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范談(三十三)ISO都已經(jīng)恒定了,我們變不變?John Fan 范朝亮 <h3>上星期在美中攝影學(xué)會做了個講座:“如何設(shè)置攝影參數(shù)”。從光學(xué)講到量子力學(xué),暈倒了一大片聽眾。也難怪,總不能指望人人都是物理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吧?我這里就將講座的ISO部分內(nèi)容簡化歸納,發(fā)布出來,算是給暈倒的聽眾一劑清醒劑,也是給未能到場的朋友一個交代。</h3><h3><br>說起曝光,少許有點攝影知識的愛好者都知道曝光金三角:光圈,快門,ISO。說簡單,傻瓜都不用去想,全自動。要不哪來的傻瓜機呢?說復(fù)雜。。。嘿嘿,你已經(jīng)知道能多復(fù)雜了吧?我講座包括的內(nèi)容只能算是皮毛。</h3><h3><br>光圈決定景深,快門速度決定曝光時間而影響畫面的動態(tài)模糊感。ISO呢?在此基礎(chǔ)上決定了畫面的亮度,進而影響膠片或者電子傳感器的噪點和顆粒感。這幾乎是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真理,上百年攝影史毋庸置疑的事情。膠片時代我們考慮ISO只是在裝膠卷的一霎那。膠卷裝進相機,我們對ISO便不假思索了。為什么不去想它?因為想了也沒有用,想換ISO除非你換膠卷,難不成拍一張換一卷?人力無法改變的事情就聽天由命去吧,所以膠片時代的拍攝操作過程中曝光其實沒有三角,只有兩角:光圈和快門速度。<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摘自 Sean Tucker Photography)</span></div></h3><h3><br></h3>數(shù)碼時代不一樣了,每拍一張片子都可以調(diào)ISO。我們的自由度大了,曝光金三角于是名正言順地成了三個角,可是攝影師也因此徒增了許多煩惱。從兩個參數(shù)到三個參數(shù),其中的組合要復(fù)雜不知多少倍,讓人糾結(jié)萬分。于是數(shù)碼時代好事的畫質(zhì)控也增加了很多倍,對ISO的研究可以寫幾篇博士論文。<h3><br>ISO對圖像的影響究竟如何?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噪點。高ISO的圖片有高噪點,這已經(jīng)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比如這張圖,用ISO3200拍攝的圖片比ISO200的噪點高很多,再明白不過的低級問題了。<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摘自Photography Life)</span></div></h3><h3><br></h3>但是世界上一目了然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真理。ISO是不是噪點的罪魁禍?zhǔn)走€是要擺事實講道理,從噪點的起源講起。<br>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原圖摘自:Visionteknologi)</span></div></h3><h3><br></h3>當(dāng)光線經(jīng)過相機的鏡頭,光圈,在快門開啟的一段時間內(nèi)抵達數(shù)碼傳感器,由于光電效應(yīng)的作用,光信號被轉(zhuǎn)變成了電信號。在電信號從傳感器中被讀出之后,ISO才開始起作用。也就是說ISO連光是啥樣都沒見著,等它起作用的時候快門已經(jīng)關(guān)閉,曝光過程已經(jīng)完成,稱它是曝光金三角之一本來就是牽強附會的說法。ISO干什么用的?它是個后處理器,將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放大,讓我們在相機顯示屏上能看見一張明暗適宜的圖像,與傳感器進了多少光一點關(guān)系也沒有。<br>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IAN NORMAN)</span></div></h3><h3><br></h3>從光信號進入鏡頭到相機輸出圖像的整個過程中噪點從何而來呢?圖像噪點的起源可以最粗略地分成三大部分:<br><ol><li> 攝入噪點 (S)</li><li> 上游噪點 (D)</li><li> 下游噪點 (R)</li></ol>由于噪點的隨機性,所有噪點的總和 = √(S^2+D^2+R^2 ),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加在一起。這里的攝入噪點(S)是由光線的量子性所決定的,它是現(xiàn)代頂級相機噪點的主要來源。也就是說我們?nèi)粘K姷墓饫锉旧砭蛶е朦c,不要什么噪點都拿來埋怨相機。