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以色列觀察家 <p class="ql-block"> 我們也許爭不過天,也許斗不過地,有時還會低下頭哭泣,好在可以去尋找上帝。上帝的愛究竟有多美麗? 圣經說:“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為了見識世界上的這九分美麗,我要親自去見見它。</p><p class="ql-block"> 自從去了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印度的奇異旅程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心中總有一種神秘的宗教之旅情結在發(fā)酵,去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發(fā)源地耶路撒冷的沖動油然而生,西方的這三大宗教,幾乎統(tǒng)治了大半個地球人的信仰,以色列一定非常值得去!</p><p class="ql-block"> 說到去以色列,人們總會想到巴以沖突,想到恐怖襲擊,想到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馬斯,想到現(xiàn)在的伊斯蘭國ISIS。以色列境內的哈馬斯曾頻繁對以色列的軍事及平民目標發(fā)動恐怖攻擊,被西方國家定位為恐怖組織。</p><p class="ql-block"> 去之前,有朋友好言相勸,我自己內心也是有忐忑的,經常在新聞中見到人肉炸彈襲擊的血腥畫面,聽到ISIS在中東,在歐洲的日益壯大,社會不得安寧,民不聊生,畢竟生命是自己的根本,但這些恐怖的顧慮,還是拗不過對美麗世界的執(zhí)著與向往。</p><p class="ql-block"> 因為不懂外語,只有跟團這一條路可選,還是一如既往,把這個希望寄托在網絡。網絡真是個好地方,只有你不想去的,沒有你去不了的,很快就找到了我最滿意的選項:以色列、約旦、埃及三國12日游。</p><p class="ql-block"> 我們知道,圣經故事中的情節(jié)95%發(fā)生在以色列,3%發(fā)生在約旦,2%發(fā)生在埃及。埃及也是我多年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約旦的佩特拉在我的印象里更是一塊神秘的探索之地,加上如神一般傳奇的以色列,這三個國家的組合,不但能大飽好奇的眼福,還是地地道道的宗教、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走吧,走吧,趁還算年輕,我們趕快走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2017年3月6日,我踏上了這個中東地區(qū)的三國之旅!</p><p class="ql-block"> 去以色列好像沒有飛機直航,因為以色列周圍幾乎都是敵對國家,去以色列的飛機阿拉伯國家一般不讓直接飛過,需要在第三國落地接受檢查后中轉。目前土耳其,約旦,埃及與以色列的關系還算不錯。</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次是從上海出發(fā),飛行時間12小時,約8000公里;然后從伊斯坦布爾轉機飛往特拉維夫,飛行時間約2小時,1200公里。共計飛行約14小時。</p><p class="ql-block"> 漫長的飛行有點讓人懼怕,坐飛機兩三小時還可以接受,如果擠在狹小的座椅上,飛行十多個小時,坐得腰酸屁股痛,辛苦不已。沒想到的是,這趟飛機,我前排座位的一個外國人獨自占了三個人的位子,他直挺挺一覺睡到伊斯坦布爾;我們兩人也占到了三個人的座位,這趟長途飛行,成了臥鋪之旅,我們兩人從浦東機場輪換睡到了伊斯坦布爾。太棒啦,先給自己點一個贊!</p><p class="ql-block"> 客機飛經我國的新疆,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里海,阿塞拜疆,黑海,然后到達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已是當地時間清晨5點左右。這次中轉不用自己扛行李,機場會自動幫轉,只要人管住自己不轉丟航班就行。</p><p class="ql-block"> 下了飛機先接受土耳其機場安檢,土耳其安檢也算嚴格,包包過檢測儀,脫掉外衣,脫下鞋子,尷尬的是還要抽掉褲腰帶,只能一手提著褲子,一邊光著腳,安全人員不但用儀器探測,還要用手摸遍你的全身,搞得很不自在。等到換乘飛往以色列時,又要接受更嚴格的安檢,因為以色列是某些阿拉伯國家人襲擊的重點目標,以色列人高度緊張,對安全不會有絲毫懈怠,你只能等著受罪吧。</p><p class="ql-block"> 也有想要去的,我特別要提醒你,中轉時假如你的行李被發(fā)現(xiàn)有疑似危險物品,行李會毫不猶豫被扣下,安全人員會強行開箱檢查,如果被檢出危險物品,你的整個行程就有大麻煩。千萬記住,去以色列絕不要帶任何被認為是有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物品。