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媽的北極故事壞妞兒 <h3> 這是我在北冰洋上漂流8天所乘坐的小帆船。我的北極故事必須從她說起,正是為了她,我把奔赴北極的心動變成立即執(zhí)行的行動(不瞞您說,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乘坐帆船旅行)。</h3> <h3> 我們這條小帆船大名“北極光號”(Northern Lights),全長只有46米(一個游泳池就裝下了),是1910年建成的全木制老古董,她已經109歲了,她的主人精心保養(yǎng)著她,始終保持著她百年前的原貌。</h3> <h3> 這是我的船長,帥吧,像不像電影里酷斃了的男主角?現實中的他,是讓我佩服得需要抬頭仰視的真正的硬漢強者。</h3><h3> 注意到了嗎,他是在露天掌握著舵輪呢,面前不僅沒有復雜的儀器儀表,甚至連個遮風避雪的艙棚都沒有,而他航行的水域是北冰洋啊,要知道那里風力多強烈天氣多寒冷!</h3> <h3></h3><h3>船長在大風中矯健的爬上搖曳的繩梯到桅桿頂端,我在下面看著都哆嗦,而他連安全帶都不用。<br></h3> <h3>船艙里邊是溫暖的,狹窄的過道迷你的艙房,中心位置的“大廳”是我們的餐廳兼活動室兼會議室兼周轉房(艙房里是上下鋪,高度只能躺不能坐,一個人下床另一個人如果不想躺著就得出屋)。這樣的格局讓我們在船上是真正的近距離交往,20人的驢友大家庭多數時間都聚會在大廳里,那里總是歡聲笑語“表演”不斷,日子格外快樂。</h3> <h3>說了那么多還沒交代我的北極航行具體位置呢。你知道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叫什么、在哪兒嗎?它就是全境都在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它的首府叫“朗伊爾”,一個有1500人的北極大城市。</h3> <h3>我是一個人背個大包(兩個機身三個鏡頭)從北京輾轉三次換乘飛機,飛到朗依爾與同伴匯合的。飛機正點到達朗伊爾上空,在機場上空盤旋了一個半鐘頭之后,終于有驚無險在大雪彌漫的微型機場上著陸(向飛行員致敬?。鏆g迎我的就是這只可愛的北極熊。</h3> <h3>當天,我就在朗伊爾碼頭登上了北極光號,開始了我在斯瓦爾巴群島周邊海域的漂流。<br></h3> <h3>說老實話,我究竟航行去了哪些海域真的不明白,盡管每天晚上探險隊長都會展開航海圖給我們講解航行路線,我也最終鬧不清楚都去了哪里,因為極目遠眺到處都是一樣的景象:海水、冰川、雪峰和地平線!</h3> <h3>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站在船舷邊發(fā)愣發(fā)傻,目瞪口呆的迷失在360度包圍自己的冰海之中,不知道時間不知道方向,不時用凍僵的手指按動一下快門,然后根本不看相機屏幕,因為實在是眼睛一分鐘都不能從既變幻莫測又無限重復的海水與冰峰中挪開。</h3> <h3>常常會有虛幻的感覺,分不清天與地的邊界,辯不明夢與醒的差別。</h3> <h3>我們的船在一個又一個峽灣停泊,我們乘坐橡皮快艇登陸。</h3> <h3>這是我們的探險隊長,他總是第一個登陸去觀察岸上的情況,確定安全后會帶領我們徒步行走雪原。長槍總是貼在他的背后,隨時準備著保衛(wèi)我們的安全(據說在北極熊出現時可以鳴槍示警勸退)。</h3> <h3>我們跟著他踏上一個個小島,用雙腿感受北極的土地,留下自己在北極的珍貴足跡(徒步10公里以上??)。當然一陣狂風飄過,足跡就被掀起的積雪覆蓋了。</h3> <h3>“路”就在腳下,每一步都是自己開辟。</h3> <h3>當我登上山頂,眼前的畫卷就這樣呈現:</h3> <h3>暖色的陽光撫慰著山嶺,你能分辨哪是雪原哪是云端?<br></h3> <h3>冰川被擠壓累積,高聳形成冰峰,帶著它蔚藍的色彩與天空爭艷。