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趕考”留在三義小學(xué)的紅色記憶曲徑通幽 <p class="ql-block"> 涿州城內(nèi)粉子胡同路北,涿州市三義小學(xué)的南大門。從大門向里望去是一座教學(xué)樓,教學(xué)樓的北面有一所大房子,約500平方米,就是“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北平和平解放后,黨中央決定將駐地從西柏坡遷往北平。1949年3月24日下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乘汽車到達涿縣,并于當晚住在城內(nèi)粉子胡同路北的天主教堂。當時,這里是第四野戰(zhàn)軍42軍軍部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2004年辟為涿州市三義小學(xué)分校時,原建筑群僅存毛主席住過的一座平房,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2005年涿州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由文管所立碑。2007年涿州市政府投入40萬元資金進行整體修繕。2009年“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揭幕。紀念館內(nèi)陳列著涿縣革命史、抗日戰(zhàn)爭史及黨中央、毛主席“進京趕考”的圖文展覽。房子的東頭有三個相通的小套間,約60平方米,是毛主席的臥室,秘書工作室。室內(nèi)陳列有會議桌、書桌、木椅和床。桌子上放著筆筒,硯臺,搪瓷缸子,煤油燈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紀念館的設(shè)立讓三義小學(xué)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隊。涿州市教育局、共青團涿州市委等單位均以此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家莊市委黨校還把這里設(shè)為“教學(xué)實踐基地”。本市機關(guān)干部、中小學(xué)師生常來此參觀,瞻仰毛主席曾經(jīng)住宿過的地方,緬懷老一輩革命家。</p> <p class="ql-block">五大書記塑像</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4日重走趕考路一行參觀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隊日,三義小學(xué)少先隊員在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冊紀念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進京趕考(油畫)作者:陳承齊</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一)</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二)</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三)</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四)</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五)</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六)</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七)</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八)</p> <p class="ql-block">南面展墻(九)</p> 北面展板(局部) 北面墻上的40平方米展板{局部} 北面展板{局部}矯正版 涿州革命史展板{局部} <p class="ql-block">國畫作品:《中央領(lǐng)導(dǎo)參觀漢昭烈帝廟》,作者不詳</p> <p class="ql-block"> 西北隅展板,開國</p> <p> 這是吉林衛(wèi)視錄制的一段黨中央、毛主席1949年3月24日住宿涿縣,25日乘火車進駐北平的電視資料片。<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段影視片的節(jié)選,演的是黨中央的車隊,在涿縣南門被哨兵攔下的情景。</p> 中共中央機關(guān)、人民解放軍總部從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出發(fā),“進京趕考”路線圖。 當年“進京趕考”毛主席乘坐的吉普車(照片)。 <p class="ql-block"> 國畫《朱總司令騎馬逛涿州》,作者徐璟文。</p> <p class="ql-block"> 國畫《護送毛主席乘火車進北平》,作者徐璟文。</p> <p class="ql-block"> 國畫《親切交談》,作者徐璟文。</p> <p class="ql-block"> 國畫《五大書記》,作者徐璟文。</p> <p class="ql-block">作者徐璟文。</p> <h1><br></h1><p> </p> <h3> 這張照片拍攝于1949年3月26日,人物是淶涿縣武裝部的干部,右起向左依次為:楊永潤、李廷芳、郭寶魁、吳曉和、郭凱、李殿和,前排蹲坐為劉增成。楊永潤時任淶涿縣人民武裝部部長,李廷芳為作戰(zhàn)股長,郭寶魁為戰(zhàn)勤股長,劉增成為政工股長,郭凱為作戰(zhàn)參謀,吳曉和為勤通員,李殿和為通信員。照片背景是照相館門口,3.5吋全色。后來,李殿和將相片放大至七寸,并添加了“為黨中央毛主席由西柏坡遷往北平做好途宿涿州城內(nèi)保衛(wèi)工作留念”字樣和人名。淶涿縣是怎么回事呢?:1947年1月,涿縣鐵路西地區(qū)與淶水山外平原地區(qū)組成淶涿縣,成立人民民主政府,治所在淶水縣龍安村。1948年12月7日,涿縣縣城解放,路西淶涿縣機關(guān)遷入涿縣城。</h3><h3> 1949年3月23日上午,淶涿縣縣委書記王成俊在縣委、武裝部支部黨員大會上宣布了保衛(wèi)毛主席、黨中央進京的重大任務(wù)。要求縣委會和武裝部把室內(nèi)外打掃干凈,通通搬到縣政府辦公。武裝部負責鐵路沿線的安全保衛(wèi),誰也不準問為什么。3月24日上午,武裝部長楊永潤對城關(guān)區(qū)大隊和武裝部人員,就安全保衛(wèi)工作進行部署。從下午兩點到25日上午,全體干部和民兵一千多人,堅守城內(nèi)和鐵路崗位22小時,圓滿地完成了安全保衛(wèi)任務(wù)。