊,翡翠綠色的蓮花湖靜臥于群山之間,雪山、林海、草原、野花與湖泊交織成一幅美輪美奐的風光畫卷。</p> <p>我們正在拍照,正在草地上休息的一位當?shù)厝苏f可以騎摩托車把我們帶到湖中的一塊沙洲上,那里景色更美。我們欣然應(yīng)允,上了他的摩托涉水來到湖中沙洲。這里視野開闊,正對著海拔4760米的犀牛神山,湖泊四周景色一覽無余。沙洲上灌木叢生,有些灌木開著白色的小花。我從沙洲的中間往外走,隱約看到沙洲邊緣的湖水格外清澈,并從淺往深處呈透明、淺綠、青綠和翡翠綠色的漸次變化,當我靠近岸邊,驚奇地發(fā)現(xiàn)翡翠綠色的湖水中清晰倒影著藍天白云和山峰松林,簡直美呆了。更讓人驚喜的是在我的周圍,沙洲里蜿蜒流淌的湖水,形成了多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水潭,水中清晰的倒影,竟也美得不可方物。我正想叫老茂過來拍,回頭一望,他也在沙洲另一頭拍的起勁,估計也美“驚”到了。在幾灘水邊,我們竟然也折騰了快一個小時,為了不錯過山下月亮灣的好光線,才不得已匆匆離開。</p> <h3>沙洲一處水潭的倒影。</h3> <p>從蓮花湖下山到溫泉谷,在野溫泉里泡腳10分鐘,然后坐上摩托車,一路顛簸下山,再次體驗了牧民的高超車技。</p> 月亮灣 <p>從蓮花湖下來,在離景區(qū)入口兩公里處,一處濕地地形草甸就會映入眼簾,高山流水在此蜿蜒流淌,流成很多條形似月亮的小河,故名月亮灣,這里河水清澈,彩林森然,馬匹在岸邊飲水,水中倒影著岸上的一切,宛若世外桃源。我們屏聲靜氣,唯恐打擾了這里與世隔絕的寧靜。</p> <h3>月亮灣媲美九寨,卻遺世獨立。</h3> 中路藏寨 <p>位于甘孜州東部,大雪山與邛崍山交匯之處的丹巴縣是我們在甘孜州的最后一站,大渡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境內(nèi)峰巒疊嶂,峽谷幽深,海拔從最低的1700米到最高的4120米,相對高差2420米,有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嘉絨藏民世居于此。這里有奇異壯麗的自然景觀,旖旎瑰麗的民族風情,古老神秘的民族歷史文化,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xiāng)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渡河畔第一城”、“千碉之國”。在丹巴的山間河谷中散落著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我們到訪了其中的中路藏寨和甲居藏寨。</p><p><br></p><p>中路藏寨在丹巴縣城東北部,位于小金河左岸海拔2100米左右的二級臺地上。藏區(qū)四大神山之一、海拔5105米的墨爾多神山護佑著藏寨,山上云霧繚繞,山腳下的巨大臺地上、青草綠樹間,散落著紅墻金頂?shù)乃聫R、滄桑凝重的碉樓與高大莊重的民居。時值深秋,高原梨樹的葉子已開始由綠轉(zhuǎn)黃變紅,據(jù)當?shù)厝苏f,再過十天的藏寨將是層林盡染,絢麗奪目,如果有幸遇到清晨太陽從后方高山上升起,適逢光線打在五彩斑斕的樹林和炊煙裊裊的寨子中,將是一幅宛若仙境的夢幻畫面。我們無緣此勝景,留些念想給下次吧。</p> <p>在通向最佳觀景臺的小路兩旁,有幾個身著嘉絨藏族服裝的婦女正在兜售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風干牦牛肉、野生干菌菇、核桃、花椒和蘋果、梨。蘋果和梨外觀一般(甚至有些丑),但脆甜多汁,清香爽口。這些土生土長的水果,不施任何農(nóng)藥化肥,價格也超便宜,我們毫不猶豫各買了十多個。這之后我倆就常常一起同時在車上津津有味地啃水果。</p> 甲居藏寨 <p>自從2005年,甲居藏寨在《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中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xiāng)村古鎮(zhèn)”之一并位列榜首,藏在深閨數(shù)百年的它就出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人氣逐年升高,如今已是丹巴藏寨的一張名片和旅行者的必打卡地。