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逝世16周年:怪你過分美麗張玉如 <h3>時光倒回到16年前的今天:2003年4月1日。</h3><br><h3>陳淑芬接到一個電話:“你五分鐘后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后我就來了?!?lt;/h3><br><h3>這是張國榮生前最后一通電話,接電話的是他的經(jīng)紀人兼好友陳淑芬。</h3><br><h3>傍晚6點43分,陳淑芬剛剛趕到酒店門口,就聽到“嘭”的一聲轟響。</h3><br><h3>她驚慌失措地給張國榮打電話,卻再也打不通了……</h3><br><h3>有人跳樓了。</h3><br><h3>是他,是張國榮。</h3><br><h3>那一天,他從香港中環(huán)文華酒店24樓,一躍而下……</h3><br><h3>陳淑芬默默祈禱,期待這是一個事不關己的交通意外。</h3><br><h3>然而,醫(yī)生確認身份后,表明死者就是張國榮。</h3><br><h3>在陳淑芬的機智保護下,沒有媒體拍到尸體的照片。</h3><br><h3>這是陳淑芬在維護張國榮最后的尊嚴。</h3><br><h3>一個聲音仿佛飄到陳淑芬耳后,沙啞溫柔:“我終于可以好好地舒服睡一覺了?!?lt;/h3><br><h3>他為自己而生,亦為自己而去。</h3><br> <h3>張伯芝說,哥哥把護身符給了她,如果當時自己執(zhí)意不肯收,是不是他就可以不死。</h3></br><h3>朋友們說,為何看不開。</h3></br><h3>粉絲們說,怪你過分美麗。</h3></br><h3><strong>力求完美的人,輸不起</strong>。</h3></br><h3>怪我們過分著迷,16年過去了,他的璀璨掙扎,他的浮浮沉沉牽動無數(shù)人的心。</h3></br><h3>今天,且以欣賞的、悲憫的心態(tài)看待張國榮的一生。</h3></br>01<h3>1956年9月12日,香港北岸,灣仔。</h3></br><h3>一個嬰孩降生在一幢五六層高的宅子里。</h3></br><h3>六個兄弟姐妹、兩個用人,還有一個已經(jīng)癱瘓了的外婆。</h3></br><h3>他就是張國榮,剛降生時取名張發(fā)忠,在家中排行老十。</h3></br><h3>“發(fā)忠”,香港話聽起來像“發(fā)腫”,后來他給自己取了個洋氣名:“張國榮?!?lt;/h3></br><h3>出生時,老三、老四、老九很小就夭折了。大姐大他18歲,最小的八哥也大他8歲。</h3></br><h3>老九恰恰死于9月12日,因此有人說,發(fā)忠是九哥轉(zhuǎn)世來的。</h3></br><h3>張國榮從小便生得非常漂亮,一雙大眼睛,嘴唇紅紅的,令長輩們心生憐愛。</h3></br><h3>香港著名文化人、舞臺劇導演林奕華曾對張國榮說:“如果世上真有羅密歐,我認為他便是你這樣的?!?lt;/h3></br><h3>張國榮是幸運的,他出生中產(chǎn)階層,他有爹可拼。他爹有錢、有名望、有手藝。</h3></br><h3>父親張活海極具生意頭腦,他的綽號是“Tailor King”,翻譯過來就是裁縫之王,他是洋服店的老板。</h3></br><h3>張活海在香港中環(huán)旺鋪地段,經(jīng)營好萊塢潮流服裝。</h3></br><h3>“張活?!比齻€字繡在大招牌上,赫然醒目。好萊塢巨星加利.格蘭特、馬龍.白蘭度、威廉.霍頓趨之若鶩。</h3></br><h3>家庭環(huán)境影響著一個孩子的審美品位。</h3></br><h3>見得多了,氣質(zhì)也被熏陶得優(yōu)雅,張國榮的審美觀就在他目睹香港繁華的淺水灣里形成了。</h3></br><h3>同時,張國榮又是不幸的。</h3></br><h3>父親張活海不安分,他沾花惹草,招蜂引蝶,還有一房姨太太(無子嗣)。他無暇顧及孩子,跟幺兒關系疏遠。</h3></br><h3>母親潘玉瑤心里極不平衡,兩女共侍一夫,爭風吃醋,郁郁寡歡。</h3></br><h3>惡化的夫妻關系讓潘玉瑤覺得自己嫁錯了人,加之工作忙碌,嗷嗷待哺的子女反而顯得累贅,更別談母愛了。</h3></br><h3>在張國看來,父親是自私的,母親的自私有過之而無不及。</h3></br><h3><strong>淡漠的親情,給張國榮投下了一層陰影,致使他對婚姻關系及其不信任</strong>。