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縫紉機象牙山 <h1>母親去世那年,父親說,你們誰都不會做衣服,縫紉機賣掉吧?我說好。從此,媽媽的縫紉機就被賣到我家。十三年了,在一個角落里,每次回鐵嶺,都不止一次的掀開那個蓋頭,仿佛是媽媽的音容笑貌。</h1><h1><br></h1><h1>媽媽的縫紉機是標(biāo)準(zhǔn)牌的,和父親結(jié)婚后買的,在那個年代,算是大件。</h1><h1><br></h1><h1>縫紉機跟隨媽媽四十多年,也貼上媽媽勤勞的標(biāo)簽,還有汗水的灑落。<br></h1><h1><br></h1><h1>兒時的記憶,永遠(yuǎn)是一個背影,媽媽坐在縫紉機旁,低著頭,兩腳踩踏,兩手不停扯拉針頭下的布料,傳出吱吱的聲音。我穿著媽媽做的衣服,圍著媽媽,圍著縫紉機,在童年的世界里一起度過。縫紉機就像媽媽一樣,從沒離開過我的視線。</h1><h1><br></h1><h1>對于縫紉機,我的感情并不比媽媽少,因此把縫紉機轉(zhuǎn)戰(zhàn)到我的身邊來。</h1><h1><br></h1><h1>這臺縫紉機,縫制了多少衣服,媽媽自己也說不清楚,我上中學(xué)還在穿,曾提過意見,說百貨里的衣服好看,同學(xué)都說我穿的老土。我不記得媽媽說了什么,總之我的愿望沒有達(dá)到,我還是穿媽媽做的衣服。</h1><h1><br></h1><h1>媽媽不只做一家六口人的,還有爺爺奶奶和姥爺,鄰居朋友,我上班之后,還讓媽媽幫同事的孩子做過衣服。媽媽給別人做衣服,感覺比給我們做衣服還要高興。</h1><h3><br></h3><h1>媽媽坐在縫紉機前總是笑的,他不認(rèn)為做衣服多么枯燥多么累,尤其腳踏時縫紉機發(fā)出的吱吱聲,媽媽還會跟著哼起小曲,是評劇調(diào)。她喜歡評劇。</h1><h1><br></h1><h1>我以為在我們參加工作后,不需要媽媽做衣服的時候,縫紉機會退出媽媽的世界,可是沒有。媽媽還沒到退休年齡,為了給哥哥帶孩子讓大姐有份工作辦了病退。帶孩子不是個輕松工作,但在她孫女睡覺時,加工鞋舌頭賺外塊,每個掙七分錢。她很開心。她說一個小時加工30個,孫女睡兩個小時的覺,她就能掙4塊2角錢。掙來的錢去買布,然后給孫女做衣服。她常常抱怨活少,不夠干的,如果活多,她會賺很多錢。</h1><h1><br></h1><h1>曾有一次,媽媽的好友給了她幾條白毛巾,柔軟細(xì)膩。第二天,變成她孫女的一套衣服,白絨絨的質(zhì)感特好,也特漂亮。侄女就像白雪公主,更像小白兔在爬,因為那時她還不會走路。我說,媽,你也太快了,我還想要兩條呢。媽媽說,那還不快,縫紉機突突幾下就完了,這小衣服好做。</h1><h1><br></h1><h1>當(dāng)她孫女上了幼兒園也不需要她做衣服的時候,她又縫起了八分抹布,四四方方。這項工程,讓我們的舊衣服有了去處,誰家不穿的衣服都往她家搬。媽媽先是拆,然后洗,再然后裁剪,最后用縫紉機縫制雙層,湊夠一百個賣給收廢品的人。她說一百個好算帳,8元錢不會被蒙騙。</h1><h1><br></h1><h1>歲月會催人老,卻沒有催走媽媽坐在縫紉機前度過的春秋。但她終究老了,穿針引線需要我?guī)兔Γ匣ㄧR也不離左右。我說過,你還縫八分干嘛,退休金又不是不夠花。媽媽說,舊衣服扔掉太可惜了,現(xiàn)在的人啊,也太浪費了。媽媽故意轉(zhuǎn)移話題,其實我明白,她縫八分是為了掙錢,而掙的辛苦錢,偷偷的給了她兒子。</h1><h1><br></h1><h1>媽媽的縫紉機,在她巧手的制作下,縫出不同年齡段的花布衣服,伴著我成長。但也伴隨爺爺奶奶和姥爺?shù)碾x去。他們的壽衣,也是媽媽在這臺縫紉機前腳踏出來的。沒想到,媽媽在晚年同樣做好自己和父親的壽衣,她說自己做的暖和,還便宜。她告訴我們,那些東西,在立柜的最下層,別到時找不到。平時,她不讓我們碰,說不吉利。母親去世時,我沒在身邊,沒有看到什么樣,殯儀館的最后一眼,有披風(fēng)蓋著,也看不到。而父親去世,我親手給穿的衣服,媽媽的好手藝重現(xiàn)眼前,縫紉機功不可沒。</h1><h1><br></h1><h1>媽媽離開縫紉機,是她得了腦血栓后,腿腳活動不便,但是眼睛時常撇向縫紉機。常有人上門回收,媽媽都是一口回絕。她說,我的縫紉機是老牌子,能做薄衣服也能做厚衣服,現(xiàn)在買不到了,多少錢都不賣。媽媽一言九鼎,誰都不能動她的縫紉機。她也不會想到,她笨手笨腳的老姑娘,會將她的縫紉機視珍寶一樣的收藏起來。這也許就是我和母親,不管今生還是來世的情緣吧!</h1> <h1>后記:在網(wǎng)上搜索出來的標(biāo)準(zhǔn)牌縫紉機,和媽媽的一模一樣,感覺就是媽媽的那臺,連舊的程度都一樣。真感謝這張照片,讓我觸摸媽媽的溫度,不停的有思念來感懷。母親節(jié)到了,簡單的一篇短文,來表達(dá)對母親的眷戀,雖然她離開我已經(jīng)13年了,可是母女情深不會減弱一分一毫。我這一生,是穿媽媽親手縫制的衣服長大的,曾經(jīng)一度反對媽媽做的衣服袖子太肥,樣式老土。而今,回想起那些歲月,有母親的體溫在身上,是我一生中最溫暖的日子。</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寫于2019年5月11日 中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