</p><p><br></p><p>從丹巴縣城沿大金川向北數(shù)里,便能看見白墻紅檐的藏式民居星星點點散落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掩映在綠樹叢中--這里就是甲居藏寨。甲居,藏語意思是“百戶人家”,居住著嘉絨藏民140多戶,藏寨沿著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隨山勢起伏迤邐綿延;藏式樓房造型美觀、風貌古樸,整個建筑外形猶如虔誠的佛教徒盤腿正襟危坐誦經(jīng)的姿態(tài);民居四周被青青菜園和艷麗鮮花包圍;世居的嘉絨藏民熱情好客、純樸善良,這里就是一處原始天然、幽深靜謐的世外桃源。</p> <p>我們住在位于寨子最高處的圣頂酒店(寨子海拔2500米,酒店海拔3000多米),在第二天早上晨曦微露之時,我們推開窗戶,只見遠處山谷云海翻滾,近處寨子云霧籠罩,云霧隨風時聚時散,寨子若影若現(xiàn),宛如仙境。</p> <p>我們在酒店天臺上俯瞰甲居藏寨,景色一覽無余,美不勝收。之后我們沿著步道往山下走去,沿途獨具特色的嘉絨藏式民居格外引人注目。這里的一戶人家住一幢寨樓,占地200平米,高15余米,石木結(jié)構(gòu)。民居底屋是家畜圈,其上依次為鍋莊室、儲藏室、居室、經(jīng)堂及角樓(家碉),其中二、三樓分別有天井和露天大陽臺。民居的木質(zhì)架構(gòu)部分和屋檐均為紅色,外墻多以白色、褐色與黑色圈涂成條紋,并繪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圖案。屋頂四個角上有白色的小尖塔,代表著山、樹、水、地四方神靈,有的上面還插著經(jīng)幡,每逢節(jié)日在此進行祭祀,代表著嘉絨藏族的民俗風情。</p> <p>民居旁有大片的菜地果林,種植的蔬菜水果可滿足一家的食用,繽紛絢麗的鮮花裝飾著民居庭院、門前窗臺。正值秋季,蘋果樹、梨樹上已是果實累累,雨后樹上的果子還掛著露珠,讓人垂涎欲滴。藏民們或忙著打理自家寨樓改成的民宿,或在菜地里勞作,或在自家院里給花澆水,快樂地忙碌著。看著云霧繚繞的山寨,依山錯落的寨樓,鮮花裝點的院落,悠然自得的藏民,這不正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p> 雙橋溝 <p>離開丹巴,結(jié)束甘孜州的行程,來到阿壩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zhèn)境內(nèi)的四姑娘山風景區(qū),開始阿壩州游覽的行程。四姑娘山風景區(qū)屬青藏高原邛崍山脈,四姑娘山山勢陡峭,現(xiàn)代冰川發(fā)育,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52座,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邛崍山脈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橫斷山脈第三高峰,四姑娘山風景區(qū)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全國十大登山名山。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幺姑娘山(幺妹峰)等是其中的核心景區(qū),游覽首選景點最為集中、景色最為迷人的雙橋溝。</p><p><br></p><p>我們乘坐景區(qū)觀光車來到位于雙橋溝尾的終點站--四川紅杉林(這里海拔3840米,因四川紅杉集中分布此地而得名),準備從里往外游覽。當天天氣晴好,碧空如洗,乘坐觀光車的一路上,藍天、雪山、松林、草甸、湖泊、溪流交織成的風光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美不勝收,讓人目不暇接。當我們在終點站一下車,眼前的景致絕美無比:湛藍的天空下,巍峨的雪山從三面環(huán)繞著雙橋溝尾,山腳下筆直高大的四川紅杉林、冷杉林直插云霄,深秋的紅杉林已披上金色的外衣,而一夜大雪,整個樹林又轉(zhuǎn)眼變成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這讓來自南方、難得一見雪景的我們興奮無比,慶幸遇見藍天與雪景輝映的景致。我們迫不及待步入棧道,徜徉林間,賞深秋雪景,享南國冬韻,與雪來一次最親密的接觸。