</h3></br><h3>他說:“如果相愛,沒有這一紙婚姻證書,一樣可以過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一紙婚約也改變不了什么。”</h3></br><h3>他沒有從父母那得到溫暖,卻從一個跟張家毫無血緣關系的女人那感受到溫柔和厚待。</h3></br><h3>她就是六姐,張家的用人。</h3></br><h3>六姐用她慈愛溫厚的雙臂攬他入懷,陪他一起玩耍,看著他在游泳池里嬉戲。</h3></br><h3>她叫張國榮“十仔”,在他生命里出現(xiàn)了三四十年,看他成長、揚名。</h3></br><h3>當初,張國榮轉(zhuǎn)戰(zhàn)歌壇,遭到家里強烈反對,是六姐偷偷給他經(jīng)濟上的支持,鼓勵他走自己想走的路。</h3></br><h3>張國榮曾說,六姐是他一生中對他最好的女人。</h3></br><h3>張國榮第一次感覺被人疼惜,是來自八哥。</h3></br><h3>八哥給他摳吞在嘴里的乒乓球,打工賺錢花38元給他買卡通放映機,甚至還為了護他跟大姐張綠萍大打出手。</h3></br><h3>他不會辜負任何人的熱情,這些溫暖畫面他都牢記在心,化作日后回憶的甜蜜溫馨。</h3></br> <h3>02</h3></br><h3><strong>張國榮在小學時就顯露出對電影和音樂的喜愛。</strong></h3></br><h3>《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他當時最喜歡的外國電影,于是就買下一張原聲大碟。</h3></br><h3>音樂中穿插著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經(jīng)典對白,張國榮也跟著有板有眼念起來。雖然他壓根對古典的晦澀英文搞不懂,但他認為,不跟著念是更丟臉的事。</h3></br><h3>他愛的電影還有《玉女含苞》,因為主題曲很好聽。</h3></br><h3>張國榮在香港讀書時,中文、英文都差強人意,卻非常喜歡唱歌。</h3></br><h3>在哥哥的贊助下,他興致高昂地買姚蘇蓉的唱片,反復唱、跟著唱,潛在的音樂細胞完全激發(fā)。</h3></br><h3>也許是在家壓抑的氛圍讓他憋悶已久,張國榮在學校話特別多,愛玩愛鬧,總闖禍。</h3></br><h3>一次還因?qū)呕髽s老師直呼其名被學校處罰,停課兩周。</h3></br><h3>張國榮總結(jié)一個經(jīng)驗—每年三到五月,肯定會倒霉。</h3></br><h3>不愛學習的人事兒多。</h3></br><h3>他早戀了,喜歡上了同班女孩鄺滿賢。</h3></br><h3>她長得漂亮,張國榮很聰明,自小就會討好女孩。他首先博得“岳母大人”的好感,可惜這段戀情以鄺滿賢在四年級移民加拿大告終。</h3></br><h3>張國榮成績爛的一塌糊涂,讓張活?;鸫?,他要兒子去國外讀書。</h3></br><h3>正遂他意,十三歲那年,張國榮遠離故土,去英國留學。</h3></br><h3>臨走時,他沒有戀戀不舍,而是如釋重負般,跟家人敷衍揮手,繼而頭也不回。</h3></br><h3>從十三歲到十九歲,張國榮把青春留在了英國。他終于有機會聽到莎翁念白,聽到第一手的英文歌。</h3></br><h3>有了第一次遠行,就會渴盼第二次、第三次。</h3></br><h3>正如《阿甘正傳》里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飛呀飛,飛累了就在風里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間。”</h3></br><h3><strong>永不停歇,是他的盔甲,也是他的軟肋。</strong></h3></br> <h3>03</h3></br><h3>在英國,張國榮英語水平突飛猛進,他學的是紡織業(yè),還拿了獎學金,一路走來順風順水。</h3></br><h3>只是好景不長,張國榮讀大一時,家里來信,告知父親中風癱瘓,要他速回香港。</h3></br><h3>回到香港的張國榮十分無奈,要么子承父業(yè),要么繼續(xù)讀書。</h3></br><h3>他果斷選擇繼讀,在一所中學做插班生,專修中文學科。