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菜鳥到老驢——我的秦嶺戶外活動進階歷程長安老農(nóng) <h1><font color="#808080"><b> 西安人有個得天獨厚的戶外活動條件,城南五十公里處就是鼎鼎大名的終南山。而陜西境內(nèi)秦嶺主峰太白山則是最初的國家登山隊訓(xùn)練基地。邏輯很簡單:太白山本就是青藏高原以東中國大陸的最高峰,主峰絕頂抜仙臺海拔3767米。近水樓臺的西安戶外人非常幸運,一年四季都可以隨時進山。春天可上山看高山杜鵑;夏天可以欣賞高山大草甸、箭竹林與山間的溪流、花草;秋季是觀賞濃濃秋色滿山紅黃葉的時節(jié);寒冬里可以登山觀雪景看冰瀑。<br> 歐美的戶外登山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 ,尤以阿爾卑斯山區(qū)的居民最為幸運資深。而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活動則只開展了幾十年。特別是改開以來,隨著經(jīng)濟收入的提高,厭倦了快節(jié)奏沉悶城市生活的白領(lǐng)階層與部分海龜們逐漸效仿起西方人,也熱衷起了自駕、徒步登山、騎行與馬拉松等戶外運動。戶外活動是由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發(fā)端,逐漸向全國各地蔓延開來的。<br> 西安本地的秦嶺戶外登山活動,若是從有組織成規(guī)模的階段算起,應(yīng)該也就十余二十年的歷史。</b></font></h1><h3></h3> <h3>鰲太風光</h3> <h3>高山杜鵑</h3> <h1><font color="#808080"><b> 從我自己開始接觸戶外活動算起來,至今也有十來年了。因為夫人上下班通勤比較辛苦,我們家在2006年買了一部車作為代步交通工具。套用一句俗語:自此,腿長了。節(jié)假日里開始了自駕兜風和遠行的內(nèi)容。起先是沿著國道和高速走。先后自駕走遍了省內(nèi)的主要景區(qū)。后來足跡逐漸擴展到了周邊省份的一些重要景區(qū)。也會在周末,學著像其他朋友一樣,開始開車進山體驗戶外活動的魅力。對葉廣芩的《老縣城》一直印象深刻。終于在2007年五一假期里一家三口人同行去了趟秦嶺深處的周至縣厚畛子鎮(zhèn)老縣城村,看到了與世隔絕的秦嶺山區(qū)村落原始風貌。而待2008年512之后再去老縣城村時,則感受到了地震造成的滑坡對108國道和黑河上游沿線山體道路令人震撼地毀壞。也正是這次老縣城之行,在都督門村偶遇太白山南南穿越的重裝驢友背包客,與他們有了一次短暫的溝通交流。當年那一刻,一滿都是對重裝驢友的崇敬與膜拜。<br></b></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 于是,回到家后,也開始了在周末進山戶外徒步爬山的活動了。起先,只是夫妻倆背著家里的雙肩包,穿著的是單位開運動會時發(fā)的哥倫比亞速干褲、沖鋒衣與銳步運動鞋。走了一些比較熟悉的灃峪、大峪、小峪和庫峪溝道。一般是先找好位置停車,在山溝里吃吃喝喝、轉(zhuǎn)轉(zhuǎn)玩玩,三四個小時后就原返回家了。記得,當時走的最好的一次也就是在大峪西翠花山中,遇到了一撥西航熟人參與的戶外隊伍,跟隨著走了一趟西翠花——蓮花洞的穿越路線。大約就是這樣倆人斷斷續(xù)續(xù)走了一年多,有一次在走庫峪葫蘆坡路段休息時,遇到了也在徒步兼探路的山行戶外的幾名領(lǐng)隊。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相談甚為投機。