還有,如果你曾經去過黎巴嫩,沙特,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家,你可能進不了以色列;同樣,你常去了以色列,那些國家也有可能不讓你入境,這是去以色列之前必須考慮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真是一個困難重重的國家,周邊的有阿拉伯國家連石油也不賣給他們,好在它西臨地中海,給了它一個與世界鏈接的出???,要不然,真的會被虎視眈眈的周圍敵國給憋死。</p><p class="ql-block"> 早上約9點,飛機穩(wěn)穩(wěn)降落在特拉維夫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這天的景點有白城,拉賓廣場,雅法老城,迦密山,大同山圣殿花園。</p><p class="ql-block"> 我們第一站是特拉維夫的拉賓廣場。拉賓廣場不大,中間有一座倒三角形的雕塑,右邊有一幢多層建筑,是特拉維夫市政府大樓。大樓下有一尊小型的拉賓雕像,旁邊墻上掛著一塊銅板雕刻,地上用幾塊像煤炭一樣的大黑石頭拼成一個紀念碑,簡單莊重,記載著當年拉賓遇刺的時間、人物、場景。見到這些,仿佛讓我穿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然后感嘆我們今天的幸運。我小時候,只能在有限的資料上了解國外的情況,鐵幕重重,出國旅游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我今天來到了這里,親眼觀看世界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特拉維夫給我的感覺,城市不大,道路窄小,交通擁擠,但整潔有序,一些高樓大廈聽說是中國建筑公司幫助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特拉維夫這座城市的中心,導游向我們介紹包豪斯風格的建筑。包豪斯建筑的特點是靈活不規(guī)則的架構,良好的經濟性,充分展示現(xiàn)代材料,造型簡潔美觀,包豪斯風格當年曾經風靡全世界。在我看,此風格的建筑,有點像家具中宜家家私的造型風格,這種建筑連成一片,也就是所謂的“白城”景觀,特拉維夫的這道“白城”包豪斯建筑群,被聯(lián)合國定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這天的地接導游是一位臺灣人,她始終帶著目鏡,言語中時不時會流露出對大陸的一些偏見,仿佛臺灣就是以色列,大陸就是包圍臺灣的阿拉伯國家,雖然她自己解說是開玩笑,但我認為,最好的解釋就是她臉上的那副有色眼鏡,帶著有色眼睛看大陸。</p><p class="ql-block"> 這位臺灣籍導游知識淵博,像一位傳教士,自稱給我國領導人當過導游,與李源潮有過交往。她講起圣經故事,情緒不僅僅是激動,而是已經到了亢奮的程度,每當講到圣經精彩情節(jié)時,語調高亢,情緒興奮,可見她對圣經的熱愛與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 這位導游用詩一般的文字介紹以色列,她的那句“特拉維夫有海洋,耶路撒冷有城墻?!鄙钌钣≡诹宋业哪X海中,這正是以色列該兩大城市的顯著特點,特拉維夫是現(xiàn)代化的海濱城市,耶路撒冷是千年古老的石頭圍城。</p><p class="ql-block"> 當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特拉維夫這片貧瘠荒涼的土地上,過著苦難的日子,但臉上充滿陽光,他們用勤奮的雙手建起了一座傳奇般的城市。今天看到當年的舊城已經顯得蒼老,房子破敗,街道栓塞。政府左右為難,拆了,當年的奮斗景象會消失;不拆,雖然陳舊,但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依然挺立,像一座珍貴的歷史藝術紀念館??上驳氖侵苓叺男鲁前蔚囟?,大有一副發(fā)達國家的派頭。</p><p class="ql-block"> 中東這塊地區(qū)缺水嚴重,冬天寒冷,夏天燥熱,水分蒸發(fā)快,天氣干燥。在12天的行程中,我皮膚干燥,瘙癢難耐,但以色列大城市的綠化相當不錯,這不得不說說他們的滴水灌溉技術。路過他們的樹林,草坪,花壇,地皮表都能見到密密麻麻像網絡一樣布滿澆灌植物的小水管,整個以色列的農田基本也是靠滴灌技術澆灌農植物,每滴水都被充分利用,不至于被白白蒸發(fā)掉,節(jié)約寶貴的水資源。</p><p class="ql-block"> 在以色列,一般只能用VISA,MASTER,銀聯(lián)還無法通行。以色列的物價奇貴,比歐洲也高出一節(jié),交通費尤甚。在城市交通方面,如果自駕出行是個大麻煩,路面上幾乎所有的停車位都停滿了車,像我國繁華的大城市,那些車買來不是用來跑的,是用來停的,從早到晚每個車位幾乎都停滿了車,據說停車費比租車費還貴。我們旅游大巴車經過一些小街道,本來就窄的路,兩邊停滿了車,大巴車只能一點點擠過去。</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以色列去了三座城市,除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外,還去了第三大城市海法。據說海法的建設也有德國人的功勞,當時一聽有點納悶,原來是德國的教徒們見以色列人被他們國家的納粹迫害得如此凄慘,內心非常愧疚,通過捐款,對海法的城市建設提供了一些資金援助,出了一點力。</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游覽的景點有,五餅二魚堂,彼得獻心堂、加利利湖,約旦河洗禮處,昆蘭山,耶路撒冷哭墻,苦路,圣墓教堂。