</h3></br><h3>留洋多年的張國榮,氣質(zhì)上的變化顯而易見,越發(fā)清俊孤傲。</h3></br><h3>1976年,張國榮20歲,他家道衰落,顯赫一時的洋服店門可羅雀,他嘗到了生計之苦,比任何人都渴望賺錢。</h3></br><h3>躺在床上的父親說:“為了活下去,你總是要自食其力的”。</h3></br><h3>他做起了小買賣,賣牛仔褲,賣皮鞋,去律師行打零工。</h3></br><h3>張國榮在修中文時,結(jié)實了一群喜歡民歌的朋友,組建了一支樂隊,樂隊名字叫ONYS,他擔任主唱歌手。</h3></br><h3>他們樂隊參加過不少歌唱公開賽,一直都是第二名,第三名,從來與冠軍無緣。</h3></br><h3>1977年,亞洲歌唱比賽舉行,主辦方是香港亞洲電視臺的前身—麗的電視臺。</h3></br><h3>參加比賽的一共有八個地區(qū)的選手,包括文萊、曼谷、馬尼拉、漢城、臺北、香港、東京、雪蘭莪。</h3></br><h3>張國榮過關斬將,撐過初賽,通過復賽,殺進決賽。</h3></br><h3>他演唱的歌曲是《American Pie》,緊身的白色套裝,紅色領袖,上衣亮片點綴,一雙紅色皮靴,明顯受貓王影響。</h3></br><h3>同年秋天,貓王去世,他無形中完成了一次對世界歌王的致敬。</h3></br><h3>舞臺上,他忽動忽靜,游刃有余展示他獨有的魅力,吸引了潘迪華。</h3></br><h3>她說:“當時他一出場,我就覺得這個男孩太漂亮了,有巨星的感覺,將來一定會大紅大紫?!?lt;/h3></br><h3>歌曲演唱完畢,掌聲雷動。</h3></br><h3>可結(jié)果他與冠軍擦肩。</h3></br><h3>有個勢均力敵的歌手,來自菲律賓,也許是偏袒本國選手,菲律賓評委給張國榮77分,卻給本國選手93分。</h3></br><h3>黎小田記得,頒獎時黃錫杰對張國榮說:“我要捧你做明星”,讓他欣喜若狂。明星,他從來沒想過這字眼。</h3></br><h3>參加完比賽的第二天,麗的電視臺鐘景輝找張國榮簽約,鐘景濤看上張國榮的潛質(zhì)和機靈。</h3></br><h3>月薪一千元,合約期為三年。</h3></br><h3>簽約對張國榮最大的誘惑是可以獨立生活,不用四處打工。他向鐘景輝借了幾千塊錢,迫不及待從家里搬走了。</h3></br><h3><strong>如果一個家庭沒有給孩子帶來溫暖,逃離是必然。</strong></h3></br> <h3>04</h3></br><h3>1977年5月24日,張國榮正式開始了他的演繹生涯。</h3></br><h3>他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字“Leslie”.緣于他喜歡的英國明星Leslie How-ard,《亂世佳人》的主演帥哥。</h3></br><h3>張國榮降生以來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源于首次公開演出,和許冠杰同臺。</h3></br><h3>他特地穿上紅色體恤和白色褲子,他在臺上熱情澎湃唱,觀眾區(qū)里,“張國榮回家”的叫聲不絕于耳,這讓他分外難堪。</h3></br><h3>夢魘接二連三。</h3></br><h3>還有一次,張國榮為了配合熱辣的臺風,把帽子扔到觀眾席,卻又被觀眾扔了回來,眾人一陣嘲笑。</h3></br><h3>回到后臺,他像個孩子一般哭了,作為剛出道的新人,他頻頻觸礁,著實不幸。</h3></br><h3>1978年元旦,寶麗金為張國榮推出首張個人專輯《Day Dreamin`》,全英文大碟在香港并不看好,沒過多久,他的唱片以一元錢低價甩貨。</h3></br><h3>為了迎合市場,在張國榮22歲生日前夕,唱片公司又趕制了一張粵語專輯《情人箭》,反響也不樂觀。</h3></br><h3>出道兩年,香港歌壇容不下張國榮,他過起了入不敷出的日子。</h3></br><h3>他告訴自己撐下去。他苦練唱腔,以求用實力擺脫嘲諷。</h3></br><h3><strong>一個人的真正成熟,是在懂得堅持以后開始的。不知不覺,你的心里涌進了許多概念,關于生存、成敗、榮辱,然后慢慢學會低頭、倔強和守望。</strong></h3></br><h3>晦暗的時期,正是磨練心性的好時機。</h3></br><h3>1978年,香港公益基金舉辦籌款賣物會,張國榮客串主持人。