而攝入噪點的強度 ∝ √進光量,與光圈大小與快門速度息息相關(guān)。如何降低攝入噪點?對一個特定的相機來說,除了讓相機多進點光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辦法。為了多進光,就必須加大光圈或者減慢快門速度。攝入信號的信噪比 ∝進光量/( √進光量)=√進光量,也是隨進光量而增加。我們通常在一張圖片上看見的噪點取決于信噪比,不是簡單的噪點強度。<h3><br>相機的上游噪點卻是相機造成的,它有很多來源:傳感器發(fā)熱造成的熱噪點,電子系統(tǒng)的開關(guān),像素間的相互影響,與從傳感器讀取信號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電子噪點,等等。這些噪點的共同特征是它們在ISO起作用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它們和圖像信號與攝入噪點混雜在一起,ISO這個“馬后炮”的電子后處理器根本不知道誰是信號誰是噪點,一股腦地將它們同步放大。所以圖像信號與噪點強度的比例(信噪比)到此為止不會因為ISO的設(shè)定而有任何改變。說到這里噪點還是不能埋怨ISO。</h3><h3><br>最糾結(jié)的是下游噪點,也稱下游讀入噪點,它是在ISO將圖像信號與噪點放大之后才起作用的,是電子系統(tǒng)在傳輸電信號和將信號數(shù)字化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噪點。ISO放大器的本身也會造成噪點,但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一旦信號被數(shù)字化,就不會再產(chǎn)生任何噪點。所以ISO還是清白的。</h3><h3><br>既然所有噪點的總和 = √(S^2+D^2+R^2 ),圖像信號(T)與噪點強度的比例(信噪比)=T / √(S^2+D^2+R^2 )。假定我們將ISO增加10倍,圖像信號(T)和上游噪點(D)都會增加十倍,分別變成了10T,10S和10D,而下游噪點(R)是ISO之后的事情,不會變。加大十倍ISO后的信噪比 =10T / √(100S^2+100D^2+R^2 )=T / √(S^2+D^2+0.01R^2 )。下游輸入噪點在全部噪點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下降。ISO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下游輸入噪點便可以忽略不計。</h3><h3><br>有沒有聽錯?你是在說ISO越高噪點反而越低?是的。老一代的相機與現(xiàn)代幾乎全部的佳能(1DX2除外)和奧林帕斯相機都有這樣的表現(xiàn)。這類相機現(xiàn)在被稱為ISO非恒定性相機,是讀入噪點很大而造成的。我們拿佳能相機作一個簡單實驗:手動設(shè)置將光圈和快門速度固定,這樣做是為了固定進光量,只看ISO對圖像的影響。如果不固定進光量的話我們會無法將ISO對圖像的影響與光圈和快門速度的影響分別開來。那樣的實驗結(jié)果只能是張冠李戴。<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IAN NORMAN)</span></div></h3><h3><br></h3>由于進光量被固定了,降低ISO會讓畫面變暗,一直暗到漆黑一片。然而噪點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用Photoshop將每張圖片都調(diào)到同樣的亮度。結(jié)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高ISO的圖片噪點還真的更低:<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作者:IAN NORMAN)</span><br></h3><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3>我平時的片子不是這樣的呀。比如前面那張洋娃娃的局部圖像明明是ISO3200的噪點比ISO200的噪點強度高很多呀。難道我們都看走眼了?不是的?;煜暵牭淖锟?zhǔn)资亲詣悠毓庀到y(tǒng)。ISO從200增加到3200,增加了16倍,自動曝光系統(tǒng)為了保持圖片的恒定亮度,通過對光圈或者快門速度的自動調(diào)節(jié)將進光量給減少了16倍。因為攝入信號的信噪比 ∝ √進光量,攝入噪點便增加了4倍。這是真正的罪魁禍?zhǔn)?,ISO卻是被冤枉的。</h3><h3><br>ISO非恒定性是電子系統(tǒng)的高噪音造成的。在高進光量低ISO的情況下(比如大白天),因為攝入噪點很低,對圖像的影響不大。在暗光條件進光量不夠,我們下萬不得已,只能靠提高ISO來壓制下游讀入噪點,造成高ISO條件下噪點減少的現(xiàn)象。ISO是功臣,而不是罪犯。