</p><p class="ql-block"> 去耶路撒冷,是這次到以色列旅游重中之重的目的地,它是全世界除佛教之外,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最神圣的圣地,自古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說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呢?早先猶太人生活在埃及,受到埃及人的奴役,后來上帝派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并賜予了猶太人一塊富饒的流蜜之地,即耶路撒冷。所以耶路撒冷成了猶太人的圣地;自從基督降生,建立了基督教,并死在了耶路撒冷,后又被羅馬帝國定位國教,耶路撒冷從此也被認定為基督教的圣地;伊斯蘭教認為,先知穆罕默德在一個夜里,從麥加奇跡般的到了耶路撒冷,并從一塊巖石登上九霄,遨游七重天,見到了古代先知,觀看了天堂和火獄,領悟了主命五番拜,所以耶路撒冷也是伊斯蘭教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三大宗教出現(xiàn)的時間分別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之間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沖突,往往給人造成錯覺,以為他們之間的信仰不共戴天,其實三大宗教信仰的本質是一致的,都起源于古老的猶太教,三教均奉圣經舊約中的亞伯拉罕為先祖圣徒,均發(fā)源于中東沙漠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既然三教都認同一個祖先,為什么還要相互排斥呢?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1、猶太教受命于唯一的上帝雅威(即圣經舊約中以色列人對主宰、天主、上帝、耶和華的稱呼),只認圣經中的舊約部分,不接受圣子論,不承認耶穌是他們的救世主,并繼續(xù)等待救世主彌賽亞(指上帝選中的人,相當于“耶穌”)的來臨。2、基督教脫胎于公元一世紀左右的一個新興猶太教派,他們認為猶太人違背了雅威與猶太人的“約”(即圣經“舊約”),所以派他的兒子耶穌,以自己的生命贖罪,與全人類訂立了圣經“新約”,并死在了耶路撒冷。3、伊斯蘭教也不接受圣子論,他們不相信上帝會生兒子,他們稱上帝為安拉,安拉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選出一位先知(耶穌也是其中的一位先知,但阿拉伯人稱“爾薩”),穆罕默德是上帝安拉選出的最后一位先知。三教的爭端分歧大概就是這樣。</p><p class="ql-block"> 前面說過:“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钡灿惺廊苏f:“世界上若有十分哀愁,也把九分給了耶路撒冷。”從古至今,耶路撒冷交織著世界上最美的美麗,與人間的最哀的哀愁,不同的信仰、民族、文化在這里碰撞出強烈的花火。耶路撒冷目前號稱是兩個國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首都,又是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還是被稱為唯一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世界上估計再也找不出第二個這么錯綜復雜的神的殿堂。恨愛交加,如生如死,這也是它聞名遠揚于世的原因所在。</p> <p class="ql-block"> 哭墻是耶路撒冷的必游之地,進入該景區(qū)首先要過安檢,周圍隨處都能見到持槍的以色列軍警。在以色列,不分男女,都有義務服兵役,女人承擔了與男人同樣保衛(wèi)國家的重任。所以,在以色列,女兵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以色列的女兵可以涂口紅,可以描指甲,可以畫眉毛,可以燙頭發(fā),濃妝淡抹在以色列女兵身上總相宜。導游說,有位外國領導人見到以色列化妝后的女兵,好奇地問她們的總理:“你們的女兵化妝如此妖艷嫵媚,還能上戰(zhàn)場打仗嗎?”以色列總理聽后笑笑,答曰:“以色列是她們的家,在自己的家里為什么不能化妝呢?”說得這位外國領導人一時啞口,可見以色列在治理國家中,對它的子民是如此的開明與人性化。</p><p class="ql-block"> 進入耶路撒冷老城,氣氛明顯不同,仿佛這里隨時都有一雙雙仇恨的眼睛相互對視著,因為這里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混居地,1967年才被以色列占領,人口約80多萬,猶太人已占到68%,阿拉伯人占30%。不可思議的是,耶路撒冷這個仇恨交錯的城市,翻譯過來竟然是“和平”與“城市”兩個詞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但這里居住的兩個民族互不相讓,敵意滿滿。雖然這塊土地最早是屬于猶太人,后來被羅馬等外來侵略者破壞,猶太人被迫流亡異國,后又受到歐洲封建、宗教勢力的迫害。自從猶太人離開這里后,阿拉伯人逐漸在這里定居下來,時間長達千余年,千年后猶太復國主義者強行奪回這塊土地,又導致長期居住在這里的阿拉伯人開始流離失所,所以兩個民族爆發(fā)出不可調和的家園矛盾。