</h3></br><h3>1980年,他參加新加坡國家劇場義演大會。</h3></br><h3>1980年12月7日,張國榮參加“港島區(qū)百萬行”步行籌款活動。</h3></br><h3>1981年3月,他參加新加坡影視歌巨星慈善晚會。</h3></br><h3>張國榮回憶說,在剛剛進入娛樂圈時,圈里圈外朋友都說他性格不夠圓滑,在演藝界生存舉步維艱。</h3></br><h3>他承認自己不會左右逢源。</h3></br><h3>真正純良的人,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h3></br><h3>屢次碰壁的張國榮,憑借歌曲《風繼續(xù)吹》打了個翻身仗,卻沒有得獎,他偷偷擦眼淚。</h3></br><h3>他繼續(xù)苦熬,歷經(jīng)千錘百煉。</h3></br><h3>歌曲《Monica》因張國榮大放異彩,張國榮在1984年憑這首歌奪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他揚眉吐氣,備受追捧。</h3></br><h3>此后幾年,贊譽聲如同潮水般涌來。</h3></br><h3>他和梅艷芳以強勁勢頭成為華星唱片的“一哥”、“一姐”,并同她開始全方位合作:合唱、拍電影。</h3></br><h3>兩人也成了至交,張國榮被視為兄長,對梅艷芳極盡照顧,兩人無論拍電影還是合唱,都配合默契。</h3></br> <h3>梅艷芳還說,如果到40歲張國榮未娶她未嫁,他們就在一起。張國榮說不希望有這么一天。</h3></br><h3>真正愛你的男人,怎么愿意看到自己親如妹妹的女人,到40歲還未嫁人呢?</h3></br><h3>一語成讖,梅艷芳果然在40歲還未嫁,只是張國榮已先他而去。同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qū)m頸癌去世。</h3></br><h3>05</h3></br><h3><strong>張國榮有過幾段戀情。</strong></h3></br><h3>1977年到1982年,毛舜筠對張國榮很重要,他唯一公開承認深愛過的女人就是她。</h3></br><h3>毛舜筠16歲認識張國榮,她氣質(zhì)獨特,半冷半暖,有些倔強,正是張國榮喜歡的女孩類型。</h3></br><h3>不得不承認,張國榮很會撩妹。上來又是拎著煙酒討“岳父母”歡心。</h3></br><h3>只可惜郎有情,妾無意。</h3></br><h3>1980年,毛舜筠嫁給法裔華僑商人。沒過多久,離婚。1988年,毛又嫁影視人蔣家駿,因性格不合,兩人離婚。</h3></br><h3>和毛舜筠分手后,張國榮傷心了一段時間。</h3></br><h3>在一次訪談中,毛舜筠問張國榮現(xiàn)在還喜歡她嗎?</h3></br><h3>張國榮支支吾吾,說現(xiàn)在不談這些了,大家都有不同。</h3></br><h3>所謂不同,不過是當年愛已成往事,此情可待成追憶。</h3></br><h3>1979年,張國榮遇到年僅16歲的雪梨—米雪的妹妹,征求米雪意見。米雪表示支持,但要他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妹妹很任性。</h3></br><h3>張國榮對女友非常細心寬和,但雪梨是個孩子。精力充沛且無所顧忌,張國榮吃力不討好。</h3></br><h3>最終,雪梨另結(jié)新歡,兩人分道揚鑣。</h3></br><h3>1981年,張國榮認識倪詩蓓,兩人男俊女靚??上赡曛螅咴娸砗灱s臺灣經(jīng)紀公司,他們愛情無疾而終。</h3></br><h3>后來他和楊受成長女拍拖,楊諾思要回美國讀書。遠距離的戀情終究敵不過孤獨,他需要一個可以陪伴的愛侶。</h3></br><h3><strong>距離可以產(chǎn)生美,但沒有朝夕相處的甜蜜,也就沒有日思夜想的癡戀。</strong></h3></br><h3>1982年,張國榮和唐鶴德成年后,第一次聚會。</h3></br><h3>唐鶴德風度翩翩,從容優(yōu)雅,張國榮和唐鶴德成了好朋友,他們覺得女友無法真正理解他們,并達到高度默契。</h3></br><h3>終于在某一天,兩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愛火,緊緊相擁。