26日下午,他們看到1949年3月26日《人民日報》“中共中央委員會、人民解放軍總部昨日遷來北平”的消息,他們就用伙食費,到照相館拍了這張相片,共花費晉察冀邊幣2萬元,約折合人民幣2元。<br></h3><h3><br></h3><h3><br></h3> <p> 1949年3月25日上午,毛主席率領(lǐng)中央機關(guān)從涿縣出發(fā),乘火車到達北平。</p> <h3> 1949年3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新聞:《中共中央委員會人民解放軍總部昨日遷來北平,毛主席朱總司令西苑閱兵》。</h3> <p> 《北平解放報》發(fā)號外,報道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解放軍總部遷平的消息。</p> <h3> 這是一通坐落在紀念館前西側(cè)的石碑,由碑座和碑身組成,碑座長82厘米,高39厘米寬25厘米,碑身長75厘米,高50厘米,厚9厘米。</h3> <p> “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揭幕儀式的主席臺上,有三位革命老干部。其中戴紅帽子的名叫張秀榮,河北淶水縣人。張老1938年加入抗日兒童團,1941年參加抗日游擊隊,任史迪抗日游擊隊小隊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區(qū)委書記,武裝部政委等職,拿炮樓,拔據(jù)點,發(fā)動群眾支前,看管俘虜,救護傷員,有力支援了察南戰(zhàn)役和平津戰(zhàn)役。解放后在保定和涿縣任職。1959年西藏政府及反動上層發(fā)動武裝叛亂,張秀榮奉命赴西藏參加平叛斗爭。平叛結(jié)束后留藏,先后任打隆、浪卡子縣副縣長,乃東縣委書記等職。1979年離藏調(diào)回涿縣,任涿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縣委副書記,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至離休,享受副廳級待遇。2019年大年初二,張秀榮同志逝世,享年94歲。</p> <p class="ql-block"> 開館儀式結(jié)束后,革命老黨員張秀榮(中)等同志和市領(lǐng)導(dǎo)在紀念館前合影留念。張秀榮同志出生在淶水縣深山區(qū),十幾歲就參加抗日工作,出太行轉(zhuǎn)戰(zhàn)房淶涿。1990年代中葉,這里劃歸教育局籌建教學(xué)樓時,他就給市委寫信,要求把毛主席住宿過的房子作為革命遺址保護起來,不能拆掉。后來又多次和老同志聯(lián)名給市委寫信,建議用這所大房子建一處革命紀念館,以教育后人。張秀榮同志的鼓與呼,果然被市委采納,建成了“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開館揭幕這天,張秀榮激動得像個慌事的孩子,被老伴兒劉云同志打扮一新,還戴一頂小紅帽,老早就到三義小學(xué)候會了。</p> <p>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史迪抗日游擊隊張秀榮小隊領(lǐng)導(dǎo)骨干合影,右一為張秀榮同志。</p> <h3> 張秀榮同志西藏工作期間使用過的一個文件袋。</h3>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42軍革命后代參觀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留影。</p> <p class="ql-block"> 第四野戰(zhàn)軍第四十二軍革命后代向紀念館捐贈了珍貴的文獻資料和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第四野戰(zhàn)軍第四十二軍革命后代參觀黨中央進京前毛澤東住所紀念址。</p> <h3> </h3> <h3> 2009年,中隊輔導(dǎo)員李燕老師和她的隊員們在紀念館內(nèi)參觀展覽。您看李老師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在那里給隊員們講1937年涿縣淪陷后,日本侵略軍在涿縣制造的多起慘案。</h3> <h3> </h3> <h3> 這是吳常利老師正在給少先隊員做講解員,吳老師喜歡讀書,學(xué)問好,對涿縣革命史有研究,說話出口成章,他正在給孩子們講述拒馬河畔,房淶涿人民的抗日游擊戰(zhàn)爭故事。您看,孩子們聽得多么投入,多么認真??!</h3> <h3> </h3> <h3> 李建軍老師是德育處主任,主持德育處工作,一天忙得腳丫子朝上,可還要為省內(nèi)外前來參觀的人們做解說員,最忙的時候一天講兩撥。有外省來訪者曾在自己的博客里表揚李建軍老師講課好。圖片中左手指向展版的那位同志就是李建軍老師。這是他2009年3月25日,正在為“我們擁抱祖國”春令營的營員們講解黨中央從平山縣西柏坡村遷往北平,途經(jīng)涿縣所發(fā)生的動人故事。</h3> 譚晶和三義小學(xué)老師們在一起 <h3> 這是房子?xùn)|頭外間的一張會議桌。當年,毛主席就是在這里接見了淶涿縣委書記王成俊和42軍軍長吳端林。桌上還放著黃色桌布和油燈碗。</h3> <h3> 這是毛主席秘書寫字的桌子,秘書室就設(shè)在毛主席臥室的隔壁。</h3> <h3> </h3> <h3> 毛主席的臥室:遠處靠墻是一張褪了色的紅油漆木床,油漆幾盡剝落,但看著卻十分結(jié)實。近處是毛主席用的書桌,桌面上有煤油罩子燈、石硯、筆筒和喝水缸子。筆筒里還插著兩管毛筆呢。</h3> <h3> 這張照片是去年深秋用手機照的,是在教學(xué)樓西頭墻角處取的全景。那時候樹葉還是綠的。</h3> <h3> </h3> <p> 這張照片是2019年1月15日,應(yīng)河北教育報刊社宋國珍編輯要求,由吳常利主任拍攝的。14日下午,吳主任樓上樓下的拍了好幾次,宋編都不滿意,不是說構(gòu)圖不合適,就是說角度不好。無奈,由于天氣暗下來只得作罷,15日早晨一到班,吳主任我們倆又去拍照了,拍完發(fā)給宋編,宋編說撒上點陽光再拍才好呢。吳主任一點沒煩,又等了約半點鐘功夫,見有了陽光,才拍了這一張。這次宋編輯總算說合格了。之后,宋編隔空喊話,謝了吳主任好幾遍。時間不長,我便收到《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年第2期樣刊,這張照片連同本文的第一段文字,在該期封四見刊了,謝謝宋國珍編輯。</p> <p>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年第2期,封四上的稿件和圖片。</p> <p> 《中國知網(wǎng)》期刊,網(wǎng)頁截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