于是應(yīng)邀加入了山行的戶外QQ群,開始了與山行團隊一起戶外爬山的集體活動。如此,也算是走上了一條從戶外菜鳥向小毛驢的蛻變之旅。在與山行團隊活動期間,先后購置了登山鞋(高腰護踝、防水面料和把地感強的鞋底材質(zhì)與紋樣)、登山杖、護膝、雨披與地席,也買了件可以容納下一日出行足夠物品的40升容量背包。這個階段大多走的都是些穿越路線,如分水嶺——東坪溝、十寨溝——黎元坪、紫閣峪——神水峪和南五臺——熊溝等穿越線路。也走過一些路途遠、海拔高,難度較大的原返路線,如營盤溝上冰晶頂和秦嶺東梁線路(山頂都超過了3000公尺高度,一般對普通人來說,超過2500公尺的高程就會程度不同地出現(xiàn)高反現(xiàn)象)。<br></b></font><font color="#808080"><b> </b></font><font color="#808080"><b><br></b></font></h1><h3></h3> <h3>大峪西翠花冰瀑</h3> <h3>仙峪風光</h3> <h3>夏日抱龍峪瀑布</h3> <h3>抱龍峪冰瀑</h3> <h3>箭峪嶺U型穿越</h3> <h3>草鏈嶺風光</h3> <h3>東坪溝大草甸風光</h3> <h3>秦嶺東梁林業(yè)路</h3> <h3>大峪嘉午臺</h3> <h3>嘉午臺風光</h3> <h1><b><font color="#808080"> 因為山行的領(lǐng)隊年齡比較大了,逐漸開始走起了休閑腐敗線路。其間我也跟其他隊伍走了一些比較心儀的線路,如:圭峰山黃柏峪——烏桑峪穿越;洛源草鏈嶺;跟冠之隊走了灞源箭峪嶺的U型穿越;跟驢窩走過秦嶺南北營盤穿小峪的線路,也走過華縣遠眺華山,甕峪穿越仙峪的線路。我們也自駕走了西漢高速秦嶺服務(wù)區(qū)東梁、大峪嘉午臺和庫峪太興山等多處原返路線。</font></b></h1> <h3>秦嶺灃峪內(nèi)黃河長江水系分水嶺</h3> <h3>灃峪分水嶺(210國道高點)東坪溝穿越之大草甸</h3> <h3>分水嶺朝天場</h3> <h3>分水嶺鹿角梁風光1</h3> <h3>分水嶺鹿角梁風光2</h3> <h3>分水嶺鹿角梁風光3</h3> <h3>割漆岔</h3> <h3>庫峪割漆岔太興山穿越途中</h3> <h3>太興山頂岱廟</h3> <h3>東梁石海</h3> <h3>東梁二道梁草甸</h3> <h3>東梁原始森林</h3> <h3>東梁山頂(3000+)</h3> <h3>冰晶頂</h3> <h3>冰晶頂石海</h3> <h3>鰲山山頂(3500+)</h3> <h3>太白盤山路</h3> <h3>太白云海</h3> <h3>太白山云海</h3> <h1><b style=""><font color="#808080"> 后來,發(fā)現(xiàn)了幾家戶外網(wǎng),也開始了在8264資料網(wǎng)等國內(nèi)頂尖戶外論壇的潛水學習。這期間開闊了眼界,長了見識,了解到了戶外大牛們的驢行經(jīng)驗與陜西自己的戶外資源。<br></font></b></h1><h1><font color="#808080"><b style=""> 8264上盤踞著國內(nèi)各路戶外精英。從騎行318的嫩驢到攀登珠峰、獨行羌塘與穿越鰲太、穿越狼C、夏特的大牛們,那可真是各路神仙匯聚,應(yīng)有盡有呀。<br></b><b style=""> 混跡于8264上,長此以往,整個人的眼界與格局徹底被打開。也有了追求進步的主觀愿望。恰好此時,單位去太白景區(qū)的一次旅游徹底激活了我的驢途。由景區(qū)望向被積雪覆蓋著太白山小文公保護區(qū)的幾間簡易房,我暗下決心:我要穿越太白山,我要登上抜仙臺。