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反修站古道胡楊 <h1> 在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有一條神秘的鐵路,建成四十年后才公布于世。每當軍列行駛到祁連山下的清水火車站時,便從這里拐了一個90度彎,朝著正北方向的額濟納緩緩駛?cè)?,中途有個叫東風鎮(zhèn)(十號)的地方,是這條鐵路的中心站,火車接著向北行駛便到了終點站——額濟納旗反修站(建國營)。</h1><p class="ql-block"><br></p> <h1>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條保密程度很高,全部軍事化管理的軍用鐵路;所有的人員物資到了清水火車站后,都要重新編組,由軍人自行管理,自行操作,甚至由軍人負責開火車,軍人糾察擔任乘務(wù)員,沿途巡道的、發(fā)信號的、駐守點號的,包括機修的、也全部都由現(xiàn)役軍人擔任。這樣一個絕對保密的軍用專列,方可進入這條鐵路,所有軍人也必須持有邊防通行證才能進入,這樣一條鐵路世界上絕無僅有。擔負大國特殊使命的鐵路軍列,猶如蟄伏在茫茫沙海中的長龍,日夜奔馳在戈壁灘上。</h1><h1> 清水火車站鐵路一側(cè)可見院墻大門,這是特為軍人過往設(shè)置的招待所。</h1><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月的戈壁大漠仍舊吞吐著絲絲寒意,似乎在和眼前這一名老兵訴說著別離,他叫黃紅根,是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鐵路管理處一名奮戰(zhàn)在航天運輸一線長達30多個春秋的老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嗨,老伙計,我們又要并肩作戰(zhàn)了!”黃紅根拍著老伙伴的肩膀,眼神中充滿了堅定。他主動請纓,再次踏上那條熟悉的“航天生命線”,接連幾天,他駕駛機車連續(xù)作業(yè),吃住都在機車上,每天休息時間不超過 4 個小時。</span></p><p><br></p> <h1> 腦海中的反修站(建國營),已經(jīng)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站,坐落在額濟納旗賽漢陶來蘇木西側(cè)不遠的中央戈壁上,舉目曠野,茫茫沙海,不見人煙,只有東邊賽漢陶來的一片胡楊林顯露出一些生機來。這片胡楊林、紅柳樹得以生存,是因為有源自祁連山黑河(木仁高勒(西河)的灌溉)。</h1><p class="ql-block"><br></p> <h1> 你可不要小看這個不起眼的小站,它連接和承載著大國夢想,大國重器在這里誕生,是守備部隊、邊防官兵重點堅守的陣地;它的身后是我國第一個核試驗基地,它是一條固邊強軍之路;也是邊疆地區(qū)發(fā)展富強之路,額濟納幾乎每個軍民都乘坐過這列火車,它是邊防的“生命線”。小小火車站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追溯的更早一些,四十一年前(1978年8月1日),這是一個漫天風沙飛舞的日子,我隨撤編的蘭州軍區(qū)敵后偵察隊百十號人(其中干部五人,我是其中之一),從武威出發(fā),到反修站下火車,帶著部隊撤編后的全部家當,進駐到了二號人造山,成為某邊防團機動二連,從這一天開始,便與大漠邊防結(jié)緣,將青春年華留在了邊防。</h1><h1> 2017年夏,在二號山和連隊戰(zhàn)友們合影。</h1><p><br></p> <h1> 反修站所在的“賽漢陶來”系蒙古語譯音,意為“美麗的胡楊”。1958年設(shè)賽漢陶來公社,1984年改蘇木。人口約1300人。幾十年前,這里只是一個幾十戶牧民的偏僻村莊,近些年,隨著臨(河)哈(密)鐵路,京藏高速公路先后建成,昔日只有一趟列車的反修站,飛速發(fā)展成為四通八達的現(xiàn)代交通樞紐,現(xiàn)在境內(nèi)有了京新高速公路、臨哈鐵路、嘉策鐵路、清賽鐵路、331國道等重要交通線路,小村莊成了中華民族騰飛夢想的實現(xiàn)之地!幾十公里之外,蒙方境內(nèi)至今仍是戈壁沙石路,形成巨大的反差,充顯泱泱大國風范。</h1><p class="ql-block"><br></p> <h1> 地圖上的反修站。當連長時,我每年都要帶領(lǐng)連隊戰(zhàn)士們到反修站裝卸煤,成千上萬噸煤經(jīng)火車運到反修站,再用汽車拉往部隊,干部戰(zhàn)士不怕吃苦流汗,圓滿完成任務(wù)。