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即太極羅子真 <h3>最早的時候,宇宙只有太極,沒有別的東西。</h3><h3>然而太極當時無法認識其自身——因為太極便是一切,宇宙中沒有其他東西。所以呢,太極……便是太虛。</h3><h3>因為在混沌的狀態(tài)中,太極就是太虛。</h3><h3>這種重要的太極/太虛在各種神話中被用來指稱時間的起源。</h3><h3>那是太極認識到它是宇宙中的一切——但這還不夠,因為它對自身的偉大的認識是概念性的,不是經(jīng)驗性的。</h3><h3>然而,對其自身的認識是它渴望得到的,因為它想知道,如此偉大的感覺到底是怎樣的?盡管如此,這仍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偉大”這個詞匯恰恰是個相對的詞匯。太極將無法認識偉大的感覺,除非太虛出現(xiàn)。在餛飩的狀態(tài)之中,太極就是太虛。</h3><h3>你能聽懂嗎?</h3><h3>太極已經(jīng)認識到,宇宙中除了它,沒有別的東西。所以它沒辦法也不可能從其外的某個參照點來認識自己。這樣的參照點不存在。唯有一種參照點是存在的,那便是其內部的空間。那種“太極—太虛”的意識。那種“我—非我”的意識。</h3><h3>太極仍然執(zhí)意要認識其自身。</h3><h3>它明白,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使用內部的參照點。</h3><h3>它非常正確的推斷出,它本身的各個部分必定小于整體,所以它只能分裂成各個部分,比整體小的每個部分便能看到其他部分,從而看到它的偉大真相。</h3><h3>所以太極進行自我分裂,變成了陰和陽(亦即此和彼)。陰和陽第一次出現(xiàn)了彼此分離。然而它又同時存在。并存的還有非陰非陽。(也可以稱之為“中”)</h3><h3>三種要素因而突然出現(xiàn):第一種是陰,第二種是陽,第三種是非陰非陽——但它是陰和陽存在的必要條件。</h3><h3>太極便是生有之無,生實之虛,生小之大。</h3><h3>你能明白這一點嗎?</h3><h3>你還聽得懂嗎?</h3><h3>我想我能懂,真的。說了你也許不信,到你的解釋十分清晰,乃至我認為自己真的明白了這一點。</h3><h3><br></h3><h3>有了“陰”和“陽”之后,</h3><h3>才有可能認識其自身。</h3><h3><br></h3><h3>內部發(fā)生裂變的剎那間,</h3><h3>創(chuàng)造出了“相對性”。</h3><h3><br></h3><h3>相互關系是我們在人間獲得的最佳禮物。</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