<br></b><b style=""> 幾周后,我在購置齊了帳篷、睡袋、氣罐與60升的背包這些戶外露營必備裝備后,迅速報名跟隨了一只周末太白山南北穿越(眉縣湯峪穿越周至厚畛子鐵甲樹)的商業(yè)隊伍。<br></b><b style=""> </b><br></font><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b></h1> <h3>抜仙臺遠眺</h3> <h3>俯瞰太白山大爺海</h3> <h3>太白之巔留影</h3> <h3>親臨大爺海</h3> <h3>太白絕頂抜仙臺</h3> <h3>太白山跑馬梁</h3> <h3>太白山萬仙陣</h3> <h3>二爺海</h3> <h3>太白山三爺海</h3> <h3>太白南坡三爺海玉皇池間石海路段</h3> <h1><b><font color="#808080"> 此次重裝穿越太白山的戶外登山路程,使我經(jīng)歷了人生中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露營搭帳篷,還是在3600多米的大爺海邊上經(jīng)受住了整晚大風暴雨的考驗;第一次重裝(15公斤以上);第一次戶外開火吃熱餐;第一次走石海路段;第一次體驗高反;第一次扭傷膝關(guān)節(jié)韌帶,跟隨一個不靠譜的隊伍,深夜中四五個小時只身一人落在了太白山南坡的山路上(無收隊)。整個人身心都經(jīng)歷了一次洗禮與考驗,深刻領(lǐng)會到了戶外的風險與選擇靠譜同行隊友的必要性——所謂“無兄弟,不登山”。<br> 此行的收獲也很大,我不僅重裝穿越了太白山,登上了太白抜仙臺這個大陸東部最高峰。同時,也看到了絕美的云海、草甸花海、日出、冰蝕湖、石槽與石海等高山景觀。值了。此行之后,我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草驢躍升到合格驢友的進階過程(通常西安市戶外圈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只要是重裝走過了秦嶺分水嶺——大寺村——高冠的大寺線路即可被認定為標準的驢子。而我雖說尚未走過大寺,但太白山穿越的海拔和路途難度早已超越了大寺穿越線路)。</font></b></h1> <h3>太白山南坡大草甸</h3> <h3>大寺穿越途中</h3> <h3>大寺穿越靠近高冠的鐵橋邊農(nóng)家</h3> <h3>大寺風光1</h3> <h3>大寺風光2</h3> <h3>一日大寺穿越途中(接近分水嶺時)</h3> <h3>鰲山原始森林風光</h3> <h3>鰲山云海</h3> <h3>鰲山原始森林</h3> <h3>鰲山云海</h3> <h3>鰲山穿越23公里登山口</h3> <h3>鰲山跑馬梁</h3> <h3>鰲山導(dǎo)航架</h3> <h3>秦嶺高山杜鵑</h3> <h3>太白山小文公保護站</h3> <h3>抜仙臺上毀了鐵瓦頂?shù)膹R宇</h3> <h3>2012端午期間的太白山南南穿越第二日山頂營地</h3> <h3>太白跑馬梁將軍廟小木屋</h3> <h3>老縣城風光</h3> <h3>老縣城</h3> <h3>太白山南南穿越途中</h3> <h3>太白南南穿越之抜仙臺留影</h3> <h3>秦嶺厚畛子鐵甲樹景區(qū)(太白南南南北穿越起點)</h3> <h3>一日鰲山途中</h3> <h1><font color="#808080"><b> 從太白山回來后,因為看懂了商業(yè)戶外隊伍良莠不齊,大多只是一心掙錢,專業(yè)度與責任心非常低下。也就由此萌生了自己組建AA戶外群的念頭,希望找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同好一起戶外出行。于是出手組建起了秦嶺穿越QQ戶外群。