</p> <p>景區(qū)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片高大筆直的紅杉林,它是僅產(chǎn)于四川局部地區(qū)的四川紅杉,是中國特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瀕危物種,幾乎與第四季冰川同時出現(xiàn),生長于海拔2300-3500米地帶,最高可達海拔4300米。它春抽嫩芽,夏冠綠蔭,秋染金黃,冬披銀裝,是極具特色的風光植物。此時適逢深秋,披上金色外衣的紅杉林與湛藍的天空、銀白的雪山、綠色的冷杉林交相輝映,無比驚艷,簡直完爆川西紅葉林。</p> <p>我們走在雪地上,或手握一團雪灑向空中,或搖動樹枝,讓積雪飄灑下來打在身上,或輕輕觸摸樹枝上松軟的雪花,或只是靜靜欣賞身邊的冰雪天地,仿佛置身于夢幻迷人的童話世界。</p> <p>從紅杉林處往外走,最先到的景點是“360度雪山”。整個雙橋溝分布著37條溝壑,被十多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圍繞,被譽為“溝壑的陳列館”、“雪山的博覽會”。而從這里環(huán)視四周,目力所及皆是雪山,名副其實的360度雪山。巍峨的雪山下有一座巨大的白塔,四周經(jīng)幡飛揚,仰望雪山圣塔,令人敬畏。</p> <p>四姑娜措,傳說是四姑娘沐浴的圣湖。掩映在高大冷杉樹和蒼勁沙棘樹之間的湖泊清澈如明鏡,倒影著藍天白云、雪山松林,純凈圣潔,寧靜優(yōu)美。我們繞湖一圈,移步易景,美不勝收。</p> <p>從四姑娜措和攆魚壩中間的一個站點下車,這里到攆魚壩,可以順著和緩的溪流漂流而下,也可以沿著棧道徒步1.5公里到達,我們選擇了徒步。雪山、草甸、松林、沙棘樹和溪流一路相伴,其中結(jié)著金黃色的小果、形態(tài)優(yōu)美的沙棘樹非常搶眼。</p><p><br></p><p>沙棘樹是雙橋溝里的一大神樹,灌木屬的沙棘本來身材矮小,而這里的沙棘樹,因為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長成了最高可達二、三十米的高大喬木,更有一棵直徑193厘米、樹齡達2000米的“沙棘樹王”,溝內(nèi)大面積分布的巨大沙棘樹群落,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p><p><br></p><p>一邊徒步,一邊賞景拍照,很快就來到了徒步終點--攆魚壩,它形成于雙橋溝尚未開發(fā)之前,當時這里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來到這里的伐木工人發(fā)現(xiàn)裸鱗魚美味可口,便用自制的竹籠放在下游狹窄的河段,然后在上游用木棍拍打水面趕魚進籠,當?shù)厝司桶堰@里稱為“攆魚壩”。</p> <p>最后一個景點--隆珠措,海拔3490米,是一處高山堰塞湖。雪山松林圍繞的湖泊碧綠清澈,山水天一色。湖中參差錯落著數(shù)十株干枯的沙棘樹,它們死而不倒,保持著挺拔優(yōu)美的姿態(tài)。它的形成是由于河流改道而被淹死的沙棘樹,在被淹死之前吸收了流水中豐富的鈣化物,并大量附積在根部,從而死而不倒,挺拔屹立于湖中,與藍天白云、雪山松林構(gòu)成一幅天然畫卷,成為雙橋溝里一道獨特的風景。</p> <p>我們下午5:30來到四姑娘山最佳觀景點貓鼻梁觀看四姑娘山的全景和守候日落。這里是進入日隆鎮(zhèn)前的必經(jīng)之地,老貓鼻梁已經(jīng)廢棄不用了,這是從老貓鼻梁往前幾百米、緊挨公路的新貓鼻梁,可以停車觀景,還有當?shù)厝说墓潭〝傸c擺賣土特產(chǎn)。</p><p><br></p><p>我們到時,那里已聚集了不少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都在用手機或相機拍攝正前方的四姑娘山。晴朗的天空上飄著幾許云朵,露出真容的四姑娘山在我們面前一字排開,雄偉巍峨,氣勢非凡,從右往左依次是:海拔5355米的大姑娘山、海拔5454米的二姑娘山、海拔5664米的三姑娘山、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僅次于“蜀山之王”貢嘎山,人稱“蜀山皇后”、“東方圣山”。)。</p><p><br></p><p>我們爬上路邊的一處小山坡,在那支起腳架,和在坡上守候的攝影愛好者們邊等邊聊,有人說早上拍到了四姑娘山的日照金山,還說今天天氣不錯,應(yīng)有機會拍到傍晚的日照金山。隨著時間推移,四姑娘山前的山體和樹林被染成了金色,光線也偶爾在某一座山峰上停留,隨著山峰被打亮或變暗,我們的心情也在驚喜和失望中轉(zhuǎn)換。