</p><p class="ql-block"> 這兩個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恩仇錄,說也說不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來到這里,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正是有這么多說不清理還亂的千年歷史矛盾,我才慕名而來,全世界像我同樣理由來的游客也絡繹不絕,真是物極必反,恩恩怨怨反而給這里帶來了旅游業(yè)的繁榮。</p><p class="ql-block"> 在耶路撒冷,導游首先把我們帶到一個制高點,居高臨下觀看耶路撒冷哭墻前的整個廣場。此時我的心情錯綜復雜,又無比激動。心情錯綜復雜,是因為心里有害怕,擔心這里隨時會出現(xiàn)恐怖襲擊;無比激動,是因為我終于實現(xiàn)了愿望,能親眼看看這座神奇的美麗圣城——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 雖然我是無神論者,但眼前哭墻的莊嚴與肅穆還是給了我一種神圣的感覺,神的威嚴感油然而生。就在我精神高度集中觀望哭墻周圍環(huán)境時,突然有一個人的動作嚇了我一大跳:在離我不遠處,在密集的人流中,有一位個子高大,留著大胡須的男子突然“噗通”跪了下來,他長著一副典型的阿拉伯人的特征。我的第一反應是,他要干什么?此時我猛然想到了人肉炸彈!見他穿了一件厚厚的黃色背心,難道里面裝滿了炸藥,他要實施暴恐行動?</p><p class="ql-block"> 擔心是多余的,他不過是隨時隨地跪下禱告而已。</p><p class="ql-block"> 通過安檢,來到哭墻前,游客在哭墻入口可以免費領到一頂白色的小圓帽子,意為“遮蓋”,我們必須戴上這樣的帽子才能進入。對猶太人來說,因為頭頂上是天,不能以頭發(fā)直指上帝,所以要用帽子相隔,表示對上帝的一種尊重與敬畏。</p><p class="ql-block"> 在哭墻這里,你隨時能見到頭戴黑帽,身穿黑西服、黑西褲,內穿白襯衫,兩鬢留兩條長長小辮子的猶太人,他們是正統(tǒng)的猶太教徒。但據導游說,這種以信教為生的猶太教徒,他們不工作,卻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待遇,被許多現(xiàn)代以色列人認為是國家的寄生蟲,白白消耗了國家的財力。目前在以色列有一半人已經不信教了,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但這些不信教的猶太人到了教堂還是會膜拜一下,雖然他們不會天天讀圣經,也不會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好比我們這里不信佛的人,到了寺廟也會裝模裝樣拜幾下,一樣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路上有時會遇到正統(tǒng)的猶太教徒,他們不愿意游客給他們拍照,視路上的美女如臭糞便,躲得遠遠的。有一次通過一條小巷,迎面走來一個戴黑帽,一身黑衣,留長頭發(fā)的猶太教徒,見到我團的美女,他皺起眉頭,捏著鼻子,像躲避臭大便一樣,側過身快步走開。喂喂!你的這種行為,有考慮過花花公子們的感受嗎?哈哈!</p><p class="ql-block"> 哭墻的長度約五十多米,高度約十九米,用巨大的石塊砌成,上面有幾層小石塊層,是后來添加上去的??迚涍^兩千多年的風雨吹打,依然巋然不動,每天有許許多多教徒來到墻下祈禱許愿,撫摸這座猶太人的圣墻,如同輕輕撫摸猶太人承受的千年創(chuàng)傷??迚澐譃槟匈e區(qū)與女賓區(qū),有許多虔誠的教徒來到后,依靠在哭墻上,默默訴說自己內心的故事,祈禱上帝賜給他們安慰,甚至會哭得稀里嘩啦的,我都能聽到隔壁女賓區(qū)有哭泣的聲音。許愿完后,教徒們把自己的心愿寫成小紙條,塞進哭墻石磚的縫隙里,把自己的心愿交給上帝。</p><p class="ql-block"> 據說哭墻的石縫中曾發(fā)現(xiàn)過五百多張來自世界各地的支票,每張金額都在100萬元以上,有簽名,但不寫開給誰,可能是想把支票交給上帝,也有說警方有時會調查這些支票的真?zhèn)?。哭墻的管理人員,定時把那些塞在石縫里的紙條收集起來,依照猶太人的傳統(tǒng),埋在一座墓地里,傳說最后會送到上帝的手上。</p><p class="ql-block"> 緊挨哭墻的左邊,有一個用石頭做成的大窟洞,洞窟很深,我往里探頭張望,見里面有許多教徒面壁而立,像是一個做成室內的哭墻。起先我不敢進去,因為里面沒有見到有游客的影子,不知道能不能允許進去。我慢慢往里挪動,他們也不阻攔,于是我走了進去。進去后,聽到里面滿屋子輕輕的念經聲,也有高聲朗誦的聲音,這個像窯洞一樣的室內,右邊是大石塊磚墻,左邊是一排長長的書櫥,書櫥里面放滿了各種經書。我好奇徑直走到了最里面,有許多在做禱告穿黑衣的猶太教徒回過頭來看,我感覺自己是這里的異類,匆匆拍了幾張照片,趕緊出來。</p><p class="ql-block"> 后來得知,這個磚石窯洞的名字,叫威爾遜拱,但網絡上幾乎查不到有與它相關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哭墻廣場的另外一面靠左側也有一扇用石磚砌成的石墻門,墻門通向一條像隧道一樣的用石磚砌成的長長過道,穿過這條過道,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巷,也就是著名的苦路十四站的地方。