很快,在群里就結(jié)交了一批對秦嶺太白穿越感興趣的兄弟姐妹們,這些群友大多是省內(nèi)的,也有一些省外其他城市的驢友。<br></b></font></h1><h1><b><font color="#808080"> 在組群后的兩年間,我先后組隊召集大家走了大寺重裝穿越和一日輕裝穿越、獅子茅棚嘉午臺穿越、秦嶺東梁登頂?shù)染€路。最后,在組隊重裝走了太白山南南穿越(厚畛子都督門——鐵甲樹之間三日行程)與鰲山穿越(太白縣23公里與塘口村南北穿越兩日)之后。我以為是時候在群里組隊一起走秦嶺穿越的頂級線路——鰲太(太白縣鰲山主峰——眉縣太白山主峰六日)穿越了。<br></font><font color="#808080"> 2012年七月中旬,剛一放暑假,我就約好了隊伍。而待其他五人與我在理工賓館匯合時,我恰好有些感冒癥狀。此時一來考慮到隊友們都是從外地趕來的(除了楊凌與富平來的兩個弟兄,另三人分別由長春、沈陽和福州趕來),二來,我們剛組隊走過鰲山穿越與太白南南穿越(我個人其間還特意跟第九營團隊走了趟一日鰲山穿越線路,也是在為鰲太穿越做準備),因此思想上面有些輕敵。沒跟大家提起我的身體不適,就上了路。五名隊友都是比我年輕十歲以上的年輕人,大家體能都比我好。我總是走在隊伍后面的那一個,一路上總有人陪伴在我的身邊。我也始終以群主老大的姿態(tài)鼓勵關(guān)照大家。在第四天晚上,抵達2800營地時,大家都非常疲憊,沒有了精神。因為我們隊伍比其他人到的比較晚,扎營點離水源地有100多米遠,誰也沒想著去主動打水。大家試圖說動福州二十多歲的小伙去服務(wù)一次,沒有成功。于是,我去拎了一桶水回來,沒有什么胃口,吃了包泡面荷包蛋,就在帳篷里睡了。終于,在鰲太路上的第五日早上我發(fā)生高反了——據(jù)隊友說我頭天幾乎咳了整晚,太累了的緣故,我自己反倒沒有清晰記憶。應(yīng)該是體能消耗與感冒未痊愈的綜合作用,基本上是在鰲太穿越的線路的海拔最低點處——還有兩天就要成功穿越的節(jié)點處我病倒了!此時病倒了不但意味著穿越失敗,還有可能直接掛在路上(鰲太穿越攻略上此地無下撤線路——鰲山與太白兩端都有下撤線路,唯有距兩端各有兩三天路程的中段無線路)。隊友試著幫我背起背包,我空手走著,呼吸還是沒能調(diào)整過來。此刻的我心慌氣短,一切高反的癥狀都顯現(xiàn)出來了。無奈之下,拜托了正路經(jīng)前晚一同露營的商業(yè)隊捎帶上已先行出發(fā)的三名外地隊友,兩名同鄉(xiāng)兄弟則陪同我留在了孤獨的2800營地上。重新搭好帳篷后,他們倆在大草甸子上休息游玩聊著天,我則開始在手機上寫下了跟家人的告別留言,以備不測。躺在帳篷里胡思亂想之際,開始梳理起了我的人生歷程,心有不甘,又很無奈。祈盼休整一天后,明早出現(xiàn)奇跡,一切會好起來!<br></font><font color="#808080"> 沒能如愿,第二天早上起來,我的呼吸仍然沒能調(diào)整好,心里特別怕遭遇了肺水腫。此時在鰲太中段,前后都是兩三天的路程,2800這里已經(jīng)是線路上海拔最低點了。不可能等死吧?<br></font><font color="#808080">急中生智,我突然想起了此前論壇中有人似乎也提起過在這里遭遇過不測,強行下撤了。于是我們看過地圖后做出了決定:沒有路,就從南坡沿著石海和河溝走走看。最后終于在穿過原始森林與河道邊走了四個多小時后,找到了一條下山的路。至此,已在鰲太穿越途中陷入窮途末路的我又復(fù)活了。大概是在下撤到2000米以下的高度時,我的呼吸窘迫胸悶癥狀已經(jīng)基本消失。沿著太白河走到了核桃坪,當晚在黃柏塬與兩位兄弟聚餐時,向二位表達了深深的歉意與感謝。第二天就此別過,各自回家。<br></font><font color="#808080"> 隔天去到空軍醫(yī)院檢查過后,身體并無大礙。