當打在山峰上的最后一縷光線消失,我們意識到已無緣四姑娘山的日照金山了。不過我們?nèi)愿袧M足,因為四姑娘山常年云霧籠罩,難見真容,特別是幺妹峰的芳容,而第一次來四姑娘山的我們,卻有幸目睹了四座山峰的真容,這是上天對我們的眷顧啊。</p> 畢棚溝 <h3>我們離開四姑娘山景區(qū),來到位于阿壩州東南部的理縣。這里境內(nèi)群山連綿,峰巒重疊,高差懸殊,溝谷縱橫,風景秀麗,尤以畢棚溝自然風光和米亞羅紅葉景區(qū)聞名遐邇。</h3><h3><br></h3><h3>理縣樸頭鄉(xiāng)畢棚溝地處米亞羅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域,與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四姑娘山山水相連,是邛崍山系大熊貓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拔2015米~5922米極富落差的區(qū)域內(nèi),融合了高原特質(zhì)與山地風格,濃縮著高原、濕地與峽谷風光的精華:雪山、冰川、湖泊、清泉、瀑布、森林、紅葉、沼澤······</h3><h3><br></h3><h3>我們乘坐的景區(qū)觀光車,沿著崎嶇的山路蜿蜒向上,道路兩旁的山谷已是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美不勝收。途中經(jīng)過一個翡翠般的高山湖泊--龍王海,因傳說湖底居龍王而得名。湖畔山峰云霧繚繞,清澈的湖水倒映著山峰彩林,宛若仙境。人們贊嘆不已,爭相拍照,畢棚溝自帶仙氣的美猝不及防走近了我們。</h3> <h3>從龍王海繼續(xù)乘坐觀光車到上海子游客中心,轉(zhuǎn)電瓶車到海拔3676米的月亮灣,隨著海拔升高,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雪山冰川,沿途的樹林灌木也因前兩日的一場大雪披上了銀裝,隔著關(guān)閉的車窗,我們穿著羽絨服,依然感到絲絲寒意,轉(zhuǎn)眼間我們已從山下的紅葉彩林來到了山上的冰雪世界。</h3><h3><br></h3><h3>我們到了月亮灣下車,步行三百米到磐羊湖--因磐羊在此出沒而得名(湖邊的山坡上有好幾頭磐羊正在吃草)。磐羊湖是一高山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冷水魚、巖魚等魚類,人們可以沿著環(huán)湖棧道漫步賞景。湖邊的山峰繚繞著云霧,金黃色的四川紅杉和墨綠色的冷杉在雪后披上了銀裝,倒影在清澈的湖中,就像冬日里的童話世界。我們正在拍著,之前一直隱身云中、偶爾露頭的太陽轉(zhuǎn)眼間完全現(xiàn)身,將光線肆意傾灑在湖面上,有了光線的加持,湖中倒影頓時變得層次分明和清晰起來,像極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夢幻迷人,美到窒息。我和老茂趕緊趁著天賜的好光線,定格下最美的瞬間。</h3> <h3>我們在從磐羊湖到景區(qū)最高處燕子巖窩的觀光電瓶車上,一個倒影著雪山松林的高山海子闖入了我們的視線,湖泊后的山坡上隱約著點點紅石,湖泊水流出形成的溪流沿山谷蜿蜒而下,岸邊散落著紅石,好一處清新幽靜的賞景勝地,湖邊有三三兩兩的游人。然而這里竟然不設(shè)??空军c,到此游玩只能徒步抵達??紤]到這里離燕子巖窩比離磐羊湖要遠2公里,我們只好從燕子巖窩坐電瓶車先返回山下的磐羊湖,再從磐羊湖向上徒步到這個高山海子。</h3><h3><br></h3><h3>磐羊湖離高山海子約2公里的距離,徒步不算遠,但背著沉重的照相器材,在3700多米海拔的山地向上行走,還是有些吃力的。徒步小道蜿蜒在原始森林中,兩旁是雪山,溪流相伴左右,走了不久就看到路邊散落著一些紅石,不少路過的徒步者在此拍照。前半段多是上坡路,雪后路面濕滑,我們小心翼翼、有些吃力地走著,走到后半段的平路,就輕松多了。不到半個小時,我們穿出樹林,那個仙境般的高山海子已展露在眼前。</h3><h3><br></h3><h3>湖邊一塊巖石上刻著“紅石坡”三個字,在它后面的山坡上遍布著紅石,但不及雅家埂紅石灘壯觀,我們拍了幾張,就走到了海子邊(后面了解到這個海子名叫“紅山湖”,因附近的紅石而得名)。湖泊被一個堤壩一分為二,四周的雪山云霧繚繞,近在咫尺,仿佛觸手可及,湖水清澈透明如少女的眼眸,倒映著雪山松林,美艷不輸磐羊湖,卻更清新幽靜。