邊海防三年后勤建設(shè)時期,所需的水泥、磚、木材等建筑材料,全部需要我們爭分奪秒動手裝卸。干部戰(zhàn)士外出辦事,探親休假,家屬來隊,老兵退役,新兵入營,都要經(jīng)過反修站。這里有官兵的汗水、也有淚水、小小的車站上演著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有這些,都深深寄托著官兵無限情思,多少年后,還讓人們留戀。車站附近還有團里的油庫,到火車站的油罐車,再通過地下管道輸送到庫里的油罐中。</h1><p class="ql-block"><br></p> <h1>三年后建時,建設(shè)的禮堂。</h1><p><br></p> <h1> 1958年籌建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時候,著名將領(lǐng)陳士渠率數(shù)萬將士,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經(jīng)過兩年半的艱苦拼搏,完成了這條鐵路的建設(shè)。</h1> <p>首批航天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進軍戈壁</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創(chuàng)業(yè)起始,神秘鐵路奔馳的機車鼻祖是抗戰(zhàn)繳獲日本產(chǎn)的蒸汽機車。汽笛在沉寂千年的“死亡之?!敝写灯鹕奶柦?,為新中國架設(shè)起分娩導彈衛(wèi)星的產(chǎn)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傳,機車原是侵華戰(zhàn)犯岡村寧次的專車,1945年8月被我軍繳獲,曾作為彭德懷元帥的指揮車入朝參戰(zhàn),調(diào)配到中心后,曾接送過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從日本產(chǎn)到國產(chǎn)蒸汽機車,再到內(nèi)燃機車、空調(diào)客車這些設(shè)備見證了基地鐵路運輸事業(yè)的建設(shè)歷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車輪碾碎祁連雪,車身帶起大漠風。這條鐵路南起祁連雪山下的清水站,北至大漠深處的額濟納旗寶日烏拉嘎查(綠園、稱作清綠鐵路),后來延伸至賽漢陶來蘇木(反修站),全長330公里,很長時間這里是鐵路終點站?;匚唇M建前,綠園是原額濟納旗政府駐地, 1958年,當國家在額濟納旗寶日烏拉(青山頭)地區(qū)建設(shè)我國第一個導彈綜合試驗基地時,深明大義的額濟納人民全力支持國家的國防建設(shè),懷著對家園無限留戀的心情,讓出了水草豐美的上游牧場,搬遷到了建國營地區(qū)。旗政府先搬遷到建國營,后又搬遷到現(xiàn)在的達來呼布鎮(zhèn),前后“三易旗府”。對此,聶榮臻元帥曾深情地說:“額濟納人民為國防建設(shè)作出了巨大犧牲,有機會一定要回報”。也許正是應(yīng)了聶帥這句話,不久以后鐵路延伸到了建國營(反修站)。</h1><p><br></p> <h1>賽漢陶來的胡楊樹伴隨著鐵路</h1><p><br></p> <h1>額濟納旗黨政機關(guān)舊址——寶日烏拉</h1><p><br></p> <h1> 當年交通閉塞、人煙稀少、進出十分不便的邊陲小鎮(zhèn),已經(jīng)不在遙遠。這里是連接北京——烏魯木齊大通道的重要接點,西部五?。▍^(qū)),向北開放的口岸通道。嘉峪關(guān)市是以鋼鐵冶煉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工業(yè)城市,經(jīng)策克口岸從蒙古進口的煤炭,源源不斷的送往內(nèi)地,大大縮短嘉峪關(guān)冶煉產(chǎn)業(yè)原料(煤炭)運輸?shù)臅r空距離,降低了鋼鐵成本。</h1><p><br></p> <h1>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鐵路,可見沿途站點。</h1> <h1>軍列在風沙中行駛。</h1><p><br></p> <h1>火車行駛過額濟納河</h1> <h1> 流動的沙丘,那時沒有好方法,只能靠人工清理,還沒有發(fā)明網(wǎng)格固沙的方法。</h1><p><br></p> <h1> 列車走走停停,每個點號都卸下或裝上些物資。點號上的戰(zhàn)士們擔負著養(yǎng)護檢修鐵路的重任,以確保鐵路行車的安全性。