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一張代友書法作品展張代友 <h3> 滿62歲時老伴拍</h3> <h3>簡介</h3> <h3> 張代友,筆名:荊木,1957年2月出生,恩施市人,1975年8月畢業(yè)于湖北省藝術學院美術系。從小喜歡書法,1972年9月進湖藝美術系學習三年,接觸到不少歷代書家碑帖,才知書法不僅僅是適用,而且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要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因為藝術是一種寂寞之道。1978年定了一個學書十年的計劃,初從柳、歐、顏入手,繼臨《張遷碑》、《張猛龍碑》、《鄭文公碑》,兼習篆書治印,國畫花鳥,以求旁通。行書師法王羲之《圣教序》、《蘭亭序》,摹其墨跡,追其神韻,參入文微明的瀟灑俊逸。后得徐本一先生指點,臨孫過庭《書譜》,討教體勢結構,用筆變化,領會揮毫之理。近幾年來,對王羲之、懷素、黃庭堅、王鐸等歷代名碑名帖朝臨暮寫。并涉獵現代名家法帖,走取法乎上,入古出新之道。 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努力追求線條的立體感、節(jié)奏感和韻律變化。盡心把用筆中的方圓、開合、伸縮、藏露、肥瘦、疾澀,用墨 中的濃、淡、枯、濕等各種對立因素和諧地統(tǒng)一在作品中,特別注意真情實感的流露。 除平時注重臨帖外,較注重其它門類藝術營養(yǎng)的吸收。如看書,無論是古典的現代的,世界名著,還是當代的各種報刊雜志,無不涉足。電視愛看文藝節(jié)目,尤鐘情于舞蹈,時裝表演。通過以上涉足,從而增修養(yǎng)、廣思路,字的格調亦隨之有加。我認為,書法只有綜合舞蹈中的韻律美,音樂中的節(jié)奏美,戲劇、時裝表演的優(yōu)美動感和服飾的美感才能成為藝術的多彩天地,達到出神入化之境地,給人以審美愉悅的感受。 從 學書到現在,不管工作如何變化,不管是在恩施地區(qū)師范教書,到后來改行變換了好幾個工作崗位直到退休,始終沒放棄對書法的追求。40多年來我把學書法當作修身養(yǎng)性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把寫字的過程當作自娛?,F在,只要每天一拿起毛筆去書寫那幾根簡單的錢條,都常常使我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樂此不疲。 書作和小傳編入國家人事部《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世界名人錄》、《中國書法家選集》、《中國歷代書畫名家寶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精品選集》、《當代書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書法作品集》、《中國美術選集》,入駐中國影響力人物數據庫,出版?zhèn)€人專輯《張代友書法集》等90多種辭、集中。被邀請參加曼谷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及國際交流會,被邀請參加"中國文化藝術界訪問韓國。書作見諸"書法報”、"中國收藏”、"藝術周刊”、"世界知識畫報”、"經典收藏”、"中外畫刊”、"大眾收藏報”、"收藏快報”、"書畫市場報”等專業(yè)報刊雜志。中國實力派書畫家推薦_百度文庫,央視網華人頻道專題宣傳。以作品圖片為素材,制作成國家"名片之譽”的郵票和電話卡出版發(fā)行,書作被國內外博物館、書畫拍賣收藏機構,中央紀委、國際友人等收藏。</h3> <h3> 原恩施州政協(xié)副主席劉子兵點評</h3> <h3> 原恩施州政協(xié)副主席劉子兵點評</h3> <h3> 原恩施州職院副教授畫家吳斌武點評</h3> <h3> 畫家鄧榮:拜讀您的書法、篆刻大作,皆美且精。當今書畫界能靜得下來的人不多,難能可貴。</h3> <h3> 原恩施州委文明辦主任、州機關工委書記向極航點評</h3> <h3> 著名畫家趙子丹點評</h3> <h3> 著名畫家楊官漢:瀟灑飄逸而法度嚴謹,很不錯!</h3> <h3> 《中國美術選集》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分書法卷和給畫卷。選登自1912年以來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等具有影響力的近現代書畫大家及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當代中國美術界最具代表性及藝術價值的書畫界名家。</h3> <h3> 著名書法家陳煥祥:張代友,草書筆暢,結字嚴緊而疏朗,澀行力足,非常好!注:大羊為陳煥祥</h3> <h3> 北京琉璃廠視頻管理處特邀20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在各大媒體網絡平臺進行作品視頻展播,免費制作宣傳。</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