</h3> <h3>游完紅石湖,我們徒步下山回到磐羊湖,從這里返回。此時天空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花,氣溫也驟然下降,盡管寒風凜冽,寒氣逼人,人們卻熱情似火,簇擁在湖邊拍照,因為雪中的磐羊湖更加夢幻迷人了。</h3> 米亞羅 <p>在第二天早上離開畢棚溝,經(jīng)米亞羅前往黑水奶子溝之前,我們前去觀看了在畢棚溝景區(qū)外廣場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理縣米亞羅紅葉溫泉文化旅游節(jié)開幕式表演。舞臺后是層林盡染的山峰,舞臺旁的攤位宣傳擺賣著理縣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舞臺上當?shù)氐牟厍甲逋d歌載舞歡迎遠方的來客,歌唱美好的秋天,讓我們感受到了淳樸的民族風情、特色的民族服裝文化和濃烈絢麗的川西秋日氣息。</p><p><br></p><p>離開畢棚溝,我們將在米亞羅的“紅色走廊”和奶子溝的“八十里畫廊”中穿行,艷遇川西最美彩林,邂逅川西最美秋色。</p> <p>米亞羅紅葉風景區(qū)東西長127公里,南北寬29公里,幅員3683平方公里,曾經(jīng)比北京香山紅葉風景區(qū)大180余倍,是中國發(fā)現(xiàn)并開放的最大的紅葉風景區(qū)之一,景區(qū)植被覆蓋率達90%,森林覆蓋率在70%以上。每到金秋十月,滿山紅葉競相爭艷,與巍峨的雪山、潺潺的溪流、清新的溫泉及獨具特色的藏寨一起勾畫出一幅絢麗多姿的水彩畫卷。</p><p><br></p><p>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一直憧憬著北方漫山遍野的紅葉和絢爛多彩的秋天,四川雖屬南方,斑斕秋色卻不輸北方,甚至紅葉彩林分布之廣、面積之大、色彩之艷,比北方更勝一籌,尤以川西秋色最美。懷著對川西秋色的向往,我們來到了紅葉觀景勝地米亞羅,穿行在百里紅色畫廊之間。米亞羅的紅葉密集分布在從古爾溝鎮(zhèn)至米亞羅鎮(zhèn)將近20公里的公路兩旁,以及往山谷深處延伸的千溝萬壑之間。</p> <p><br></p> <p>我們的車子沿著公路行駛,剛開始公路兩旁的紅葉零散分布,規(guī)模不大,行駛了一段距離仍沒有起色,我們之前也聽說,米亞羅一帶因為開通隧道和修建水庫,紅葉觀賞已受影響,規(guī)模大不如前,我們覺得惋惜,也有些失落。這時天空飄著小雨,我們的心情也和天氣般陰沉。這時我們來到一個水庫出水口處,在不經(jīng)意抬頭的瞬間,我們被眼前突如其來的美驚到了:山頂云霧繚繞,山谷溪流靜靜流淌,紅色、橙色、黃色、紫色、綠色等深淺不一的樹木交織成的五彩樹林從山谷一直鋪展到山頂,展示著最奔放和絢爛的秋色。我和老茂除了贊嘆,就是不斷地按下快門了。從這里開始,我們真正走進了一條五彩繽紛的彩色走廊,道路兩旁的彩林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被雨水浸潤的彩林更顯嬌艷而妖嬈,吸引著我們不斷停車下來拍照。我們心目中的米亞羅就這樣從夢想走進了現(xiàn)實,美的令人沉醉,卻又美的有些不真實,我們不能想象未被水庫影響的米亞羅的秋天又該是怎樣的一種顏值逆天的美。</p> 奶子溝 <p>穿過米亞羅的紅色走廊,我們經(jīng)縣城馬爾康、紅原,翻越海拔4743米的雅克夏雪山(常年冰雪覆蓋,每年冰雪封山長達9個月,紅軍長征翻越的雪山之一),前往黑水奶子溝。</p><p><br></p><p>我們從海拔2700米的米亞羅出發(fā),汽車開始了一路爬山,海拔也一路攀升至紅原的3500米,直至最高處--海拔4300米的雅克夏雪山隧道(隧道避開了原省道302線翻越雅克夏雪山埡口灣急坡陡的12公里險路)。我們一下子從色彩斑斕的秋天穿越到了白雪皚皚的冬天。積雪從無到有,由淺變深,直至我們進入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甚至最后天上還飄起了鵝毛大雪。如此難得一見的冰雪勝景,我們卻抵抗住了誘惑,居然沒有拍照留念,因為下雪時的雅克夏雪山實在是太冷了,我們穿著羽絨服都還瑟瑟發(fā)抖,趕緊鉆進車里避寒,就讓這冰雪童話留在記憶里吧。</p> <p>穿過2.3公里長的隧道,我們進入了黑水縣,車子開始一路下坡,氣候開始反轉(zhuǎn),路邊積雪由厚變淺,從有變無,植被也從高山草甸過渡到茂密的灌木叢,直至郁郁蔥蔥的寒松翠柏,我們再次從寒冬穿越回了秋天。</p><p><br></p><p>我們在峽谷間穿行,黑水河一路相伴。