所有“友誼”、“兄弟”幌子瞬間被戳穿,他們成了彼此的愛侶。</h3></br><h3>唐鶴德對張國榮傾囊相助,幫張國榮度過了許多難關。</h3></br><h3>1989年,張國榮,張國榮在33歲生日會上,做出了震驚全場的決定“張國榮告別歌壇”。</h3></br><h3>告別演唱會在香港連開33場。</h3></br><h3>告別的最后一刻,張國榮身穿白色西裝,被舞臺燈光照耀生輝。他的神色萬般糾結(jié),眼泛淚光。</h3></br><h3>忽而一霎那,他像個不知所措的孩子,微咬著唇,持著話筒的手臂懸在半空中,時間凝滯,全場鴉雀無聲。</h3></br><h3>半晌,他終于放下話筒,揚長而去,最后留下經(jīng)典的回望,三分流連七分決然。</h3></br><h3>有時高處不勝寒,有時高處不勝煩。</h3></br><h3>此后三年,他和唐鶴德在加拿大生活。</h3></br><h3>在加拿大,張國榮享受極了,望著遠山和云海,振臂高呼,說這是可以吟詩作賦的地方。</h3></br><h3>花園里還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只小鹿,它偷偷來啃食花草,張國榮看著它的萌態(tài),興奮不已。</h3></br><h3>1997年,張國榮在演唱會上,向全天下告白了對唐先生的感情。</h3></br> <h3>為你鐘情,傾我至誠。人這一生,能擁有相濡以沫的愛侶,何其有幸!</h3></br><h3>06</h3></br><h3><strong>張國榮有一顆赤子之心,表現(xiàn)在對朋友的真摯情誼,他用善良驅(qū)逐他人內(nèi)心的暗夜。</strong></h3></br><h3>1988年,聲仔罹患骨癌,命終之日不遠,護士得知他的偶像是張國榮,便想方設法聯(lián)系到他。</h3></br><h3>某天晚飯,張國榮一身黑衣低調(diào)走進醫(yī)院,在聲仔病房逗留十分鐘。</h3></br><h3>聲仔見到偶像,露出開心的笑容。</h3></br><h3>護士回憶說,張國榮聲音很溫柔,問聲仔痛不痛,聲仔說不痛。</h3></br><h3>走出病房,張國榮還不忘每天打個電話給聲仔。</h3></br><h3>可惜,聲仔一周后離世,張國榮親自來靈堂獻花,他不許媒體知道。</h3></br><h3>這段故事直到聯(lián)合醫(yī)院推出紀念刊后,才得以披露。</h3></br><h3>他是不愿作秀的人。</h3></br><h3>1992年,張國榮好友陳百強被緊急送往瑪麗醫(yī)院救治,疑因飲酒過度并服食過量鎮(zhèn)靜劑。</h3></br><h3>此前,張國榮和陳百強、鐘保羅被稱“三劍客”同演電影。1989年,鐘保羅因負債跳樓。</h3></br><h3>后來陳百強和張國榮關系幾次鬧僵,娛樂圈是名利場,此消彼長是常態(tài)。</h3></br><h3>真正爆發(fā)點是一次他們一起去迪廳玩,一眾朋友大贊陳百強皮膚好,問他有沒有化妝。</h3></br><h3>陳百強驕傲回答,沒有。</h3></br><h3>旁邊的張國榮立刻用手指在他臉上劃了一下,往餐布上一蹭,立馬現(xiàn)出一條粉痕。</h3></br><h3>“還說沒化妝!”張國榮得意地看著陳百強。</h3></br><h3>陳百強一時下不來臺,再加上彼此積怨已久,關系自然疏離了。</h3></br><h3>1985年,張國榮和陳百強再度同臺,合唱《喝彩》,陳百強極不自在。</h3></br><h3>1986年,張國榮在歐洲巡演,陳百強自掏腰包給張國榮捧場,兩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事自然放下了,想開了。</h3></br> <h3>陳百強患了抑郁癥,終日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見人。</h3></br><h3>張國榮悄悄買了白玫瑰,去醫(yī)院凝望著昏迷中的陳百強。</h3></br><h3>張國榮靜靜湊過去,在耳邊輕聲呼喚著陳百強的英文名,問他為什么要糟蹋自己,可陳百強沒有知覺。</h3></br><h3>1993年,陳百強去世,“三劍客”只剩張國榮,不知他作何感想?</h3></br><h3>后來他在縱身一跳的瞬間,是否想起過自己曾對陳百強的勸說?