</h3><h3><br>然而現(xiàn)代幾乎所有頂級尼康,索尼,富士相機以及佳能1DX2的讀入噪點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這一下R ~ 0,噪點的總和變成 = √(S^2+D^2 ),只與攝入噪點和上游噪點有關(guān)。而這兩項噪點與圖像信號同步倍ISO放大,無論ISO如何設(shè)定也不會影響圖像信號與噪點的比例(信噪比)。這就是所謂ISO恒定性相機。<br></h3> <h3>當(dāng)我們用具有ISO恒定性的相機再去重復(fù)以上的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無論用什么ISO,噪點的強度都是相同的! 讀到這里一定有人嘀咕:ISO是不是恒定與我何干?恒定性是表面現(xiàn)象,這是極低的讀入噪點而造成。這樣的相機總體的電子噪點比ISO非恒定性的相機要低得多。與此同時,ISO恒定性讓曝光金三角徹底擺脫ISO,簡化了設(shè)置,為攝影手段帶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h3> <h3>在我的攝影生涯中,多年來同時拍攝風(fēng)光與野生動物兩大截然不同的題材,一直是天經(jīng)地義地使用兩種不同的設(shè)置:風(fēng)光攝影用光圈優(yōu)先,同時將ISO設(shè)置得很低來保持最佳畫質(zhì);野生動物攝影用速度優(yōu)先,適當(dāng)提高ISO來保持畫面亮度。這樣的設(shè)置有個弊端:除非是拍攝一個千年不變、人人可以隨時重復(fù)的頑石,常常是顧得了一頭顧不了另一頭。設(shè)定了光圈(景深),對速度沒有精確的控制;相反設(shè)定了速度,對景深又沒有精確的掌握;同時還要照顧ISO,整天想著畫質(zhì)的優(yōu)劣。</h3><h3><br>近幾年ISO恒定性相機的發(fā)展讓我對曝光方式重新思考,逐漸轉(zhuǎn)換到了一種統(tǒng)一的參數(shù)設(shè)置方式,無論對什么攝影題材都是如此:手動控制光圈和快門速度,讓ISO完全自動化,同時做到“進光量優(yōu)先” - 也就是說在創(chuàng)作要求的許可下盡量用最大光圈和最慢速度。</h3><h3><br></h3><h3>現(xiàn)代ISO恒定性相機噪點的最大來源是攝入噪點,是光的量子性所決定的?,F(xiàn)場拍攝時降低攝入噪點的唯一途徑就是讓“進光量優(yōu)先”。我每次拍攝都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問自己兩個最基本的問題:</h3><h3><br>1. 景深需要多少?設(shè)定光圈時做到景深夠用就行,不再使用更小的光圈。這樣的做法也同時避免了小光圈的光學(xué)衍射問題。<br><ul><li>風(fēng)光通?!蹻11 – 全景清晰</li><li>野生動物和人像≥F8 –背景模糊</li><li>拍星空用最大光圈(F2.8)- 光永遠不夠</li></ul>2. 速度需要多少?根據(jù)物體的運動速度和創(chuàng)作所需要的清晰度或者模糊度來設(shè)定速度。速度夠用就行,也不再追求更快的速度。<br><ul><li>靜物不考慮,曝光時間越長越好。這種情況下用光圈優(yōu)先會很方便。</li><li>水流拉絲~1/4秒左右</li><li>星空一般≤30秒</li><li>飛鳥糊版~1/20秒左右</li><li>飛鳥數(shù)毛版≤1/1000秒</li></ul></h3><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范朝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4mm,F(xiàn)8,超焦距,1/1000s,ISO400)</h3><h3><br>由于光圈和快門速度被強制性地分開考慮了,往往拍攝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創(chuàng)作靈感:拍飛云流水可以嘗試不同的速度,拍野生動物可以運用不同的景深,達到不同的效果。就兩個參數(shù)這么簡單?是的。實地拍攝只考慮這兩點,不必整天搗鼓ISO。但是在你急匆匆地出門拍攝之前我還有幾點補充說明:</h3><h3><br><ol><li>連ISO都不用去看了?以上的設(shè)置方法已經(jīng)在創(chuàng)作意圖許可之下保證了最大的進光量,你已經(jīng)是力所能及了。這時的ISO是多少只不過是畫質(zhì)研究員的飯后談資,與攝影實踐沒有多大關(guān)系。難道你還有其他辦法在不影響創(chuàng)作效果的前提下降低ISO不成?這就像膠片時代已經(jīng)裝進相機的膠卷,聽天由命吧。何況它根本不影響噪點呢?我一般將ISO設(shè)置在全自動100-3200,你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設(shè)定不同的范圍,比如100-6400或者更高。都自動化了,多考慮便是自尋煩惱,就像當(dāng)年的膠片攝影一樣。