隨著彩色樹林的出現(xiàn),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步入了亞洲最大的天然彩林--奶子溝彩林谷,在這里,漫山遍野的彩林層層疊疊簇擁著,將美麗的山谷鋪成八十里的天然彩林,使之當之無愧的享有“八十里畫廊”的美譽。這里的樹林交雜著樺樹、松樹、柏樹、楓樹等各種針、闊葉林和點綴其間的灌木叢,匯聚了紫紅、粉紅、橘紅、金黃、深黃、草綠、黃綠、褐色等深淺不一的十幾種顏色,面積之大,顏色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繽紛的彩林與巍峨的山峰、潺潺的小河、獨具特色的藏寨一起勾畫出一幅絢麗多姿的水彩畫卷,讓人感覺恍如夢境。</p> <p>在離黑水縣城10公里處,一個掩映在彩林中的“七彩甲足”藏族小鎮(zhèn)格外引人注目??墒钱斕鞎r間匆忙,我們沒有停留。當晚我們住在黑水縣城,于是打算第二天離開黑水之前,再去探訪小鎮(zhèn),還可以多拍一些小鎮(zhèn)附近的彩林。</p><p><br></p><p>第二天天空作美,經(jīng)過昨天一天雨水的沖刷,藍天白云再次眷顧了我們。一早我們興沖沖地趕到了小鎮(zhèn)“七彩甲足”。進入小鎮(zhèn),映入眼簾的是沿公路兩邊排列的石砌藏式房屋,外墻上涂上了紅色、藍色、黃色、橙色、綠色等醒目的顏色,門楣和窗楣上也裝飾著五顏六色的圖案,門口窗臺上擺放著紅艷艷的辣椒和黃澄澄的玉米,七彩的房屋和四周的彩林交相輝映,宛如秋天里的童話。這是此行我們見到的顏色最豐富、色彩最艷麗的小鎮(zhèn)了。小鎮(zhèn)后面的山腳下有一個小湖,清澈的湖水倒映著彩林,人們可以沿著環(huán)湖棧道漫步賞景。得益于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小鎮(zhèn)名氣漸大,已成為奶子溝彩林的觀景勝地。</p><p><br></p><p>時間在緊張的拍攝中很快流逝,兩個半小時后,我們離開了秋色迷人的奶子溝,啟程趕往320公里外的九寨溝。</p> 九寨溝 <p>九寨溝以夢幻的水、絕美的景,享有“童話世界”、“人間仙境”、“水景之王”等諸多美譽,是四川旅游的極品景點,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是一生必去一次的夢幻之地。它曾因2017年8月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而被關(guān)閉,令人震撼,也給未曾去過九寨溝的人們留下了遺憾。經(jīng)過兩年多的修復重建,九寨溝于今年9月27日在人們的殷切期待中終于華麗再現(xiàn),王者歸來。</p><p><br></p><p>剛剛開放的九寨溝每天限制客流5000人,且只接團隊,不接散客,散客只能在美團上購票,以散客拼團方式進入景區(qū),進入景區(qū)后再自行游覽。我們行前得知此消息,立刻提前買票鎖定,以圓游九寨溝之夢想。</p><p><br></p><p>游覽九寨溝的前一天中午,我們從黑水縣城出發(fā),320公里奔襲,到達九寨溝外酒店已是傍晚。經(jīng)過一夜休整,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來到景區(qū)門口和其它游客集合,跟著旅行社導游一起進入景區(qū)。此時這里已是人頭攢動,人聲鼎沸,人們簇擁著排隊經(jīng)過好幾道檢查口,將近一個小時后才進入景區(qū)。限流5000人尚且如此,不敢想象之前的日客流48000人的最高峰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p><p><br></p><p>五花海</p> <p>景區(qū)實行限區(qū)域開放,開放區(qū)域為扎如溝的扎如寺,樹正溝(火花海除外)、日則溝(諾日朗至五花海段景點)和則查洼溝。樹正溝、日則溝和則渣洼溝呈Y字型分布,我們乘坐觀光車加徒步,按照日則溝、則渣洼村和樹正溝的順序游覽觀光。</p><p><br></p><p>九寨溝內(nèi)有六絕--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和藍冰。水是九寨溝的精靈,翠海(湖泊)是九寨溝的靈魂。溝內(nèi)共有高山湖泊108個,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湖水終年碧藍澄澈,清透見底,湖水顏色隨著季節(jié)、時間和光線的變化而幻化出不同的顏色,隨視覺移動,色彩亦變。