</h3></br><h3><strong>人總有別人不能理解的苦楚,他人若不能走進你的心,唯有自我救贖,自我復活,才能重見天日。</strong></h3></br> <h3>07</h3></br><h3>張國榮在加拿大過了幾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h3></br><h3>他越發(fā)覺得,這樣的生活雖然與世無爭,可過于安寧,沒有斗志,自己仿佛一臺生銹的馬達,活一天就是等死。</h3></br><h3><strong>虛度光陰讓他焦慮重重。</strong></h3></br><h3>他是耐不住寂寞的,他回香港了,王者歸來,他屬于舞臺。</h3></br><h3>音樂和影視向來不分家。</h3></br><h3>張國榮主演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電影。</h3></br><h3>1990年,張國榮的兩部重要電影作品相繼問世。</h3></br><h3>其中一部是《倩女幽魂2》。</h3></br><h3>若干年后,當“人生路,美夢似路長”的曲子響起,人們還會恍惚看到一個清俊書生,背著木頭書箱,儒巾楚楚,那個絕美的少年郎,是寧采臣。</h3></br> <h3>同年另一部作品《阿甘正傳》,讓張國榮大放異彩,真正成了經(jīng)典。</h3></br><h3>張國榮想拍王家衛(wèi)的戲。他找到王家衛(wèi),王家衛(wèi)一句話:“你還不是阿飛,你太胖了”讓他一鼓作氣瘦了15磅。</h3></br><h3>游泳,健身,積極準備讓王家衛(wèi)對他大加贊賞。</h3></br><h3>張國榮憑借《阿飛正傳》拿到了從影以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金像獎影帝。</h3></br><h3>1994年,兩人第二次合作電影《東邪西毒》。</h3></br><h3>原本是東邪,一個倜儻瀟灑的俠客,而后卻改角色大洗牌變成了西毒。對他而言是幸事,讓他免于重復阿飛。</h3></br><h3>香港著名舞臺劇導演林奕華說,王家衛(wèi)的作品,他最愛《東邪西毒》,而張國榮是里面最大的亮色。</h3></br><h3><strong>大漠孤煙,身影滄桑,眼光清冷,表情甚少,卻深刻復雜。</strong></h3></br> <h3>內(nèi)地觀眾認識張國榮,是從《霸王別姬》開始的。</h3></br><h3>1992年,陳凱歌準備拍攝《霸王別姬》,陳凱歌被張國榮的妖媚顛倒眾生相深深吸引,決定親自去香港拜會張國榮。</h3></br><h3>為了拍好程蝶衣一角,張國榮拜張曼玲(京劇大師程硯秋傳人)為師。</h3></br><h3>張曼玲教她造手、功架,張國榮無論走到哪,都伸出蘭花指走著臺步,幾乎走火入魔。</h3></br><h3>他每天剃須兩次,再用濃粉掩蓋茂密的須根。</h3></br><h3>為了能達到形似,張國榮再度減肥,一直保持纖瘦的身形,克服大大咧咧的坐姿,到哪都緊閉雙腿,連女人都自愧不如。</h3></br><h3>劇組里,無論是導演還是酒店工作人員,對張國榮最大的印象就是,這位大牌一點不難搞,對人態(tài)度和善,畢恭畢敬。</h3></br><h3>1993年,《霸王別姬》公映。</h3></br><h3>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愛上師哥段小樓。他那低頭頷首的微笑,從皮到骨的絕美,他那凄婉堅定、戀戀不舍的眼神,給觀眾帶來強烈的震撼。</h3></br> <h3>《霸王別姬》榮獲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國際電影大獎。</h3></br><h3>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h3></br><h3>陳凱歌說,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h3></br><h3>他那不茍于世俗的叛逆和美麗,讓無數(shù)影迷為之著迷。</h3></br><h3>張國榮在電影事業(yè)上取得巨大成就,他步履不停,又開始了下一段旅程。</h3></br> <h3>09</h3></br><h3>1995,張國榮復出歌壇。