心有不甘的我繼續(xù)約我那兩位兄弟,想著要完成那個未競的心愿。二人怕是對我的身體還不放心,不約而同地婉拒了我。于是,瞞過家人,我獨自上了路。</font></b></h1> <h3>鰲太穿越起點塘口村留影</h3> <h3>鰲太穿越起點——塘口村進山處</h3> <h3>鰲山藥王廟</h3> <h3>鰲太穿越途中</h3> <h3>鰲太穿越藥王廟留影</h3> <h3>鰲太線麥秸嶺路段</h3> <h3>鰲太線2800營地</h3> <h1><font color="#808080"><b> 2012年8月7日,距第一次鰲太穿越半途下撤的兩周后,我毅然孤身又走入了塘口村的鰲山中。午后的大雨阻斷了我的上行腳步,心想絕不可以因天氣原因耽擱行程——因為整個預(yù)訂的六天穿越期間沒有手機信號,要是延遲至七八天出山,大概率會嚇壞家人的。再者,也不可以撤回家。因為兩周前的穿越差點掛在山中,這一次出行也是撒了一個謊:對家人謊稱又與群友相約出行——利用了家人的善良與自己是群主老大,要對別人負責任的合理理由。其實,這樣做也遭遇到了日后的信用掃地,此為后話。<br></b><b> 雨下了有一個多小時。漸漸小了下來時,從上面下來了一對男女。待我問過后才知曉,這倆小夫妻是西安南郊的城中村二代,不是要爬鰲山,而是與我一樣想法走鰲太(但沒做過攻略,只是聽別人說起過鰲太)。小伙子想走,媳婦不放心,就跟著來了。這倆其實本打算回撤的。一聽說我前幾天剛走過半程,認識路,就自愿跟隨我一起走了。于是臨時結(jié)組,我有了兩位旅伴。<br></b><b> 后來的過程比較順利,就是我?guī)е谎卮饲白哌^的路線又走了一遍。只是因為第一日的雨與第二日拔高劇烈而耽擱了行程,我臨時決定,放棄了傳統(tǒng)的營地選擇(只在營地補水),每次都往前盡量趕一段,住在可以扎營的途中。過了2800那一天,在還沒找到合適營地時天已摸黑,雖然那個埡口風很大,也不敢再往下走了,只好就地扎營。其實此埡口地方太狹小兩邊都是陡崖,已無法固定外帳了,三人湊合在一頂內(nèi)帳里對付著坐了一宿。<br></b><b> 還有就是在翻越金字塔和一次次翻越九重石海時,因看不清傳統(tǒng)路徑,各自找路,走得很辛苦。鰲太后半程沒有走過的線路,走時感覺是有些心里沒底。但當終于走到將軍廟萬仙陣一帶時,我又看到了太白山熟悉的身影。長舒一口氣,成功了!</b></font></h1><h1><font color="#808080"><b> 登上抜仙臺找到手機信號后,趕緊給家人報了平安。如此,歇在了上板寺。第二天,下山回到了家中。</b></font></h1><h3><font color="#808080"><b> </b></font></h3> <h3>獨闖鰲太線塘口留影</h3> <h3>鰲太穿越途中大太白梁上留影</h3> <h3>鰲太穿越路段之大爺海留影</h3> <h3>鰲太途中遭遇老羚牛</h3> <h1><font color="#808080"><b> 我自己很高興,終于穿越成功了。也帶出了一對從來沒有重裝露營經(jīng)驗的小夫妻。倆人此前只有城南山中的一日線路經(jīng)歷,事后交口感概:一分錢沒花,跟我玩了一次太白山。傻小子哪里知道:免費玩太白山事小,直接走完了國內(nèi)頂級線路鰲太穿越后,兩口子幾天之內(nèi)就已經(jīng)升級為戶外強人了。<br> 其實,在2012年前后,每年在鰲山穿越和鰲太穿越的線路上都會有人掛掉了。有些掛掉的人還是太白當?shù)氐念I(lǐng)隊(如牧野),有些則是參加商業(yè)團隊穿越的資深老驢(前幾年中秋節(jié),一次性在鰲山上就掛掉了三位其他戶外群的領(lǐng)隊)。AA團隊掛掉的就更多了。老天保佑,這次獨闖鰲太期間沒有給我特別惡劣氣象條件的考驗,而我自己一路上也沒有犯大錯。