這條巷子如今是穆斯林聚集區(qū),在兩千年前,這條路是耶路撒冷的中心道路,那時的死囚們也是沿著這條路背著十字架走向刑場。當年耶穌基督就是扛著沉重的十字架,艱難地走過這條路,路上耶穌停留了十四次,因此也叫苦路十四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耶穌被判死罪</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耶穌背上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耶穌遇見自己的母親瑪利亞</p><p class="ql-block"> 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門與他共負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第六站:維羅尼迦替耶穌抹面</p><p class="ql-block"> 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p><p class="ql-block"> 第八站:耶穌對耶路撒冷婦女講話</p><p class="ql-block"> 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p><p class="ql-block"> 第十站:耶穌被剝去衣服</p><p class="ql-block"> 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p><p class="ql-block"> 第十二站:耶穌死在十字架上</p><p class="ql-block"> 第十三站:耶穌被放在瑪利亞懷里</p><p class="ql-block"> 第十四站:耶穌被埋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條聞名于世的苦路,它是耶路撒冷老城內錯綜復雜又相互貫通的一條道路,以前我在紀錄片上看到過,講的是穆斯林與猶太人在這老城里相互廝殺對峙的畫面,因此這條路在我的記憶里,是一條兩個種族爭斗的血腥之路,每個角落都有痛苦的記憶,仿佛有一雙雙仇恨的眼睛躲在每一個角落,舉著一把閃閃發(fā)光的仇恨之劍,突然從黑暗中嘶喊著沖出來刺向敵人,慘烈的打斗聲劃破整座耶路撒冷的街頭巷尾。</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走在這條路上,這條用古老石頭砌成的苦路,狹窄,細長,重重的門洞,黑黑的過道,兩邊高高聳立的石磚樓房,使人感到一股歷史滄桑的壓迫感,顯得那么的遙遠,沉重,又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這條苦路穿越了時光,經歷風霜,耶穌從這里赴向刑場,也是教派爭斗的戰(zhàn)場,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熙熙攘攘,小販熱情向路人兜售小商品,一片祥和熱鬧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游覽完苦路,我也許下一個愿望:愿這里的人們擦掉仇恨的眼淚,踏上和平的征途,苦路的盡頭,上帝在向你招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我們的游覽景點:耶路撒冷老城墻,馬可樓(最后的晚餐廳),大衛(wèi)王墓,雞鳴堂,圣誕教堂。</p><p class="ql-block"> 耶路撒冷老城經歷了千年戰(zhàn)亂的洗禮,處處可見戰(zhàn)爭的累累傷痕。</p><p class="ql-block"> 一早來到耶路撒冷老城的錫安門,因與錫安山遙遙相望而得名。在這扇城門的城墻上,布滿了戰(zhàn)爭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彈痕。1948年,英軍撤出耶路撒冷,猶太人宣布立國,隨即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這次戰(zhàn)爭以色列戰(zhàn)敗,耶路撒冷被約旦控制,直到1967年的“六日戰(zhàn)爭”,以色列才奪回耶路撒冷的控制權。</p><p class="ql-block"> 錫安門的城墻高大,但城門過道不大,城門的過道不是直通,而是要在黑乎乎的城門內的過道拐一個彎,才能進入城內,大概是為了便于防御。正在我們參觀時,一輛小汽車突然從黑黑狹小的城門過道里竄了出來,著實嚇了我們游人一跳。開車的是一位美女司機,能在這么狹小的城門里將車拐個彎開出來,應該是一位老司機了。想不到的是,這扇傷痕累累黑暗狹小的古老城門,竟然還承擔著現(xiàn)代機動車道路的功能,感嘆如果換在我國,這城門早就被拆了,拓為寬敞的大馬路,可見以色列對古跡的保護是如此重視。</p><p class="ql-block"> 你見過達芬奇的世界名畫《最后的晚餐》嗎?我這次去了這幅名畫的實景地——馬可樓。</p><p class="ql-block"> 因為我對這幅畫的印象太深了,在孩童時代就見過這幅名畫,那時正是文革時期,能見到這樣的世界名畫,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記得那年是在深夜里,我躲在棉被窩里偷看“反動”畫刊時,看到這幅著名油畫的。