翠綠的海子與層疊的瀑布、彩色樹林、皚皚雪峰、藏式風情、藍色冰瀑共同勾畫出一幅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風光畫卷。</p><p><br></p><p>五花海</p> <p>走到日則溝目前最頂端的觀景點,一池碧水瞬間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湖水清澈透明,各類不同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礦物質(zhì)在陽光的照射下幻化出繽紛的色彩,色彩斑斕的彩林倒映于五顏六色的水中,猶如一池巨大的萬花筒鋪展于眼前,夢幻如仙境。這里就是九寨瑤池--五花海,是我們見過色彩最豐富、水韻最夢幻的湖泊了。</p> <p>從則查洼溝的長海下行1公里,深藏于公路下方的一池碧水再次引人注目,它是九寨溝最小、最艷麗的海子--五彩池。湖水的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幻化出夢幻的藍綠色,不同的水域呈現(xiàn)出深淺不一、色調(diào)相異的顏色:碧藍、淺藍、翠綠、青綠,并隨角度不同而變幻無窮。湖水清澈見底,湖底巖石清晰可見,湖面不時泛起一陣漣漪,幻化出金色的波紋。五彩池雖小,斑斕色彩堪比五花海。</p> <p>九寨溝眾多風格迥異的瀑布中,最具“明星氣質(zhì)”的非諾日朗瀑布莫屬。位于樹正溝最頂端的諾日朗瀑布,寬270米,高25米,落差達20米,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寬的鈣化瀑布,藏語中諾日朗瀑布就是雄偉壯觀的瀑布。自諾日朗群海而來的滔滔水流,經(jīng)瀑布頂部流下,如銀河飛瀉,聲震山谷。瀑布景觀隨四季而變換,且各具其美。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選出的六大最美瀑布中,諾日朗瀑布位列其中,它已成為九寨溝的標志性景點,是游客的必打卡拍照地。</p><p><br></p><p>受“88”九寨溝地震影響,諾日朗瀑布巖層出現(xiàn)了局部崩塌,瀑布上方出現(xiàn)了長16.8米、寬50厘米的裂縫,水流一度不復往日,令人痛心。然而兩年過去,通過大自然的自我修復和人工的生態(tài)“補妝”,諾日朗瀑布雄姿再現(xiàn),甚至比震前更壯觀。盛夏的八月曾有記者探訪,當時瀑布水流飛騰而下,水勢洶涌,聲勢浩大。</p><p><br></p><p>我們到訪瀑布適逢金秋時節(jié),環(huán)繞瀑布的山谷坡地層林盡染,在秋色襯托下的瀑布飛流飄然而下,騰起蒙蒙水霧,夢幻迷人,獨具詩意的美。</p> <p>如果你曾經(jīng)追過86版電視劇《西游記》,一定對片頭“唐僧師徒牽馬涉水”的場景記憶猶新,那片涉水經(jīng)過的地方就是九寨溝最大的鈣化瀑布--珍珠灘瀑布。當你沿著五花海下行半公里,就可以看到一處坡度平緩,長滿了各種灌木叢的淺灘,在此流淌的水流經(jīng)過多級跌落,在斜灘盡頭沖出40米高的懸崖,跌落在深谷之中,形成雄偉壯觀的飛瀑--寬達200米的珍珠灘瀑布,瀑布沖進谷底,吼聲如雷,卷起千堆浪花,向東狂奔而去。這道激流是九寨溝所有激流中水色最美、水勢最猛、水聲最大的一段。沿著瀑布左側(cè)棧道觀賞,可以近距離感受瀑布非凡的氣勢。</p> <p>樹正溝是九寨溝的主溝,全長約14公里,這里匯集了神奇美麗的海子、多姿多彩的灘流、氣勢雄偉的瀑布及夢幻多彩的群海群瀑,被譽為九寨溝的縮影。其中樹正群海是樹正溝的一大亮點,也是九寨溝最具代表性的群海群瀑景觀。</p><p><br></p><p>樹正群海的成因是鈣華累積的堤壩形成了大大小小的23個海子,它們緊密相間、連綿600余米,堤壩上生長了茂密的樹林和灌木叢。適逢深秋,五彩斑斕的樹林和灌木叢環(huán)繞著藍如寶石、綠如翡翠的海子,美輪美奐,宛若一幅濃艷的俄羅斯油畫。因為地震破壞,棧道尚未修復,我們只可遠望,不可近觀,然而高處俯瞰的樹正群海更有氣勢,令人驚嘆。</p> <p>在九寨溝眾多的高山海子中,蘆葦海是最與眾不同的。在景區(qū)觀光車上的驚鴻一瞥已讓我們驚艷,于是在離開景區(qū)之前,我們從樹正群海沿著棧道一直走到蘆葦海。蘆葦海是一個全長2.2公里的半沼澤湖泊,在鵝黃色的蘆葦叢中,蜿蜒穿行著一條翡翠綠色的飄逸的水帶,因為有著美玉一般的光澤和色澤而得名玉帶河,據(jù)說是由九寨溝女山神沃諾色嫫的腰帶變幻而成。