</h3> <h3>層疊的山巒描繪著蜿蜒曲線,把世界邊緣的大地當成木刻雕板。</h3> <h3>北極鷗凌空展翅,駕馭氣流在冰川和山峰間任性盤旋。</h3> <h3>太陽總在30度夾角的側面,即便正午十分也不會凌空高懸。</h3> <h3></h3><h3>行走在雪原,我有幸邂逅這里的主人們,瞧,這是北極熊的腳印, 我什么時候能夠看到它的真顏?</h3> <h3>這是馴鹿的步履,它們剛走不遠。</h3> <h3>那純白底色中一排斑駁身影,展現著馴鹿們的淡定安閑。</h3> <h3>瞧這奔跑,足夠矯健。</h3> <h3>這是馴鹿寶寶,它徑直走到我的面前。</h3> <h3>遠遠的,它的家族成員在觀察著它,時刻準備保衛(wèi)它的安全。</h3> <h3>北極狐看見我們并不回避,反復幾次在這個土丘前后跑來跑去,探頭探腦跟我們周旋。</h3> <h3>各種水鳥在船頭船尾一路相伴。</h3> <h3>它的名字叫“巖濱鷸”,寒冷地區(qū)海濱特有的鳥(我也是后來通過識鳥軟件才認識)。</h3> <h3>難得一見的環(huán)斑海豹在水中時隱時現,美麗的花紋真是讓我開眼。(海豹見過不少,環(huán)斑海豹卻第一次看見)</h3> <h3>北極是冰凝的</h3> <h3>北極是寂靜的</h3> <h3>北極是遙遠的</h3> <h3>北極是有情感的</h3> <h3>那一天,在這個登陸點,我聽到了它的哀怨。</h3> <h3>這是北緯78度40分的地方,是我們這一次北極之行到達緯度最高的地方。</h3> <h3>這里是前蘇聯(lián)開發(fā)并且遺棄的采礦點,曾經形成一個具有3000人規(guī)模的小鎮(zhèn),現在還有10個人在駐守。</h3> <h3>它已經被遺棄30年了,但冰凍保持了它的原貌,一切都那么鮮活,好像昨天人們還在這里工作。</h3> <h3>理想火炬</h3> <h3>領袖塑像</h3> <h3>居民小區(qū)。</h3> <h3>宿舍樓房</h3> <h3>站在中心廣場眺望,樓房背后是冰川雪原的美景。可是你們知道嗎?此時此刻我想起的卻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h3> <h3>西雙版納是我當知青生活了8年的第二故鄉(xiāng),從16歲的少女到24歲的青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那里。我曾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天斗地,把西雙版納原始森林砍伐成禿山荒嶺只為種玉米解決“兵團”上千知青的吃飯問題(當初巨大的樹木無法砍伐都是用炸藥炸),激情豪邁壯志凌云的從事著破壞環(huán)境的事業(yè):還無限忠誠的以為是為了解放全人類的革命目標(我的“初心”)而奮斗。<br></h3> <h3>我相信曾經住在這里的工作者們,像我一樣的以戰(zhàn)天斗地的革命斗志進行過艱苦卓絕的工作,奉獻過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據探險隊長解說,遺棄原因之一是1987年空難,造成慘烈的傷亡)。</h3> <h3>封閉礦洞</h3> <h3>拋棄小船</h3> <h3>鋼鐵垃圾</h3> <h3>人們最終退出了這個不屬于他們的地方。</h3><h3><br></h3><h3>這是小鎮(zhèn)的地標,名字叫“金字塔”。這個雄偉的鋼筋金字塔,一橫一豎都標記著一個大國的貪婪(幅員那么廣闊卻還要到北極來掠奪資源),在我眼里怎么看它都是一座給人類丟臉的恥辱柱!</h3> <p>在小鎮(zhèn)碼頭不遠有一個很小的雕塑,一只被鐵鏈桎梏著的小狗孤零零的站在大石頭上,凝望著遠方。</p><p>我不知道它寓意什么,但是看著它我卻想到很多。</p> <h3>人類文明的進化史,一直都在曲折反復,在螺旋式上升中認識才不斷深化。