</h3></br><h3>外面的質(zhì)疑聲此起彼伏,人們紛紛說他出爾反爾,食言而肥,張國榮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h3></br><h3>簽約滾石,以《領悟》和《味道》打了翻身仗的辛曉琪,在發(fā)布會上負責給張國榮獻花。</h3></br><h3>此后辛曉琪說張國榮是她的藍顏知己。</h3></br> <h3>他的第一張唱片名字是《寵愛》,收錄了出道以來的電影歌曲。比如《追》、《紅顏白發(fā)》、《當愛已成往事》等</h3></br><h3>這張專輯每分鐘便會賣出一張,全球累計突破200萬張,并位居IFPI公布的1995年香港全年唱片銷量榜首。</h3></br><h3>1996年,香港才子林夕和他合作專輯《紅》,他的海報鋪天蓋地席卷香港,人們義無反顧奔向唱片店。</h3></br><h3>他以華麗的姿態(tài)完成了轉(zhuǎn)型,證實了涅槃的意義。</h3></br><h3>1999年,張國榮和滾石約滿,人們等待他是否續(xù)約。</h3></br><h3>可張國榮開出的條件有些苛刻,要絕對自由,要價3000萬,當時唱片業(yè)已大不如前,利潤一跌再跌,很多不夠規(guī)模的公司都打了退堂鼓。</h3></br><h3>只有兩家唱片公司拋出了橄欖枝—環(huán)球和英皇,他簽約了英皇,這是他音樂旅程的尾站。</h3></br><h3>1999年,張國榮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成為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金針”和“金像影帝”兩大榮譽的演藝明星。</h3></br><h3>2000年,張國榮真正實現(xiàn)了他的導演夢,《灰飛煙滅》是他的第一個baby,也是他最后一個baby.</h3></br><h3>《灰飛煙滅》的質(zhì)量一般,情節(jié)散漫、節(jié)奏失控的硬傷無法忽略。</h3></br><h3>同年,張國榮為了自己的“熱.情演唱會”,發(fā)行了《大熱》這張唱片,跟林夕合作。</h3></br><h3>張國榮親自擔任演唱會的藝術總監(jiān),請來世界時尚大師Jean Paul Gaultier為他設計服裝。</h3></br><h3>這位天才的時尚家擅長多元素混搭,視覺效果兩個字:恐怖。</h3></br><h3>演唱會上,張國榮穿上高跟鞋,長發(fā)綁在腦后,后來長發(fā)披肩,狂野舞動長發(fā)。</h3></br><h3>演唱會結(jié)束后,記者們向他道賀:“太美了!太正了!簡直無與倫比!”</h3></br><h3>張國榮信以為真,哪知第二天報紙上滿是“貞子”、“扮女人”等嘲諷的字眼,鋪天蓋地的罵聲洶涌而來,氣走了時尚大師。</h3></br><h3>演唱會一時難以繼續(xù),中國內(nèi)地和馬來西亞地區(qū)不允許他長發(fā)上臺表演。</h3></br><h3>但在日本,演唱會的場數(shù)一加再加,在上海,連續(xù)兩晚的無眠之夜,成了許多樂迷永恒的記憶。</h3></br><h3><strong>毀譽參半,張國榮在血雨腥風中經(jīng)歷了春夏秋冬。江山變換,滄海桑田。</strong></h3></br><h3>10</h3></br><h3>2002年,環(huán)球唱片錄音棚。</h3></br><h3>張國榮緊鎖眉頭,一遍遍錄音。他嗓音沙啞灰暗,陳少寶微微嘆息。</h3></br><h3>陳淑芬清楚他,從前一年開始,張國榮的情緒出了毛病,失眠、抖手,精神和音質(zhì)大不如前。</h3></br><h3>這最后一張唱片《Crossover》是在黑色氛圍中錄制完成的,最接近死亡的歌曲是《夜有所夢》,他和黃耀明共同演繹。</h3></br><h3>2002年7月,在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的紅館尾場,張國榮擔任特別來賓,跟她合唱了《芳華絕代》。</h3></br> <h3>觀眾席上發(fā)出經(jīng)久不息的尖叫聲,張國榮和梅艷芳深情相擁。</h3></br><h3>張國榮在才華和成就上都登峰造極,但他還有個遙遙寄望的“月亮”,成為真正的電影導演。