清沙的時候,火車離人不到十米,清一節(jié)沙子火車走一節(jié),有些旅客也下來幫著清沙子。列車再一次開行時,車下站著的士兵無論多少,都排著齊整的隊伍向列車敬禮。</h1><p class="ql-block"><br></p> <h1>戰(zhàn)士們在維護鐵路</h1> <h1>巡道的一名戰(zhàn)士立正敬禮,目送軍列通過。</h1> <h1>軍營美女阿魯阿卓慰問車站點號戰(zhàn)士,潸然淚下。</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位叫星空的網(wǎng)友說的話讓人感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也在酒泉發(fā)射中心服役過,茫茫戈壁灘,點號官兵戰(zhàn)風沙,耐孤獨,有的點號只有一倆個兵看守,每當心連心藝術(shù)團去慰問,女的總抱著憨厚的戰(zhàn)士哭!軍人苦,軍人妻子更不易!向軍人致敬! </span></p><p><br></p> <h1> 雖然大家經(jīng)常乘坐這趟列車,但沒人能記住經(jīng)過的站點,解密后軍用鐵路沿途主要車站:</h1><h1>南起清水,北至額濟納旗反修站,全程330公里,途中有大小43個點號:清水站、下河清站、南泥灣站、石泉子站、石梁子站、金華站、河東里站(曾叫紅旗站)大樹里站(曾叫大團結(jié)站)東風站、七號站、井岡山站......反修站等主要站點。</h1><p><br></p> <h1> 從反修站通往額濟納的唯一的公路,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從這里經(jīng)過,中間是三米寬的柏油路,駛過賽漢桃來的胡楊林,前面是一片平坦的戈壁灘,沙土都被大風刮走,裸露著一層黑色的戈壁石,看上去烏蒙蒙一片,我們稱之為西戈壁。</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年,我們都會在這里種植胡楊,沙棗等樹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行駛在戈壁灘上,遠遠的就看到了二號山,在距達鎮(zhèn)兩公里的地方,有通往二號山的沙石路,我外出回來,就在這里下班車,徒步回到連隊。</h1><p class="ql-block"><br></p> <h1> 賽漢陶來蘇木西北的三號人造山,其座落在反修站北端不遠處,與東南側(cè)的四號山構(gòu)成扼守反修站及縱深鐵路的支撐要點,形勢緊張時,有一個營的兵力布署在人造山的工事內(nèi)。</h1> <h1>三號山和二號山猶如兄弟,并肩守衛(wèi)在反修站兩側(cè)。</h1> <h1>地平線上三號山余輝</h1> <h1>從這棟建筑可見三號山</h1><h3></h3> <h1> 額旗達來呼布鎮(zhèn)至賽漢陶來蘇木客運班線線路全長43公里,始發(fā)站為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zhèn),途徑9公里、安都、龍子河,到站為賽漢陶來蘇木,行程約1小時。</h1><p><br></p> <h1> 黑河進入東風后分為兩叉,一條叫額濟納河(東河)另外一條叫木仁高勒河(西河)</h1> <h1>木仁高勒河(西河)</h1> <h1>賽漢陶來的木仁高勒河(西河)</h1><p><br></p> <h1> 賽漢陶來蘇木的木仁高勒河晚霞,西河水到了這里,因沒有后續(xù)水源補充,再也無力前行,古河道原來是要到西居延海。</h1><p><br></p> <h1>西河流經(jīng)西居延海的古河道</h1> <h1>東風基地的黑河</h1> <h1> 東風基地是一座軍人城,郵局、公安、醫(yī)院、甚至學校全部由軍人擔任,因此,就有了“額濟納電線桿比人多,軍人比老百姓多”的比喻。</h1><p><br></p> <h1>神密鐵路中心站——東風</h1> <h1>謹向額濟納神密鐵路的開拓者、人造山的締造者、居延要塞、邊境線的守衛(wèi)者——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h1><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大漠問天》官網(wǎng)發(fā)表了我這篇文章,下面的圖片是文章編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攝影:汪江波在這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