蘆葦隨風搖曳,湖水靜靜流淌,不時有水鳥掠過,讓人仿佛置身于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p><p><br></p><p>九寨溝高山峽谷景觀薈萃,翠海、疊瀑、彩林和雪峰交相輝映,美如仙境,帶給人們最極致的視覺享受。一天匆匆游覽,雖然不能領(lǐng)略一個完整的九寨溝,卻已令人終身難忘。九寨溝值得一去再去,看遍每一個海子、每一個瀑布、每一座雪峰、每一片彩林,直至看遍它各具魅力的四季。</p><p><br></p><p>離開九寨溝,我們直奔黃龍--此行最后一站。</p> 黃龍彩池 <h3>黃龍景區(qū)位于阿壩州松潘縣境內(nèi)的岷山南麓,擁有著石灰?guī)r遍布的喀斯特地貌,一曲大自然的神曲正在這里演奏--冰雪融水和地表水中融入了大量的石灰?guī)r碳酸鈣物質(zhì),流經(jīng)水溫和氣壓降低處,碳酸鈣物質(zhì)中的二氧化碳溢出,碳酸鈣物質(zhì)結(jié)晶析出,附著在植物的枯枝殘體上,沉淀積累,天長地久,形成了碳酸鈣圍堤,又由于地勢高低起伏,形成了階梯狀的圍堤。地表的鈣華宛如一條黃色長龍蜿蜒于雪山峽谷中,3400個隨處散落的彩池像是黃龍身上閃閃發(fā)光、絢麗奪目的鱗片。這些彩池大小不一、層層疊疊,呈梯田狀分布,遠遠望去好似一條條彩色絲帶蜿蜒盤旋在雪山森林之中。五彩池是其中最大的彩池群,位于景區(qū)最高處,宛如黃龍之眼。</h3> <h3>一早我們乘坐纜車上到景區(qū)高處,沿棧道步行約3公里,再沿著一百多級的臺階拾級而上,沿途停下休息數(shù)次,最終走到了景區(qū)的最高處--海拔3900米的五彩池。</h3><h3><br></h3><h3>我們漫步池邊,欣賞著這夢幻的景致:693個鈣池宛如晶瑩剔透的五彩琉璃鑲嵌在森林中,池水不同層面顏色各異,深淺不一的黃、藍、綠、白漸變著、交替著,宛如混滿各色水彩顏料的調(diào)色板。彩池與雪山、峽谷、森林交相輝映,讓人宛如置身瑤池仙境。</h3> <h3>沿著五彩池的游步道行走,可以從高處俯瞰和近處觀賞。五彩池絢麗的色彩加上格外給力的光線,完美的無以復加。我和老茂沿著步道反復上下,各種鏡頭輪番上陣,各種角度換著拍,拍了一個多小時,我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然后徒步下山,觀賞沿途的彩池。</h3> <h3>我們一路下山,仿佛步入了一座規(guī)模巨大的天然鈣華博物館,鈣華邊石化彩池、鈣華灘、鈣華塌陷壁及鈣華瀑布、鈣華臺等鈣華景觀一應(yīng)俱全,這些景觀爭奇斗艷,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h3><h3><br></h3><h3>擁有彩池500多個,鈣化景觀中色彩最為豐富的爭艷池。</h3> <h3>由近百個水池組成的盆景池,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lián)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池旁是木石花草,翠柏盤根,儼然天設(shè)地造的奇特盆景,令人嘆為觀止。</h3> <h3>世界最長的鈣化塌陷壁--洗身洞瀑布,從金沙灘下泄的鈣華流,在這里突然崩塌,跌落成一堵高10米,寬50米的鈣華塌陷壁,奔涌的水流從堤埂上翻越而下,在鈣華壁上跌宕成一道金碧輝煌的鈣華瀑布,十分壯觀。</h3><h3><br></h3><h3>從洗身洞瀑布往下,還有同樣精彩的蓮臺飛瀑、飛瀑流輝等鈣華瀑布,最后在迎賓池--一組精巧別致、水質(zhì)明麗的池群的陪伴下,結(jié)束了黃龍景區(qū)的游覽。我們從這里返回成都,結(jié)束了川西的旅行。</h3> <p>此次川西之旅,是最需要克服身體不適、旅途最艱辛,但景觀最為多元、景色最為震撼的一次旅行。我們既到訪了多個聞名遐邇的著名景點,也探秘了多個人跡罕至的私藏秘境。我們翻越高山埡口、登臨高山海子、探秘深山湖泊、親近藏式民居、造訪古老寺廟、邂逅最美秋色,一路精彩不斷,驚喜連連。我們幸苦執(zhí)著的付出,終于親睹了川西壯美的景觀,收獲了川西最美的秋色,體驗了川西多元的文化,感受了藏羌人民的熱情。這是一場“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極致之旅,它將被珍藏于心,終身難忘。</p><p><br></p><p>大美川西,此生的眷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