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芳華——懷念共和國一個時代的青春小城故事 <h3> 電影《芳華》像一只無形的手撥動了我心靈的琴弦,心靈的顫音如同銀鹽中的膠片,將隔年的灰塵輕輕拂去,我的回憶隨之顯形愈加清晰可見,終于,在今年春天我決定拿起相機去重拾這段難忘的青春年華……。</h3> <h3> 我的家鄉(xiāng)蒲城縣位于關(guān)中平原的北部,城西十多里處有一條河叫漫泉河,河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干枯了,“漫泉秋月”曾是蒲城著名八景之一,傳說她的源頭是西禹路橋頭南邊一個半畝大左右的泉眼,源源不斷的涌出清澈的泉水灌溉著下游賈曲鄉(xiāng)一望無際的葦子園,有了她的滋潤賈曲葦子長的格外粗壯茂密,故方圓百里有“賈曲葦子賽竹竿”之說。</h3> <h3> 我沒有見過她波光粼粼、秋月倒映、蘆花飄飄的美麗景色,記憶中的漫泉河只是一條連綿南北十多里干枯的深溝。</h3> <h3> 上個世紀真正讓這條深溝出名的不是那條干枯的河,而是駐扎在這條溝中的一支英雄的部隊——84807部隊,國際主義英雄羅盛教就出自這支部隊。</h3> <h3> </h3> <h3> 這支部隊從1970年5月入駐蒲城到1998年10月撤轉(zhuǎn)為預備役期間為蒲城人民的搶險救災、經(jīng)濟建設(shè)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整整一代蒲城人的記憶,我至今還記得85年冬部隊上老山前線時蒲城人民沿途幾十里揮淚送別難舍難分的情景,這感人的場面成為了我對冬天最深刻的記憶。</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河溝的東岸有一所“漫泉河中學”,是當年為了解決附近老百姓和部隊子弟上學難而興建的,部隊在人力物力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援,幾乎所有的建材都是部隊派軍車運送的,當時教育局抽調(diào)我的父親負責學校的基建,所以經(jīng)常去部隊來聯(lián)系車輛派送物資。<br></h3> <h3> 我當時大概六、七歲的樣子,最高興的事情是跟著父親去部隊汽車連要軍車去拉建材,因為晚上回來可以在軍人俱樂部看電影看部隊文工團的演出,大都是男孩子喜歡看的戰(zhàn)斗片《南征北戰(zhàn)》《英雄兒女》《渡江偵查記》……由于當時新片上映部隊要比地方上早半年左右時間,這也成了我常常向小伙伴炫耀的資本。</h3> <h3> 如今溝里部隊的各個軍營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風吹雨打,早已破爛不堪、面目全非,只有軍人俱樂部還依稀保持著當年的模樣,透過上面陳舊的壁畫和銹跡斑斑的標語仿佛能看見整體化一的部隊像一座移動的長城從遠處走來,仿佛能聽見靶場清脆密集的槍聲和嘹亮的軍號聲在溝里回蕩著……。</h3> <h3> 1998年,部隊撤轉(zhuǎn),發(fā)生在里的一切,如同我的芳華一般塵封遠去,卻隨著我那不曾磨滅的記憶而愈加濃烈……。</h3> <h3> 衷心的感謝拍攝當中提供場地、服裝、道具和所有熱心幫助的朋友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