</h3></br><h3>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夢想,拓展視野,張國榮和唐鶴德聯(lián)手開辦了影音制作公司Dream League,夢想聯(lián)盟。</h3></br><h3>之后,他全身心投入電影拍攝計劃。</h3></br><h3>他給電影取名《偷心》,忙于考察場地,選演員。</h3></br><h3>但工作流程被泄密,場地也沒有舊時代的美感,他決定推翻劇本,重新改寫。</h3></br><h3>據(jù)唐鶴德回憶,張國榮從那時起胃酸倒流不見好轉(zhuǎn),狀態(tài)每況愈下。</h3></br><h3>十月份,電影投資方因經(jīng)濟問題被捕入獄,最后一根稻草斷了。</h3></br><h3>拍完《異度空間》后,張國榮去泰國游玩。</h3></br><h3>他篤信風水神魔,不止一次透露,說被人下了蠱降,他的精神越來越脆弱。</h3></br><h3>周圍親近的人都發(fā)現(xiàn),這位曾經(jīng)風度翩翩意氣風發(fā)的男子,已經(jīng)開始精神恍惚,眼里全是渾濁。</h3></br><h3>《偷心》擱淺后,2002年11月份,張國榮試圖自殺,被救。</h3></br><h3>2003年4月1日,愚人節(jié)正午,香港銅鑼灣Fusion餐廳。</h3></br><h3>張國榮找莫華炳(香港著名設計師)傾訴。</h3></br><h3>他說:“今天早上我開車的時候,真想開到最快,干脆撞死算了。如果不是趕來和你赴約,我恐怕真的會這么做?!?lt;/h3></br><h3>莫華炳岔開話題。</h3></br><h3>張國榮繼續(xù)問:“如果你病得很厲害,無藥可救,你又會怎樣呢?”</h3></br><h3>莫華炳說他會吃安眠藥,讓家人發(fā)現(xiàn)來救。</h3></br><h3>張國榮說他會直接跳樓。</h3></br><h3>張國榮把莫華炳送回公司后,向服務員要來紙和筆,寫了一封遺書:“Depression,多謝各位朋友,多謝麥烈菲菲教授。這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謝唐先生,多謝家人,多謝肥姐。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lt;/h3></br><h3>當天他就跳樓了。</h3></br><h3>4月8日,北角香港殯儀館。白玫瑰,香水百合,蠟燭。</h3></br><h3>場刊里印著一段文字:“1982年12月9日初次邂逅唐先生于麗晶酒店,二人于次年一月二日展開一段二十年感情?!?lt;/h3></br><h3>唐鶴德和大姐張綠萍坐在一起,凝望著遺像發(fā)呆。</h3></br><h3>張學友、徐克、黃霑和張國榮外甥女輪流致悼詞。</h3></br><h3>梅艷芳、周潤發(fā)、譚詠麟、張曼玉、鐘楚紅、林青霞、梁朝偉、王菲、張伯芝、林夕、劉培基等好友出席葬禮。</h3></br><h3>外甥女對唐鶴德說:“十舅父一直好珍惜和你的感情。過去一年,我也看到什么叫做真愛。你對十舅父不離不棄,夜以繼日照顧他。我代表十舅父多謝你!我覺得十舅父有你,好幸福?!?lt;/h3></br><h3>人生難得一知己,此生足矣。</h3></br><h3>上萬粉絲在殯儀館目送靈車。</h3></br><h3>唐鶴德走在家屬最前面,他踉踉蹌蹌,淚水潰堤,撕心裂肺喊著:“阿仔,你不要走…..”</h3></br><h3>骨灰盒安放在唐鶴德家里,他默默守護著。</h3></br><h3><strong>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逝水如斯,而不舍晝夜,人生無常,唯獨愛有永恒</strong>。</h3></br><h3>灰飛煙滅,夜闌靜,有誰共鳴。</h3></br><h3>謹以此文緬懷懷哥哥張國榮。</h3></br>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6XdtD3Pyt1eK_--28kdY_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font></h3> 張國榮陳百強香港唐鶴德梅艷芳演唱會陳淑芬電影唱片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