當時不懂畫中描繪的內容,但油畫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大膽的明暗結構,動靜相宜的晚餐場景,以一種“無聲的喧嘩”的表現(xiàn)方式,強烈撞擊人的視覺感官,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當我懷著期盼的心情走進這個“晚餐廳”,想親眼目睹這個歷史畫面,但遺憾的是,如今這里已經空空如也,連一張餐桌也沒有,默然凝望四周,陳舊的墻壁,暗暗的屋頂,顯得十分凄涼,仿佛這段歷史畫面,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飄往天堂。但是,這幅油畫所描繪的場景,又一次次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我重溫的不是耶穌的“最后的晚餐”,而是孩提時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午從雞鳴堂(關耶穌的地方)出來后,汽車開了沒多久,拐了一個彎,突然見到一道又高又長的堅固水泥墻,我的神經頓時高度緊張起來,它就是臭名于世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隔離墻,也是一般游客去以色列會感到最害怕、最恐怖,也是最刺激、最想去看的地方,這道隔離墻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矛盾沖突的熱點之處。</p><p class="ql-block"> 我看到,這道隔離墻的高度大約在八米左右,長度延綿不斷,彎彎曲曲消失在遠處的視野中。導游提醒,我們馬上要過境進入巴勒斯坦國,前面有邊防檢查站,隔離墻地區(qū)屬軍事重地,不要拍照,被以色列軍警見到,全車人都要下車接受檢查,耽誤行程。</p><p class="ql-block"> 雖然導游這樣說,但名聲遠揚的隔離墻,與定居點,巴控區(qū)等熱點詞一樣,更提起了全車游客的興趣,我們排隊等待過關檢查時,有人開始對著檢查站偷偷拍照。</p><p class="ql-block"> 住在隔離墻里面的巴勒斯坦人,雖然可以每天從這里進出往來,但都要在以色列軍警的檢查站接受檢查,甚至會受到侮辱與刁難,而巴勒斯坦的激進組織成員,也會因此發(fā)動對以色列軍警及平民的襲擊,隔離墻的行為普遍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p><p class="ql-block"> 輪到我們旅游大巴接受檢查時,待遇明顯與前面的過境車輛不同,前面的所有車輛都要人下車,打開后備箱接受檢查,以軍警還用專業(yè)的探測器檢查汽車底盤,認真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我們旅游大巴車的司機是位阿拉伯人,他探出身與軍警打了個招呼,像是老熟人了,幾個全副武裝的軍警只往我們車上看了一眼,見上面全是中國游客,竟然意外直接放行了,我們就這樣輕松過了這道使人高度緊張的戒備森嚴的隔離墻。</p><p class="ql-block"> 我們要去的目的地,是隔離墻陰影下巴勒斯坦伯利恒馬槽廣場上的圣誕教堂。</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是巴勒斯坦的中部城市,馬槽廣場是伯利恒的中心廣場,廣場上的圣誕教堂可能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p><p class="ql-block"> 進入巴勒斯坦,環(huán)境明顯與以色列大城市有些不同,建筑與街道有點雜亂,閑散的人員也多了起來,這里的汽車牌照由白色都變成了綠色的,因為這里是巴勒斯坦人的自治區(qū)。</p><p class="ql-block"> 從停車點走到馬槽廣場,沿路都是小商鋪,所售的商品看上去像是中國的義烏貨。當地的巴勒斯坦人見到我們很熱情,對著我們喊:“CHINA,CHINA!”并向我們揮手。</p><p class="ql-block">這時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色彩以白色為主的廣場,廣場的上空用高音喇叭播放一個男人的唱經聲在空中回蕩,音調高亢,悠揚深遠,如歌如泣,有一種神圣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這個廣場,就是大名鼎鼎的伯利恒馬槽廣場。近在2002年5月,一支以色列國防軍襲擊了馬槽廣場,因為有120-240名當地的巴勒斯坦人占據圣誕教堂,經過了長達五周的圍困,以色列士兵射殺多名巴勒斯坦人,其余剩下的人有的被捕,有的被流放,也有的被釋放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要游覽馬槽廣場上的圣誕教堂,是人類的救世主耶穌降生的地方,每年到了圣誕節(jié),全世界的基督教徒都向往這里,也會涌向這里,盛大慶祝人類的救世主耶穌的誕生。</p><p class="ql-block"> 這座大名鼎鼎的圣誕教堂外觀像一座城堡,讓我意外的是,入口的大門居然這么小,人必須低頭才能進入,與我見到其它的大教堂截然不同,一般西方大教堂的門都非常高大,威嚴,而這扇門就是一扇簡簡單單的普通石頭門,沒有任何裝飾,樸素得如同百姓家的石頭門,簡單得有點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后來聽說,這扇門原來也大,因經常有人騎馬進入,為了表達對耶穌的尊敬,后來故意改小了,所以也稱為:“謙卑之門”。