大山包容了我,讓我如愿以償,滿足了心愿。也給機會又一次證明了:只要循規(guī)蹈矩不犯規(guī),別人行,我也一定可以。<br> 經(jīng)過反省,我也認識到了:這次為滿足一己私欲,以謊言欺騙家人,是嚴重的錯誤行為。道歉之余,其代價也是非常大的——我被家人嚴厲斥責批評,并自此被打入另冊,終止了繼續(xù)戶外登山進階的可能。家人再也沒有批準過我的重裝出行要求(我的裝備也基本都廢掉了,只是在自駕行時用于救急)。其后,只能玩玩一日線路,溜溜腿了。再后來,連戶外群也不待見我們這些超齡青年,自己心儀的線路再也走不了了。阿彌陀佛哦!<br> <br> </b></font></h1><h3></h3> <h3>在埡口坐了一夜</h3> <h3>獨闖鰲太線結(jié)組帶出的一對夫妻</h3> <h3>大太白梁上我的帳篷,梁下就是前一天走過,令人發(fā)怵的“九重石?!甭范巍?lt;/h3> <h3>鰲太穿越成功后,太白山下板寺留影。</h3> <h3>雨后鰲山</h3> <h1><b><font color="#010101"> 戶外進階的過程取決于自己曾走過的路。作為一名驢友,當自己由輕裝進階至重裝出行,由低海拔出行過渡到高海拔攀登,由一日戶外到多日戶外的進程中,自然會遇到并克服其間所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與問題,也必然會由此逐漸積累經(jīng)驗,成長為名符其實的合格驢友。<br></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而對一名驢友而言,在其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其實都可以歸集為一點:安全第一原則。本著這一點,在行前對前人攻略的學習認識與行程計劃安排是否周詳、裝備與物資的完備與否、對路途時間把控所具有的能力(登頂與返程的關(guān)門時間)、路途中的避險意識,營地選擇問題等等等等,只要是在整個因果鏈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以安全為前提,不出紕漏、嚴格執(zhí)行好有關(guān)細節(jié)約定,應(yīng)該就不會出現(xiàn)大的致命后果。所有的戶外慘案無一例外,都是在上述因果鏈上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出了錯所致。以上所述,展開講會再產(chǎn)生幾大篇幅內(nèi)容。而凡此種種,都是我所推崇的阿式攀登(阿爾卑斯式),即AA結(jié)組戶外,SOLO獨立攀登必然會涉及到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倘若是對于喜歡商業(yè)服務(wù)的喜馬拉雅式(俗稱喜式攀登)戶外的高端成功人士而言,這些自然都不在考慮范圍之列。有必要的話,幾名夏爾巴助理會把您拉拽上珠穆朗瑪峰頂,即便是一瓶氧氣和能量飲料您自己都不必背負,一路上都會有保姆式的跟隨服務(wù)。只是當萬一,當您不幸遇到了登山助理或領(lǐng)隊自顧不暇的危急時刻,您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與對安全原則的爛熟于心可能會幫您成功自救。</font></b></h1><h1><font color="#010101" style=""><b> 此上算是我完成全文后的一段感想,不免有些啰嗦。實為個人價值取向與戶外經(jīng)驗的一點心聲。</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