除非是拍星空,因為曝光系統(tǒng)失效,必須固定ISO(一般3200)。ISO到達設(shè)置的最高值時片子仍舊太暗怎么辦?不用去管它,后期調(diào)節(jié)便可。如果用閃光燈?就更不用去糾結(jié)了。圖像的最后效果不僅與ISO沒什么關(guān)系,與快門速度一般都無關(guān)。有讀者還一定會問我的進光量是大是???看一眼面前場景的明暗便知。實在需要相機來告訴你,就看一眼ISO吧。ISO高證明進光量低,反之是高進光量。</li><li>為什么不用更高的ISO?因為非常高的ISO還對畫質(zhì)有其他負面的影響:降低寬容度,降低色彩敏感度,等等。所以很高ISO的影像盡管能做到噪點可以讓人接受,但是整體效果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怪怪的感覺:不是層次不均勻,就是反差太低,或者色彩有偏差。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折騰非常高的ISO。</li><li>還會有絕頂聰明之人指出ISO恒定性相機畫質(zhì)最好的其實只有一個特定的原生ISO。這樣的考慮對畫質(zhì)的影響已經(jīng)非常小,使得參數(shù)設(shè)置過于復(fù)雜化?,F(xiàn)場拍攝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重要還是研究馬尾巴的功能重要?以最簡單的步驟,最快的手段,達到最大的收獲,才是最佳的參數(shù)設(shè)置。</li><li>因為完全手動調(diào)節(jié)光圈和快門來增減進光量,這時的曝光補償只是調(diào)節(jié)ISO來影響顯示亮度而已,給你改變曝光的假象,于事無補。增加曝光補償反而會引起過爆的風(fēng)險。</li><li>堅決避免大面積過爆,除非是太陽或者月亮在你的取景框里。現(xiàn)在最先進的全幅相機(尼康,索尼,富士)能讓后期暗部提亮6檔而對畫質(zhì)影響不大,何況暗部真要被提亮6檔的話已經(jīng)到了影響視覺習(xí)慣的地步,畫面成了陰曹地府。但是圖像一旦過曝你可就徹底暈菜了,無法挽回。所以我在高反差的場景往往降低曝光補償,讓圖像變暗,避免高光過爆。包圍曝光的運用也因此越來越少了。</li><li>今天的向右曝光是實實在在地靠增加光圈和曝光時間來增加進光量,而不是靠增加ISO讓直方圖向右移動。除非像上面已經(jīng)說過的老式相機或者今天絕大多數(shù)佳能和全部的奧林帕斯相機由于高讀入噪點造成ISO不恒定性,提高ISO向右曝光能夠遮掩下游讀入噪點的影響。提高ISO向右曝光對現(xiàn)代讀入噪點幾乎為零的ISO恒定性相機已經(jīng)毫無作用。相反手動設(shè)置光圈和速度,靠曝光補償向左曝光更為實用。</li></ol></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范朝亮。向左曝光,減爆兩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完</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b>《攝影范談》目錄</b></h1><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ww.52010000.com.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攝影范談》專欄目錄</a><b><br></b></h3>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風(fēng)光攝影師。作品在國際攝影界屢獲殊榮, 頻繁發(fā)表在國內(nèi)外出版物,在多個國際展覽中展出,并被多家圖片社收藏。他同時又是國際頂級在線攝影藝術(shù)畫廊1x.com的策展人,美國攝影學(xué)會(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頂尖攝影創(chuàng)作團隊 - 四光圈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攝影作品收集在其個人網(wǎng)站:</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John Fan Photography</a><br></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范朝亮著作【攝影范談集】三周改變你的攝影觀,2019年出版。</h3> <h3>范朝亮著作【理性的靈動 - 大自然的攝影語言】敘述作者在攝影作品背后理性的思考和靈性的感知,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選2017年1月百道好書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