</p><p class="ql-block"> 進入這扇門,里面又是一扇被改小的木頭門,再里面才是一個寬敞高大的教堂大廳,大廳里搭滿了手腳架,大概是在維修。走過這個大廳,又有一扇小石門,該門被稱為圣誕星洞,穿過狹小的圣誕星洞門,走下臺階,見里面擠滿了人。</p><p class="ql-block"> 我見到,有一個如貢臺一樣的壁龕地下,鑲嵌著一顆呈齒輪狀的十四角銀質星星,也稱“伯利恒之星”,上面刻著文字,翻譯后的意思是:“這里,圣母瑪利亞誕生了耶穌!”有人在此伏地而泣,有人長跪不起,這里就是耶穌降生的地方,其最早是一個普通的馬槽,后來不斷被人敬仰,供奉,改造,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p><p class="ql-block"> 這里,我簡單摘錄一個耶穌誕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兩千多年前,加利利有一位姑娘叫瑪利亞,她與約瑟定了婚。一天,天使降臨對瑪利亞說:“你將懷孕生子,他是上帝的兒子?!爆斃麃啿唤?,問:“我和約瑟訂了婚,他還沒有娶我,我怎能懷孕生子呢?”</p><p class="ql-block"> 天使回答說:“這是上帝的旨意?!本碗x開了。</p><p class="ql-block"> 約瑟得知這個消息后,并沒有羞辱瑪利亞,但想悄悄與瑪利亞分手。后來天使在夢中告訴約瑟:“這是上帝的安排,你把瑪利亞娶回家。她生下的孩子叫耶穌,他將從罪惡中拯救整個人類。”約瑟明白了上帝的旨意,把瑪利亞娶回家。</p><p class="ql-block"> 為了趕上皇帝頒布的人口普查,約瑟帶上已懷孕的瑪利亞,從拿撒勒去了伯利恒。</p><p class="ql-block"> 到達伯利恒,天色已晚,所有客棧都住滿了,他們只得住在一個馬棚里棲身。這天夜里,隨著一陣啼哭聲,耶穌降生了,耶穌只能躺在馬槽里。</p><p class="ql-block"> 就在耶穌降生的此間,一顆巨大耀眼的新星出現(xiàn)在伯利恒的上空。</p><p class="ql-block"> 這時,一位天使降臨到伯利恒田野上的一群牧羊人中間,天使說:“今天有一位救世主降生了,他就是基督!”并告訴他們降生在伯利恒的一個馬槽里。</p><p class="ql-block"> 牧羊人驚喜萬分,商量了一下,決定趁夜色趕往伯利恒,他們果然在伯利恒的一個馬棚里找到了耶穌與瑪利亞。</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正好是12月25日,后人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由于耶穌出生在夜里,故12月24日為“圣誕夜”或“平安夜”,后來這一年也被定為公元元年。</p> <p class="ql-block"> 在伯利恒,不得不說說阿拉伯的烤羊肉飯。參觀完圣誕教堂,我們在馬槽廣場上的一家飯店吃午飯,首先端上來幾道沙拉素菜,一盤阿拉伯馕餅,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醬料,佐料,味道很不錯,當時我們并不知道真正的大餐還在后面,眾人狼吞虎咽,吃了不少。突然,一股無比美妙的香味從廚房飄了過來,眾人不約而同叫了起來:“哇,好香??!”</p><p class="ql-block"> 只見餐廳廚房的門被打開了,服務員排隊端出一盤盤阿拉伯烤羊肉飯,眾人同時紛紛瞪大眼睛,臉上泛起無比燦爛的笑容,勺叉的叮當聲此起彼伏,嘖嘖稱贊這烤羊肉飯?zhí)懔?,嘴里嚼了一口,又齊聲說太好吃了!</p><p class="ql-block"> 自古阿拉伯地區(qū)一直以擅長種植、制作香料而著稱,用阿拉伯香料腌制過的羊肉,肉質疏密均勻,滑嫩而不油膩,散發(fā)出濃郁的香味,使人垂涎欲滴。這道伯利恒的阿拉伯烤羊肉飯,大飽口福,是這次十二天阿拉伯餐中最好吃的一次,留齒難忘,心意滿滿。</p><p class="ql-block"> 第五天,離開以色列的那天上午,我們還游覽了橄欖山,圣殿山,萬國教堂,客西馬尼園,中午過境約旦,在約旦一條盤山公路山頂上的一家飯店吃了午飯。</p><p class="ql-block"> 這趟以色列之行,最大的收獲是基本了解三大宗教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并親眼見到了西方宗教的世界中心,古老神奇美麗的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們去了約旦,埃及。</p><p class="ql-block"> 寫于2017年4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18日發(fā)布到美篇。</p><p class="ql-block">(哭墻左邊的威爾遜拱門,據說經考古發(fā)現(xiàn),是一個疑似古代的劇場,也有說是一個古代議事廳)</p> <h3>拉賓廣場上倒三角形的雕塑</h3> <h3>拉賓廣場時的特拉維夫市政府大樓 </h3> <h3>拉賓雕像</h3> <h3>拉賓紀念碑</h3> <h3>特拉維夫海濱道路 </h3> <h3>白城景觀之一,包豪斯風格的建筑,特拉維夫新城區(qū)幾乎都是這種風格的建筑,式樣繁多,很漂亮。