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王一一白腹隼雕的家事!安記 <p class="ql-block">茂密的森林深處,高高松樹丫里住著白腹隼雕一家,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二只雛鳥健康活潑招人喜歡。小家伙生活在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環(huán)境里,父母勤勞勇猛,號稱“荒野之王“整個山區(qū)林地都是他們的獵場。前天抓回來一只小的兔子,全家整整吃了近二天,肉質鮮美,味道好極了……</p> <p class="ql-block">飽餐一頓后幼鳥便呼嚕入睡!半小時左右,小家伙醒來舒展著翅膀,萌萌噠的很可愛,然后拉著踉踉蹌蹌腳步,撅起屁股往巢外噴出一長條大便,射的很遠很遠。鳥類都有這種講究衛(wèi)生的本能和習慣。隨后小家伙又步履蹣跚心滿意足扒下等待下一餐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除了小鳥會注意巢穴衛(wèi)生外大鳥也會隨時整理安樂窩,有時添加一些樹枝有時又添加一些樹葉,不時還會清理殘羮剩飯并叼走大塊咬不爛的骨頭。</p> <p class="ql-block">親鳥照顧幼鳥的耐心細致不亞于人類,喂食時鳥喙像鑷子一樣,每一口都撕得很細,順著小鳥的嘴一點點一點點的喂,一頓飯要半小時以上,小鳥直吃到素囊鼓鼓,肉吃完還喂一些骨頭,看它們喂食你不會想到猛禽,殘忍,血淋淋之類詞匯,反而腦海湧出慈祥,關懷,無微不至的情愫。</p> <p class="ql-block"> 上一次剩下的兔子肉吃完已有二個時晨了,雄鳥捕食還沒回來,小鳥已嗷嗷待哺,雌鳥也有些著急,母子一同發(fā)出嘶鳴,聲音清澈響亮迴蕩在山林澗。也許雄鳥聽到了呼喚盤旋著飛回巢穴;是為了掩飾一無所獲的尷尬或是搪塞敷衍,雄鳥叼了一棵樹枝回來,還介有色似的整理巢穴,母鳥睜大眼睛,顯得有點怨氣,拉大聲音訓斥著,仿佛在說:騷貨,浪回來了!看不見家里沒吃的。雄鳥搭拉著頭,假裝著左盼右顧,表情確實叫懵逼,這場景與人類夫妻吵架極為相似,場景著實撩人思緒。母鳥氣不打一處出,嘮嘮叨叨數說著,公鳥見家里平安自己沒趣的扭頭飛走了,看來這也是不顧家的鳥。</p> <p class="ql-block">猜想著鳥兒的肢體語言和行為,覺得很好笑,人類雖然把克制自己看作理性,但內心深處原始的野牲基因無時無刻不在湧動,渴望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釋放心底里的孤獨寂寞,拍鳥觀鳥揣摩著鳥兒的心理,人為地幫助鳥兒編輯一些故事,與鳥進行靈魂對話,充分滿足了默語的需要,一趟快門后產生的心滿意足感與心靈深處需求得到充分釋放,這便是最高的心理愉悅了!</p> <p class="ql-block">公鳥離巢己很久渺無音訊, 母鳥實在無奈,只好自己飛去覓食。真是一個能干的母親,一個小時左右,母鳥除了自己吃飽外,還帶回大半個母的白冠長尾雉,家里又有吃的了,小鳥們歡呼雀躍。 </p><p class="ql-block"> 男主外女主內的文明法則在溫飽第一的自然法則面前是無效的!</p> <p class="ql-block"> 自打觀鳥拍鳥以后,我覺得與人交流更少了,人類社會秉承的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或是苦不言喜不語的信條,你沒有多少話可與人說,也沒有人會聽你說。蕓蕓眾生中能無所不言,言無不盡的知己是沒有的?心理學認為人90%的時間都在說話,包括夢里,而絕大部分都是心里對話,有聲的顯語言占比極少。人老了更不喜歡顯語,默語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角。拍鳥人與鳥的心理溝通,思想交流讓一些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人找到了全新的世界,觀察了鳥人鳥事后你會幡然醒悟:拍上鳥后什么人文風光都索然無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