<br></h3><h3><br></h3><h3>我曾經以為鋼筋水泥是文明進步,</h3><h3>現在才知道綠水青山才是幸福家園;</h3><h3>我曾經以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h3><h3>現在才知道只有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周旋;</h3><h3>我曾經以為喜馬拉雅山是8882米,</h3><h3>后來才知道以現在的測量是8848米。</h3><h3>我曾經以為人民過好日子是要消滅富人,</h3><h3>現在才知道要消滅的是貧困,合理的社會要消滅的是無產。</h3><h3>我曾經以為……</h3><h3><br></h3><h3>有多少曾經以為是真理的東西被歷史和科學證明為謬誤,人類在走向文明的征途上始終步履蹣跚,曲折蜿蜒。</h3> <h3>這一次旅行到達了將近北緯79度的地方,我始終沒有看到北極熊的蹤影。我原以為來到北冰洋看見北極熊是必然的,來了以后才知道,它們已經到更高緯度的地方去了,人類的“進一步”使它們不斷的“退一步”,它們不得不去更遙遠更寒冷的地方尋找家園。</h3> <h3>這是朗伊爾街頭的北極熊塑像,側面看上去它虎視眈眈,正面看它時發(fā)現它有一付憨態(tài)可掬可愛笑臉。</h3> <h3>在朗伊爾機場上方的半山腰處,有一個不許隨便靠近的神秘所在,沿著之字形公路搜索,可以看到一個不起眼的建筑,它就是屬于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種子庫”,它是人類預防全體滅絕之后,給未來地球保留的生命之源。</h3> <h3>我們的北極光號在金字塔小鎮(zhèn)碼頭停泊的那個晚上,天空呈現了炫麗的北極光,我在寒風中用鏡頭記錄下那場精彩。但我回看相機屏幕時卻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哪個設置弄錯了,因為我看到的是五彩光芒(我以前在圖片中看過無數次的北極光都是綠色的)。后來跟攝友們交流才知道,北極光依爆發(fā)程度分十級,極別較低的是綠色的,五極以上的就有彩色了。</h3> <h3>我好幸運,我第一次看見北極光就是高級別的五彩光芒!而我對北極光的認識也由此得到進步。</h3> <h3>燦爛絢麗的北極光,我相信她的光芒環(huán)抱北冰洋遼闊海域和島嶼一定千秋萬代,我相信這片圣潔的極地終會保持(回歸)她的原始風貌直到永遠,我相信地球上的人類終會明白自己文明的界限,會與自然和睦相處;因為,因為,我相信人類的認識能力一直在發(fā)展。</h3> <h3>哦,我的北極故事,它發(fā)生在2019.9.26~10.4之間。</h3><h3> ~全文完~</h3> <h3><br></h3><h3><br></h3><h3><br></h3><h3>11.14日“鐘老漢”的微信公眾號《鐘老漢說話和畫畫》轉發(fā)了我的《北京大媽的北極故事》,結果到11.29號的半個月內瀏覽量超過70萬,特別是公眾號原文后面的留言十分精彩,成為與原文有機結合的組成部分。這些留言是讀者送給我的珍貴禮物,我十分珍惜必須保留!由于留言太多,下面摘錄其中一部分,都是截屏圖片。</h3> <p class="ql-block">至2021.12.8,“鐘老漢”微信公眾號中本篇的瀏覽量超過100萬。</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鐘老漢”公眾號里,讀者給本文的留言。</p> <h3>下面這幅截圖是朋友轉給我的。我剛剛才知道,這位兩次在朋友圈轉發(fā)我文章的王鐵軍老師,是位重量級的學者。</h3><h3>老師,我謝謝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