</h3> <h3>特拉維夫地中海浴場</h3> <h3>我們住的賓館,也屬于包豪斯風格的建筑</h3> <h3>迦密山上遠望特拉維夫海灘。</h3> <h3>花園與地中海</h3> <h3>當地風格的建筑</h3> <h3>大同山盛典花園。</h3> <h3>所住賓館的窗外。</h3> <h3>五餅二魚堂。</h3> <h3>五餅二魚堂的石磨,據說耶穌在這里用五張餅、兩條魚養(yǎng)活了5000多人。</h3> <h3>五餅二魚堂教堂的室內。</h3> <h3>彼得獻心堂。</h3> <h3>彼得與耶穌,后面是加利利湖,耶穌的身材有點像婀娜的女子。</h3> <h3>加利利湖一角。</h3> <h3>太陽從戈蘭高地升起,燦爛的陽光灑滿加利利湖。</h3> <h3>湖面上追逐我們的水鳥。</h3> <h3>五星紅旗在加利利湖上升起。</h3> <h3>約旦河洗禮處入口。</h3> <h3>墻上有一塊中文圣經銘牌。</h3> <h3>約旦河洗禮池。</h3> <h3>有教徒在洗禮。</h3> <h3>賓館門口的夜景。</h3> <h3>昆木蘭,1947年幾個牧羊人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被稱之為“死海古卷”的羊皮經文,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后被證實是最早的圣經舊約文獻。</h3> <h3>上山發(fā)現(xiàn)經文的山洞。</h3> <h3>山洞內藏經文的陶罐。</h3> <h3>羊皮卷經文。</h3> <h3>昆木蘭旁死海一角。</h3> <h3>進入耶路撒冷,見到滿山墳墓。</h3> <h3>耶路撒冷哭墻廣場。</h3> <h3>哭墻入口。</h3> <h3>依靠在哭墻上許愿的人。</h3> <h3>有游客在哭墻下自拍。</h3> <h3>給年輕人講經。</h3> <h3>石縫里的小紙條。</h3> <h3>文中說,我從這里走進了室內的哭墻。</h3> <h3>石門里面的教徒。</h3> <h3>面石墻祈禱。</h3> <h3>書柜里擺滿了書籍。</h3> <h3>女賓區(qū)的石墻明顯比男賓區(qū)小。</h3> <h3>路上見到留大胡須,長辮子的教徒。</h3> <h3>漂亮的女兵拉住男士兵合影。</h3> <h3>從這個門洞我們走到了苦路。</h3> <h3>苦路上的商鋪。</h3> <h3>耶穌曾經艱難從這里走過,用手撫摸過這墻。</h3> <h3>苦路第四站,耶穌在這里遇到了母親瑪利亞。</h3> <h3>狹小壓抑的苦路。</h3> <h3>苦路第三站,耶穌在這里第一次跌倒。</h3> <h3>軍警在苦路警戒,鐵欄桿是為了防止恐怖分子從身后襲擊。</h3> <h3>苦路第一站,耶穌在這里被判死罪,現(xiàn)在是一所伊斯蘭學校奧瑪利中學。</h3> <h3>與苦路相通的街道。</h3> <h3>這條路想到古老。</h3> <h3>進入圣墓教堂的一位看守者。</h3> <h3>圣墓教堂內一幅描繪耶穌遇難的大型繪畫。</h3> <h3>教徒撫摸映著耶穌血跡的石板。</h3> <h3>傳說耶穌從十字架躺到這石板上。</h3> <h3>彈痕累累的錫安門城墻。</h3> <h3>一輛車從城門里突然開出來。</h3><h3><br></h3> <h3>深深的彈痕。</h3> <h3>馬可樓。</h3> <h3>空空如也的“最后的晚餐”大廳。</h3> <h3>馬可樓樓頂平臺。</h3> <h3>大衛(wèi)王墓入口。</h3> <h3>大衛(wèi)王的棺槨,這一邊是男賓區(qū),棺槨隔開的另一邊是女賓區(qū)。</h3> <h3>雞鳴堂。</h3> <h3>雞鳴堂大廳。</h3> <h3>雞鳴堂當時關押耶穌的地窖。</h3> <h3>耶穌被關在地窖里。</h3> <h3>耶穌被送上刑場的畫面。</h3> <h3>耶路撒冷城市新區(qū)的一角。</h3> <h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隔離墻邊防檢查站,車前有小商販舉著義烏小商品包包兜售。</h3> <h3>走向馬槽廣場。</h3> <h3>漂亮的馬槽廣場。</h3> <h3>像一座城堡的圣誕教堂。</h3> <h3>小的莫名其妙的圣誕教堂“大門”。</h3> <h3>教堂的大廳正在維修。</h3> <h3>教堂內的“星洞之門”。</h3> <h3>耶穌誕生在這里。</h3> <h3>耶穌誕生十四角星壁龕的上半部 </h3><h3><br></h3> <h3>教堂地底下保存最古老的馬賽克圖案 。</h3> <h3>當時牧羊人找到耶穌時的情景。</h3> <h3>馬槽廣場上我們吃午餐的飯店,在這里吃到了至高無上味道絕佳的阿拉伯烤羊肉飯。</h3> <h3>飯店餐廳的一角。</h3> <h3>先上來的薩拉,素菜,調料,馕餅。</h3> <h3>至高無上味道絕佳的阿拉伯烤羊肉飯,為什么說至高無上,見文中講述。</h3> <h3>抹抹嘴,走出飯店,巴勒斯坦國旗在馬槽廣場上高高飄揚。</h3> <h3>廣場上賣茶水,咖啡的小商販。</h3> <h3>耶路撒冷圣巖金頂清真寺,金光閃閃。</h3> <h3>圣殿山上的墳墓,有些已經是無主的空穴,成為當地的一道景觀。</h3> <h3>萬國教堂。</h3> <h3>萬國教堂內景。</h3> <h3>萬國教堂圓頂。</h3> <h3>教堂內相當豪華。</h3> <h3>陽光下的橄欖樹,據說在大風天氣,橄欖樹會閃閃發(fā)光,因為葉子正反有兩種顏色,一面綠色,一面銀白色。</h3> <h3>這些橄欖樹據說是與耶穌同一個年代的。</h3>